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Android App开发中的IPC(进程间通信)无处不在。比如我们使用的AlarmManager
、InputMethodService
都是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服务,处于单独的进程中。如果需要在自己的App进程中使用这些服务就需要进行IPC通信。
除此之外,我们自己的程序中也会存在进程通信的可能(特别是在一些大型APP中)
QQ:未登陆
微信:使用一段时间后:
com.tencent.mm :微信主进程,会话和朋友圈相关
com.tencent.mm:push :推送
com.tencent.mm:tools: 比如微信中打开一个独立网页是在tools进程中
com.tencent.mm:appbrand[x] :小程序进程
突破虚拟机分配进程的运行内存限制;
在Android中,虚拟机分配给各个进程的运行内存是有限制值的(根据设备:32M,48M,64M等)随着项目不断增大,app在运行时内存消耗也在不断增加,甚至系统bug导致的内存泄漏,最终结果就是OOM。
提高各个进程的稳定性,单一进程崩溃后不影响整个程序;
小程序进程崩溃,不影响其他进程,不会导致闪退。
对内存更可控,通过主动释放进程,减小系统压力,提高系统的流畅性;
在接收到系统发出的 trimMemory(int level) 中主动释放重要级低的进程。
下文中服务指提供具体业务的服务,如LocationManager提供定位服务,UserManager提供用户服务。
而Service指Android组件Service!
场景:在Service中开启定位服务,Service处于单独的进程,需要在App主进程或者其他APP中获得定位结果。
@ServiceId("LocationManager")
public interface ILocationManager {
Location getLocation();
}
@ServiceId("LocationManager") public class LocationManag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cationManager ourInstance = new LocationManager(); public static LocationManager getDefault() { return ourInstance; } private LocationManager() { } private Location location; public void setLocation(Location location) { this.location = location; } public Location getLocation() { return location; } }
服务中提供暴露给其他进程使用的方法并提供一个ServiceId
注解标记,而服务实现中必须给到相同的ServiceId
与方法实现,不强制要求LocationManager
一定需要继承ILocationManager
j接口,但是为了保证方法签名统一建议继承。(不然一个是getLocation,另一个是getLocation2就不好玩了)
/** * @author Lance * @date 2019/1/8 */ public class Gps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Nullable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定位 LocationManager.getDefault().setLocation(new Location("岳麓区天之道", 1.1d, 2.2d)); /** * 在数据/服务提供方进行服务注册 */ IPC.regiest(LocationManager.class); } }
在Service进行定位,定位结果在LocationManager
中记录。在这个Service中使用框架注册LocationManager
。
不需要返回Binder
对象,这意味着使用者不需要编写繁琐没任何提示的AIDL文件。
<service
android:name="com.enjoy.gps.GpsService"
android:process=":gps"/>
<!-- 用于与其他进程通信,框架提供 -->
<service android:name="com.enjoy.ipc.IPCService$IPCService0" android:process=":gps"/>
框架内部会提供com.enjoy.ipc.IPCService$IPCServiceX
多个预留Service,用于与其他进程通信,如果一个App存在多个进程都需要提供各自进程的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Service。所以本质上依然是借助的Service+Binder通信,但框架将细节封装隐藏,使用更加简单。
/** * 连接服务提供进程 */ //本APP其他进程使用 IPC.connect(this, IPCService.IPCService0.class); //其他APK需要传递服务所在进程App包名 IPC.connect(this,"PackageName", IPCService.IPCService0.class); /** * 客户端使用服务,需要基于接口 */ //获得服务单例对象,默认单例方法为:getInstance ILocationManager location = IPC.getInstance(IPCService.IPCService0.class, ILocationManager.class); //指定获得单例的方法 ILocationManager location = IPC.getInstanceWithName(IPCService.IPCService0.class, ILocationManager.class,"getDefault"); Location location = location.getLocation();
获得结果对象后就能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RPC调用)。
在使用中简化了:
1、不需要自己定义AIDL接口,使用的JavaBean也不要求实现Parcelable
接口;
2、在客户端不需要直接使用bindService
获得Binder
对象;
服务端需要定义暴露服务的接口(ILocationManager),客户端如果是其他APP,则需要将接口类放到自己的源码中(不需要接口实现)。接口中定义的方法就是服务端提供给其他进程使用的方法。
整个框架包含了服务端与客户端两端接口。
在服务进程中会缓存ServiceId
与对应的服务实现Class对象:服务表,同时服务实现中的所有方法列表也需要进行记录:方法表。由于一个服务中可能存在多个方法,所以其数据结构为Map<Class,Map<String,Method>>
,外层Map
的key为服务Class,内层Map
的key则为方法标记。
重载方法怎么办?
记录方法表时不能简单的以MethodName作为内层
Map
的key,需要将MethodName+参数列表作为方法标记。
当客户端需要调用服务时,将ServiceId
、MethodName以及执行方法需要的参数传递给服务端,服务端查表利用反射Method#invoke
即可执行服务中的方法。
如果方法执行返回一个JavaBean数据,将JavaBean序列化为json数据;客户端接收到结果后反序列化为对应的JavaBean即可。
其中客户端的请求被封装为Request
对象,服务端响应则封装为Response
对象
服务端只需要暴露服务接口给其他进程使用,所以服务端只需要调用框架的注册接口regiest
对服务实现进行注册。(注册的是服务实现,而不是服务接口)
//注册服务实现
IPC.regiest(LocationManager.class);
注册时,通过反射获得Class上的ServiceId
即可记录服务表。同时利用反射获得Class中所有的public Method即可记录方法表。
由于框架本质还是利用Binder来完成通信,为了与其他进程通信,框架内部提供了多个预留的Service。
通信Service会返回一个AIDL生成的Binder类对象
//AIDL:
package com.enjoy.ipc;
import com.enjoy.ipc.model.Request;
import com.enjoy.ipc.model.Response;
interface IIPCService {
Response send(in Request request);
}
客户端使用send
方法向服务端发起请求。
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后的实现:
/** * 执行客户端的请求 * 通信 */ //serviceid:LocationManager String serviceId = request.getServiceId(); //从服务表中获得 对应的Class对象。 //具体类型 Class<LocationManager> Class<?> instanceClass = Registry.getInstance().getService(serviceId); //参数以json记录的数据,反序列化为对应类型的对象 Parameters[] parameters = request.getParameters(); Object[] objects = restoreParameters(parameters); //从方法表中获得 对应的Method对象 String methodName = request.getMethodName(); Method method = Registry.getInstance().getMethod(instanceClass, methodName,parameters); Response response; //客户端的请求类型 switch (request.getType()) { //单例方法 case Request.GET_INSTANCE: try { Object instance = method.invoke(null, objects); // 单例类的serviceId与 单例对象 保存 Registry.getInstance().putObject(serviceId, instance); response = new Response(null, tru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sponse = new Response(null, false); } break; //普通方法 case Request.GET_METHOD: try { Object object = Registry.getInstance().getObject(serviceId); // getLocation 返回Location Object returnObject = method.invoke(object, objects); response = new Response(gson.toJson(returnObject), tru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sponse = new Response(null, false); } break; default: response = new Response(null, false); break; } return response;
客户端需要先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因此框架中提供了connect
方法,内部封装bindService
实现与服务端通信Service(IPCService
)的绑定。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
Intent intent;
//客户端与服务端在同一App
if (TextUtils.isEmpty(packageName)) {
intent = new Intent(context, service);
} else {
//客户端与服务端不在同一App,客户端需要传递 Service所在App的packageName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ClassName(packageName, service.getName());
}
context.bindService(intent, ipcServiceConnection, Context.BIND_AUTO_CREATE);
当完成绑定后,客户端就可以获得服务端通信Service提供的IIPCService
对象,客户端调用IIPCService#send
发起请求。
当我们需要获得Location
。则应该调用LocationManager.getDefault().getLocation()
。这句调用会需要执行LocationManager
的两个方法:getDefault
与getLocation
。
服务端执行完
getDefault()
之后,框架会根据ServiceId
保存这个单例对象。
当执行getLocation
时,就可以根据ServiceId
获得这个单例对象
然而这个对象存在服务端,客户端如何获得?
注意:我们在客户端只存在服务接口。
我们可以利用动态代理,在客户端创建一个**“假的”**服务接口对象(代理)。
public static <T> T getInstanceWithName(Class<? extends IPCService> service, Class<T> instanceClass, String methodName, Object... parameters) { if (!instanceClass.isInterfac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必须以接口进行通信。"); } //服务器响应 Response response = Channel.getInstance().send(Request.GET_INSTANCE, service, instanceClass, methodName, parameters); // response: 成功 if (response.isSuccess()) { //返回一个假的对象 动态代理 return getProxy(instanceClass, service); } return null; } private static <T> T getProxy(Class<T> instanceClass, Class<? extends IPCService> service) { //动态代理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instanceClass.getClassLoader(); return (T) Proxy.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new Class[]{instanceClass}, new IPCInvocationHandler(instanceClass, service)); }
当我们执行这个代理对象的方法(getLocation
)时,会回调IPCInvocationHandler#invoke
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框架会向服务端发起请求:IIPCService#send
static class IPC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final Class<?> instanceClass; private final Class<? extends IPCService> service; static Gson gson = new Gson(); public IPCInvocationHandler(Class<?> instanceClass, Class<? extends IPCService> service) { this.instanceClass = instanceClass; this.service = 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 请求服务端执行对应的方法。内部执行:IIPCService#send */ Response response = Channel.getInstance().send(Request.GET_METHOD, service, instanceClass,method.getName(), args); if (response.isSuccess()) { Class<?> returnType = method.getReturnType(); //不是返回void if (returnType != Void.class && returnType != void.class) { //获取Location的json字符 String source = response.getSource(); //反序列化 回 Location return gson.fromJson(source, returnType); } } return null; } }
而getLocation
会返回一个Location
记录定位信息的对象,这个对象会被服务端json序列化发送过来,因此,客户端只需要在此处获得Method
的返回类型并反序列化即可。
RPC指的是:从客户端上通过参数传递的方式调用服务器上的一个函数并得到返回的结果,隐藏底层的通讯细节。在使用形式上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去调用远程的函数。
比如我们使用Okhttp进行网络请求:
这种方式很显然不是RPC。
而使用Retrofit:
RPC:我们调用远程的XXX方法,就像在调用本地方法一样。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