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Timsort——自适应、稳定、高效排序算法_timsort排序

timsort排序

当在使用python中自带的排序算法、或者Java中的排序算法时,产生了一些好奇,他们本身运用的是什么高端的排序算法,深究、探索、查阅资料后得到了如下的认识。

Timsort介绍

Timsort是一种混合、稳定高效的排序算法,源自合并排序和插入排序,旨在很好地处理多种真实数据。它由Tim Peters于2002年实施使用在Python编程语言中。该算法查找已经排序的数据的子序列,并使用该知识更有效地对其余部分进行排序。这是通过将已识别的子序列(称为运行)与现有运行合并直到满足某些条件来完成的。从版本2.3开始,Timsort一直是Python的标准排序算法。如今,Timsort 已是是 Python、 Java、 Android平台 和 GNU Octave 的默认排序算法。

思想

针对现实中需要排序的数据分析看,大多数据通常是有部分已经排好序的数据块,Timsort 就利用了这一特点。Timsort 称这些已经排好序的数据块为 “run”,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一个的“分区”。在排序时,Timsort迭代数据元素,将其放到不同的 run 里,同时针对这些 run ,按规则进行合并至只剩一个,则这个仅剩的 run 即为排好序的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分析待排序数据,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将排序好的(不管是顺序还是逆序)子序列的分为一个个run分区,当然,这个分区run也存在一定的约束,即根据序列会产生一个minrun,如果原始的run小于minrun的长度,用插入排序扩充run,直到达到条件,之后使用归并排序来合并多个run。
timsort1
timsort2

算法步骤

  • 根据数列大小产生minrun(为什么需要一个minrun?合并时会说到)
    • minrun是划分run的一个条件值,run的大小小于这个minrun,就要进行扩充,将后面元素填充到run中,直到符合要求等于minrun。因此说明一下minrun 的选取方式,如果待排序序列长度为 n,则我们总共会生成 ⌈ n m i n r u n ⌉ \lceil\frac{n}{minrun}\rceil minrunn个初始 run 。
      • ⌈ n m i n r u n ⌉ \lceil\frac{n}{minrun}\rceil minrunn刚好是2的整数次幂,则归并过程将会非常“完美”,可以表述为一个满二叉树。
      • ⌈ n m i n r u n ⌉ \lceil\frac{n}{minrun}\rceil minrunn比2的某个整数次幂稍大一点点,则到算法的最后阶段会出现一个超长 run 与一个超短 run 的合并,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的情况。
        因此,我们会选取minrun,使得 ⌈ n m i n r u n ⌉ \lceil\frac{n}{minrun}\rceil minrunn刚好是2的整数次幂或比某个2的整数次幂稍小一点的数。
    • 当数组元素个数小于64时,minrun就是数组的长度,此时就采用二分查找插入排序来进行数组排序。
      charu
    • 当数组元素个数大于64时,如前所述, 我们知道当 run 的数目等于或略小于2的幂时,合并两个数组最为有效。所以 Timsort 选择范围为 [32,64]的 minrun,使得原始数组的长度除以 minrun 时 ⌈ n m i n r u n ⌉ \lceil\frac{n}{minrun}\rceil minrunn等于或略小于2的幂。
      具体而言,选择数组长度的六个最高标志位,如果其余的标志位被设置,则加1:
      • 189:10111101,取前六个最高标志位为101111(47),同时最后两位为01,所以 minrun 为47+1=48, ⌈ n m i n r u n ⌉ \lceil\frac{n}{minrun}\rceil minrunn = 4符合条件。
      • 976:11 1101 0000,取前六个最高标志位为111101(61),同时最后几位为0000,所以 minrun 为61, ⌈ n m i n r u n ⌉ \lceil\frac{n}{minrun}\rceil minrunn = 16符合条件。
  • 依次寻找待排序序列中的run,并判断run的大小是否小于minrun,如果小于,则向后进行扩充,采用插入排序的方式将后面的元素加入到当前的run中,直到等于minrun。如果run区间的元素为逆序时,就地线性时间调整为顺序。
  • 合并run
    上一步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minrun这个值来约束run的大小,因为这样做可以使得run的大小保持一个均衡,避免存在一个很短的run和一个很长的run进行合并,这样的合并操作性价比很低。此时,合并操作也需要一个规则来进行约束。
    X、Y、Z代表栈最上方的3个run的长度(下图),如果违反了下面的两条规则,则Y与X、Z中的较小者合并。规则使得合并保持近似平衡,同时在延迟合并以实现平衡,利用cache memory中新出现的runs以及使合并决策相对简单之间保持折衷。
    • X > Y + Z X > Y + Z X>Y+Z
    • Y > Z Y > Z Y>Z
      在到达数据末尾时,Timsort反复将两次运行合并到堆栈顶部,直到只剩下一次完整数据,同时满足上面两个规则结束。
      merge
      实际中 Timsort 合并2个相邻的 run 需要临时存储空闲,临时存储空间的大小是2个 run 中较小的 run 的大小。Timsort算法先将较小的 run 复制到这个临时存储空间,然后用原先存储这2个 run 的空间来存储合并后的 run。
      merge2
      合并算法是用简单插入排序,依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比较,然后合并2个 run。为了提高效率,Timsort用二分插入排序(binary merge sort)。即先用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找到插入的位置,然后再插入。(python中的比较很贵,比较比移动昂贵,故能减少比较就减少比较

Galloping mode

在 Galloping mode 中,算法在一个 run 中搜索另一个 run 的第一个元素。通过将该初始元素与另一个 run 的第 2 k − 1 2k-1 2k1个元素(即1,3,5…)进行比较来完成的,以便获得初始元素所在的元素范围。这缩短了二分查找的范围,从而提高了效率。如果发现 Galloping 的效率低于二分查找,则退出 Galloping mode。
例如,我们要将 X 和 Y 这2个 run 合并,且X是较小的 run,以及 X 和 Y 已经分别是排好序的,将X复制到cache memory中,如下图所示。
Galloping mode1
二分查找会找到 X 中第一个大于 Y[0] 的元素 x,当找到 x 时,可以在合并时忽略 x 之前的元素。类似的,还可以在 Y 中找到第一个大于 X[-1] (即X最大的元素)的元素 y,当找到 y 时,可以在合并时忽略 y 之后的元素,这种查找可能在随机数中效率不会很高,但是在其他情况下有很高的效率。
Galloping mode2
当算法到达最小阈值min_gallop时,算法切换到 Galloping mode,试图利用数据中的那些可以直接排序的元素。只有当一个 run 的初始元素不是另一个 run 的前七个元素之一时,Galloping 才有用。这意味着初始阈值为7。
为了避免 Galloping mode 的缺点,合并函数会调整阈值。如果所选元素来自先前返回元素的同一数组,则min_gallop减1。否则,该值增加1,从而阻止返回到 Galloping mode 。 在随机数据的情况下,min_gallop的值会变得非常大,以至于 Galloping mode 永远不会再次发生。

算法时间复杂度

O(n)
本质上 Timsort 是一个经过大量优化的归并排序,而归并排序已经到达了最坏情况下,比较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的下界,所以在最坏的情况下,Timsort 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在最佳情况下,即输入已经排好序,它则以线性时间运行 O ( n ) O(n) O(n)。可以看出Timsort是目前最好的排序方式。

代码

以下实现的代码并不是具体完整的timsort,而是简化的,符合Timsort思想的大概实现。具体、完整的代码可以参看python源代码中的排序,或者JDK1.8中的源码,也可参照Timsort官方原始C代码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realize timsort"""

__author__ = 'steven'


def binary_search(arr, left, right, value):
    """
    二分查找
    :param arr: 列表
    :param left: 左索引
    :param right: 右索引
    :param value: 需要插入的值
    :return: 插入值所在的列表位置
    """
    if left >= right:
        if arr[left] <= value:
            return left + 1
        else:
            return left
    elif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2
        if arr[mid] < value:
            return binary_search(arr, mid + 1, right, value)
        else:
            return binary_search(arr, left, mid - 1, value)


def insertion_sort(arr):
    """
    针对run使用二分折半插入排序
    :param arr: 列表
    :return: 结果列表
    """
    length = len(arr)
    for index in range(1, length):
        value = arr[index]
        pos = binary_search(arr, 0, index - 1, value)
        arr = arr[:pos] + [value] + arr[pos:index] + arr[index + 1:]
    return arr


def merge(l1, l2):
    """
    合并
    :param l1: 列表1
    :param l2: 列表2
    :return: 结果列表
    """
    if not l1:
        return l2
    if not l2:
        return l1
    if l1[0] < l2[0]:
        return [l1[0]] + merge(l1[1:], l2)
    else:
        return [l2[0]] + merge(l1, l2[1:])


def timsort(arr):
    """
    timsort
    :param arr: 待排序数组
    :return:
    """
    if not arr:  # 空列表
        return
    runs, sorted_runs = [], []
    new_run = [arr[0]]
    length = len(arr)
    # 划分run区,并存储到runs里,这里简单的按照升序划分,没有考虑降序的run
    for index in range(1, length):
        if arr[index] < arr[index - 1]:
            runs.append(new_run)
            new_run = [arr[index]]
        else:
            new_run.append(arr[index])
        if length - 1 == index:
            runs.append(new_run)
            break

    # 由于仅仅是升序的run,没有涉及到run的扩充和降序的run
    # 因此,其实这里没有必要使用insertion_sort来进行run自身的排序
    for run in runs:
        insertion_sort(run)

    # 合并runs
    sorted_arr = []
    for run in runs:
        sorted_arr = merge(sorted_arr, run)
    print(sorted_arr)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参考资料

  • Timsort - wiki
  • Timsort原理学习
  • Nicolas Auger, Cyril Nicaud, Carine Pivoteau. Merge Strategies: from Merge Sort to TimSort. 2015.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Monodyee/article/detail/8520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