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自然语言处理NLP概论

自然语言处理NLP概论

1 什么是NLP

  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机器可以理解结构化的数据,比如excel,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但是对于文本,视频,语音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虽然蕴含了极大的信息,但是机器却不能够直接理解,所以自然语言处理学科就应运而生。NLP就是人和计算机之间沟通的桥梁。

1.1 NLP的两大任务

NLP有两个核心任务,分别是

  • NLU: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 NLG:自然语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一张图来说明二者的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NLU 自然语言理解

1.在NLU领域的难点:

  1. 语言的多样性
  2. 语言的歧义性
  3. 语言的鲁棒性
  4. 语言的知识依赖
  5. 语言的上下文

2.知识图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3.发展历程

2 NLG 自然语言生成

定义:将非语言格式的数据转换成⼈类可以理解的语言格式。

  • 1)text-to-text:文本到语言的生成
  • 2)data-to-text:数据到语言的生成
  • 3)image-to-text:图像到语言的生成

步骤:

第一步:内容确定 - Content Determination

首先,NLG 系统需要决定哪些信息应该包含在正在构建的文本中,哪些不应该包含。通常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比最终传达的信息要多。

第二步:文本结构 - Text Structuring

确定需要传达哪些信息后,NLG 系统需要合理的组织文本的顺序。例如在报道一场篮球比赛时,会优先表达「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2支球队」,然后再表达「比赛的概况」,最后表达「比赛的结局」。

第三步:句子聚合 - Sentence Aggregation

不是每一条信息都需要一个独立的句子来表达,将多个信息合并到一个句子里表达可能会更加流畅,也更易于阅读。

第四步:语法化 - Lexicalisation

当每一句的内容确定下来后,就可以将这些信息组织成自然语言了。这个步骤会在各种信息之间加一些连接词,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第五步:参考表达式生成 - Referring Expression Generation|REG

这个步骤跟语法化很相似,都是选择一些单词和短语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过他跟语法化的本质区别在于“REG需要识别出内容的领域,然后使用该领域(而不是其他领域)的词汇”。

第六步:语言实现 - Linguistic Realisation

最后,当所有相关的单词和短语都已经确定时,需要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结构良好的完整句子。

典型应用:

  • 1)应用目标:能够大规模的产生个性化内容;帮助人类洞察数据,让数据更容易理解;加速内容生产。

  • 2)自动写新闻(自动定稿),聊天机器人(机器客服),BI(商业智能)的解读和报告生成

  • 3)论文写作,摘要生成,自动作诗,新闻写作、报告生成,

1.2 NLP的发展和技术路线

NLP的两种途径

1 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NLP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中文语料预处理的四个核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基于深度学习的NLP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方法路线

知识图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曾经NLP上课时候老师讲的pp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附上一张宗成庆老师的统计自然语言书籍思维导图

1.3 目前研究方向

2019年ACL投稿热门方向 2019 年 A C L 投 稿 热 门 2019年ACL投稿热门 2019ACL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20 A C L 投 稿 热 门 2020ACL投稿热门 2020ACL稿

2 词法分析(Lexical Analyse)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因此,词法分析是其他一切自然语言处理问题(例如:句法分析、语义分析、文本分类、信息检索、机器翻译、机器问答等)的基础,会对后续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词法分析中,主要有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等任务。最终任务就是:将输入的句子字串转换成词序列并标记出各词的词性。

2.1 分词

  分词就是将句子,段落,篇章等等长文本分解为已字词为单位的数据结构,得到结构化数据,方便后续处理。

1. 为什么需要分词?

  • 将复杂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通过将文本等等【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可以进行后续数学建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词具有合适的粒度。此时表达含义的最小单位,字的粒度太小,无法表达完整的含义;而句子的粒度太大,承载的信息量过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中英文分词的区别

  1. 英文由于空格将单词自然的分开,而中文没有空格之类的符号,所以中文分词的难度相对较大

  2. 英文单词有多种形态,比如过去式,现在时,将来时等等,所以需要词形还原(Lemmatization:does,doing,did还原成do)和词干提取(Stemming:cities转换为city),而中文不需要。

  3. 中文分词需要考虑粒度的问题。比如【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可以有几种分词方式:

    • 中国 / 科技技术 / 大学
    • 中国 / 科学 / 技术 / 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中文分词的难点

  • 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来制定分词规则,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词标准。
  • 歧义词难以切分。
  • 新词如何识别?

4. 分词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分词知识图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词性标注

1 什么是词性标注

  词性:单词的语法分类,比如名次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词性标注:为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预测一个词性标签的任务,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词性标注难点

  • ①汉语缺乏词的形态变化,不能像外语那样,直接从词的形态变化上来判别词的类别;
  • ②常用词的兼类现象严重。兼类词使用频度高,兼类现象复杂多样,覆盖面广,又涉及汉语中大部分词类,使得词类消岐的任务困难重重;
  • ③研究者本身的主观因素也会造成兼类词处理的困难。据统计,常见的汉语兼类现象具有以下的分布特征:
    • 1.在汉语词汇中,兼类词数量不多,约占总词条数的 5- 11% 。
    • 2.兼类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越常用的词,其词性兼类现象越严重。
    • 3.兼类现象分布不均。如何高效地进行兼类词排歧是目前词性标注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3 词性标注常用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语料库和标注集

  同分词一样,词性标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论是词性划分的颗粒度还是词性标签都不一致。一方面各派系林立,互不兼容;另一方面,部分语料库称为内部资料,不公开给社会。

常用的公开语料库有:

  • 《人民日报》语料库和PKU标注集
  • 国家语委语料库和863标注集

5 语料标注工具推荐

2.3 命名实体识别(NER)

1 什么是命名实体识别

  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简称NER),是指识别文本中具有特定意义的实体,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专有名词等。

2 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实现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有监督的学习方法:
    这一类方法需要利用大规模的已标注语料对模型进行参数训练。目前常用的模型或方法包括隐马尔可夫模型、语言模型、最大熵模型、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条件随机场等。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方法是命名实体识别中最成功的方法。

  • 半监督的学习方法:
    这一类方法利用标注的小数据集(种子数据)自举学习。

  • 无监督的学习方法:
    这一类方法利用词汇资源(如WordNet)等进行上下文聚类。

  • 混合方法:
    几种模型相结合或利用统计方法和人工总结的知识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的广泛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也展现出不错的效果,此类方法基本还是把命名实体识别当做序列标注任务来做,比较经典的方法是LSTM+CRF、BiLSTM+CRF。

4 推荐工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句法分析(Syntactic Analyse)

  句法分析就是找到一个句子的组成成分,打上标签。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 成分句法分析

  成分句法分析要做的是,给定一个句子,句子中每个词汇都是成分。它们的标签,就是它们的词性。接着,相邻的成分,可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单位。比如 deep 和 learning 可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名词短语。very 和 powerful 也可以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形容词短语。is 和 very powerful 又可以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动词短语。最后这个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组合起来,变成整个句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成分标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方法

  • 基于规则:CFG(上下文无关法)
  • 基于统计:PCFG(概率上下文无关)
  • 基于深度学习

3 成分结构与依存结构关系

成分结构树可以转换为依存结构树,反之不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转换:

  1. 定义中心词表,为句法树每个节点选择中心子节点
  2. 同一层内将非中心子结点的中心词依存到中心子结点的中心词上,下一层的中心词依存到上一层的中心词上,从而得到相应的依存结构。

3.2依存句法分析

  依存句法是由法国语言学家L.Tesniere最先提出。它将句子分析成一颗依存句法树,描述出各个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即指出了词语之间在句法上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关系是和语义相关联的。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用词与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语言结构的框架称为依存语法(dependence grammar),又称从属关系语法。利用依存句法进行句法分析是自然语言理解的重要技术之一。

  依存句法通过分析语言单位内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解释其句法结构,主张句子中核心动词是支配其他成分的中心成分。而它本身却不受其他任何成分的支配,所有受支配成分都以某种关系从属于支配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依存关系标签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常用方法

  • 基于规则:早期基于规则的方法包括类似CYK的动态规划算法,基于约束满足的方法和确定性分析策略等。

  • 基于统计:

    • 生成式依存分析方法
    • 判别式依存分析方法
    • 确定式依存分析方法
  • 基于深度学习: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句法分析课题上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特征表示方面。传统方法的特征表示主要采用人工定义原子特征和特征组合,而深度学习则把原子特征(词、词性、类别标签)进行向量化,在利用多层神经元网络提取特征。

4 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e)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Cpp五条/article/detail/617735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