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Redis7】Redis持久化机制之RDB_redis rdb配置

redis rdb配置

1.RDB简介

Redis持久化机制中的RDB(Redis Database)是一种将Redis在某个时间点的数据以快照形式保存到磁盘上的方法。

原理:RDB通过创建一个包含Redis数据库所有键值对的快照文件(通常以.rdb作为文件后缀)来实现持久化。这个过程将内存中的数据以二进制格式转储到磁盘上,形成一个紧凑的文件,便于备份和迁移。

三种触发方式配置触发,手动触发和后台触发

  • 手动触发:通过执行SAVE命令可以立即执行一次快照生成,但需要注意,该命令会阻塞Redis服务器,直到RDB文件创建完毕,因此在生产环境中不推荐直接使用
  • 后台触发:使用BGSAVE命令可以在后台异步执行快照生成,不会阻塞服务器处理客户端请求。
  • 配置触发:Redis服务器可以根据配置文件中的策略自动执行快照,如设置save指令来定义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指定数量的写操作后自动执行BGSAVE。

2.RDB配置触发设置

配置触发:Redis服务器可以根据配置文件中的策略自动执行快照,如设置save指令来定义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指定数量的写操作后自动执行BGSAVE。

RDB的配置通常在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中进行,包括RDB文件的保存路径、自动保存的规则等。

Redis6.2之前,RDB的配置如下:

image-20240518215807256

在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的 SNAPSHOTTING 下配置 save 参数,来触发 Redis 的 RDB 持久化条件,比如“save m n”:表示 m 秒内数据集存在 n次修改时,自动触发 bgsave

  • save 900 1:每隔 900s(15min),如果有超过 1 个 key 发生了变化,就写一份新的 RDB 文件
  • save 300 10:每隔 300s(5min),如果有超过 10 个 key 发生了变化,就写一份新的 RDB 文件
  • save 60 10000:每隔 60s(1min),如果有超过 10000 个 key 发生了变化,就写一份新的 RDB 文件

以下是Redis7中对RDB的配置内容:

image-20240518215927145

  • save 3600 1:每隔 3600s(60min),如果有超过 1 个 key 发生了变化,就写一份新的 RDB 文件
  • save 300 100:每隔 300s(5min),如果有超过 100 个 key 发生了变化,就写一份新的 RDB 文件
  • save 60 10000:每隔 60s(1min),如果有超过 10000 个 key 发生了变化,就写一份新的 RDB 文件

接下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才修改自动保存规则,步骤如下:

1.修改自动保存规则,10秒内2个key发生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创建rdb文件存放的文件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修改redis配置文件, 505行左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修改rdb文件的名字,默认是dump.rd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这里修改成了dump+端口号的形式,也可以不修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改完配置文件要重启redis服务

5.连接redis,进行测试

使用命令config get dir,测试配置是否生效

127.0.0.1:6379> config get dir
1) "dir"
2) "/redis-config/rdbfiles"
127.0.0.1:6379> 
  • 1
  • 2
  • 3
  • 4

这里会显示修改rdb文件存放的文件夹,我这里是没问题的

只需要在redis中让key10秒内修改两次即可,修改完成之后查看文件夹,可以看到多了一个.rdb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

修改原本生成的.rdb文件名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清空所有的ke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又生成了一个.rdb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flushdb这种命令也会生成.rdb文件,但是这个文件毫无意义

使用原来的.rdb文件,观察是否能恢复数据

首先先将原来的.rdb文件删除.然后重启虚拟机,重启虚拟机之后,会再生成一个.rdb文件 在将这个.rdb文件删除,将原来有数据的.rdb文件名改回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连redis服务,可以看到数据恢复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RDB的优缺点

  • 优点:RDB文件紧凑,恢复速度比AOF快;适合做灾难恢复;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下非常有用。
  • 缺点
    • 数据恢复点取决于最后一次快照,如果服务器故障发生在两次快照之间(也就是一次快照之后,又修改了数据,但是还没触发快照),这段时间的数据会丢失;频繁执行快照可能会影响性能。
    • 内存数据的全量同步,如果数据量太大会导致I/0严重影响服务器性能
    • RDB依赖于主进程的fork,在更大的数据集中,这可能会导致服务请求的瞬间延迟fork的时候内存中的数据被克隆了一份,大致2倍的膨胀性,需要考虑

4.如何检查修复RDB文件

RDB在备份的时候,是有可能出现文件破损的.例如:RDB在进行文件写入的时候,写了一半,服务器突然宕机了,那么这条数据就有问题,从而到底整个文件都读不出来.

那么如何检查修复RDB文件呢?

1.其实在/usr/local/bin/目录下有一个redis-check-rd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因此在任何地方使用redis-check-rdb 命令即可完成检查修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如何禁用RDB

方法有两种:

  1. 动态所有停止RDB保存规则的方法:redis-cli config set save ""
  2. 修改配置文件,禁用快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RDB参数优化

1.stop-writes-on-bgsave-error:控制当Redis在执行后台保存(background save,简称bgsave)操作生成RDB快照文件时的行为。

默认yes.意思是那么当Redis在创建RDB快照过程中遇到错误(例如磁盘空间不足、权限问题等),Redis将停止接受任何可能修改数据集的命令,以防止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如果配置成no,表示你不在乎数据不一致或者有其他的手段发现和控制这种不一致,那么在快照写入失败时也能确保redis继续接受新的写请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rdbcompression:用于控制Redis在生成RDB(Redis Database)快照文件时是否对数据进行压缩。

默认是yes,意思是Redis会在保存数据到RDB文件之前对其进行压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RDB文件的体积,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并可能加快备份和恢复过程中的传输速度。

压缩过程通常使用LZF算法,这是一种相对快速且高效的压缩算法,能够在压缩数据大小与CPU消耗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尽管压缩会增加一定的CPU使用率,但对于大多数场景来说,这一开销相对于节约的存储空间和提高的I/O效率来说是可接受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rdbchecksum:用于控制Redis在载入RDB(Redis Database)快照文件时是否进行数据校验。

默认是yes,意思是Redis在从RDB文件恢复数据到内存之前,会计算快照文件内的数据校验和(checksum),然后与RDB文件末尾存储的校验和进行对比,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rdb-del-sync-files:控制着在主从复制(replication)场景下,从节点(slave)对于用于同步的RDB文件的处理方式。

默认是no,意思是即使从节点没有开启任何持久化(既没有启用RDB持久化也没有启用AOF持久化),在主从全量同步过程中使用的RDB文件也不会被自动删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总结

  1. RDB是一种将Redis在某个时间点的数据以快照形式保存到磁盘上的方法,主要是依靠rdb文件。

  2. 触发RDB情况: 达到配置的频率和时间,save, bgsave, shutdown , flushall/flushdb

    • save不建议使用
    • flushall/flushdb:产生的rdb文件没有意义
  3. 使用redis-check-rdb 命令即可完成检查修复rdb文件

  4. 禁用RDB:

    • 使用命令redis-cli config set save ""
    • 修改配置文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蓝xlanll/article/detail/67705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