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容器在DevOps世界已经火了若干年,容器的隔离性,移植性,扩展性为开发测试和产品发布带来一股清流,基本已经成为微服务架构的事实标准。但容器开发便利性一直不如本机,我们能做到的往往是把容器作为运行时。容器内工具缺失和调试的困难,让我们常常将开发工作区挂载后减少文件反复拷贝,然而容器的更改Build还是需要一堆额外的脚本来支持,基于命令行的调试就显得更加简陋。
作者曾用过一段时间的Jupyter,利用Jupyter的Web界面就有了一种在容器内编程的感觉。很可惜,Jupyter并不具备开发工具的所有特性,它只是一个交互渠道。
北京时间,在PYCon 2019大会上,微软发布了Visual studio code remote,将容器开发生产力上升到全新的高度。一时间VSCode成了程序员讨论的热门议题,今天作者抱着尝试的心态,看看这件新工具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显然,VSCode remote将源代码放在的远端,它支持容器,远程计算机,以及微软的WSL。我们看看它具体如何工作。
首先,下载VSCode预览版,注意稳定版里还没有这个功能。本码农使用Mac,下载后直接拖入应用程序就开始使用。
微软提供了若干种基本语言的样例,我们选择顺手的Python,创建工作区。
选择Open Folder in Container后,VSCode自动创建容器。
容器创建完成,开始自动运行。
一切顺利,打开看了一下这个样例,是个基于Flask的Web应用,Flask果然火。
根据终端输出,Flask的端口显然暴露在9000上了,浏览器验证成功。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部分,容器内的断点调试,实在是太方便了。想要这个功能的人不知有多少,也一直相信业界早晚会有开源支持,还是微软先做出来了。良心作品,必须点赞。
我们顺带看一眼容器的样子,vsc-vscode-remote前缀的显然是我们正在使用的容器,该容器由VSCode生成。
进入容器查看现有的安装,更多的包管理可以修改代码中Dockerfile或者requirements文件。
我们尝试做一些开发,加入echarts,修改requirements文件和app.py。
中间有一点小障碍,大致是echarts在flask集成时的templates被弃用了,反复调试了几把,正好充分享受了容器调试的乐趣。比如这个Terminal窗口就非常贴心,直接显示容器内部的情况,省去了每次docker ps后找出ID再docker exec –it进去看。
再比如这个Debug Console,方便查看运行时的值。
有了调试工具,几轮排查下来就搞定了,想想要是没有这个工具,反复的Build容器,起来,关闭,命令行进去,不知还得多费多少周折。
写在最后
经过验证,微软的VSCode的确是良心之作,鉴于VSCode开源还有跨平台,是时候从atom或者sublime转移到VSCode了。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