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我们在Centos7虚拟机中使用Docker来安装。
方式一:在线拉取
docker pull rabbitmq:3.8-management
通过docker images 就可以看到
rabbitmq 3.8-management 85e83aca5d60 2 years ago 249M
执行下面的命令来运行MQ容器:
docker run \
-e RABBITMQ_DEFAULT_USER=guest \
-e RABBITMQ_DEFAULT_PASS=guest \
-v mq-plugins:/plugins \
--name mq \
--hostname mq1 \
-p 15672:15672 \
-p 5672:5672 \
-d \
rabbitmq:3.8-management
RabbitMQ有一个官方的插件社区,地址为:Community Plugins | RabbitMQ
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插件,包括我们要使用的DelayExchange插件:
大家可以去对应的GitHub页面下载3.8.9版本的插件,地址为Release v3.8.9 · rabbitmq/rabbitmq-delayed-message-exchange · GitHub这个对应RabbitMQ的3.8.5以上版本。
课前资料也提供了下载好的插件:
因为我们是基于Docker安装,所以需要先查看RabbitMQ的插件目录对应的数据卷。如果不是基于Docker的同学,请参考第一章部分,重新创建Docker容器。
我们之前设定的RabbitMQ的数据卷名称为mq-plugins
,所以我们使用下面命令查看数据卷:
docker volume inspect mq-plugins
可以得到下面结果:
接下来,将插件上传到这个目录即可:
最后就是安装了,需要进入MQ容器内部来执行安装。我的容器名为mq
,所以执行下面命令:
docker exec -it mq bash
docker exec -it mq bash
是一个 Docker 命令,用于在正在运行的容器内执行一个命令。让我们逐一分解这个命令的各个部分:
docker exec
: 这是 Docker 的一个子命令,用于在正在运行的容器中执行一个命令。
-it
: 这是两个选项的组合。
-i
(或--interactive
):保持 STDIN 打开,即使不连接容器。这允许你与容器内的命令进行交互。-t
(或--tty
):分配一个伪终端(pseudo-TTY)或终端。这使得命令的输出更易读,就像在一个常规的终端会话中一样。
mq
: 这是你要在其中执行命令的容器的名称或ID。在这个例子中,你正在对名为mq
的容器执行命令。
bash
: 这是你要在容器内执行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你请求在容器内启动一个 bash shell。如果容器内安装了 bash,你将获得一个交互式 bash 提示符,可以在其中输入和执行命令。综合来说,
docker exec -it mq bash
命令会在名为mq
的正在运行的容器中启动一个交互式的 bash shell。这允许你直接与容器内的操作系统进行交互,查看文件、运行命令等。这对于调试、管理或临时任务非常有用。
执行时,请将其中的 -it
后面的mq
替换为你自己的容器名.
进入容器内部后,执行下面命令开启插件:
rabbitmq-plugins enable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
结果如下: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安装RabbitMQ的集群。
在RabbitMQ的官方文档中,讲述了两种集群的配置方式:
普通模式:普通模式集群不进行数据同步,每个MQ都有自己的队列、数据信息(其它元数据信息如交换机等会同步)。例如我们有2个MQ:mq1,和mq2,如果你的消息在mq1,而你连接到了mq2,那么mq2会去mq1拉取消息,然后返回给你。如果mq1宕机,消息就会丢失。
镜像模式:与普通模式不同,队列会在各个mq的镜像节点之间同步,因此你连接到任何一个镜像节点,均可获取到消息。而且如果一个节点宕机,并不会导致数据丢失。不过,这种方式增加了数据同步的带宽消耗。
我们先来看普通模式集群,我们的计划部署3节点的mq集群:
主机名 | 控制台端口 | amqp通信端口 |
---|---|---|
mq1 | 8081 ---> 15672 | 8071 ---> 5672 |
mq2 | 8082 ---> 15672 | 8072 ---> 5672 |
mq3 | 8083 ---> 15672 | 8073 ---> 5672 |
集群中的节点标示默认都是:rabbit@[hostname]
,因此以上三个节点的名称分别为:
rabbit@mq1
rabbit@mq2
rabbit@mq3
RabbitMQ底层依赖于Erlang,而Erlang虚拟机就是一个面向分布式的语言,默认就支持集群模式。集群模式中的每个RabbitMQ 节点使用 cookie 来确定它们是否被允许相互通信。
要使两个节点能够通信,它们必须具有相同的共享秘密,称为Erlang cookie。cookie 只是一串最多 255 个字符的字母数字字符。
每个集群节点必须具有相同的 cookie。实例之间也需要它来相互通信。
我们先在之前启动的mq容器中获取一个cookie值,作为集群的cookie。执行下面的命令:
docker exec -it mq cat /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可以看到cookie值如下:
BICULBHWHYJPDAUJQOEG
接下来,停止并删除当前的mq容器,我们重新搭建集群。
docker stop mq
在/tmp目录新建一个配置文件 rabbitmq.conf:
cd /tmp
# 创建文件
touch rabbitmq.conf
文件内容如下:
loopback_users.guest = false
listeners.tcp.default = 5672
cluster_formation.peer_discovery_backend = rabbit_peer_discovery_classic_config
cluster_formation.classic_config.nodes.1 = rabbit@mq1
cluster_formation.classic_config.nodes.2 = rabbit@mq2
cluster_formation.classic_config.nodes.3 = rabbit@mq3
这些配置选项是RabbitMQ的高级配置参数,用于定义集群的节点和监听端口等。我将为您解释每个配置行的含义:
loopback_users.guest = false
- 意义: 这个设置决定了
guest
用户是否只能从localhost(即RabbitMQ服务器本身)进行访问。- 解释: 如果这个值设置为
true
(默认值),那么guest
用户只能从RabbitMQ服务器自身进行连接,而不能从其他机器进行远程连接。设置为false
允许从任何机器进行guest
用户的远程连接。出于安全考虑,通常不推荐启用远程guest
用户访问。
listeners.tcp.default = 5672
- 意义: 这个设置定义了RabbitMQ的TCP监听端口。
- 解释: RabbitMQ默认使用AMQP协议在TCP端口
5672
上监听客户端连接。这里明确地将这个端口设置为5672
。
cluster_formation.peer_discovery_backend = rabbit_peer_discovery_classic_config
- 意义: 这个设置定义了RabbitMQ如何发现集群中的其他节点。
- 解释:
rabbit_peer_discovery_classic_config
是一个经典的配置后端,它使用静态配置来发现集群节点。这意味着您需要在配置文件中明确列出所有集群节点的信息。
cluster_formation.classic_config.nodes.1 = rabbit@mq1
- 意义: 这个设置定义了集群中的一个节点。
- 解释: 这里定义了一个集群节点,其节点名称为
rabbit@mq1
。rabbit
是默认的RabbitMQ用户名,而mq1
是该节点的hostname。您还可以看到类似的行定义了其他两个节点rabbit@mq2
和rabbit@mq3
。总之,这些配置选项是为了设置RabbitMQ的TCP监听端口,并定义了一个包含三个节点的RabbitMQ集群。集群使用经典的配置后端进行节点发现,这意味着所有节点都必须在配置文件中明确列出。
再创建一个文件,记录cookie
cd /tmp
# 创建cookie文件
touch .erlang.cookie
# 写入cookie
echo "BICULBHWHYJPDAUJQOEG" > .erlang.cookie
# 修改cookie文件的权限
chmod 600 .erlang.cookie
在Linux中,文件的权限可以通过数字来表示,这种方法是基于八进制(octal)的。每个文件的权限可以分为三组,分别代表文件所有者(owner)、文件所属组(group)和其他用户(others)的权限。每组权限有三种类型:读(read)、写(write)和执行(execute)。
每种权限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 读(read):4
- 写(write):2
- 执行(execute):1
如果某个角色(所有者、所属组或其他用户)具有多种权限,那么就将相应的数字相加。例如,如果一个文件的所有者具有读和写权限,那么就用4(读)加上2(写),得到6。
以下是一些例子:
rwxr-xr--
:所有者有读、写和执行权限(4+2+1=7),所属组有读和执行权限(4+1=5),其他用户只有读权限(4)。所以,这个数字表示是754
。rw-rw-r--
:所有者、所属组和其他用户都有读和写权限,但没有执行权限。所以,这个数字表示是664
。r--r--r--
:所有角色都只有读权限。所以,这个数字表示是444
。注意,如果某个角色没有任何权限,那么就用0来表示。例如,
---
就用0来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使用三个数字(每组权限一个数字)来简洁地表示Linux中文件的权限。例如,
755
表示所有者有读、写和执行权限,所属组和其他用户有读和执行权限。
准备三个目录,mq1、mq2、mq3:
cd /tmp
# 创建目录
mkdir mq1 mq2 mq3
然后拷贝rabbitmq.conf、cookie文件到mq1、mq2、mq3:
# 进入/tmp
cd /tmp
# 拷贝
cp rabbitmq.conf mq1
cp rabbitmq.conf mq2
cp rabbitmq.conf mq3
cp .erlang.cookie mq1
cp .erlang.cookie mq2
cp .erlang.cookie mq3
创建一个网络:
docker network create mq-net
运行命令
docker run -d --net mq-net \
-v ${PWD}/mq1/rabbitmq.conf:/etc/rabbitmq/rabbitmq.conf \
-v ${PWD}/.erlang.cookie:/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
-e RABBITMQ_DEFAULT_USER=guest \
-e RABBITMQ_DEFAULT_PASS=guest \
--name mq1 \
--hostname mq1 \
-p 8071:5672 \
-p 8081:15672 \
rabbitmq:3.9.5-management
说明:我的centos7上无法使用rabbitmq:3.8-management 镜像搭建集群,通过docker logs mq1
查看报 sed: cannot rename /etc/rabbitmq/sedDP5oDR: Device or resource busy,换成rabbitmq:3.9.5-management 就可以了,具体原因大家可以分享。
docker run -d --net mq-net \
-v ${PWD}/mq2/rabbitmq.conf:/etc/rabbitmq/rabbitmq.conf \
-v ${PWD}/.erlang.cookie:/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
-e RABBITMQ_DEFAULT_USER=guest \
-e RABBITMQ_DEFAULT_PASS=guest \
--name mq2 \
--hostname mq2 \
-p 8072:5672 \
-p 8082:15672 \
rabbitmq:3.9.5-management
docker run -d --net mq-net \
-v ${PWD}/mq3/rabbitmq.conf:/etc/rabbitmq/rabbitmq.conf \
-v ${PWD}/.erlang.cookie:/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
-e RABBITMQ_DEFAULT_USER=guest \
-e RABBITMQ_DEFAULT_PASS=guest \
--name mq3 \
--hostname mq3 \
-p 8073:5672 \
-p 8083:15672 \
rabbitmq:3.9.5-management
说明, 我把/tmp/.erlang.cookie的文件权限,用chmod 777 .erlang.cookie,通过docker logs mq1,报failed_to_start_child,auth,{"Cookie file /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must be accessible by owner only,执行chmod 700 .erlang.cookie就可以了,具体原因大家可以分享。
win10登录centos7基于docker运行的rabbitmq,edge浏览器弹出要求进行身份验证
解决办法:
1.先进入自己部署的 rabbitMQ 容器中,查看所有的用户信息
docker exec -it mq1 bash
rabbitmqctl list_users2. 重新添加一个用户并设置用户的角色
rabbitmqctl add_user 用户名 密码
rabbitmqctl set_user_tags 用户名 administrator用新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mq1
mq2,mq3不用设置,可以无需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访问
具体原因大家可以分享
在mq1这个节点上添加一个队列:
如图,在mq2和mq3两个控制台也都能看到:
点击这个队列,进入管理页面:
然后利用控制台发送一条消息到这个队列:
结果在mq2、mq3上都能看到这条消息:
我们让其中一台节点mq1宕机:
docker stop mq1
然后登录mq2或mq3的控制台,发现simple.queue也不可用了:
说明数据并没有拷贝到mq2和mq3。
在刚刚的案例中,一旦创建队列的主机宕机,队列就会不可用。不具备高可用能力。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用官方提供的镜像集群方案。
官方文档地址:Classic Queue Mirroring | RabbitMQ
默认情况下,队列只保存在创建该队列的节点上。而镜像模式下,创建队列的节点被称为该队列的主节点,队列还会拷贝到集群中的其它节点,也叫做该队列的镜像节点。
但是,不同队列可以在集群中的任意节点上创建,因此不同队列的主节点可以不同。甚至,一个队列的主节点可能是另一个队列的镜像节点。
用户发送给队列的一切请求,例如发送消息、消息回执默认都会在主节点完成,如果是从节点接收到请求,也会路由到主节点去完成。镜像节点仅仅起到备份数据作用。
当主节点接收到消费者的ACK时,所有镜像都会删除节点中的数据。
总结如下:
镜像队列结构是一主多从(从就是镜像)
所有操作都是主节点完成,然后同步给镜像节点
主宕机后,镜像节点会替代成新的主(如果在主从同步完成前,主就已经宕机,可能出现数据丢失)
不具备负载均衡功能,因为所有操作都会有主节点完成(但是不同队列,其主节点可以不同,可以利用这个提高吞吐量)
镜像模式的配置有3种模式:
ha-mode | ha-params | 效果 |
---|---|---|
准确模式exactly | 队列的副本量count | 集群中队列副本(主服务器和镜像服务器之和)的数量。count如果为1意味着单个副本:即队列主节点。count值为2表示2个副本:1个队列主和1个队列镜像。换句话说:count = 镜像数量 + 1。如果群集中的节点数少于count,则该队列将镜像到所有节点。如果有集群总数大于count+1,并且包含镜像的节点出现故障,则将在另一个节点上创建一个新的镜像。 |
all | (none) | 队列在群集中的所有节点之间进行镜像。队列将镜像到任何新加入的节点。镜像到所有节点将对所有群集节点施加额外的压力,包括网络I / O,磁盘I / O和磁盘空间使用情况。推荐使用exactly,设置副本数为(N / 2 +1)。 |
nodes | node names | 指定队列创建到哪些节点,如果指定的节点全部不存在,则会出现异常。如果指定的节点在集群中存在,但是暂时不可用,会创建节点到当前客户端连接到的节点。 |
这里我们以rabbitmqctl命令作为案例来讲解配置语法。
语法示例:
rabbitmqctl set_policy ha-two "^two\." '{"ha-mode":"exactly","ha-params":2,"ha-sync-mode":"automatic"}'
rabbitmqctl set_policy
:固定写法
ha-two
:策略名称,自定义
"^two\."
:匹配队列的正则表达式,符合命名规则的队列才生效,这里是任何以two.
开头的队列名称
'{"ha-mode":"exactly","ha-params":2,"ha-sync-mode":"automatic"}'
: 策略内容
"ha-mode":"exactly"
:策略模式,此处是exactly模式,指定副本数量
"ha-params":2
:策略参数,这里是2,就是副本数量为2,1主1镜像
"ha-sync-mode":"automatic"
:同步策略,默认是manual,即新加入的镜像节点不会同步旧的消息。如果设置为automatic,则新加入的镜像节点会把主节点中所有消息都同步,会带来额外的网络开销
rabbitmqctl set_policy ha-all "^all\." '{"ha-mode":"all"}'
ha-all
:策略名称,自定义
"^all\."
:匹配所有以all.
开头的队列名
'{"ha-mode":"all"}'
:策略内容
"ha-mode":"all"
:策略模式,此处是all模式,即所有节点都会称为镜像节点
rabbitmqctl set_policy ha-nodes "^nodes\." '{"ha-mode":"nodes","ha-params":["rabbit@nodeA", "rabbit@nodeB"]}'
rabbitmqctl set_policy
:固定写法
ha-nodes
:策略名称,自定义
"^nodes\."
:匹配队列的正则表达式,符合命名规则的队列才生效,这里是任何以nodes.
开头的队列名称
'{"ha-mode":"nodes","ha-params":["rabbit@nodeA", "rabbit@nodeB"]}'
: 策略内容
"ha-mode":"nodes"
:策略模式,此处是nodes模式
"ha-params":["rabbit@mq1", "rabbit@mq2"]
:策略参数,这里指定副本所在节点名称
我们使用exactly模式的镜像,因为集群节点数量为3,因此镜像数量就设置为2.
运行下面的命令:
docker exec -it mq1 rabbitmqctl set_policy ha-two "^two\." '{"ha-mode":"exactly","ha-params":2,"ha-sync-mode":"automatic"}'
下面,我们创建一个新的队列:
在任意一个mq控制台查看队列:
给two.queue发送一条消息:
然后在mq1、mq2、mq3的任意控制台查看消息:
现在,我们让two.queue的主节点mq1宕机:
docker stop mq1
查看集群状态:
查看队列状态:
发现依然是健康的!并且其主节点切换到了rabbit@mq2上
从RabbitMQ 3.8版本开始,引入了新的仲裁队列,他具备与镜像队里类似的功能,但使用更加方便。
在任意控制台添加一个队列,一定要选择队列类型为Quorum类型。
在任意控制台查看队列:
可以看到,仲裁队列的 + 2字样。代表这个队列有2个镜像节点。
因为仲裁队列默认的镜像数为5。如果你的集群有7个节点,那么镜像数肯定是5;而我们集群只有3个节点,因此镜像数量就是3.
可以参考对镜像集群的测试,效果是一样的。
1)启动一个新的MQ容器:
docker run -d --net mq-net \
-v ${PWD}/.erlang.cookie:/var/lib/rabbitmq/.erlang.cookie \
-e RABBITMQ_DEFAULT_USER=itcast \
-e RABBITMQ_DEFAULT_PASS=123321 \
--name mq4 \
--hostname mq4 \
-p 8074:5672 \
-p 8084:15672 \
rabbitmq:3.9.5-management
2)进入容器控制台:
docker exec -it mq4 bash
3)停止mq进程
rabbitmqctl stop_app
4)重置RabbitMQ中的数据:
rabbitmqctl reset
5)加入mq1:
rabbitmqctl join_cluster rabbit@mq1
6)再次启动mq进程
rabbitmqctl start_app
我们先查看下quorum.queue这个队列目前的副本情况,进入mq1容器:
docker exec -it mq1 bash
执行命令:
rabbitmq-queues quorum_status "quorum.queue"
结果:
现在,我们让mq4也加入进来:
rabbitmq-queues add_member "quorum.queue" "rabbit@mq4"
结果:
再次查看:
rabbitmq-queues quorum_status "quorum.queue"
查看控制台,发现quorum.queue的镜像数量也从原来的 +2 变成了 +3: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