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针对高并发系统的解决思路与方案_高并发三种解决方法

高并发三种解决方法

总体上:

开涛大神在博客中说过:在开发高并发系统时有三把利器用来保护系统:缓存、降级和限流

1.扩容

根据业务系统的类型,考虑不同的针对在数据库方面的扩容:

2.缓存(特别重要)

缓存设置的地方

手段

主要是Redis、CDN、浏览器等,其次可能一些问题

2.3可能存在的问题

2.3.1一致性

缓存一致性的话,主要可能考虑到以下几种可能导致一致性问题:

2.3.2缓存并发

由于并发时大量请求瞬间涌入,那么在建立或修改缓存时(还没完成),就可能已经打到DB或老缓存上了,造成雪崩或缓存一致性问题

解决方案:

锁机制

2.3.3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由于缓存是不命中时被动写的,如果从存储层查不到数据则不写入缓存,这将导致这个不存在的数据每次请求都要到存储层去查询,失去了缓存的意义。在流量大时,可能DB就挂掉了,要是有人利用不存在的key频繁攻击我们的应用,这就是漏洞。

解决方案:

最常见的则是采用布隆过滤器,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据哈希到一个足够大的bitmap中,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会被 这个bitmap拦截掉,从而避免了对底层存储系统的查询压力。另外也有一个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我们采用的就是这种),如果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不管是数 据不存在,还是系统故障),我们仍然把这个空结果进行缓存,但它的过期时间会很短,最长不超过五分钟。

2.3.4雪崩

缓存雪崩是指在我们设置缓存时采用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导致缓存在某一时刻同时失效,请求全部转发到DBDB瞬时压力过重雪崩

解决方案

大多数系统设计者考虑用加锁或者队列的方式保证缓存的单线 程(进程)写,从而避免失效时大量的并发请求落到底层存储系统上。这里分享一个简单方案就时讲缓存失效时间分散开,比如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失效时间基础上增加一个随机值,比如1-5分钟随机,这样每一个缓存的过期时间的重复率就会降低,就很难引发集体失效的事件。

3.消息队列

做到了大量请求异步与解耦,比如下单与短信验证码请求 的处理,及早返回处理。

比如远程调用较慢,可以用消息队列攒一堆去完成调用。

 

基于消息的模型,等通知即可,而不是处理(那是RPC),以及索引库更新,只是一个通知,而不是强完成(重量级),只是通知而不是职责所在(比如上游系统对下的通知)。

仅仅最终一致性。

 

需求场景

及一些非核心业务或者多个对象、数据量小时,而

相比RPC框架(dubbo等),RPC场景是需要 强一致性、对延迟敏感、注重结果立马返回、重量级

4.应用拆分

SOA 微服务等

个人看法,原则是:

1.业务是否适合拆分,拆分后耦合度不能高

2.是否需要拆分,拆分是为了高并发高可用,是否解决了高并发热点问题?

5.应用限流

比如股票系统中,收盘后,你有几百万数据需要入库了,如果不做限流,瞬间将会把带宽全部打满,其它服务暂时GG或者主从延迟很大等等问题。

 

限流的算法

常见的限流算法有:计数器、漏桶和令牌桶算法。

计数器

计数器是最简单粗暴的算法。比如某个服务最多只能每秒钟处理100个请求。我们可以设置一个1秒钟的滑动窗口,窗口中有10个格子,每个格子100毫秒,每100毫秒移动一次,每次移动都需要记录当前服务请求的次数。内存中需要保存10次的次数。可以用数据结构LinkedList来实现。格子每次移动的时候判断一次,当前访问次数和LinkedList中最后一个相差是否超过100,如果超过就需要限流了。

 

很明显,当滑动窗口的格子划分的越多,那么滑动窗口的滚动就越平滑,限流的统计就会越精确。

漏桶算法

漏桶算法即leaky bucket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限流算法,可以用来实现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流量控制(Traffic Policing)。贴了一张维基百科上示意图帮助大家理解:

 

漏桶算法的主要概念如下:

  • 一个固定容量的漏桶,按照常量固定速率流出水滴;
  • 如果桶是空的,则不需流出水滴;
  • 可以以任意速率流入水滴到漏桶;
  • 如果流入水滴超出了桶的容量,则流入的水滴溢出了(被丢弃),而漏桶容量是不变的。

 

漏桶算法比较好实现,在单机系统中可以使用队列来实现(.NetTPL DataFlow可以较好的处理类似的问题,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关的介绍),在分布式环境中消息中间件或者Redis都是可选的方案。

令牌桶算法

令牌桶算法是一个存放固定容量令牌(token)的桶,按照固定速率往桶里添加令牌。令牌桶算法基本可以用下面的几个概念来描述:

  • 令牌将按照固定的速率被放入令牌桶中。比如每秒放10个。
  • 桶中最多存放b个令牌,当桶满时,新添加的令牌被丢弃或拒绝。
  • 当一个n个字节大小的数据包到达,将从桶中删除n个令牌,接着数据包被发送到网络上。
  • 如果桶中的令牌不足n个,则不会删除令牌,且该数据包将被限流(要么丢弃,要么缓冲区等待)。

如下图:

令牌算法是根据放令牌的速率去控制输出的速率,也就是上图的to network的速率。to network我们可以理解为消息的处理程序,执行某段业务或者调用某个RPC

应用级限流

 

限流总并发/连接/请求数

对于一个应用系统来说一定会有极限并发/请求数,即总有一个TPS/QPS阀值,如果超了阀值则系统就会不响应用户请求或响应的非常慢,因此我们最好进行过载保护,防止大量请求涌入击垮系统。

如果使用过Tomcat,其Connector其中一种配置有如下几个参数:

acceptCount:如果Tomcat的线程都忙于响应,新来的连接会进入队列排队,如果超出排队大小,则拒绝连接;

maxConnections:瞬时最大连接数,超出的会排队等待;

maxThreadsTomcat能启动用来处理请求的最大线程数,如果请求处理量一直远远大于最大线程数则可能会僵死。

详细的配置请参考官方文档。另外如MySQL(如max_connections)、Redis(如tcp-backlog)都会有类似的限制连接数的配置。

   

限流总资源数

如果有的资源是稀缺资源(如数据库连接、线程),而且可能有多个系统都会去使用它,那么需要限制应用;可以使用池化技术来限制总资源数:连接池、线程池。比如分配给每个应用的数据库连接是100,那么本应用最多可以使用100个资源,超出了可以等待或者抛异常。

   

限流某个接口的总并发/请求数

如果接口可能会有突发访问情况,但又担心访问量太大造成崩溃,如抢购业务;这个时候就需要限制这个接口的总并发/请求数总请求数了;因为粒度比较细,可以为每个接口都设置相应的阀值。可以使用Java中的AtomicLong进行限流:

=================================

try {
if(atomic.incrementAndGet() > 限流数) {
//拒绝请求
   }
//处理请求
} finally {
atomic.decrementAndGet();
}

=================================

适合对业务无损的服务或者需要过载保护的服务进行限流,如抢购业务,超出了大小要么让用户排队,要么告诉用户没货了,对用户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而一些开放平台也会限制用户调用某个接口的试用请求量,也可以用这种计数器方式实现。这种方式也是简单粗暴的限流,没有平滑处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限流某个接口的时间窗请求数

即一个时间窗口内的请求数,如想限制某个接口/服务每秒/每分钟/每天的请求数/调用量。如一些基础服务会被很多其他系统调用,比如商品详情页服务会调用基础商品服务调用,但是怕因为更新量比较大将基础服务打挂,这时我们要对每秒/每分钟的调用量进行限速;一种实现方式如下所示:

=================================

LoadingCache<Long, AtomicLong> counter =
        CacheBuilder.newBuilder()
                .expireAfterWrite(2, TimeUnit.SECONDS)
                .build(new CacheLoader<Long, AtomicLong>() {
                    @Override
                    public AtomicLong load(Long seconds)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new AtomicLong(0);
                    }
                });
long limit = 1000;
while(true) {
    //得到当前秒
    long currentSecond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1000;
    if(counter.get(currentSeconds).incrementAndGet() > limit) {
        System.out.println("限流了:" + currentSeconds);
        continue;
    }
    //业务处理
}

=================================

我们使用GuavaCache来存储计数器,过期时间设置为2秒(保证1秒内的计数器是有的),然后我们获取当前时间戳然后取秒数来作为KEY进行计数统计和限流,这种方式也是简单粗暴,刚才说的场景够用了。

 

平滑限流某个接口的请求数

之前的限流方式都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请求,即瞬间请求可能都被允许从而导致一些问题;因此在一些场景中需要对突发请求进行整形,整形为平均速率请求处理(比如5r/s,则每隔200毫秒处理一个请求,平滑了速率)。这个时候有两种算法满足我们的场景:令牌桶和漏桶算法。Guava框架提供了令牌桶算法实现,可直接拿来使用。

Guava RateLimiter提供了令牌桶算法实现:平滑突发限流(SmoothBursty)和平滑预热限流(SmoothWarmingUp)实现。

分布式限流

分布式限流最关键的是要将限流服务做成原子化,而解决方案可以使使用redis+lua或者nginx+lua技术进行实现,通过这两种技术可以实现的高并发和高性能。

使用redis+lua实现时间窗内某个接口的请求数限流,实现了该功能后可以改造为限流总并发/请求数和限制总资源数。Lua本身就是一种编程语言,也可以使用它实现复杂的令牌桶或漏桶算法。

6.服务降级与熔断

1.服务降级

当服务器压力剧增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业务情况及流量对一些服务和页面有策略的降级,以此释放服务器资源以保证核心任务的正常运行

降级后的处理可以设置一些默认的页面或返回,如:

  • 服务接口拒绝服务:页面能访问,但是添加删除提示服务器繁忙。页面内容也可在VarnishCDN内获取。
  • 页面拒绝服务:页面提示由于服务繁忙此服务暂停。跳转到varnishnginx的一个静态页面。
  • 延迟持久化:页面访问照常,但是涉及记录变更,会提示稍晚能看到结果,将数据记录到异步队列或log,服务恢复后执行。
  • 随机拒绝服务:服务接口随机拒绝服务,让用户重试,目前较少有人采用。因为用户体验不佳。

 

2.服务熔断

服务熔断一般是指软件系统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得服务出现了过载现象,为防止造成整个系统故障,从而采用的一种保护措施,所以很多地方把熔断亦称为过载保护。

 

3.对比区别和共性

类似性的:

  1. 目的很一致,都是从可用性可靠性着想,为防止系统的整体缓慢甚至崩溃,采用的技术手段;
  2. 最终表现类似,对于两者来说,最终让用户体验到的是某些功能暂时不可达或不可用;
  3. 粒度一般都是服务级别,当然,业界也有不少更细粒度的做法,比如做到数据持久层(允许查询,不允许增删改);
  4. 自治性要求很高,熔断模式一般都是服务基于策略的自动触发,降级虽说可人工干预,但在微服务架构下,完全靠人显然不可能,开关预置、配置中心都是必要手段;

而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 触发原因不太一样,服务熔断一般是某个服务(下游服务)故障引起,而服务降级一般是从整体负荷考虑;
  2. 管理目标的层次不太一样,熔断其实是一个框架级的处理,每个微服务都需要(无层级之分),而降级一般需要对业务有层级之分(比如降级一般是从最外围服务开始)
  3. 实现方式不太一样

7.数据库分库、分表

出现以下情况时开始考虑

以下为数据库优化,参考之前写的MySQL优化部分。

 

8.高可用-方案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AllinToyou/article/detail/228575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