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RSTP在STP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网络拓扑快速收敛。但RSTP和STP还存在同一个缺陷:由于局域网内所有的VLAN共享一棵生成树,因此无法在VLAN间实现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链路被阻塞后将不承载任何流量,造成带宽浪费,还有可能造成部分VLAN的报文无法转发。
在局域网内应用STP或RSTP,生成树结构在图中用虚线表示,S6为根交换设备。S2和S5之间、S1和S4之间的链路被阻塞,除了图中标注了“VLAN2”或“VLAN3”的链路允许对应的VLAN报文通过外,其它链路均不允许VLAN2、VLAN3的报文通过。PC2和PC3同属于VLAN2,由于S2和S5之间的链路被阻塞,S3和S6之间的链路又不允许VLAN2的报文通过,因此PC2和PC3之间无法互相通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MSTP。MSTP相比于STP和RSTP的优点如下:
MSTP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MSTP不仅涉及多个MSTI,而且还可以划分多个MST域(MST Region,也称为MST域)。总的来说,一个MSTP网络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MST域,而每个MST域中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MSTI。最后每个MSTI的是其中运行的是STP/ RSTP/ MSTP的交换设备,是这些交换设备经MSTP协议计算形成的树状网络。
MST域是多生成树域(Multiple Spanning Tree Region),由交换网络中的多台交换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网段所构成。同一个MST域的设备具有下列特点:
所谓实例(instance)就是针对一组VLAN的一个独立计算的STP。通过将多个VLAN捆绑到一个实例,相对于每个VLAN独立运算来说,可以节省通信开销和资源占用率。
MSTI之间彼此独立,MSTI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VLAN对应。但一个VLAN只能与一个MSTI对应。每一个MSTI对应一个实例号,实例号从1开始,以区分实例号为0的IST(没有进行映射的vlan都会映射到MSTI 0中,也就是IST中)。拓扑中,VLAN2映射到实例2,即MSTI 2;VLAN4映射到实例4,即MSTI 4。
注意:通常在一般的企业网络中,通常是将支持MSTP的设备全部划分入一个MST域中,而将不支持MSTP的设备划分到另外一个MST域中,对应同一个MSTI来说,通常是将具有相同转发路径的VLAN划分入一个MSTI域中,以独立的形成一棵生成树,否则又会向普通的RSTP可能出现部分VLAN流量不能正常转发的情况。
1.公共生成树CST(Common Spanning Tree): 是连接交换网络内所有MST域的一棵生成树(也就是把每一个MST域看成一个交换机,通过算法将其虚拟的交换机连接起来)。
2.内部生成树IST(Internal Spanning Tree): 是各MST域内的一棵生成树。
3.公共和内部生成树CIST(Common and Internal Spanning Tree): CIST是通过STP或RSTP协议计算生成的,连接一个交换网络内所有交换设备的单生成树。
总根: 总根是CIST的根桥,也就是全网中BID最小的设备,一个网络中有且只有一个。
域根: 域根分为MSTI域根和IST域根,IST域根也称为主桥,之间的选举方式有区别。
主桥: 也就是IST Master,它是域内距离总根最近的交换设备(注意是最近的并不是BID最小的)。
MSTP在RSTP的基础上新增了2种端口,MSTP的端口角色共有7种:根端口、指定端口、Alternate端口、Backup端口、边缘端口、Master端口和域边缘端口。对于前五种端口,没有变化,所以现在只需要进行后两种端口的学习:
1.Master端口(只有MSTI上存在,IST/CST/CIST中不存在):
• Master端口是MST域和总根相连的所有路径中最短路径上的端口,它是交换设备上连接MST域到总根的端口。
• Master端口是域中的所有报文去往总根的必经之路。
• Master端口是特殊域边缘端口,Master端口在CIST上的角色是Root Port,在其它各实例上的角色都是Master端口。也就是说,一个MST域中IST域根的根端口就是其他MSTI域中同样设备(不管是不是域根)的master端口。
• 拓扑中,S7面向Region 1的端口为Master口。
2.域边缘端口
• MST域内网桥和其他MST域或者STP/RSTP网桥相连的端口为域边界端口。
• 拓扑中,S8面向Region 2的端口为域边界端口。
• 普通的非Master端口的域边缘端口为alternate状态;当Master端口出现故障后,成为Master端口。
由于网桥在不同MSTI上可以具有不同的角色,所以网桥端口在MSTI上可能有不同的角色。唯一例外的是Master端口,该端口在所有MSTI上的角色都相同,都为Master端口。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MST中的路径可以改变,而MST域之间的路径始终是不变的,都是通过CST计算得出的,之后会进行计算过程的分析。为什么会存在master端口的标识?因为master端口很有可能不在域根上(会在离总根最近的设备上),一个普通桥如果存在两个root端口,是无法正常计算拓扑的,所以必须进行区别,但是而在IST中,因为是进行整个拓扑的计算(与全部设备直接进行RSTP有区别),也就是以的是CIST总根进行运算的,主桥永远是离总根最近的设备,本区域中去往总根的流量始终是通过此设备转发的,不用担心此设备出现两个根端口的情况。
目前MSTP的BPDU报文存在两种格式:
无论是域内的MST BPDU还是域间的,除MST专有字段,其他消息和RST BPDU相同(BPDU Type字段和RSTP相同,也为0x02)。但是具体含义有了修改:
MST专有字段:
• Version 3 Length,Version3 BPDU的长度,用于对接收到的BPDU进行校验。
• MST Configuration Identifier,MST配置标识,表示MST域的标签信息,包含4个字段。标识自己所在的区域。MST配置标识包括四部分数据结构,只有四部分设置都相同的相邻交换机才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区域中。
• CIST Internal Root Path Cost,CIST内部路径开销指从本端口到IST Master交换设备的累计路径开销。CIST内部路径开销根据链路带宽计算。(IST计算使用)
• CIST Bridge Identifier,CIST的指定交换设备ID,即发送此BPDU的交换机。(IST计算使用)
• CIST Remaining Hops,BPDU报文在CIST中的剩余跳数。用来限制MST的规模。从CIST域根开始,BPDU每经过一个网桥的转发,跳数就被减1;网桥丢弃收到的跳数为0的BPDU。
• MSTI Configuration Messages(may be absent),MSTI配置信息。(MSTI计算时使用)
参考资料:华为ICT培训资料,有错误的地方请指正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