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目录
1.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2.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DBMS是指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维护等4个方面。
5. 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6. 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变,而由DBMS处理这种改变,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7. 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的。
8. 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描述。
9. 数据库体系结构按照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进行组织。
11.数据冗余可能导致的问题有浪费存储空间及修改麻烦和潜在的数据不一致性。
12.数据库系统的逻辑模型按照计算机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和半结构化数据模型等。
13.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控制方面的功能句括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
14.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外模式。
15.最经常使用的概念模型是E-R模型。
1、一个关系模式的定义格式为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
2、一个关系模式的定义主要包括关系名 、属性名、属性类型、属性长度和关键字。
3、关系代数运算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笛卡尔积,交,并,差。
4、关系代数运算中,基本的运算是并,差,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5、关系代数运算中,专门的关系运算有选择、投影和连接。
6、关系数据库中基于数学上两类运算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7、在概念模型中的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实体。
8、实体—联系模型主要包含实体、属性和联系三部分。
9、关系模型包括8种查询操作,其中选择、投影、并、差和笛卡儿积是5种基本操作,其他操作可以用基本操作定义和导出。
1、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
2、视图是一个虚表,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中导出的表。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不存放视图的对应的数据。
3、在一个表上可以创建一个聚集索引,创建多个非聚集索引。
4、SQL语言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的功能。
5、SQL语句中用来消除重复的关键词是DISTINCT。
6、若一个视图是从单个基本表导出的,并且只是去掉了基本表的某些行和某些列,但保留了主码,这类视图称为行列子集视图。
7、5L语言的数据定义功能包括模式定义、表定义、视图定义和索引定义等。
1、保护数据安全性的一般方法是设置用户标识和存取权限控制。
2、安全性控制的一般方法有用户标识鉴定,存取控制,审计,数据加密和视图的保护五级安全措施。
3、存取权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要存的数据对象,另一个是对此数据对象进行操作的类型。
4、在数据库系统中对存取权限的定义称为授权。
5、在SQL语言中,为了数据库的安全性,设置了对数据的存取进行控制的语句,对用户授权使用GRANT语句,收回所授的权限使用REVOKE语句。
6、DBMS存取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两部分:自主存取控制,强制存取控制。
7、 当对某一表进行诸如INSERT、DELETE、UPDATE这些操作时,SQL Server 就会自动执行触发器所定义的SQL 语句。
1.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2、实体完整性是指在基本表中,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3、参照完整性是指在基本表中外码可以是空值或者另一个关系主码的有效值。
4、为了保护数据库的实体完整性,当用户程序对主码进行更新使主码值不惟一时,DBMS就拒绝此操作。
6、关系R的属性A参照引用关系T的属性A,T的某条元组对应的A属性值在R中出现,当要删除T的这条元组时,系统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拒绝执行、级联删除、设为空值。
7、在CREATE TABLE时,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可以通过NOT NULL、UNIQUE、CHECK等子句实现。
1、在关系A(S,SN,D)和B(D,CN,NM中,A的主键是S,B的主键是D,则D在S中称为外部键
2、对于非规范化的模式,经过使属性域变为简单域转变为1NF,将1NF经过消除主属性的部分依赖转变为2NF,将2NF经过消除非主属性对主关键字的传递依赖转变为3NF。
3、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中,在执行“分解”时,必须遵守规范化原则:保持原有的依赖关系和无损连接性。
4、关系规范化的过程是将关系模式从低范式规范化到高范式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模式分解实现的。
1、数据库设计的几个步骤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2、“为哪些表,在哪些字段上,建立什么样的索引”这一设计内容应该属于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3、在数据库设计中,把数据需求写成文档,它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工过程等的描述,通常称为数据字典。
4、在设计分E-R图时,由于各个子系统分别有不同的应用,而且往往是由不同的设计人员设计的,所以各个分E-R图之间难免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些冲突主要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三类。
5、两阶段封锁协议要求每个事务的执行过程分成申请锁和释放锁。
6、事务应对要读取的数据加共享锁(S锁),对要修改的数据加排他锁(X锁)。
7、事务遵守两段锁协议是可串行化调度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8、当两个事务彼此互相等待对方先释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时就产生了死锁。
9、SQL标准规定事务的开始是隐含的,事务的结束可以用以下SQL语句之一:commit和rollback。
10、集成局部E一R图要分两个步骤,分别是合并和修改和重构。
1.数据库故障一般有事务失效、系统失效和介质失效,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数据后备副本和运行记录(日志)相结合的数据恢复技术。更新事务执行时要遵守提交规则和先记后写规则。在日志中保留每次更新时数据块的旧值和新值,前者称为前像,后者称为后像。这样一旦数据发生故障DBMS就可以对未提交的事务进行Undo操作,对已提交的事务进行Redo操作。
2.事务是DBMS的执行单位,它由有限的数据库操作序列所组成,事务必须具有ACID性质,即具有执行的原子性(A),更新操作的保持一致性(C),彼此的隔离性(I)和作用的持久性(D),为满足A性质,事务要么以提交而结束,要么以撤销而结束,为了满足C性质,事务要遵守完整性约束,使数据库始终处于一致性状态;为满足I性质,事务在并发执行时必须进行并发控制;为了满足D性质,即使数据库因故障而受到破坏,DBMS也应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3.数据库设计各阶段中,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数学建模,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式和外模式,物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数据库的内模式。数据库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为了改善其性能,需要对它进行调整和重组有时为了满足用户新的应用需求,需要对数据库进行重构。
4.实现主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方法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引入规则机制,触发器也称ECA规则。SQL:1999将触发器分为行前,行后,语句前,语句后等四种类型。触发器有很多用途,如完整性约束的维护,导出数据实时更新和数据库多副本的一致性的维护。
5.关系数据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