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Java数据结构——————双向链表(详细图解,增删改查详细实现)_java双向链表的作用

java双向链表的作用

目录

 1.什么是双向链表?

2.双向链表的基本功能和结构

3.双向链表基本功能详细图解代码实现

         1.清空,判空,获得长度功能实现

         2.获取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

        3.添加元素t

        4.向指定位置i插入元素t

        5.获取指定位置i处的元素

       6.找到元素t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7.删除位置i的元素,并返回该元素


 1.什么是双向链表

       要明白什么是双向链表,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链表和什么是单链表?如果对于这个还有疑惑的推荐我的这篇博客,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图解和代码实现。https://blog.csdn.net/m0_57487901/article/details/120871022?spm=1001.2014.3001.5501

首先我们通过一张直观的图对比单链表和双向链表

 通过名字我们就可知它之所以叫双向链表,就是它可以向两头遍历,任意一个结点我可以得到它的前结点和后一个结点。不像单链表具有单向遍历的局限性,而且双向链表同时记录了尾结点last,这样我们每次想得到最后一个结点就不需要从头遍历到末尾了,如果链表很长的话,这样每次循环查询是非常浪费时间的。

2.双向链表的基本功能和结构

  1. public class TwoWayLinkList<T> implements Iterable {
  2. //首结点
  3. Node head;
  4. //链表的长度
  5. int N;
  6. Node last;
  7. //结点类
  8. public class Node {
  9. //数据域
  10. public T item;
  11. //头指针
  12. public Node pre;
  13. //尾指针
  14. public Node next;
  15. public Node(T item, Node pre, Node next) {
  16. this.item = item;
  17. this.pre = pre;
  18. this.next = next;
  19. }
  20. }
  21. //初始化链表
  22. public TwoWayLinkList() {
  23. //初始化头结点和尾结点
  24. this.head = new Node(null, null, null);
  25. this.last = new Node(null, null, null);
  26. //初始化元素个数
  27. N = 0;
  28. }

解析:学习数据结构,我们在学习它的基本功能前,一定要明白它的逻辑结构。代码中,首先有一个内部类Node表示为结点,因为一个结点具有指针域和数据域,所以需要用一个类来表示,Node里面首先有表示存放数据的item,因为不清楚存放的数据是什么类型,所以用泛型T表示。同时有两个Node类型的变量pre和next分别记录指向前一个结点和后一个结点。在链表中有两个个Node类型的变量head和last分别表示头指针和尾指针,同时有一个int类型的N记录成员个数。初始化时,只需要建立头结点和尾结点,内部属性都为null,再让N为0即可。

public void clear() 
清空链表
public int getLength() 
获取链表长度
public boolean isEmpty()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public T getFirst()
获取第一个元素
public T getLast()
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public void add(T t)
插入元素t
public void insert(int i,T t)
向指定位置i位置插入元素t
public T get(int i)
获取指定位置i处的元素
public int indexOf(T t)
public T remove(int i)

找到元素t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删除位置i处的元素,并返回该元素

看上去很多API功能需要实现,但其实大部分都很简单,只要理解就可以自己写出来。

3.双向链表基本功能详细图解代码实现

        1.清空,判空,获得长度功能实现

  1. //清空链表
  2. public void clear() {
  3. this.head.next = null;
  4. this.last = null;
  5. this.N = 0;
  6. }
  7. //获取链表长度
  8. public int getLength() {
  9. return N;
  10. }
  11.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12.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13. return N == 0;
  14. }

解析:这里我需要提醒大家,虽然头结点我们一般不存储元素,但是尾结点我们是可以存储的元素的,不要硬性思维。清空时,我们需要让头结点的next为null,这样无法从头进入链表,尾结点因为也是存储数据的,所以得直接让last为null,同时让N为0。获得链表长度直接返回N。判空也是直接返回N是否等于0的值即可。

        2.获取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

  1. //获取第一个元素
  2. public T getFirst() {
  3. //需要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4. if (isEmpty()) {
  5. return null;
  6. }
  7. return head.next.item;
  8. }
  9. //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10. public T getLast() {
  11. if (isEmpty()) {
  12. return null;
  13. }
  14. return last.item;
  15. }

解析:无论是获取哪个,我们都需要获取判空操作,养成好习惯,代码一定要考虑进所有情况,否则容易出异常。因为是获取元素,所以我们返回的一定是某个结点的item,第一个元素,说明就是头结点的next的item,最后一个元素就是返回last的item就好。

      3.添加元素t

  1. //插入元素t
  2. public void add(T t) {
  3. //如果链表为空
  4. if (isEmpty()) {
  5. //创建新结点
  6. Node newNode = new Node(t, head, null);
  7. //让新节点为尾结点
  8. last = newNode;
  9. //让头结点指向尾结点
  10. head.next = last;
  11. } else {
  12. //如果链表不为空
  13. Node oldLast = last;
  14. //创建新节点
  15. Node newNode = new Node(t, oldLast, null);
  16. //让当前的尾结点指向新结点
  17. oldLast.next = newNode;
  18. //让新节点成为尾结点
  19. last = newNode;
  20. }
  21. N++;
  22. }

解析:同样我们需要对链表进行判空操作,如果链表为空,我们需要new一个新节点存入数据t,因为就它一个结点,所以我们把它赋值给last,让它成为尾结点,然后让head指向它即可。如果链表不为空,我们首先需要用一个结点oldLast记录旧的尾结点,同时new一个新节点放入数据t,让它成为新的尾结点last,同时让旧的尾结点oldLast指向它。最后无论怎样都记得让N++。

        4.向指定位置i插入元素t

  1. //向指定位置i位置插入元素t
  2. public void insert(int i,T t){
  3. //找到i位置的前一个节点
  4. Node a=head;
  5. for (int j = 0; j < i; j++) {
  6. a=a.next;
  7. }
  8. //找到i位置的节点
  9. Node curr = a.next;
  10. //创建新节点
  11. Node newNode = new Node(t, a, curr);
  12. //让i位置的前一个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变为新节点
  13. a.next=newNode;
  14. //让i位置的前一个节点变为新节点
  15. curr.pre=newNode;
  16. //元素个数加1
  17. N++;
  18. }

具体的步骤通过下图就能明白,一定要搞清楚每一步的顺序,否则很容易出错,自己可以草稿画图模拟。

 5.获取指定位置i处的元素

  1. //获取指定位置i处的元素
  2. public T get(int i){
  3. Node a=head;
  4. for (int j = 0; j <=i; j++) {
  5. a=a.next;
  6. }
  7. return a.item;
  8. }

解析:和单链表相同,从头结点开始遍历打i处,返回item即可。

6.找到元素t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1. //找到元素t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2. public int indexOf(T t){
  3. Node a=head;
  4. for (int i = 0; i < N; i++) {
  5. a=a.next;
  6. if(a.item==t) return i;
  7. }
  8. return -1;
  9. }

解析:单单链表一致,从头结点开始遍历,同时判断是否是查找的元素,如果找到返回位置i,否则循环结束后返回-1。

7.删除位置i的元素,并返回该元素

  1. //删除位置i处的元素,并返回该元素
  2. public T remove(int i){
  3. Node a=head;
  4. //找到i节点
  5. for (int j = 0; j <= i; j++) {
  6. a=a.next;
  7. }
  8. a.next.pre=a.pre;
  9. a.pre.next=a.next;
  10. N--;
  11. return a.item;
  12. }

如下图解即可明白,主要是要分清步骤,不要搞混,返回的是值不是结点。

 总结:双向链表与单链表虽然有所区别,但方法的实现大同小异,我们也应该熟练掌握,多画图更易帮助我们理解,都是基础的知识。

有错的地方还望在评论区提出,水平有限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AllinToyou/article/detail/65546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