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直方图是对数据进行统计的一种方法,并将统计值组织到一系列事先定义好的bin中。其中,bin为直方图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即直条或组距,其数值是从数据中计算出的特征统计量。这些数据可以是:梯度、方向、色彩或任何其他特征。
图像直方图是用以表示数字图像中亮度分布的直方图,标绘了图像中每个亮度值的像素个数。这种直方图中,横坐标的左侧为较暗的区域,而右侧为较亮的区域。
因此一张较暗图像的直方图中的数据多集中于左侧核中间部分,而整体明亮、只有少量阴影的图像则相反。
注:直方图是根据灰度图进行绘制的,并不是根据彩色图像。
假设一张图像的信息(灰度值为0–255,即已知数字的范围包含256个值,于是可以按一定规律将这个范围分割成子区域,即bins),如:
[
0
,
255
]
=
[
0
,
15
]
⋃
[
16
,
30
]
⋯
⋃
[
240
,
255
]
[0,255] = [0, 15] \bigcup [16, 30] \dots \bigcup [240, 255]
[0,255]=[0,15]⋃[16,30]⋯⋃[240,255]
然后,再统计每一个bin(i)的像素数目。可以得到下图(其中
x
x
x轴表示bin,
y
y
y轴表示各个bin中的像素个数):
直方图中的一些术语和细节:
直方图的意义:
opencv中统计直方图API:cv2.calcHist(images,channels,mask,histSize,ranges[,hist[,accumulate]])
参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直接以灰度图的方式读入
img = cv.imread('./image/cat.jpeg',0)
# 2 统计灰度图
histr = cv.calcHist([img],[0],None,[256],[0,256])
# 3 绘制灰度图
plt.figure(figsize=(10,6),dpi=100)
plt.plot(histr)
plt.grid()
plt.show()
掩膜是用于选定的图像、图形或物体,对要处理的图像进行遮挡,来控制图像处理的区域。
数字图像处理中,通常使用二维矩阵数组进行掩膜。掩膜是由0和1组成一个二进制图像,利用该掩膜图像要处理的图像进行掩膜,其中1值的区域被处理,0值的区域被屏蔽,不会处理。
掩膜的主要用途有:
掩膜在遥感影像处理中使用较多,当提取道路、河流或房屋时,通过一个掩膜矩阵来对图像进行像素过滤,然后将所需要的地物或者标志突出显示出来。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直接以灰度图的方式读入 img = cv.imread('./image/cat.jpeg',0) # 2. 创建蒙版 mask = np.zeros(img.shape[:2], np.uint8) mask[400:650, 200:500] = 255 # 3.掩模 masked_img = cv.bitwise_and(img,img,mask = mask) # 4. 统计掩膜后图像的灰度图 mask_histr = cv.calcHist([img],[0],mask,[256],[1,256]) # 5. 图像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2,ncols=2,figsize=(10,8)) axes[0,0].imshow(img,cmap=plt.cm.gray) axes[0,0].set_title("原图") axes[0,1].imshow(mask,cmap=plt.cm.gray) axes[0,1].set_title("蒙版数据") axes[1,0].imshow(masked_img,cmap=plt.cm.gray) axes[1,0].set_title("掩膜后数据") axes[1,1].plot(mask_histr) axes[1,1].grid() axes[1,1].set_title("灰度直方图") plt.show()
直方图均衡化的目的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当一幅图像整体很亮时,其所有的像素值的取值个数应该会很高,因此应该把它的直方图做一个横向拉伸,从而扩大图像像素值的分布范围,提高图像对比度。
直方图均衡化是把原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比较集中的某个灰度区间变成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分布。直方图均衡化就是对图像进行非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图像像素值,使一定灰度范围内的像素数量大致相同。
直方图均衡化可提高图像整体的对比度,特别是当有用数据的像素值分布比较接近时,在X光图像中使用广泛,可提高骨架结构的显示,另外在曝光过度或不足的图像中可以更好地突出细节。
API:dst = cv2.equalizeHist(img)
参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直接以灰度图的方式读入
img = cv.imread('./image/cat.jpeg',0)
# 2. 均衡化处理
dst = cv.equalizeHist(img)
# 3. 结果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2,ncols=2,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cmap=plt.cm.gray)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dst,cmap=plt.cm.gray)
axes[1].set_title("均衡化后结果")
plt.show()
一般的图像均衡化考虑的是图像的全局对比度。尽管在直方图均衡化后,图像背景的对比都被改变了,但是均衡化后的图像在有些地方会存在丢失信息的现象(太暗或太亮)。如下图,均衡化后的图像中雕塑的画面太亮,丢失了很多信息。
因此,为解决该问题,需要使用自适应的直方图均衡化。此时,整幅图像会被分成很多小块,这些小块成为tiles(opencv中tiles的大小默认为8×8),然后再对每一个小块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化。所以在每一个区域中,直方图会集中在某一个小的区域(如果有噪声的话,噪声会被放大)。为避免噪声放大的情况,需要使用对比度限制。即,对于每个小块来说,如果直方图中的bin超过对比度的上限的话,就把其中的像素点均匀分散到其他bins中,然后再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最后,为了去除每一小块之间的边界,再使用双线性差值,对每一小块进行拼接。
API:cv.createCLAHE(clipLimit, tileGridSize)
参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 1. 以灰度图形式读取图像
img = cv.imread('./image/cat.jpeg',0)
# 2. 创建一个自适应均衡化的对象,并应用于图像
clahe = cv.createCLAHE(clipLimit=2.0, tileGridSize=(8,8))
cl1 = clahe.apply(img)
# 3. 图像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1,ncols=2,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cmap=plt.cm.gray)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cl1,cmap=plt.cm.gray)
axes[1].set_title("自适应均衡化后的结果")
plt.show()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