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提炼一种高效能思维_一直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是一种高效能状态是正确的吗

一直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是一种高效能状态是正确的吗
  读完前言和第一章,挺浓的阿德勒学派味儿(尤其还引用了弗洛姆的观点)。一直对含有数字的通识类书籍不太感冒,不过好评如潮,且关注的博主专门做过拆书之后,我还是决定一探究竟。这本书严重被它的名字耽误了。历时一周加一天,看完前述后,每天体会一个习惯。
  • 1

进入“习惯之前”

(1)流行的思潮怎么定义成功,本书的不同在于重视品德:
什么是世俗成功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变了。由重视品德转变成重视个人魅力(PersonalityEthic),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大方向发展:一 是着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
书中没有完全否定“个人魅力”是成功的因素,但地位居于次要,重要的是品德。
(2)高效能的定义:“产出/产能平衡”
(3)强调了一种“由内而外” 改变习惯的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通过“教育儿子、女儿”的故事得出一个结论: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美国人果然重视家庭观念,特别喜欢拿家里人举例子)
通过下图让读者意识到思维定势的路径依赖,引出“以原则为中心”的论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景的角度认识七个习惯的定位——这是一条以原则为中心,以品格修炼为基石,由内而外的个人成长路径。沿着这个螺旋上升的路径不断蜕变,我们就可以在自我管理和人际关系中实现更高的效能。
【成熟模式图】
依赖(Dependence)期以‚你‛为核心——你照 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独立(Independence)期以‚我‛为核心——我 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 择。
互赖(Interdependence)期以‚我们‛为核心 ——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 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柯维博士借助英国诗人艾略特优美的诗句,来描述这个贯穿终生的成长旅程:“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都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初次般的了解”。

习惯一 积极主动

“Be Proactive”积极处世
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在面对逆境时会怎么做?认清自己的重要目标,做出选择,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负责。
原书在这里讲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真实故事,奥地利著名的犹太神经与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和家人一起被德国纳粹逮捕,投入了死亡集中营。在黑暗的集中营里,他意识到“人类的终极自由”:就是纳粹虽然可以剥夺他的一切,但永远无法剥夺他的自我意志。虽然死亡集中营带来极大的精神刺激,但人永远有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和回应。战争结束后,他发现他的家人几乎都死在了集中营,但正因为这些的悲痛经验,反而使他在后半生中发展出积极乐观的心理疗法。他把集中营的经历写成了在美国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寻找生命的意义》。

为了养成主动积极的习惯,柯维博士建议采用两个小工具:
● 一个是身处逆境时的使用积极暗语——推销员的自我对话故事。
● 另一个是分辨逆境下的“影响圈”,并聚焦精力积极尝试。
别人对你的态度和行为就在关注圈,而我们自己的思维、语言和行为就是影响圈。
面对逆境时,接受那些目前无法改变的事情,然后把宝贵的时间精力都用到自己可以影响的事情上,就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习惯。

习惯二 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乔布斯在200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著名演讲:“记住我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它帮我做出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外部的期待,所有的荣耀,所有的尴尬或失败,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留下的只有真正重要的。你有时候会陷入患得患失的迷局,“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保持清醒的最好方法。你本来就无可失去, 没有理由不去追随本心。”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习惯2“以终为始”的生动阐述。

实践以终为始的最实际的方法,柯维博士把它称为“个人使命宣言”。使命的本义就是指某一个行程所肩负着的任务。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 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 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制订个人使命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要在此处确立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识别自己的生活中心。

使命感能够让人们超越小我,把自己和某个比自己大得多、重要得多的任务联系起来,把自己看成是这个任务的一个载体。这样的意义在于,有使命感的人内心更加有安全感,更能够被激发出力量和智慧。同时,面对困难时,使命感就好像是一个人内置的GPS导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自己的选择。
个人使命宣言的撰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深刻的自我觉察,想象力的调动和深思熟虑的表达方式,可能随着人生境遇的变化有多次修改,但间隔通常都是以几年为单位,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宪法一旦形成,绝对不会经常修订。
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知道“为什么活”的人,永远能回答“该怎么办”的问题。

习惯三 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
这个习惯跟做事情的次序、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有很大关系。
两种不是“高效能”的状态:
(1)总是显得很忙乱,疲于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就好像一个救火队员。从心理层面看,其实这种状态有微妙的激励作用:能把火扑灭的人通常会被关注和称赞,因为他们完成了极为重要的任务,甚至可能被视为“英雄”。但另一方面,因为这些事情的紧急和突发,会让人处于高度的压力和紧张感中,虽然度过了危机,但已然筋疲力尽。长此以往,很可能内心焦虑,体力透支,甚至需要借助过度的娱乐或者药物才能缓解压力。(就像每次扑救线上缺陷的我!)
(2)喜欢一直做琐碎的事情,甚至对不断地完成随时冒出来的琐碎事情上瘾。结果往往是自己原来的计划不断被打乱,虽然看起来很忙碌,但并没有取得有价值的进展。就像柯维博士所说:“忙碌不等于成就”。从心理层面看,这种状态也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人们喜欢表现出忙碌状态以得到内心安全感,琐碎的事往往很快完成,内心产生即时的满足感。此外,有相当一部分琐碎的事情是来自于别人的要求和干扰,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受人欢迎,于是来者不拒,也很容易陷入这种模式中。
“要事第一”的意思,就是去识别少数几个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且能够在外界压力和干扰下,坚持主动优先完成,这样才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重要目标和个人使命。
如何行动:
(1)勇敢说不 :“只有心中燃烧着熊熊的‘是’的火焰,才能坚定地对其他说‘不’”。这是处于“独立”层次的高成熟度的表现。
(2)适当授权:就是虽然我没有时间做一件事,但我可以安排另外一个人来做。一方面,这可以把对自己没那么重要的事情分散出去,另一方面,对于被授权的一方来说,考虑到经验和能力的差异,对他们这反而可能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本质上,授权是一种信任的传递,授权可以促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对一方减少了琐事的打扰,对另一方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要事第一不仅仅是有关时间管理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一种辨别轻重缓急的思维方式,以及坚持执行的自律和毅力。

总结性语言摘抄(感觉挺拗口):
习惯一告诉你:“你是创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这个习惯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即想 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以及最为重要的自我意识。
习惯二是关于第一次的创造或者智力上的创造的习惯,其原则基础是想象力和良知这两大天赋。 想象力是一种超前感知的能力,是对目前无法亲眼 看到的潜力和创造力的认识,而良知则是发掘每个 人身上独有特性的能力。良知在伦理道德方面担当 对个体进行指导的责任。这个习惯同我们的基本思维定式和对自己的最高期望值、价值观密切相关。
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 现。它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 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
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因为人们会感到他更关注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试图证明自己永远是正确的。这样的人给人以安全感和信心。

习惯四 双赢思维

Think Win-Win
最常见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思维方式叫做赢/输,也就是“我的获益是以你的损失为代价的”。拥有更大的权利,更容易运用这种方式。比如上级对下级,客户对供应商,家长对孩子。比如,家长不断责骂孩子 ——> 孩子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忍气吞声和顺从——>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反叛——> 家长痛苦
在纯竞争性的场合下,“赢输”思维有适用的空间。比如运员比赛,比如金融市场中的期货交易,都叫做“零和游戏”,就是加起来的总量等于零,所以有正必然就有负。但在长期交往的人际关系中,如果强势方总用赢输思维处理关系,在关系中积累了不满、怨恨,甚至仇恨。从长远讲,从情感账户中不断取款的行为,会导致最终关系破裂。
被压抑的情绪从未死去,它们被活生生地埋葬,在后面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被压抑的愤怒、怨恨的情绪往往会转化为对自己身体的攻击,造成呼吸、神经和循环系统的疾病。
忍耐到了极限,就可能会有惊人的爆发,比如因为一点小小的刺激而勃然大怒,语言一反常态,变得异常尖酸刻薄,咄咄逼人。这严重破坏了人际关系,同时也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和身体健康。
双赢思维的本质意义: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际关系并不是纯粹的零和游戏,而是一种相互依赖的游戏。意识到自己习惯性用“输赢”的方式,讨好别人来得到接纳。要仔细想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状态,权衡长久影响。
柯维博士在书中强调,实现双赢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双方情感账户余额高,或者说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是纯粹竞争的关系,从更大的范围上看往往存在合作和共生的关系。(微软和苹果公司的反垄断故事)
锻炼双赢思维:柯维博士在书中给出了“双赢的流程”

  1. 努力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诉求,甚至能够比对方自己更好地总结他的需要和顾虑
  2. 识别诉求背后所涉及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3. 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4. 与对方一起探讨满足这些条件的可能的选项和创意

习惯五 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知彼”就是“先理解别人”,“解己”就是“再让别人理解自己”。

当人际之间出现分歧和冲突时,每个人都本能性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为自己辩解。接受被别人影响,才能更好地影响别人。这需要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安全和富足,否则就会担心自己暴露了软弱,会被别人所利用。所以,还是我们之前强调的,健全的独立人格是实现双赢思维和知彼解己的基础。
事实可以引述最上面的那副黑白图画,有些人看到的是年轻姑娘,另外一些人看到的是老年妇女,双方都坚持自己看到的是“事实”。这个实验说明,相反的认知有可能同时成立。
为什么要先“知彼”:如果别人觉得你能理解他,那么他就更愿意接受你的观点。柯维博士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被他人理解的内在需求,只有当人们感到自己的被充分理解时,才愿意洗耳恭听你的建议。一个高效能的人,永远在人际关系中寻找“什么是最好的方案”,而不是证明“我是最好的方案”另外,“知彼”的意思是理解对方的顾虑和诉求,这不意味着要接受对方的要求。

“知彼解己”的主要行为技巧是“同理心倾听”,也就是不带评判地倾听对方的认知和诉求,用自己的话复述对方的意思。

习惯六 统合综效

Synergize “协作增效” 就是指一个系统的整体效能远远大于各个部分简单叠加,
敌对、妥协 合作 :1+1>2
统合综效的表现
(1)尊重差异
刻意消除差异反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和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总是有独立见解,虽然与别人不一样,但可以不断吸引别人,赢得信任。相反,人云亦云,唯唯诺诺,表面上避免了冲突,但实际上没创造价值。
(2)第三种选择
重要的不是证明“谁的办法最好”,而是“我们一起找到更聪明的办法”。

习惯七 不断更新

Sharpen the Saw
包括身体、智力和精神三个层面的更新。这三件事都需要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完成,你没有办法在吵吵闹闹的地方锻炼身体,阅读文字和自我反思。所以,柯维博士建议大家每天给自己留出一小时的时间,这就是“磨锯子”的时间。
柯维博士分享了一名作家重建个人精神的一段经历。
这名作家一度在生活中极为消沉,感到人生乏味,灵感枯竭。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身体一切正常,于是给他开了一副特别的“药方”,要求他按照这个方子度过一天的时光。这个要求是他前往童年时最快乐的地方,不能跟任何人讲话,也不要阅读任何文字。然后,在这一天的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和6点分别打开一副药方。
这名作家感到很困惑,但还是愿意试一试。在第二天,他来到了大海边,按时打开第一副药方:“仔细聆听”。一开始他除了浪花和鸟叫听不到任何特别的声音,但慢慢的,沉浸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他开始听到更多细微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忙碌紧张的状态下是注意不到的。这些自然的声音从耳朵流入内心,他的内心变得舒缓、平和了一些
中午时他打开第二副药方:“试着回忆”。回忆什么呢?在柔和的浪花声中,他开始回忆起童年,过往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时光好像电影一般浮现在脑海中,他的内心有更温暖的感觉。
下午三点时他打开第三副药方:“检讨动机”。这让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他不但回想生活本身,也开始意识到多年以来他正在透过一种什么样的镜片在看待生活。获取成功,获取名誉,这些都没有问题。但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过于偏重自己,就会注定就会失去另外一些快乐,一些生命原本的快乐,一些帮助他人的快乐。这也许是他的生活变得像一潭死水的原因。
在下午六点,最后一副药方写的是“把忧虑埋进沙子”,他在一片破碎的贝壳上写了几个字,埋进沙子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一会儿潮水就会涌上来。
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做到了这些事情,也就实现了所谓的“每日个人成功”,这主要与习惯一二三相关:主动积极,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是实现“每日个人成功”的基本原则。

总结

“七个习惯”需要连贯看待,其实是一套帮助个人成长的思想体系,也算是人生尺度上的原则。
这个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轨迹,并不容易,也永远没有终点。在这个轨迹上,每一次自我更新都是一个循环,让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有如初次般的了解。

作为双赢流程的知识扩展,柯维博士推荐了由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两位教授所编写的畅销书Getting to Yes,中文版叫做《谈判力》,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作为双赢思维和后两个习惯的很好的补充材料。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菜鸟追梦旅行/article/detail/53726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