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路径规划】Dijkstra算法求解带时间窗规划的AGV小车路径规划【含Matlab源码 3540期】_单agv小车路径规划数学模型

单agv小车路径规划数学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Dijkstra算法机器人编队路径规划简介

1 传统Dijkstra算法步骤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求解最短路径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去往其他各个不相关节点的最小移动代价。本思想是把在图中无论如何出现的所有节点分离为2组,第1组包含被准确认定是最短路径的节点,第2组存放待检查的不确定的节点。根据最小移动代价逐渐增大的顺序,逐个将第2组需要检查的节点加入到第1组中,一直到从起始点出发可以到达的所有节点都包含在第1组中。Dijkstra算法运行的主要特征是以机器人抽象的出发点为中心向外层层延伸,直到延伸到整个区域的末端为止。Dijkstra算法一般能够在最终得到最优的路径,但是这个路径偶尔会出现冗余拐点,由于其遍历节点多,所以有时算法的效率不高。Dijkstra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分别创建2个表,为:START与FINISH。START表中存放环境中已经生成存在但是未经计算的节点,FINISH表中存放所有经过计算考察的节点。

(1)观测寻找在环境路网中离起始源点近而且是没有被计算过的点,把满足调节的点放在START数组中等待检查。

(2)从START表中找出距离起始点最小的点,然后把该点放进FINISH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遍历去寻找考察当前此点的子节点,计算出起始源点到这些子节点的距离值,将值存入数组中用来排序,将子节点放在START表中。

(4)重复(2)和(3),直到把START表中的点全部清空,或者找到真正要去的目标点。

2 Dijkstra算法的思想
(1)将环境可视图中出现的节点或是顶点分别加入2个组,其中一组存放经过求解验证为最短路径所经过的顶点,该集合用FINISH表示,刚开始时START表中只有1个起始点,在后面的运算过程中每得到1条最短路径,就把相关节点加入到集合FINISH中。如果全部的顶点都加入到FINISH后,此算法运算完成。另一组存放未经过考察且还未被认定为最短路径的顶点,用START表示。

(2)在将顶点逐渐加入到FINISH表的过程中,在运行算法期间总保持从出发点到FINISH表中各个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不超过出发点到START表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典型的Dijkstra算法在寻找最优路径的准则上较为单一,以某一个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就类似于画圆,随着搜索半径的逐渐增大,最后总能找到想要的目标点,但同时最优路径会出现一些无关的冗余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给实际的移动机器人造成寻找路径的困难。如果能够对经典算法的计算准则进行优化,达到减少路径中拐点的目的,就可以减少一大部分机器人寻路所耗费的时间。在大面积环境中使用Dijkstra算法时,由于每次都要从START列表中挑选离原始点最近的点,这样导致规划效率不高,在排序过程消耗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时间。

⛄二、部分源代码

close all;
clear;
clc;
map=[0 1 1 1 0 0 1 1 1 0 ;
0 0 0 0 0 0 0 0 0 0 ;
0 1 1 1 0 0 1 1 1 0 ;
0 1 1 1 0 0 1 1 1 0 ;
0 0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0 0 0 ;
0 1 1 1 0 0 1 1 1 0 ;
0 1 1 1 0 0 1 1 1 0 ;
0 0 0 0 0 0 0 0 0 0 ;
0 1 1 1 0 0 1 1 1 0 ;];

SD1 = [10,21]; %AGV1起止点
SD2 = [41,25]; %AGV2起止点
L = 1000; %AGV2路径备用条数

[W,Q,I,C] = MapInit(map); %环境初始化
[L1,sp1,spcost1]=dijkstraR(W,SD1(1),SD1(2),1); %设置始末栅格及路径条数(1)
[X1,Y1]=Get_xy(spcost1,sp1,map); %得到X,Y坐标
[T1,N1] = GetTrastion(X1,Y1,sp1); %得到所有路径的转弯次数矩阵
[R1] = rank(T1); %对转弯矩阵从小到大排序
[P1]=GetPath(L1,spcost1,R1); %得到约束条数的路径
[TW1] = Get_TimerWindow(spcost1,sp1,P1,N1,T1); %得到每条路径时间窗矩阵
[Q,I]=plotTW(map,TW1,sp1,1,P1,Q,C,I); %画出时间窗
plotMap_Path(map,spcost1,1,P1,X1,Y1,C,I); %得到环境地图

[L2,sp2, spcost2]=dijkstraR(W,SD2(1),SD2(2),L);%设置始末栅格及路径条数
[X2,Y2]=Get_xy(spcost2,sp2,map); %得到X,Y坐标
[T2,N2] = GetTrastion(X2,Y2,sp2); %得到所有路径的转弯次数矩阵
[R2] = rank(T2); %对转弯矩阵从小到大排序
[P2]=GetPath(L2,spcost2,R2); %得到约束条数的路径
[TW2] = Get_TimerWindow(spcost2,sp2,P2,N2,T2); %得到每条路径时间窗矩阵
[TW2,OUT,sp,P,spcos2,X2,Y2] = Detection_TW(map,SD2,P1,P2,sp1,sp2,spcost2,X2,Y2,TW1,TW2);
[Q,I]=plotTW(map,TW2,sp2,OUT,P2,Q,C,I); %画出时间窗
plotMap_Path(map,spcost2,OUT,P2,X2,Y2,C,I); %得到环境地图

⛄三、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matlab版本及参考文献

1 matlab版本
2014a

2 参考文献
[1]陈智康,刘佳,王丹丹,张运喜.改进Dijkstra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30(03)

3 备注
简介此部分摘自互联网,仅供参考,若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Gausst松鼠会/article/detail/64778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