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大家好,今天Rose分享一篇关于脑机接口中的迁移学习的完整流程。本文由华中科技大学伍冬睿教授授权分享。
关于脑机接口中迁移学习方面的研究,伍教授团队做过大量的工作。之前社区分享过《脑机接口中的流形嵌入知识迁移学习》、《华中科技大学伍冬睿教授: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中的迁移学习综述(2016-2020)》等都来自于伍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可以让用户使用脑电信号直接与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进行交互。该名词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Vidal教授1973年发明的,但是早在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已经分别在牛和猴子上进行了闭环脑机接口实验,比如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系统让奔跑中的公牛突然停下来,让猴子可以通过控制单个脑细胞的活动来操控仪表指针以获取食物奖励。脑机接口最初是为病人设计的,特别是像霍金那样全身瘫痪又不能说话的病人。近年来,脑机接口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正常人,用于游戏、神经营销、情感识别、精神状态评估等。
用于脑机接口系统的输入信号可以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三种。其位置和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脑机接口系统的信号来源和特征
图3. 脑机接口中迁移学习的完整流程
我们介绍了数据对齐、信号处理、特征工程和分类回归中一些基本的迁移学习方法,及改进的、效果更好的迁移学习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如下结论:
在脑机接口的迁移学习中加入显式的数据对齐组件非常重要。常用的数据对齐方法在我们最新的综述文章“D. Wu, Y. Xu and B.-L. Lu, “Transfer Learning for EEG-Bas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A Review of Progress Made Since 2016,”IEEE Tra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 2020, accepted”中有很完整的介绍,如下表所示。
在脑机接口的多个组件中同时考虑迁移学习往往比只在部分组件中考虑迁移学习效果好。复杂的迁移学习方法往往比简单的效果好。
本工作由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脑机接口与机器学习实验室伍冬睿教授、硕士生彭睿旻和黄剑教授、曾志刚教授共同完成,受到湖北省人工智能重大专项支持,目前在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审稿中.
原文在附件中。原文和Matlab源代码也可以从这里下载:
https://github.com/drwuHUST/TLBCI
文章来源于网络,不用于商业行为,若有侵权及疑问,请后台留言!
更多阅读
EMD算法之Hilbert-Huang Transform原理详解和案例分析
脑机接口BCI学习交流QQ群:894157769、903290195、903290195(加一个就行,推荐第一个)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