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算法应用一:【指纹识别】+【图像分割】一种面向“感兴趣区域”的指纹图像分割算法

指纹图像分割算法

请使用任何图像处理方法和编程语言,从图的背景中分割出感兴趣区域的指纹区域。

解释为什么你选择使用这种方法。(请注意,将提供jpg图像作为输入。)

  1. I=imread('1.jpg');
  2. f=rgb2gray(I);
  3. f1=im2bw(f,192/240);
  4. BW1=double(f1);
  5. BW=edge(BW1,'sobel',0.4); %sobel算子可以和robets算子、canny算子作比较。
  6. r_max=90;
  7. r_min=20;step_r=10;step_angle=pi/6;p=0.3;
  8. % p:阈值,01之间的数
  9. % %%%%%%%%%%%%%%%%%%%%%%%%%%%%%%%%%
  10. % output
  11. % hough_space:参数空间,h(a,b,r)表示圆心在(a,b)半径为r的圆上的点数
  12. % hough_circl:二值图像,检测到的圆
  13. % para:检测到的圆的 圆心、半径
  14. [m,n] = size(BW);
  15. size_r = round((r_max-r_min)/step_r)+1;
  16. size_angle = round(2*pi/step_angle);
  17. hough_space = zeros(m,n,size_r);
  18. [rows,cols] = find(BW);
  19. ecount = size(rows);
  20. % Hough变换
  21. % 将图像空间(x,y)对应到参数空间(a,b,r)
  22. % a = x-r*cos(angle)
  23. % b = y-r*sin(angle)
  24. for i=1:ecount
  25. for r=1:size_r
  26. for k=1:size_angle
  27. a = round(rows(i)-(r_min+(r-1)*step_r)*cos(k*step_angle));
  28. b = round(cols(i)-(r_min+(r-1)*step_r)*sin(k*step_angle));
  29. if(a>0&&a<=m&&b>0&&b<=n)
  30. hough_space(a,b,r) = hough_space(a,b,r)+1;
  31. end
  32. end
  33. end

涉及“图像分割”知识


        图像处理中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图像分割,在很多应用都需要图像分割的处理,例如产品检测,目标识别,目标匹配等。图像分割的概念:就是在一幅图像中,提取出感兴趣区域的过程。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别是:

  1. 边缘检测

  2. 阈值处理

  3. 区域分割

边缘检测:

 

阈值处理:基于像素的灰度来进行阈值分割

阈值分割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人眼的观察, 对已知某些特征的图像, 只要试验不同的阈值, 然后看是否满足已知特征即可。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适用范围窄, 
使用前必须了解图像的某些特征, 譬如平均灰度等,而且分割后图像质量的好坏受主观局限性很大。

根据直方图谷底确定阈值 
如果图像的前景物体内部和背景区域的灰度值分布都比较均匀, 那么这个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将具有明显双峰, 此时可以选择两峰之间的谷底作为阈值。 
 

迭代选择阈值法 
迭代式阈值选择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开始选择一个阈值作为初始估计值,然后按照某种规则不断地更新这一估计值,直到满足给定的条件为止。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选择怎么样的 迭代规则。一个好的迭代规则必须既能够快速收敛,又能够在每一个迭代过程中产生优于上次迭代的结果。下面是一种迭代选择阈值算法: 
(1)选择一个T的初始估计值。 
(2)利用阈值T把图像分为两个区域R1, 和R2 
(3)对区域R1和R2中的所有像素计算平均灰度值μ1和μ2 
(4)计算新的阈值: 
T=12(u1+u2)
T=12(u1+u2)

(5)重复步骤2-4, 直到逐次迭代所得的T值小于事先定义的参数T。

最小均方误差法 
最小均方误差法也是常用的阈值分割法之一。这种方法通常以图像中的灰度为模式特征,假设各模式的灰度是独立分布的随机变量,并假设图像中待分割的模式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一般来说,采用的是正态分布,即高斯概率分布。 
首先假设一幅图像仅包含两个主要的灰度区域前景和背景。令z表示灰度值,p(z)表示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值。假设概率密度函数一个对应于背景的灰度值,另一个对应于图像中前景即对象的灰度值。则描述图像中整体灰度变换的混合密度函数是: 
p(z)=P1p1(z)+P2p2(z)
p(z)=P1p1(z)+P2p2(z)

其中P1P1是前景中具有值z的像素出现的概率,P2P2是背景中具有值z的像素出现的概率,两者的关系为: 
P1+P2=1
最大类间方差法 
在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时,选定的分割阈值应使前景区域的平均灰度、背景区域的平均灰度与整幅图像的平均灰度之间差别最大,这种差异用区域的方差来表示。由此,Otsu在1978年提出了最大方差法。该算法在判决分析最小二乘法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得出,计算过程简单是一种稳定、常用的算法。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weixin_40725706/article/detail/34670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