赞
踩
目录
哈希表时C++11两容器unordered_set和unordered_map的底层结构。它的搜索的时间复杂度为O(1),常数次。
哈希表时保存数据的表。通过哈希函数使得数据和存储位置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在查找时,通过哈希函数可以直接找到该元素。
常见的哈希函数
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来得到存储位置:Hash(key) = A*key + B。key为数据值,Hash(key)为在哈希表中保存的位置。
优点:简单,均匀,没有哈希冲突
缺点:数据量小,数据差值大,需要开辟的空间大,但是使用空间少,浪费空间。
一般数据和保存位置之间是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
如:保存小写字符:直接开辟一个大小为26字节的数组,按照字符a保存在0好下标位置,b保存在1好下标位置的顺序保存。间接相关。
保存所有字符:直接开辟一个大小为256字节的数组,按照字符ASCII码值,直接保存,直接相关。
使用场景:数据量小且数据连续情况。
取哈希表中允许保存数据的个数,即哈希表的容量m,去一个不大于m的数,但是接近或者等于m的质数p作为除数,按照哈希函数:Hash(key) = key % p(p<=m),key为数据值,Hash(key)为在哈希表中保存的位置。一般p就取哈希表的大小m。
将一个数平法后取中间的3位作为哈希地址(保存位置)。
折叠法是将关键字从左到右分割成位数相等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位数可以短些),然后将这几部分叠加求和,并按散列表表长,取后几位作为散列地址。
折叠法适合事先不需要知道关键字的分布,适合关键字位数比较多的情况
选择一个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为它的哈希地址,即H(key) = random(key),其中random为随机数函数。
通常应用于关键字长度不等时采用此法
设有n个d位数,每一位可能有r种不同的符号,这r种不同的符号在各位上出现的频率不一定相同,可能在某些位上分布比较均匀,每种符号出现的机会均等,在某些位上分布不均匀只有某几种符号经常出现。可根据散列表的大小,选择其中各种符号分布均匀的若干位作为散列地址。
就是找一些在一串数字中,取与其他都不同的几位数字,可以代表该数字作为保存位置。如身份证号,手机号。
对于不同的数据,通过相同哈希函数得到在哈希表中保存的位置相同,该现象称为哈希冲突。
引起哈希冲突的原因可能是哈希函数设计得不够合理,但是,不管怎么优化哈希函数,只能降低哈希冲突的可能性,哈希冲突都是无法避免的。
解决哈希冲突有两种常见的方法:闭散列和开散列
闭散列也叫开发定址法,当发生哈希冲突时,如果哈希表未被装满,说明在哈希表中必然有空位置,那么可以把数据保存到冲突位置的下一个空位置中。(占用别的数据的位置)
如何寻找下一个空位置?
1. 线性探测
通过哈希函数获取插入位置
如果该位置没有元素,直接插入新元素。如果有元素,发生哈希冲突,在冲突位置顺序往后找下一个空位置,插入新元素。
通过线性探测插入元素,我们知道哈希冲突的元素,一定会保存在保存位置的连续且不为空的位置,意思就是找哈希冲突的数据时,往哈希冲突位置往后找到为空位置截至。所以删除数据时,不能随便删除数据。如下:
因此线性探测采用标记的伪删除来删除一个元素,就是哈希表中保存的是一个结构体,结构以里有一个变量保存数据,一个变量了代表当前位置的状态。
- //状态
- enum State{
- EXIT,//存在元素
- DELETE,//该位置为删除状态
- EMPTY,//该位置为空,不存在元素
- };
- //保存的元素类型
- struct Ele{
- T _data;//数据
- State _state = EMPTY;//状态
- };
线性探测缺点:一旦发生哈希冲突,所有冲突的数据都会连在一起保存,容易产生数据堆积,此时插入一数据时,可能一段位置全被占用了,一直要找空位置,导致效率降低。
2.二次探测
针对线性探测导致冲突数据堆积的缺点,二次探测找空位置的方法是:
Hi = (H0 + i * i) % capacity,H0是一开始数据保存的位置,也就是冲突位置,Hi查找的空位置。这样查找可以使得冲突数据位置的错开的。
问题:哈希表什么情况下进行扩容?如何扩容?
这里得介绍一个负载因子的定义:负载因子 = 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 / 哈希表的长度
负载因子是哈希表装满的标志因子,由于表长是定值,负载因子与填入标志元素的个数成正比,所以负载因子越大,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越多,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负载因子越小,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越少,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小。
对于闭散列,负载因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该严格控制在07~0.8左右。超过0.8,CPU缓存命中率降低。所以,在闭散列中,一般负载因子超过0.7就会进行扩容处理。
为什么在散列表中不在负载因子等于1时扩容?
因为当哈希表快满了的时候,插入数据,冲突的概率很大,然后需要查找插入位置。会导致效率降低。
扩容代码:
- //扩容
- //当一开始没有插入数据,哈希表大小为0
- //整数/整数=整数,所以乘10,整形没小数
- if (_ht.capacity() == 0 || _num * 10 / _ht.capacity() >= 7){
- int newcapacity = (_ht.capacity() == 0 ? 10 : 2 * _ht.capacity());
- //建立临时哈希对象
- HashTable<K, T, KofT> newht;
- //size就是capacity,扩容
- newht._ht.resize(newcapacity);
-
- for (size_t i = 0; i < _ht.size(); i++){
- //往临时对象中插入数据
- if (_ht[i]._state == EXIT){
- newht.insert(_ht[i]._data);
- }
- }
- //交换两对象数据
- _ht.swap(newht._ht);
- _num = newht._num;
- //临时对象出作用域就析构了
- }
闭散列是数据直接保存在数组中,但是,它不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当发生哈希冲突时,是去找空的位置插入数据,占用别的数据的位置。当数据很多时,冲突会越来越多。
闭散列代码实现:
- namespace CLOSE_TABLE{
-
- enum State{
- EXIT,
- DELETE,
- EMPTY,
- };
-
- //kv模型,KOFT是去出key的仿函数
- template<class K, class T, class KofT>
- class HashTable
- {
- public:
-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扩容
- if (_ht.capacity() == 0 || _num * 10 / _ht.capacity() >= 7){
- int newcapacity = (_ht.capacity() == 0 ? 10 : 2 * _ht.capacity());
- HashTable<K, T, KofT> newht;
- //size就是capacity
- newht._ht.resize(newcapacity);
-
- for (size_t i = 0; i < _ht.size(); i++){
-
- if (_ht[i]._state == EXIT){
- newht.insert(_ht[i]._data);
- }
- }
- _ht.swap(newht._ht);
- _num = newht._num;
- }
- KofT koft;
- int i = 1;
- int start = koft(data) % _ht.capacity();
- size_t index = start;
- while (_ht[index]._state != EMPTY){
- if (koft(_ht[index]._data) == koft(data)){
- return false;
- }
- //index++;//线性探测
- index = (start + i*i) % _ht.capacity();//二次探测
- i++;
- if (index >= _ht.capacity()){
- index = 0;
- }
- }
- _ht[index]._data = data;
- _ht[index]._state = EXIT;
- _num++;
- return true;
- }
-
- int find(const T& data){
- KofT koft;
- int index = koft(data) % _ht.capacity();
- if (koft(_ht[index]._data) != koft(data)){
- while (_ht[index]._state != EMPTY){
- index++;
- if (koft(_ht[index]._data) == koft(data)){
-
- return index;
- }
- }
-
-
- }
- return index;
- }
-
- bool erase(const T& data){
- KofT koft;
- int index = find(data);
- if (koft(_ht[index]._data) == koft(data)){
- _ht[index]._state = DELETE;
- _num--;
-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
- }
-
- public:
- struct Ele{
- T _data;
- State _state = EMPTY;
- };
- private:
- vector<Ele> _ht;//数组里保存的是数据和状态
- size_t _num = 0;//元素个数
- };
- }
开散列又叫链地址法(开链法),哈希表中的数组是一个指针数组。数据是以链表的形式保存,数组的元素指向链表的头节点。
首先,数据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保存位置,计算出来相同位置的数据归于同一个集合中,每一个子集和称为一个桶,每一个桶中的元素通过链表连接起来,链表的头结点保存在哈希表中。
将哈希冲突的数据一链表的方式保存在一个位置。不会占用其它数据的位置。
开散列插入数据时,可以使用头插,尾插或者在中间插入,这个没有要求。但是采用头插法比较简单,不许要找插入位置,数组元素指向的就是链表开头。
开散列增容:
开散列增容看的也是负载因子。
桶的数量是一定的,因为数组的数量一定。随着元素的不断插入,桶中元素的数量会不断增多,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一个桶中数量链表结点非常多,在查找元素时,会影响哈希表的效率。
因此在一定情况下要对哈希表进行增容。该条件怎么确认呢?最好的情况下,是每一个桶正好一个结点,在插入数据会发生哈希冲突,。
因当插入元素个数正好等于桶的个数时,即负载因子等于1时,可以给哈希表增容。
增容时,会按照哈希函数重新改变位置,减少冲突。
- //检查扩容
- if (_num == _ht.capacity()){
-
- //新容量
- int newcapacity = _ht.capacity() == 0 ? 10 : _ht.capacity() * 2;
- //建立新指针数组,来保存链表头节点
- vector<Node *> newht;
- newht.resize(newcapacity);
- //将旧数组里的链表结点,放到新数组中
- for (size_t i = 0; i < _ht.capacity(); i++){
- Node *cur = _ht[i];
- while (cur){
- //重新确定保存位置,可以减少冲突
- int index = koft(cur->_data) % newcapacity;
- //不用新创立结点,直接将旧结点重新链到新数组中
- Node *next = cur->_next;
- cur->_next = newht[index];
- newht[index] = cur;
-
- cur = next;
-
- }
- _ht[i] = nullptr;//防止野指针
- }
- //不需要交换_num,_num没变,HashTable没变,变的是里面的数组
- _ht.swap(newht);
-
- }
开散列代码实现:
- namespace OPEN_TABLE{
- template<class T>
- struct HashNode{
- HashNode(const T& data)
- :_next(nullptr)
- , _data(data)
- {}
- T _data;
- HashNode *_next;
- };
-
-
- template<class K,class T,class KOFT>
- class HashTable{
- typedef HashNode<T> Node;
-
- public:
- bool insert(const T& data)
- {
- KOFT koft;
- //检查扩容
- if (_num == _ht.capacity()){
-
- //新容量
- int newcapacity = _ht.capacity() == 0 ? 10 : _ht.capacity() * 2;
- //建立新指针数组,来保存链表头节点
- vector<Node *> newht;
- newht.resize(newcapacity);
- //将旧数组里的链表结点,放到新数组中
- for (size_t i = 0; i < _ht.capacity(); i++){
- Node *cur = _ht[i];
- while (cur){
- //重新确定保存位置,可以减少冲突
- int index = koft(cur->_data) % newcapacity;
- //不用新创立结点,直接将旧结点重新链到新数组中
- Node *next = cur->_next;
- cur->_next = newht[index];
- newht[index] = cur;
-
- cur = next;
-
- }
- _ht[i] = nullptr;//防止野指针
- }
- //不需要交换_num,_num没变,HashTable没变,变的是里面的数组
- _ht.swap(newht);
-
- }
- //插入位置
- int index = koft(data) % _ht.capacity();
-
- //检查是否存在。
- Node *cur = _ht[index];
- while (cur){
- if (koft(cur->_data) == koft(data)){
- return false;
- }
- cur = cur->_next;
- }
-
- //插入结点
- Node *newnode = new Node(data);
- newnode->_next = _ht[index];
- _ht[index] = newnode;
- _num++;
-
- return true;
-
- }
-
- Node *find(const T& data){
-
- KOFT koft;
- int index = koft(data) % _ht.capacity();
-
- Node *cur = _ht[index];
- while (cur){
- if (koft(cur->_data) == koft(data)){
- return cur;
- }
-
-
- cur = cur->_next;
- }
-
- return nullptr;
- }
-
- bool erase(const T& data){
- KOFT koft;
-
- //求位置
- int index = koft(data) % _ht.capacity();
-
- Node *prev = nullptr;//保存cur的前一个结点,方便删除
- Node *cur = _ht[index];
- //找结点
- while (cur&&koft(cur->_data) != koft(data)){
- prev = cur;
- cur = cur->_next;
- }
- //删除结点
- if (cur){
- if (prev){//不是头节点
- prev->_next = cur->_next;
- }
- else{//是头节点
- _ht[index] = cur->_next;
- }
- delete cur;
- }
-
-
- return false;
-
- }
- private:
- vector<Node *> _ht;
- size_t _num = 0;
- };
-
- }
此时需要将被模的Key转成整形。由于现实中字符串出现的比较多,这里给除字符串转整形的思路。
思路就是:将字符串字符中的每一个的ASCII码加起来。但是研究表明,每次相加前乘一个31,131,1313 ,13131,131313会减少冲突。
代码如下:
- struct STR2INT{
- int operator()(const string& k){
- int hash = 0;
- for (int i = 0; i < k.size(); i++){
- hash *= 131;
- hash += k[i];
- }
- return hash;
- }
- };
哈希表种,模板参数还需要增加一个,来将其它类型转成整形。
由于unordered_set和unordered_map底层有哈希表实现,可以看到其实unordered_set和unordered_map传模板参数种有这一个。
那为什么我们使用 unordered_set和unordered_map时key是string也可以直接使用,并不需要我们写一个仿函数传给哈希表?
这是因为现实中字符串使用太多了,stl在哈希表中将模板进行特化了。
可以设定一个值,如果桶链数超过这个值,就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查找效率高。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