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容器化运维:构建高可用RabbitMQ集群的Docker Compose指南_docker-compose rabbitmq

docker-compose rabbitmq

前言

在计算机世界中,消息传递就像是一场神奇的旅行,消息在系统之间飞来飞去,就像是魔法传送一样。而今天,我们将进入一个充满奇幻冒险的领域——RabbitMQ集群的实现。

想象一下,RabbitMQ就是我们的信使兔子,它们不仅聪明灵活,还能够把消息从一个地方快速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而RabbitMQ集群就像是一支强大的兔子家族,它们紧密合作,确保消息永远不会丢失,就像是一场兔子魔法秀。

在这个奇幻的旅程中,我们将揭开RabbitMQ集群的面纱,一起探索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消息传递系统,它能够应对高负载、容错性强,就像是一支无所不能的魔法军团。

所以,准备好跟随我们的兔子朋友,踏上这段有趣而充满挑战的消息传递冒险吧!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你将发现消息传递的魔法是无穷无尽的。

对于RabbitMQ可以先进行几个知识点的讲解

RabbitMQ相关知识点

❓:Exchanges中的类型有什么区别

  1. Direct Exchange(直连交换器):

    • 根据消息的 routing key(路由键)将消息发送到与之完全匹配的队列。
    • 只有当消息的路由键与绑定到交换器的队列的路由键完全匹配时,消息会被发送到该队列。
    • 适用于需要精确匹配路由键的情况。
  2. Topic Exchange(主题交换器):

    • 使用通配符匹配消息的路由键与绑定的队列。
    • 可以使用通配符 “*”(匹配一个单词)和 “#”(匹配多个单词)来定义路由键的模式。
    • 适用于需要灵活匹配路由键的情况,支持复杂的消息路由。
  3. Fanout Exchange(扇出交换器):

    • 将接收到的消息广播到绑定的所有队列,忽略消息的路由键。
    • 所有绑定到交换器的队列都会接收相同的消息副本。
    • 适用于需要消息广播到所有队列的情况。
  4. Headers Exchange(头交换器):

    • 使用消息的头部属性进行匹配,而不是使用路由键。
    • 你可以在消息的头部设置键值对属性,然后通过绑定队列时设置匹配的头部属性。
    • 适用于基于消息头部属性进行路由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交换器类型取决于你的应用架构和消息传递需求。通常情况下,使用直连交换器和主题交换器可以满足大多数场景。如果你需要在多个队列之间广播消息,可以使用扇出交换器。如果需要基于消息头部属性进行匹配,可以使用头交换器。

要注意的是,交换器类型一旦设置后,通常是不可更改的。因此,在选择交换器类型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和规划。

❓:policies是什么

在 RabbitMQ 中,“policies”(策略)是一种机制,用于自动化管理和配置交换器、队列和绑定的行为。策略允许你在 RabbitMQ 集群中定义一组规则,这些规则会自动应用于交换器、队列和绑定,从而在满足特定条件时执行预定义的操作。这样可以简化管理、提高效率,并确保一致性。
策略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包括队列的镜像、过期时间、消息最大长度、死信队列等。通过设置策略,你可以在集群中的多个节点上自动应用相同的配置,而不需要手动进行每个节点的配置更改。

以下是一些策略的常见作用:

  1. 镜像队列策略: 允许你在队列声明时自动将队列设置为镜像队列,从而实现消息冗余备份和高可用性。

  2. 队列过期策略: 允许你设置队列中的消息的过期时间,当消息过期时,RabbitMQ 会自动将其从队列中删除。

  3. 消息最大长度策略: 允许你限制队列中消息的最大长度,当队列中的消息数量达到设置的最大长度时,新的消息将被丢弃或处理为死信。

  4. 死信队列策略: 允许你将队列中无法被消费的消息自动发送到死信队列,以便进一步处理。

  5. 优先级队列策略: 允许你为消息设置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将消息放入不同的队列中。

等等。

要设置策略,你可以使用 RabbitMQ Management 插件的管理界面,也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rabbitmqctl)。通过设置策略,你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和配置,减少手动操作的需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策略如何设置

image.png
参数说明:

  1. Pattern(匹配模式):

    • 这是一个用于匹配交换器、队列和绑定的模式。可以使用通配符 *#
    • 例如,你可以使用 amq.* 匹配所有以 amq. 开头的交换器。
  2. Definition(定义):

    • 这是一个包含策略定义的 JSON 对象。具体的参数和值取决于你想要配置的策略类型。
    • 例如,如果要创建一个镜像队列策略,可以定义 ha-mode 和其他相关参数。
    1. ha-mode(镜像队列模式):

      • 用法:ha-mode = allha-mode = exactlyha-mode = nodes
      • 作用:定义队列是否为镜像队列,从而实现消息冗余备份和高可用性。
      • all:将队列设置为镜像队列,在所有节点上创建队列的镜像。
      • exactly:将队列设置为镜像队列,并指定要创建的镜像节点数量。
      • nodes:将队列设置为镜像队列,指定要在哪些节点上创建镜像。
    2. ha-params(镜像队列参数):

      • 用法:ha-params = ["node1", "node2"]
      • 作用:用于 ha-mode = nodes,指定创建队列镜像的节点列表。
    3. expires(消息过期时间):

      • 用法:expires = 3600000(毫秒)
      • 作用:定义队列中消息的过期时间,过期的消息将被自动删除。
    4. message-ttl(消息存活时间):

      • 用法:message-ttl = 60000(毫秒)
      • 作用:定义消息在队列中的存活时间,超过该时间的消息将被自动删除。
    5. max-length(最大消息数量):

      • 用法:max-length = 1000
      • 作用:限制队列中消息的最大数量,当队列中的消息数量达到指定值时,新的消息将被丢弃或处理为死信。
    6. dead-letter-exchange(死信交换器):

      • 用法:dead-letter-exchange = dlx_exchange
      • 作用:指定死信队列中的消息应该发送到的交换器。
    7. dead-letter-routing-key(死信路由键):

      • 用法:dead-letter-routing-key = dlx_routing_key
      • 作用:指定死信队列中的消息应该使用的路由键。
    8. max-length-bytes(最大消息字节数):

      • 用法:max-length-bytes = 102400
      • 作用:限制队列中消息的总字节数,当队列中消息的总字节数达到指定值时,新的消息将被丢弃或处理为死信。
    9. lazy-mode(延迟模式):

      • 用法:lazy-mode = onlazy-mode = off
      • 作用:启用或禁用延迟模式,用于将队列中的消息保存到磁盘以降低内存使用。
    10. queue-mode(队列模式):

      • 用法:queue-mode = lazyqueue-mode = default
      • 作用:定义队列的工作模式,lazy 表示延迟模式,default 表示默认模式。
  3. Priority(优先级):

    • 用于指定策略的优先级,当有多个策略匹配时,优先级较高的策略会覆盖较低的策略。
    • 优先级通常使用整数表示,值越小表示优先级越高。
  4. Apply to(应用于):

    • 用于指定策略应该应用于哪些对象(交换器、队列、绑定)。
    • 可以选择 “exchanges”、“queues” 或 “all”。

之所以说上面的东西,主要是为了实现我们的集群,也就是我添加的策略,因为如果单独创建队列的话,它是默认只属于当前的节点的,所以需要依靠镜像,或者说这种策略实现

docker-compose 搭建RabbitMQ的集群

创建docker-compose.yml文件

version: '3'
services:
  rabbitmq-node1:
    image: rabbitmq:3.9.22-management
    container_name: rabbitmq-node1
    hostname: rabbitmq-node1
    # command: rabbitmq-server --erlang-cookie=97c78681-3394-208f-9d04-b86cb68f9c60
    entrypoint: /bin/bash -c "rabbitmq-server rabbitmqctl wait /var/lib/rabbitmq/mnesia/rabbit@rabbitmq-node1.pid"
    ports:
      - "5672:5672"
      - "15672:15672"
    volumes:
      -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3.9.0.ez:/plugins/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3.9.0.ez
      - ./.erlang.cookie:/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 ./rabbitmq.conf:/etc/rabbitmq/rabbitmq.conf
    environment:
      -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NABLED=true
      - RABBITMQ_DEFAULT_USER=admin
      - RABBITMQ_DEFAULT_PASS=123456
      - RABBITMQ_PLUGINS=--offline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
      - RABBITMQ_NODENAME=rabbit@rabbitmq-node1  # 节点名称
      # - RABBITMQ_USE_LONGNAME=true #它用于告诉 RabbitMQ 是否使用长节点名称。
    networks:
      - rabbitmq-network
  rabbitmq-node2:
    image: rabbitmq:3.9.22-management
    container_name: rabbitmq-node2
    hostname: rabbitmq-node2
    entrypoint: /bin/bash -c "rabbitmq-server rabbitmqctl wait /var/lib/rabbitmq/mnesia/rabbit@rabbitmq-node2.pid && rabbitmqctl join_cluster rabbit@rabbitmq-node1"
    # command: rabbitmq-server --erlang-cookie=97c78681-3394-208f-9d04-b86cb68f9c60
    ports:
      - "5673:5672"
      - "15673:15672"
    volumes:
      -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3.9.0.ez:/plugins/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3.9.0.ez
      - ./.erlang.cookie:/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 ./rabbitmq.conf:/etc/rabbitmq/rabbitmq.conf
    environment:
      -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NABLED=true
      - RABBITMQ_DEFAULT_USER=admin
      - RABBITMQ_DEFAULT_PASS=123456
      - RABBITMQ_PLUGINS=--offline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
      - RABBITMQ_NODENAME=rabbit@rabbitmq-node2  # 节点名称
      # - RABBITMQ_USE_LONGNAME=true #它用于告诉 RabbitMQ 是否使用长节点名称。
    networks:
      - rabbitmq-network
    depends_on:
      - rabbitmq-node1
  rabbitmq-node3:
    image: rabbitmq:3.9.22-management
    container_name: rabbitmq-node3
    hostname: rabbitmq-node3
    # command: rabbitmq-server --erlang-cookie=97c78681-3394-208f-9d04-b86cb68f9c60
    entrypoint: /bin/bash -c "rabbitmq-server rabbitmqctl wait /var/lib/rabbitmq/mnesia/rabbit@rabbitmq-node3.pid && rabbitmqctl join_cluster rabbit@rabbitmq-node1"
    ports:
      - "5674:5672"
      - "15674:15672"
    volumes:
      -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3.9.0.ez:/plugins/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3.9.0.ez
      - ./.erlang.cookie:/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 ./rabbitmq.conf:/etc/rabbitmq/rabbitmq.conf
    environment:
      -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NABLED=true
      - RABBITMQ_DEFAULT_USER=admin
      - RABBITMQ_DEFAULT_PASS=123456
      - RABBITMQ_PLUGINS=--offline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
#被废弃了  - RABBITMQ_ERLANG_COOKIE=97c78681-3394-208f-9d04-b86cb68f9c60 # 为了确保集群节点通信,需要设置相同的 erlang-cookie
      - RABBITMQ_NODENAME=rabbit@rabbitmq-node3  # 节点名称
      # - RABBITMQ_USE_LONGNAME=true #它用于告诉 RabbitMQ 是否使用长节点名称。
    networks:
      - rabbitmq-network
    depends_on:
      - rabbitmq-node1
networks:
  rabbitmq-network:
    driver: bridg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这里使用的挂载,第一个是实现的延迟队列插件,第二个是挂载所需的cookie,这个cookie可以是任意的,第三个是配置文件

上面部分语句说明如下

  1. entrypoint: /bin/bash -c "rabbitmq-server rabbitmqctl wait /var/lib/rabbitmq/mnesia/rabbit@rabbitmq-node3.pid && rabbitmqctl join_cluster rabbit@rabbitmq-node1":等待并加入集群
  2. RABBITMQ_PLUGINS=--offline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指定要加载的插件,且加载预先下载好的
  3.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NABLED=true:启动消息延迟功能

创建rabbitmq.conf文件

# 配置内容
# 这个配置的作用是禁用 "guest" 用户对本地(loopback)的访问。
loopback_users.guest = false
listeners.tcp.default = 5672
# 这个配置指定了集群节点之间的发现机制。`rabbit_peer_discovery_classic_config` 表示使用经典配置方式来进行节点发现。
cluster_formation.peer_discovery_backend = rabbit_peer_discovery_classic_config
# 这个配置指定了集群中的节点,`rabbit@rabbitmq-node1` 表示第一个节点的名称和主机地址。
cluster_formation.classic_config.nodes.1 = rabbit@rabbitmq-node1
cluster_formation.classic_config.nodes.2 = rabbit@rabbitmq-node2
cluster_formation.classic_config.nodes.3 = rabbit@rabbitmq-node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上面的文件要处于同级目录

项目中如何实现集群连接

如果是实现集群连接的话,这个在go与java中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是用nginx来做一下负载均衡来实现,或者说RabbitMQ它也有自己的实现

⚠:nginx模块中需要添加stream模块,才可以实现,和连接mysql是一样的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Gausst松鼠会/article/detail/56036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