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Protocol Buffer是Google出品的数据传输协议,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
通过将 结构化的数据 进行 串行化(序列化),从而实现 数据存储 / RPC 数据交换的功能
序列化: 将 数据结构或对象 转换成 二进制串 的过程
反序列化:将在序列化过程中所生成的二进制串 转换成 数据结构或者对象 的过程
序列化数据时,不序列化key的name,使用key的编号替代,减小数据
例如定义如下数据结构:
message SearchRequest {
string query = 1;
int32 page_number = 2;
int32 result_per_page = 3;
}
上述数据在序列化时,query,page_number以及result_per_page的key不会参与,由编号1,2,3替代,这样在反序列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编号找到对应的key,这样做确实可以减小传输数据,但是编号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
没有赋值的key,不参与序列化
序列化时只会对赋值的key进行序列化,没有赋值的不参与,在反序列化的时候直接给默认值即可
可变长度编码
可变长度编码,主要缩减整数占用字节实现,例如java中int占用4个字节,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数字都比较小,使用1个字节就够了,这就是可变长度编码完成的事
TLV
TLV全称为Tag_Length_Value,其中Tag表示后面数据的类型,Length不一定有,根据Tag的值确定,Value就是数据了,TLV表示数据时,减少分隔符的使用,更加紧凑
HTTP/1.1
RPC
基于 TCP 传输,都会有消息头和消息体,区别在于消息头
HTTP/1.1
RPC
Protocol Buffer 反序列化直接读取二进制字节数据流,反序列化就是 encode
的反过程,同样是一些二进制操作。
优势
不足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1783606
序列化 / 反序列化 属于 TCP/IP模型 应用层 和 OSI`模型 展示层的主要功能:
(序列化)把 应用层的对象 转换成 二进制串
(反序列化)把 二进制串 转换成 应用层的对象
所以, Protocol Buffer属于 TCP/IP模型的应用层 & OSI模型的展示层
Protocol Buffer 序列化采用 Varint、Zigzag 方法,压缩 int 型整数和带符号的整数。对浮点型数字不做压缩(这里可以进一步的压缩,Protocol Buffer 还有提升空间)。编码 .proto 文件,会对 option 和 repeated 字段进行检查,若 optional 或 repeated 字段没有被设置字段值,那么该字段在序列化时的数据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即不进行序列化(少编码一个字段)。
上面这两点做到了压缩数据,序列化工作量减少。
序列化的过程都是二进制的位移,速度非常快。数据都以 tag - length - value (或者 tag -value)的形式存在二进制数据流中。采用了 TLV 结构存储数据以后,也摆脱了 JSON 中的 {、}、;、这些分隔符,没有这些分隔符也算是再一次减少了一部分数据。
Protocol Buffer的数据组成方式为TLV,数据结构图如下:
其中Length不一定有,依据Tag确定,例如int类型的数据就只有Tag-Value,string类型的数据就必须是Tag-Length-Value
Tag块包含两块内容:数据编号、数据类型,Tag的生成规则如下:
(field_number << 3) | wire_type
其中Tag块的后3位表示数据类型,其他位表示数据编号
如00001
|010
,
file_num = 0001 = 1
type = 010 = 2
type=2,则后面有Length
Java中整数类型的长度都是确定的,如int类型的长度为4个字节,可表示的整数范围为-231——231-1,但是实际开发中用到的数字均比较小,会造成字节浪费,可变长度编码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可变长度编码规则如下:
字节最高位表示数据是否结束,如果最高位为1,则表示后面的字节也是该数据的一部分, 如果最高位为0,则表示数据计算终止
举个例子:
其中第一个字节由于最高位为1,则后面的字节也是前面的数据的一部分,第二个字节最高位为0,则表示数据计算终止,由于Protocol Buffer是低位在前,整体的转换过程如下:
10000001 00000011 ——> 00000110000001
表示的10进制数为:2^0 + 2^7 + 2^8 = 385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一个字节表示的数的范围0-128,上面介绍的Tag生成算法中由于后3位表示数据类型,所以Tag中1-15编号只占用1个字节,所以确保编号中1-15为常用的,减少数据大小
可变长度编码唯一的缺点就是当数很大的时候int32需要占用5个字节,但是从统计学角度来说,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数
https://juejin.cn/post/6844903997292150791
syntax = "proto3";
package proto;
service SearchService {
rpc Search(SearchRequest) returns (SearchResponse) {}
}
message SearchRequest {
string request = 1;
}
message SearchResponse {
string response = 1;
}
$ protoc --go_out=plugins=grpc:. *.proto
执行完毕命令后,将得到一个 .pb.go 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type SearchRequest struct { Request string `protobuf:"bytes,1,opt,name=request" json:"request,omitempty"` XXX_NoUnkeyedLiteral struct{} `json:"-"` XXX_unrecognized []byte `json:"-"` XXX_sizecache int32 `json:"-"` } func (m *SearchRequest) Reset() { *m = SearchRequest{} } func (m *SearchRequest) String() string { return proto.CompactTextString(m) } func (*SearchRequest) ProtoMessage() {} func (*SearchRequest) Descriptor() ([]byte, []int) { return fileDescriptor_search_8b45f79ee13ff6a3, []int{0} } func (m *SearchRequest) GetRequest() string { if m != nil { return m.Request } return "" }
通过阅读这一部分代码,可以知道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type SearchRequest struct { Request string `protobuf:"bytes,1,opt,name=request" json:"request,omitempty"` } func (*SearchRequest) Descriptor() ([]byte, []int) { return fileDescriptor_search_8b45f79ee13ff6a3, []int{0} } type SearchResponse struct { Response string `protobuf:"bytes,1,opt,name=response" json:"response,omitempty"` } func (*SearchResponse) Descriptor() ([]byte, []int) { return fileDescriptor_search_8b45f79ee13ff6a3, []int{1} } ... func init() { proto.RegisterFile("search.proto", fileDescriptor_search_8b45f79ee13ff6a3) } var fileDescriptor_search_8b45f79ee13ff6a3 = []byte{ // 131 bytes of a gzipped FileDescriptorProto 0x1f, 0x8b, 0x08,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2, 0xff, 0xe2, 0xe2, 0x29, 0x4e, 0x4d, 0x2c, 0x4a, 0xce, 0xd0, 0x2b, 0x28, 0xca, 0x2f, 0xc9, 0x17, 0x62, 0x05, 0x53, 0x4a, 0x9a, 0x5c, 0xbc, 0xc1, 0x60, 0xe1, 0xa0, 0xd4, 0xc2, 0xd2, 0xd4, 0xe2, 0x12, 0x21, 0x09, 0x2e, 0xf6, 0x22, 0x08, 0x53, 0x82, 0x51, 0x81, 0x51, 0x83, 0x33, 0x08, 0xc6, 0x55, 0xd2, 0xe1, 0xe2, 0x83, 0x29, 0x2d, 0x2e, 0xc8, 0xcf, 0x2b, 0x4e, 0x15, 0x92, 0xe2, 0xe2, 0x28, 0x82, 0xb2, 0xa1, 0x8a, 0xe1, 0x7c, 0x23, 0x0f, 0x98, 0xc1, 0xc1, 0xa9, 0x45, 0x65, 0x99, 0xc9, 0xa9, 0x42, 0xe6, 0x5c, 0x6c, 0x10, 0x01, 0x21, 0x11, 0x88, 0x13, 0xf4, 0x50, 0x2c, 0x96, 0x12, 0x45, 0x13, 0x85, 0x98, 0xa3, 0xc4, 0x90, 0xc4, 0x06, 0x16, 0x37, 0x06, 0x04, 0x00, 0x00, 0xff, 0xff, 0xf3, 0xba, 0x74, 0x95, 0xc0, 0x00, 0x00, 0x00, }
而这一部分代码主要是围绕 fileDescriptor 进行,在这里 fileDescriptor_search_8b45f79ee13ff6a3 表示一个编译后的 proto 文件,而每一个方法都包含 Descriptor 方法,代表着这一个方法在 fileDescriptor 中具体的 Message Field
在 Golang 中使用 Protocol Buffers (PB) 进行编解码时,使用的是 proto 编译器将 .proto 文件编译为对应语言的源代码。在 Golang 中,生成的源代码中会包含 pb.go 文件,它是由 proto 编译器生成的。
pb.go 文件中包含了与 .proto 文件对应的结构体、接口、函数等信息。而 fileDescriptor 是 pb.go 文件中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包含了 pb.go 中所有消息、服务、枚举等定义的描述符,它可以让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获取这些信息,以便进行消息的编解码、RPC 调用等操作。
具体来说,fileDescriptor 的生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因此,fileDescriptor 是在 pb.go 文件中嵌入的一个二进制数据块,它是由 proto 编译器自动生成的,用于提供消息编解码和 RPC 调用等运行时支持。
https://eddycjy.gitbook.io/golang/di-4-ke-grpc/client-and-server
Go是如何实现protobuf的编解码的(2): 源码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beta/article/1500958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