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计算机网络复习(一)概述和参考模型_pdu idu sdu udi pci

pdu idu sdu udi pci

目录

一.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

4.计算机网络分类

5.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1.1分层术语

1.2协议、接口、服务

2.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2.1OSI参考模型

2.2TCP/IP模型


一.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网络——功能+网络图;网络图=节点+边

  • 节点:计算机系统

  • 边: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

  • 功能:通过软件实现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功能

特点:互联互通、自治(没有master--slave关系)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

  • 资源共享——硬件资源(打印机联网使用)、软件资源

  • 分布式处理

  • 提高可靠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

-- 硬件、软件、协议

工作方式: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功能组成: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所以分成通信子网(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资源子网(计算机软件)

OSI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为通信子网;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为资源子网。传输层介于两者之间

4.计算机网络分类

  • 按分布范围:WAN MAN LAN-----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 注意,广域网是点对点网络,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但其拓扑结构是网状结构;局域网是广播式网络。

    • 若CPU之间的距离非常近(1m)则一般称为多处理器系统,而不是计算机网络。

  •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 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

      • 预先建立连接;

      • 直接传送,没有转发,时延小;

      • 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断开连接 三个阶段。

    • 报文交换:

      • 存储-转发模式

      • 可以实现不同链路,不同传输速率的转换

      • 接受方不能预知报文大小【但分组交换可以,因为是固定的】

    • 分组交换

      • 将数据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块【与报文交换的区别!】

      • 然后再以存储-转发方式传输

      • 主流网络基本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 分组和报文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

      • 需要额外的信息:目的地址,源地址,校验码等

      • 需要实现差错控制,线路利用率高

      • 增加了缓冲时延

  • 按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型

    • 总线型:单个传输线连接

    • 星型:每台计算机单独与中央设备连接

    • 环形:所有计算机接口设备连成一个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双环。环中信号单向传输!

    • 网状:每个节点至少有两条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优点,可靠性高;缺点:控制复杂,线路成本高

  • 按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 区别:是否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 按传输介质:

    • 有线网络: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 无线网络:蓝牙、微波、无线电等

5.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 带宽:

    • 两种含义: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和奈奎斯特和香农定理有关;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比特/s)

  • 时延:

    • 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

    • 发送时延:结点将分组的所有比特发送到链路上的时间,也称为传输时延【计算公式:分组长度/信号宽度】高速链路提高的是发送速率

    •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 处理时延:在交换节点为存储转发做处理。如分析分组首部,提取数据部分、差错检验、查路由表等

    • 排队时延:进入路由器后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确定转发端口后在输出队列等待转发

  • 时延带宽积: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链路上有多少个比特。计算:传播时延*信道带宽

  • 往返时延:RTT

  • 吞吐量:通信线路的实际数据传输速率(比特/s)

  • 速率:这里Mb/s=​kb/s

  • 信道利用率:某一信道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有数据通过

问题: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七层哪几层是通信子网,哪几层是资源子网

5.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习题:

  •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包括: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数据

  •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差异主要在于:所使用的协议不同;局域网:广播;广域网:交换

  • 计算网络的通信时间:

    • 假设有K段链路(注意是链路不是节点!),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秒,数据传输速率为b比特/s,分组长度是p比特,传送的报文共x比特,计算x比特从开始发送到全部被接收所需要的时间【忽略排队时延】

    • 第一个分组需要经过k次发送,之后n-1个分组只需要在最后一个节点发送(因为第一个分组在发送时后面的节点也在发送,不需要重复计时。直到第一个分组被最后一次发送,此时n-1个分组都在倒数第二条链路上,仅剩最后一次发送需要额外计时)

    • 分组数传播时延发送时延​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1.1分层术语

各个层次的每个报文都分为两部分,数据部分(SDU)和控制信息部分(PCI),他们共同组成PDU

1.SDU:

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要求的功能而传送的数据,第n层的~称为n-SDU

2.PCI

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协议控制信息)

3.PDU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PDU。第n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n-PDU,实际网络中,每层的PDU名称不同,物理层:比特;数据链路层:帧;网络层:分组;传输层:报文段

4.之间的关系

第n层从上一层(n+1层)收到PDU,将其作为第n层的SDU,加入本层的PCI,作为第n层的PDU传给n-1层

最底层只提供服务;最高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中间层既是下一层的服务使用者,又是上一层的服务提供者

1.2协议、接口、服务

1.协议

定义:为了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定义的规则/标准的集合,存在于对等实体之间

由语法、语义和同步 三部分组成。

语法: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义:要完成的功能——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做出何种应答。

同步:各种操作的条件、时序关系

还应具有:线路管理,差错控制,数据转换等功能

2.接口

定义:同一结点,相邻两层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不能跨层定义接口

SAP:服务访问点。下层的服务通过SAP提供给上层使用

SAP有能够标识它的地址,实际上是逻辑接口

3.服务

下层为紧邻的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只有上层能看的见的功能才是服务】

OSI的服务原语(上层使用下层的服务时与下层交换的命令):

  • 请求:用户->服务提供者;请求完成某项工作

  • 指示:服务提供者->用户;指示用户做事情

  • 响应:用户->服务提供者;告知已经收到指示

  • 证实:服务提供者->用户;对请求的证实

  • 有应答服务包括这四类原语;无应答服务只有请求和指示原语

3.1服务分类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 面向连接:先建立连接,分配资源;传输结束后释放连接和资源。例如TCP——面向连接,不一定可靠!例如PPP

  • 无连接:需要发送数据就直接发送——“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性。例如UDP,IP

可靠和不可靠:

  • 可靠:网络具有应答、纠错、检错机制。能保证数据正确传送到目的地

  • 不可靠:尽量正确,而不保证

有应答和无应答:

  • 有应答: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给发送方回应,由传输系统实现而不是用户实现;可以是肯定应答也可以是否定

  • 无应答:应答由高层实现,或没有应答,例如WWW

2.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2.1OSI参考模型

2.1.1物理层

传输单位:比特

任务: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功能:在物理媒体上为数据端设备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

物理层协议,也称“物理层接口标准”eg. EIA-232C, CCITT的X.21 【总之看起来一长串很复杂的就是物理层协议】

研究内容:

  • 规定电路接口的参数(机械形状、尺寸、交换电路的数量等)

  • 通信链路上传输的信号的意义和电气特征(A代表0,B代表1)

注意:物理媒体(传输介质)不在物理层协议之内

2.1.2数据链路层 

传输单位:帧

任务:将网络层传输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 【成帧】

功能: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管理

协议:SDLC HDLC PPP STP 帧中继

2.1.3网络层

传输单位:数据报

任务:将分组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功能:路由选择,并实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竟然有差错控制!OSI在网络层同时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流量控制:控制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速率

协议:IP IPX ICMP IGMP ARP RARP OSPF

2.1.4传输层

传输单位: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

任务:负责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功能:为端到端提可靠的传输服务。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数据管理等——OSI在传输层只提供面向连接的通信!

传输层的“复用”和“分用”:

  •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以同时使用传输层的服务

  • 分用:传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的各个进程

2.1.5会话层

管理主机间的会话进程,包括建立,管理,终止进程间的会话。可以使用校验点实现数据同步(断点重传)

2.1.6表示层

处理“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功能:数据压缩,加密解密

2.1.7应用层

最复杂的一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参考模型的手段

2.2TCP/IP模型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网际层——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网际层不保证分组有序到达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2023面试高手/article/detail/178593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