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用scikit-learn进行LDA降维(转载+注释)_sklearnlda

sklearnlda
  1. scikit-learn中LDA类概述
        在scikit-learn中, LDA类是sklearn.discriminant_analysis.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那既可以用于分类又可以用于降维。当然,应用场景最多的还是降维。和PCA类似,LDA降维基本也不用调参,只需要指定降维到的维数即可。

  2.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类概述
        我们这里对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类的参数做一个基本的总结。

1)solver : 即求LDA超平面特征矩阵使用的方法。可以选择的方法有奇异值分解"svd",最小二乘"lsqr"和特征分解"eigen"。一般来说特征数非常多的时候推荐使用svd,而特征数不多的时候推荐使用eigen。主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svd,则不能指定正则化参数shrinkage进行正则化。默认值是svd

2)shrinkage:正则化参数,可以增强LDA分类的泛化能力。如果仅仅只是为了降维,则一般可以忽略这个参数。默认是None,即不进行正则化。可以选择"auto",让算法自己决定是否正则化。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同的[0,1]之间的值进行交叉验证调参。注意shrinkage只在solver为最小二乘"lsqr"和特征分解"eigen"时有效。

3)priors :类别权重,可以在做分类模型时指定不同类别的权重,进而影响分类模型建立。降维时一般不需要关注这个参数。

4)n_components:即我们进行LDA降维时降到的维数。在降维时需要输入这个参数。注意只能为[1,类别数-1)范围之间的整数。如果我们不是用于降维,则这个值可以用默认的None。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只是为了降维,则只需要输入n_components,注意这个值必须小于“类别数-1”。PCA没有这个限制。

  1.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降维实例
        在LDA的原理篇我们讲到,PCA和LDA都可以用于降维。两者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使用两者的原则实际取决于数据的分布。由于LDA可以利用类别信息,因此某些时候比完全无监督的PCA会更好。下面我们举一个LDA降维可能更优的例子。

我们首先生成三类三维特征的数据,代码如下:

#-*- encoding:utf-8 -*-
import sys
reload(sys)
sys.setdefaultencoding('utf-8')
import numpy as np  
np.set_printoptions(threshold=np.inf)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 %matplotlib inline
from sklearn.datasets.samples_generator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3, n_redundant=0, n_classes=3, n_informative=2,n_clusters_per_class=1,class_sep =0.5, random_state =10)
fig = plt.figure()
# ax = Axes3D(fig, rect=[0, 0, 1, 1], elev=30, azim=20)#在绘制二维图形的时候这句话必须删除
# plt.scatter(X[:, 0], X[:, 1], X[:, 2],marker='o',c=y)
# plt.show()#弹出一个绘制好的空间图形
#---------------------------------------以上是博客第1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我们看看最初的三维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我们看看使用PCA降维到二维的情况,注意PCA无法使用类别信息来降维,代码如下:

print"☆☆☆☆☆☆☆☆☆☆☆☆☆☆☆☆☆☆☆☆☆☆☆☆☆☆☆☆☆☆☆☆☆☆☆☆☆"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pca=PCA(n_components=3)#降低为三维
pca.fit(X)
print pca.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
print pca.explained_variance_

print"☆☆☆☆☆☆☆☆☆☆☆☆☆☆☆☆☆☆☆☆☆☆☆☆☆☆☆☆☆☆☆☆☆☆☆☆☆"
pca = PCA(n_components=2)
pca.fit(X)
print pca.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
# [ 0.44021956  0.30507608  0.25470435]
# [ 1.44448086  1.00103811  0.83575468]
#1.44448086÷(1.44448086 +1.00103811 +0.83575468)=0.44021956
print pca.explained_variance_
X_new = pca.transform(X)
print"-"*30
# plt.scatter(X_new[:, 0], X_new[:, 1],marker='o',c=y)
# plt.show()
#---------------------------------------以上是博客第2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在输出中,PCA找到的两个主成分方差比和方差如下:

[ 0.43377069 0.3716351 ]
[ 1.20962365 1.03635081]
    输出的降维效果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PCA没有利用类别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降维后,样本特征和类别的信息关联几乎完全丢失。

现在我们再看看使用LDA的效果,代码如下:

from sklearn.discriminant_analysis import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
lda =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n_components=2)
lda.fit(X,y)
X_new = lda.transform(X)
print"X_new=",X_new

plt.scatter(X_new[:, 0], X_new[:, 1],marker='o',c=y)#X_new[:, 0]代表第0列,X_new[:, 1]代表第1列
plt.show()

#---------------------------------------以上是博客第3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输出的效果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降维后样本特征和类别信息之间的关系得以保留。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的数据是有类别标签的,那么优先选择LDA去尝试降维;当然也可以使用PCA做很小幅度的降维去消去噪声,然后再使用LDA降维。如果没有类别标签,那么肯定PCA是最先考虑的一个选择了。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2023面试高手/article/detail/712153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