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5000赞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写了很久,在这儿认真还真能收获惊喜呐。期待更多盆友认识到阅读的局限,破除书籍迷信。
=============跑偏的分割线=============
最近很不认同知乎上,一些认为读书能解决关键问题的看法。就着这罐果香浓郁的2013年产可乐,正经回答一次。当然我也准备好跑题了。稍长,不以推书为目的,要书的直接滑到最后。
在回答之前,我要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以壮声势:
1)所有不成体系的书籍推荐,都是耍流氓 - 马克·吐温
2)任何以为读读书就能洞悉一门学问的,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 雷锋
3)只收藏、不点赞的同学,人心都是肉长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额,我的意思是,不赞不是中国人,么么哒- 彼得·德鲁克
一、
作为一个管理工作从业以及图书爱好者,当我讨论管理学的时候,进入我思维的不是书单,而是一座体量巨大的移动城堡。现代管理学,大体以泰勒姥爷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1)为开端,百年已过,到今天已形成庞大体系,有多大,人类身上能拿来数数的器官肯定不够用。
如果只是消遣阅读,值得一看的管理类书籍,连起来,大概能从东京的秋叶原排到京东的华北仓。
而真正想了解或者掌握管理学,不是在床上、办公室搞一搞就能解决的(好像怪怪的)。
德鲁克爷爷言犹在耳:管理,是一门实践——当你实在要给德老一个具象,请想象卖炸鸡那个老爷爷,虽然他其实更神似韦尔奇——这个观念,和当年站在城楼上的图书管理员时空汇聚、不谋而合,他的说法是“枪杆子里讨工资”。
再举个栗子,用惯右手的程序猿都知道的,人类创造生命大和谐的技能,不是你看几TB「东热」就能娴熟的,首先,你得有个媳妇儿。
嗯,准确的说,管理是典型的知行合一,Know it and Just do it。
二、
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维护答案不被折叠,必须得回答理论学习的问题:Know it ? (程序猿可以理解成:懂 IT )。
理论习得的方法很多,最常见是教学和读书。教学在这没法谈,容易谈的是读书,它确实是重要的learning手段,之一。
在管理学的体系化结构之下,做任何割裂阅读、破碎解读的方式,我都是反对的。最典型的就是:推荐某本或几本书籍。它们常常是带着“长青”、“经典”、“必读”、“XX推荐”、或者“XX大学不可不读” 字眼的。少侠你骨骼清奇、聪慧过人,肯定知道出版社这伙二道贩子,为了卖书,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反对理由很简单,因为成本高、而收益极低:
① 推荐的书单质量不可控,书籍的甄选成本很高。推荐书籍的人,往往就丢一个书名,连推荐理由都没有。试想,一本“经典”书籍,推荐的人读完连一点心得都没能提炼出来,要么是书不好,要么是书白看了,要么是书和人的层次不一致。拿到这样的书单,读书的人想碰到好书,看造化。
② 阅读的时间成本很高。比如这个问题下的其他答案,推荐的都是不错的书,加起来能有几十本,题主翻完很容易,要真正“看完”和“领会”......那我觉得是时候谈谈世界和平的问题了。
③ 理论没有统一性,都是一家之言。如 @warfalcon 所说,各种书架上的管理学著作,不管是杂论也好、专论也罢,各家有各家的解读。读者盲目地去吸纳这些书,只会导致真气不畅,头脑中出现无数个小人,他们互相打架,最后打残的是读者的脑子。结果可以预见,砖块搬了很多,拍死隔壁家的强子是够了,可楼始终没建起来。
三、
实在选了“读书”这条看起来省事、实则无法预期的道儿,破题之法在哪里呢:
1. 你一定要读上几本学院派的经典书籍。体系化的管理学习,必须建立理论结构。
阅读质量已被验证、集大成而又非常入门的作品,将管理的发展史、体系、脉络捋一遍,建立知识基础和框架。我再次强调,【不考虑成本、推荐5本书以上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你看我,就只会推荐 4 本:
2. 丢弃碎片式的学习,划分出专门的时间。买纸质书,写读书心得。
认识某知名数据库企业的中国区HRD,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大体是“工作之后,还能潜心去读专业书、写笔记,这是一种竞争力”。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认为能抛弃无用的信息流,专心去提升核心实力,真的非常cool,俗称高冷。
为什么说要买纸质书,倒没有矫情的书香情结。以上著作都算大部头,用阅读畅销书的方法肯定跟没读一样,碎片式、随意式的做法太丧失了,所以我反对在任何数码终端上阅读专业书籍(包括Kindle),一不能专注,二不便做笔记。
另外就是技术原因,图形基本看不了就不说了,用6、7英寸的电子屏阅读16开本设计的图书,你...你...你眼睛是亲生的么?
3. 控制节奏,不以“读完”为目的。
我反对任何给自己设定读书数量的行为,最破坏 reading 乐趣的,莫过于此。许下一年读50本以上书籍的同学,出门左转,书摊上留几手等着给你打分呢。至少管理学的书籍,我不许你这么看。
4. 当你按照以上方法,专注而有质量的建好了管理学的基础架构,并且深刻认同【任何以为读读书就能洞悉一门学问的,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我确信你不会迷失在管理学的星辰大海中了。这时候,请策马扬鞭,寻找更细节、更丰满的书籍去充实管理学的骨架,去形成自己的管理价值观,去诉诸实践。
而管理的实践,场景之多,我觉得尚无把握去说上一说。我能想到的介入手段:① 家庭管理;②班级管理;③ 户外活动管理;以及最典型的;④职业/工作管理。
感谢阅读。除了前面提到的4本著作(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如果一定要拿肥皂 逼答主再推荐一本,我会说: Let there be 「杰克·韦尔奇自传」。他确实践行了管理的实践,是我所在领域从业者的标杆。
这个问题只有一句话,回答起来却是一箩筐哇!
作为一个本科专业企业管理的学生,我来讲讲我讲讲我的理解。不得不说,很多呼声很高的畅销书,读起来往往有些失望,有些过于拖沓,有些过于浅显,以前有一阵子《长尾理论》、《蓝海战略》这些很红火的时候,会觉得大概很高深,实际上就是关于两个名词解释展开的一本书。也有一些书读起来会有一些艰涩,德鲁克,熊彼得、西蒙、科斯这些大师其实挺难读的。大师德鲁克被提到的不少,其实即便管院的学生,也少有耐心读完《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因此,标题提到的管理类的书籍推荐起来可能有点空泛,从大家的推荐看来,也是分门别类,大约有管理实践类,如《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这本书在大一的课上就被老师反复地提前过,所谓基业长青的那些企业有不少已经不存在了,时代发展迅猛呀!)。管理学类,如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管理学》,成功管理者传记类,如《杰克·韦尔奇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管理相关类,如《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两本书更多的是自我管理,还有一些就更广阔的一些,行为学心理学相关,如《影响力》、《组织行为学》。
看下来还是蛮乱的,管院教科书和热门的书都被推荐了不少。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丹尼尔·A·雷恩的《管理思想史》。这本书是管院学生必读书目,管理行为有上千年历史了,管理学却是新兴的学科,这是一本关于管理思想变迁的书,书中总结了管理思想的演变和进化过程,也介绍了很多对管理学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大师,所以对于了解管理学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的好处呢,是既不会过于深奥难以理解,也不是肤浅之作。作者丹尼尔·A·雷恩是个素养很高的管理史学家,文中引经据典,很有可读性,容易产生对管理学的兴趣。
看完这本书,按照书中的介绍,你就可以自己选择有兴趣的方向去读。
最后,我觉得大家推荐了不少外国人的传记,其实国内也有不少的传记,读起来会觉得更加贴近中国的现实状况,对于人的管理,综合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会更加相宜。记得很早以前读过的一本书《汇丰故事》,作者王彤世。王行长用自己从70年代加入汇丰,从小职员开始的经历,讲述了汇丰四十多年的风雨和历史,通篇没什么理论更没有什么银行业务实务,和我们目前的金融生态也不尽相同,就是一个过来人一般的娓娓道来,但是关于上海香港两岸管理,中国人精神面貌,以及一个人在职场发展的经历什么的却深有感悟。文笔自然,像聆听一个长者的故事。
东京都立程久保高中二年级的少女川岛南,去看住院的好友宫田夕纪,决定代替已住院的夕纪,帮忙加入棒球部当经理。其个人宣言鲁莽,她一心想带着棒球部打进 甲子园。但平日全是看而不做,不知怎样才好时,在书店内误拿了一本美国管理学大师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73年著作的 管理学入门书《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管理》里面写的是企业经营和组织论的本质工作。南看完《管理的使命、实务与责任》,深受感动,决定采用其书内的人事管理模式,思考着顾客的定义、市场、管理学及创新的重要性,将其管理知识运用在棒球部内的管理改革上,一步步把棒球部重新架构。南的棒球部管理现在开始,并带领着球队前往朝甲子园迈进……。说实话,一本书到底好不好,如果你不看过的话,真的很难下判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推荐《如果杜拉》一方面来说是因为管理学相关的书籍只看过这本,不乱推荐“著名”典籍;另一方面,我觉得没接触过管理学的人来说,入门级别的也未尝不是块试金石,而且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