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敏捷开发------学习笔记_敏捷开发 读书笔记

敏捷开发 读书笔记

一:瀑布模型存在饱受诟病3 个方面:

1.研发周期过长,导致研发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节奏。在瀑布模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串行的,只有前序环节完成后,才能展开后序环节,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就在这段时间里被白白消耗掉了,等产品开发出来再推向市场,很有可能市场已经没有了,或者业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2.研发不能很好地响应需求变化,导致客户满意度低。要知道,我们很难在设计之初就把所有的需求都想清楚,而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客户在看到真正的产品出来之前,对产品很可能是无感的,正如上面项目中的客户,他们在看到并试用了产品后才觉得这里应该这样,那里应该那样。瀑布模型是直到项目最后,才一次性地向客户交付产品,当产品被开发出来之后,客户才发现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个东西,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3.不能很好地管控风险。这是因为研发到最后才一次性交付产品,所以项目中很多风险在前期很难被完全识别出来,那等到最后发现时再想处理,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

二:敏捷开发原则和管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敏捷的价值观。2001 年,17 个轻量级方法论的大师在美国的犹他州,发布了敏捷宣言,阐释了它的 5 条价值观:

1.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2.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3.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4.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5.虽然右项有价值,但我们更重视左项。

敏捷的原则:正确理解敏捷的基石上面我带你重新理解了敏捷的价值观,但对于它来说,只有价值观还不够具体,为了能更具体地指导工作,由它的价值观又引出了 12 条原则:

1.我们最优先要做的是,通过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客户满意。

2.即使到了开发的后期,也欢迎改变需求。敏捷过程利用变化来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

3.经常性地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4.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天天都在一起工作。

5.围绕被激励起来的个体来构建项目。给他们提供所需的环境和支持,并且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

6.在团队内部,最具有效果并且富有效率地传递信息方法,就是面对面地交谈。

7.工作的软件是首要的进度度量标准。

8.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的开发速度。责任人、开发者和用户应该能够保持一个长期的、恒定的开发速度。

9.不断地关注优秀的技能和好的设计会增强敏捷能力。

10.简单——使未完成的工作最大化的艺术——是根本的。

11.最好的构架、需求和设计出自于自组织的团队。

12.每隔一定时间,团队会针对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工作进行反省,然后相应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这 12 条原则是正确理解敏捷的基石,所以在这里,我会结合开篇那几条对敏捷的误解,对这其中的几条原则做个详细的解读。

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开发速度”呢

通常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在迭代开始的时候,不会过度承诺,也就是能完成多少工作,就承诺多少工作。严格遵守纪律。他们在迭代开始以后,原则上不会再增加需求,如果一定要往他们的迭代待办事项列表里增加其它需求,就要同时从中拿走等量的需求。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我认为这可以使开发团队聚焦在自己的事情上,不受干扰,效率更高,这样就能形成稳定的开发节奏;而稳定的开发节奏可以加强我们的预见性,这样我们预计的上线时间才可能是精准的。

敏捷开发管理

管理员:Scrum Master

任务工具:conference、jira、禅道
管理版本工具:Jenkins

1.一般来说,一个教练一次只能带 2~3 个团队,否则一个教练的精力是没办法照顾到每个团队的。

2.每个团队都是有开发、测试、业务和迭代经理的、独立的功能。

3.“站立会议”:每天定时定点地开个短会来共享一下彼此的工作内容和状态。

4.及时和客户交流,确认任务的优先级。

5.每个团队根据所在环境和条件确定一个合适的迭代长度,一般建议2~4周。在实践中,一般早期密集开发迭代较快(1周),中期功能补充迭代放缓(2周),后期维护更新迭代就固定稳定下来(3-4周)。

6.当小团队数量多于 5 个时,如果你用的是 Spotify 这个组织模式,那小团队的管理就上升到部落(Tribe)级别,这时就要考虑部落内的管理了;而如果你的团队数量超过一个部落的范畴,你还需要考虑部落与部落间的管理。所以说当团队足够大时,它在管理上也就更复杂,使用管理小团队的方法就不够用了。

7.站立会议是有时间盒的,一般不会超过 1 个半小时。在前几次会议中,团队成员会提很多问题,但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如果问题几句话就能解释明白,通常我会当场解释清楚,否则我会安排专门的时间答疑解惑,而不会把会议拖得太长,占用过多时间。你可以看到,这个会议其实也有查漏补缺的功能,可以让你发现团队成员在哪些方面有困惑,或者哪些敏捷知识储备不足,后面你可以安排其它时间来帮助他们专门补齐。

8.它分两层,下面一层是 Squad,指的是一个个全功能小团队,每个小团队中都有自己的业务分析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迭代经理(Iteration Manager),能端到端负责一个需求或者产品。一般来说,团队中的人数要限制在 5~9 人,当团队人数超过 9 人时,也要分拆成不同的 Squad。而当 Squad 超过 5 个时,就要考虑把它们划分到不同的 Tribe(部落)中去,它是组织结构的第二层。在敏捷中,我们就是按照从 Tribe 到 Squad 这样的线条去管理团队的。

9.从大的组织结构来讲,我们的团队应该组成一个个小的特性团队,团队是固定的,团队成员也要基本是固定的,这样项目来的时候我就不需要再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去组建团队、磨合团队了。从需求梳理的过程来看,我不会一次花 2 个半月去梳理需求,并且在最后才给客户看我们梳理的结果,我会边梳理边跟客户交流。我会把需求按优先级排序,形成需求池,迭代地进行研发。我会让客户积极地参与我们的研发过程,包括前期的需求调研梳理和后面的开发测试上线,在迭代有产出时就让客户来验收,让他们提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后面的迭代中随时调整。

Scrum 框架

Scrum 框架看起来很简单,很多人以为它不过就是“三三五五”:3 个角色(产品负责人、团队、Scrum Master),3 个工件(产品待办事项列表、迭代待办事项列表、产品增量),5 个会议(迭代计划会议、每日站会、迭代回顾会议、迭代评审会议、产品 Backlog 梳理会议),5 个价值(承诺 、专注、开放、尊重、勇气),以为只要把上面这些事都照搬过来做完,就万事大吉了。但其实 Scrum 也是有约束条件的,如果你不按照这些约束条件去使用它,是用不好这个方法的。关于 Scrum 的约束条件,这里我举最重要的两条来说明:在迭代计划会议开始前,产品负责人需要准备好需求条目,使需求达到准入标准;Scrum 讲究时间盒,包括迭代的周期、各个会议,这些都要遵守时间盒的约定。如果不遵守第 1 条约定,你会发现你的团队即使用了 Scrum,研发节奏仍然会被打乱;如果不遵守第 2 条约定,你会发现你的团队会被耗在各个会议上,会议效率又很低,团队成员很快就会感到厌烦。所以说,Scrum 是有纪律的,如果不遵守它的纪律,自由自在无约束,那么使用它注定是痛苦的,也达不成既有目的。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一键难忘520/article/detail/763473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