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7-7 六度空间

7-7 六度空间

题目链接:
传送门

题目描述:
“六度空间”理论又称作“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这个理论可以通俗地阐述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如图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六度空间示意图
“六度空间”理论虽然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数十年来,试图验证这个理论始终是许多社会学家努力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样的研究具有太大的局限性和困难。随着当代人的联络主要依赖于电话、短信、微信以及因特网上即时通信等工具,能够体现社交网络关系的一手数据已经逐渐使得“六度空间”理论的验证成为可能。

假如给你一个社交网络图,请你对每个节点计算符合“六度空间”理论的结点占结点总数的百分比。

输入格式:
输入第1行给出两个正整数,分别表示社交网络图的结点数N(1<N≤10^3,表示人数)、边数M(≤33×N,表示社交关系数)。随后的M行对应M条边,每行给出一对正整数,分别是该条边直接连通的两个结点的编号(节点从1到N编号)。

输出格式:
对每个结点输出与该结点距离不超过6的结点数占结点总数的百分比,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每个结节点输出一行,格式为“结点编号:(空格)百分比%”。

输入样例:
10 9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输出样例:
1: 70.00%
2: 80.00%
3: 90.00%
4: 100.00%
5: 100.00%
6: 100.00%
7: 100.00%
8: 90.00%
9: 80.00%
10: 70.00%

样例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思路:
由题意知,该题边数远远大于顶点数,若建图,则图为稀疏图,而稀疏图用邻接表建图较为稳妥。

参考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malloc()函数头文件。
#include <string.h>//memset()函数头文件。

int visited[1001];//0-该顶点未被访问过,1-该顶点已经被访问过了。

//定义边结点的结构体
struct ENode{
   
	int v1,v2;//边结点相关联的两个顶点。
	int w;//边结点的权值。
};
typedef struct ENode* Edge;
/*typedef定义新的数据类型,相当于给边结点的结构体指针取了一个别名,名为Edge。
  Edge即struct ENode*。*/

/*typedef定义新的数据类型,相当于给邻接点的结构体指针取了一个别名,名为PtrToAdjVNode。
  PtrToAdjVNode即struct AdjVNode*。*/
typedef struct AdjVNode* PtrToAdjVNode;
//定义邻接点的结构体。
struct AdjVNode{
   
	int Adjv;//邻接点下标。 
	int w;//边权重。 
	PtrToAdjVNode Next;//指向下一个邻接点的指针,是邻接点的结构体指针类型。
};
 
typedef struct VNode{
   //(顶点表)头结点的定义。 
	PtrToAdjVNode FirstEdge;//边表头指针,是邻接点的结构体类型。 
	char data;//存顶点的数据。
	//注意:很多情况下,顶点无数据,此时data可以不用出现。 
}AdjList[1001]; //AdjList是邻接表类型。 

/*图结构体的定义*/
struct GNode{
    
	int vertexnum;//顶点数。 
	int edgenum;//边数。 
	AdjList G;//邻接表。 
}; 
typedef struct GNode* LGraph;
/*typedef定义新的数据类型,相当于给图的结构体指针取了一个别名,名为LGraph。
  LGraph即struct GNode*。*/
  
 /*循环队列的结构体定义*/
struct QNode{
   
	int *Data;//定义一个int类型的动态数组,数组名为Data。
	int front,r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不正经/article/detail/677423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