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一个基站,通常包括BBU(室内基带处理单元,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存储)、RRU(远端射频模块,主要负责射频处理(信号调制?):将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高频(射频)信号,并将高频(射频)信号送到天线辐射出去),馈线(连接RRU和天线),天线(主要负责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四部分。
为什么会衍生出BBU+RRU的架构?
基带 BBU 一般集中放置在基站附近的接入机房,RRU 可安装至基站塔顶,BBU 与 RRU 之间采用光纤传输,RRU 再通过同轴电缆及功分器(耦合器)等馈线连接至天线,一个BBU可以支持多个RRU,这就是Distributed RAN(D-RAN,分布式无线接入网)。
D-RAN架构下为了摆放BBU和基站配套设备,运营商需要租赁和建设很多的室内机房或方舱,仍会带来大量的成本,于是就有了Centralized RAN(C-RAN,集中式无线接入网)方案,除了RRU拉远之外,它把BBU全部都集中关押在中心机房(CO,Central Office),这一大堆BBU,就变成一个BBU基带池。通过集中化的方式,可以极大减少基站机房数量,减少配套设备(特别是空调)的能耗,非常有效地解决了成本问题。
在5G网络中,接入网不再是由BBU、RRU、天线组成,被重构为以下三个功能实体:
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单元):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
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BBU的剩余功能重新定义为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
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与原RRU及无源天线合并为AAU。
简而言之,CU和DU,以处理内容的实时性进行区分,AAU=RRU+天线。
5G CU/DU架构的好处是可以实现BBU功能分离,带来更加灵活的网元部署方式从而满足不同场景对网络的业务需求,且有利于实现RAN部分虚拟化,比如5G CU可以进行虚拟化,不再需要专用设备。
上图所列网络部署形态,依次为:① 与传统4G宏站一致,CU与DU共硬件部署,构成BBU单元。② DU部署在4G BBU机房,CU集中部署。③ DU集中部署,CU更高层次集中。④ CU与DU共站集中部署,类似4G的C-RAN方式。
这些部署方式的选择,需要同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业务的传输需求(如带宽,时延等因素)、建设成本投入、维护难度等。例如,如果是车联网这样的低时延要求场景,你的DU,就要想办法往前放(靠近AAU部署)。
但目前对中国DX的5G接入网来说,还是采用CU/DU合设部署,即还是采用原来的BBU,BBU+AAU的架构,BBU和AAU之间通过光纤连接,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看到更实质性的好处,沿用以往规划可以降低建设运维复杂度、缩短建设周期。
从一线来看,5G无线侧方案要考虑几个方面:BBU和AAU的光纤怎么走?AAU放多少个?BBU要加哪些资源,比如板卡之类的;以及和承载网怎么连接;
分为AAU、RRU等,一般放置于页杆、楼顶、塔顶等区域,主要用于室外道路覆盖和室内浅层覆盖,一般不需要专门新建,不用考虑基站建设成本。
分为有源室分((PRRU)、无源室分等,一般放置于室内顶端,主要用于室内深度覆盖,包括机场、地铁、医院酒店、商场等。工厂的室外站一般无法满足室内工业应用的需求,工业互联网等室内应用可能需要新建,建设成本受应用需求影响。
一个pRRU一般覆盖半径20m,两个pRRU之间如果没有什么阻挡的话,一般间隔30m布放。
有源室分和无源室分(蘑菇头)的区别?是否独自供电?光纤和电缆一起,有利于维护。
目前还是以单基站支持100M能力为主,电联共享,中远期单基站支持200M。
蓄电池:保证供电的稳定。
电源设备:交流电转直流电,给BBU等设备供电;
机柜:放BBU和STN-A设备,如果有新增室内、室外基站时,需要考虑这部分成本。比如新增一个基站要增加BBU上的板卡,新增BBU时,如果A设备接口不足(一般是50GE接口),那还需要新增STN-A设备。
单STN-A(A2)设备下挂BBU控制在10个以内,每BBU建议不超过2个AAU或pRRU。
走线架:挂各种光缆、电缆。
三大运营商频谱(必记、客户会问):电信3.4G-3.5G,联通3.5G-3.6G,移动2.515G-2.675G+4.8G-4.9G,此外还有电信2.1G(边缘城区、乡镇、室内),广电700M。
频率解决的是车道的宽度,能同时跑多少车的问题,5G相比前代技术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支持的频率带宽大了,5G支持100M,4G支持20M,3G支持5M,自然5G的速率就变大了。
帧结构处理车道如何分配方向(上下行通路如何分配)的问题。目前中国电信一般采用的是下行7:上行3的帧结构比例,这样可使得下行速率达1.4Gbps,上行速率达280Mbps。
频率资源调度策略,调度无线资源块(RB),解决的是一条道路上,频率资源如何分配(车辆如何调度)的问题,比如是否有些重要车辆(数据包)先行。
如翼模式下深度定制。
如翼模式下深度定制。
基站级别,仅限于该2B用户(2B用户的2B\2C业务),其他2C、外部用户无法使用。一般限如翼模式,完全新建、周期长、成本高、受共建共享影响。
基站上划分专用的频率资源给该2B用户专用(一个物理基站可以开多个频段的小区,可以划分一个频段小区给该用户占用),其他无线资源给2C用户。一般限如翼模式,成本高、受共建共享影响。
2B客户聚集的基站使用与附近2C基站不一样的频率,避免干扰,提高速率。一般限如翼模式,成本高、受共建共享影响。
把子载波聚合到一起,提高频率带宽,增加小区的容量,从而提高业务速率。优势在于更高的网络速率和更优的网络性能,劣势在于需要新增成本,基站要开通多载波,一般用于比邻或如翼模式。
小区的容量如何理解:一个5G小区有200Mbps的上下带宽,假设一个摄像头需要20Mbps的带宽,则小区范围内最多有10个摄像头,这就是容量的概念。如果超了就要做网络优化。
7D3U变成4D6U(Download是下行,Up是上行),上下行比由7:3变成2:3,从而增强上行速率,在对上行容量要求高的时候可用。
优势:(1)基站侧参数配置即可,无需额外投资;(2)上行速率提升明显,由200Mbps轻松达到400Mbps,上行峰值速率由280Mbps直达560Mbps。
劣势:为避免对公网基站和用户的干扰,需要注意物理上的隔离。具体而言,如果一个用户既处于7:3基站覆盖范围下,又处于2:3基站覆盖范围下,而且两个基站频段相同,就会出现连不上网、数据发不出去的情况(好比一个车道是7下行3上行,一个车道是4下行6上行,结果两个车道同时能给一辆车开直接就会撞车)。所谓的物理隔离就是对于不同上下行比例、但采用相同频段的基站,不要有重叠的信号覆盖区域,比如厂房外用的7:3的信号,厂区内用的2:3信号,要确保外面的穿不进来、里面的传不出去。
可理解为排队,哪个业务优先级更高一点就先安排哪个业务。
切片是一个端到端的概念,资源预留通常和无线切片搭配起来使用,为某一切片预留0~100%的RB资源(也可以直接给2C/2B默认切片做),从而大大提升2B业务或者某一业务的业务速率。
优势:(1)灵活、公网基站也可以配置;(2)提升数据安全性、隔离。
劣势:致远模式下,切片配置了资源预留时,可能会影响公网用户体验。
使用建议:需控制低价值高流量用户比例,避免影响公众用户。
在15个重点城市上,双方将分区联合承建5G网络。北京、天津、郑州、青岛、石家庄北方5个城市,联通与电信的建设区域比例为6:4;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长沙、武汉、成都南方10个城市,联通与电信建设区域的比例为4:6。
除15个重点地市外,联通将独立承建广东省的9个地市、浙江省的5个地市以及前述地区之外的北方8省(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电信将独立承建广东省的10个地市、浙江省的5个地市以及前述地区之外的南方17省。
电联共享遵循三大原则:(1)谁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2)接入网共享(不只基站、还包括STN-A\B设备)、核心网各自建设(从ER设备起),分别接入各自的核心网;(3)物理上一个基站,逻辑上两个基站,即同一个小区电联都能接入。
电联共享的劣势:(1)存在SLA风险,A承建区域由A维护接入网设备,对于B运营商无法保证故障维护时效,流程麻烦。(2)如果在A承建区域新建如翼专用基站,则不只要新建基站,还需要新建A、B等传输设备;(3)存在用户挤占带宽资源的问题,比如A承建区域内A的客户比较多,势必会影响该区域B客户的体验速率。
电联共享的优势:电联共建共享的5G频谱可达200MHz带宽,比移动主用的2.6GHz的160MHz多40M,对工业互联网的大带宽业务更有优势。
电联共享不影响QoS策略和切片业务,只需要在核心网和基站完成配置即可。
承载5G定制网的网络称为承载网,目前,IP承载网是主流承载方式。随着网络演进,不同时期的IP承载网命名不同。先后称为IPRAN、STN网、5G承载网、新型城域网、城域云网。
基站到5GC用STN/IPRAN网络(4G时代用的IPRAN,5G时代的STN网络中国电信为满足5G承载需求,在IPRAN的基础上引入大容量设备和SRv6/FlexE等新技术构建的承载网称为STN网络),UPF到客户CE用的STN专线。
STN总体网络架构由接入层、汇聚层、城域核心层、5GCCE/AS BR组成。实现了EPC/5GC、基站、UPF、客户内网、互联网等业务网元统一承载。
4G 时代的IPRAN网络采用分级、分区域架构, 实现IGP路由可达, 再创建MPLSL2VPN(V PWS) 、MPLSL3VPN用于承载移动或专线业务。
在5G时代,STN网络逐步使用EPVN替代L2VPN、L3VPN,使用SRV6替代MPLS,并引入Flex E降低业务转发时延。5G定制网按UPF的覆盖范围分为三种服务方式。
5G STN相比4G IPRAN所做出的升级如下图:
RAN(Radio Access Network)是无线接入网的简称,目的是为无线基站和核心网之间提供稳定高效的承载和回传网络。
中国电信选择了IP化的MPLS VPN路线,采用PW+三层VPN的技术策略,目前IPRAN网络承载了2G、4G、5G移动网业务及政企高值业务二层以太专线。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结合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的集成数据传输技术。
UPF下沉园区相比省级UPF,时延大概能缩短十几毫秒。
大流量城区/热点区域采用50GE组环,一般城区采用25GE组环,偏远地区可采用10GE组环。
STN-A1设备组建10GE环,按需部署3-8个A1设备组建10GE环,每环承载不超过10个基站,每个A1设备下挂不超过2个基站(AAU)。
STN-A2设备组建50GE/25GE环,每个环承载不超过40个基站(AAU)单A2下挂BBU控制在10个以内,每BBU建议不超过2个基站。
对于D-RAN模式(A设备和BBU都在接入机房,一一对应),可用5G新型STN-A1设备替换原有4G A设备或新建STN-A1接入环模式,对于C-RAN模式,由于接入带宽较大,采用新建STN-A2接入环模式。
A设备成环后,上联到成对的B设备来组网,成对的B设备可以同机房(优选)或异机房部署来形成冗余。
STN-B设备上行到ER设备采用100GE链路,B设备之间采用100GE链路互联。
每对5G新型B设备下挂基站数建议不超过400个:250个5G基站、150个4G基站,
5G定制网中的以太专线(STN专线)依托于中国电信IPRAN网络,为客户提供内网接入的点到点以太专线,一端为客户网络(U设备,电信自己定义的客户端接入设备),一端为UPF。
对于比邻模式,将省级ASBR改为城域ASBR或B设备。
核心网顾名思义位于网络数据交换的中央,主要负责终端用户的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和数据传输。
4G核心网主要包含MME,SGW,PGW,HSS这几个网元,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些网元的作用。
MME的全称是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含义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控制,包含用户的鉴权、寻呼、位置更新和切换等等。总之,手机必须定期向MME报告自己的位置,如果想上网的话,也必须先到MME经过安检才行,而且,如果手机跑到其他基站下,也需要MME来协调切换的事宜。MME就是大内总管,掌控一切,统领全局。
SGW的全称叫Serving Gateway,含义为服务网关。它主要负责手机上下文会话的管理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相当于数据中转站。
PGW的全称叫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含义为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它主要负责连接到外部网络,也就是说,如果手机要上互联网,必须要PGW点头,通过PGW转发才行。除此之外PDW还承担着手机的会话管理和承载控制,以及IP地址分配,计费支持等功能。
HSS的全称叫Home Subscriber Server,含义为归属用户服务器。它是一个中央数据库,包含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和订阅相关的信息。其功能包括:移动性管理,呼叫和会话建立的支持,用户认证和访问授权。
在2016年,3GPP对SGW/PGW进行了一次拆分,把这两个网元都进一步拆分为控制面(SGW-C和PGW-C)和用户面(SGW-U和PGW-U),称为CUPS架构(控制面用户面分离架构)。但CUPS架构再好,也是脱胎于4G核心网,而4G核心网仅仅是为手机高速上网诞生的,这只对应了5G的eMBB场景。此架构因为不够灵活,大量的网元和复杂接口无法支持多元化5G业务。
5G核心网最大的变化在于采用了基于服务的架构(SBA,微服务架构 ),拥抱虚拟化、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全面支持网络切片、并可对第三方开放接口。
【1】虚拟化:传统网元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紧耦合的黑盒设计,引入虚拟化之后,软件和硬件解耦,从此硬件摆脱了专用设备的束缚,使用通用的服务器即可,成本极大降低。于此同时,软件也不再关注底层硬件,可扩展性极大提高。但是,这样的软件还是单体结构,如果只想升级或者扩容内部一个模块,就得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也不灵活。
【2】服务模块化:专家们借鉴了IT系统中微服务的架构,把大的单体软件进一步分解为多个小的模块化组件,这些组件就叫做网络功能服务 (NFS),并通过开放接口来相互通信,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成大的网络功能(NF),以提升业务部署的敏捷性和弹性。每个网络功能逻辑上相当于一个网元,并且这些功能都是完全独立自治的,无论是新增,升级,还是扩容都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功能,这就为网络的维护和扩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每个NF都通过服务化接口对外提供服务,并允许其他NF访问或调用自身的服务。提供服务的NF被称作“NF服务提供者”,访问或调用服务的NF被称作“NF服务使用者”。这些活动都需要NRF的管理和监控。每个NF启动时,必须要到NRF进行注册登记才能提供服务。
AMF,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负责终端的注册管理、连接接入管理、移动性管理;
PCF,策略控制功能:为控制面功能提供策略信息、存储并提供用户策略签约信息,这个策略比如QoS策略、计费规则等;
UDM,统一数据库:存储签约信息,并支持鉴权证书存储和处理;
SMF,会话管理功能:负责用户的会话管理(例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等)、IP地址分配,UPF的选择与控制、计费数据采集等;
UPF,用户面功能:数据转发与路由、数据报文检测和策略执行、用户面QoS处理;
DN,数据网络:数据网络(包含运营商服务、互联网访问或者第三方服务),UE中特定服务应用(APP)通过PDN会话传递的方式与数据网络进行信息交互,这里PDN会话可以包含多种类型,如IPv4、IPv6、以太网协议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等。
Data network name(DNN,数据网络名称)就是在4G网络中所谓的互联网访问节点APN,二者除了命名方式不同,本质没有任何区别。
NSSF,网络切片选择功能:为终端选择切片实例与服务AMF,确定终端允许接入的切片;
AUSF,鉴权服务功能:配合UDM完成用户鉴权认证相关的处理;
NEF,网络功能开放:就是负责管理对外开放网络数据的。所有的外部应用,想要访问5G核心网内部数据,都必须要NEF牵线搭桥才行。
NRF,网络仓储功能:可不是类似硬盘这样的存储器,而是像一个仓库一样,用来进行NF的登记和管理的。由于5G的NF众多,如果采用手动的管理方式无异于一场灾难,因此就需要用NRF来实现所有NF的自动化管理。
控制面的NF摒弃了传统的点对点通讯方式,采用了基于服务化架构的SBI串行总线接口协议来互相通信,应用到每个NF上即为服务化接口。每个NF都通过服务化接口对外提供服务,并允许其他NF访问或调用自身的服务。这些活动都需要NRF的管理和监控。
控制面集中部署,实现对用户统一的鉴权、策略控制和接入控制,并对各层数据面进行统一调度;
转发面分布式部署,满足不同业务对带宽、时延、可靠性的不同诉求。
5G 2B很难通过一张网络来满足所有业务需求,因此出现了网络切片的概念:网络切片就是已端到端、按需定制和隔离为特征的逻辑网络,虚拟化技术是网络切片的重要技术基础,可以为不同业务和用户群提供差异化的网络服务。
端到端:至少包括了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承载网也可以包括进来;
按需定制:按需定制网络切片的业务、容量与服务质量,按需进行切片生命周期管理;
隔离:安全隔离、资源隔离、操作维护隔离……;
行业痛点、方案价值、具体方案、商业模式(价格项与收费)
行业痛点:工厂数智化升级,数据是关键,但大部分离散制造企业由于年代、设备及采集点分散等因素,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薄弱,存在“信息黑洞”,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1)车间调度管理困难:离散制造车间生产零件种类繁多,实时跟踪物料供给状态困难,车间管理人员难以对生产任务合理分配,降低生产效率。(2)数据采集实时性和准确性差:车间整个产品生产过程及工况数据,依靠现场人员通过填写表单的方式进行收集,获取的数据实时性差,同时人工填写方式收集的数据,数据准确性差,车间管理人员无法实时了解产品加工状态,降低生产效率。(3)加工过程信息不透明,管理人员很难掌握真实情况:现场数据采集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生产过程如同黑匣子,管理人员对计划的执行情况,物料库存及流转情况,产品的质量,设备运行情况等不能及时真实的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存在各种问题隐患。如何摆脱现状,提高车间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大部分离散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4)不能对所有质量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工艺、设备、原材料、工人操作等都可能造成质量缺陷,若没有进行体系化的工艺参数和质量数据跟踪记录,当出现质量问题后,很可能将无法及时发现和追查质量原因,难以在造成大规模损失之前纠正问题。特别严重的是,当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产品召回时,我们 不易确定召回的产品范围。目前出现在食品行业,汽车行业质量及召回事件,溯源做得好的企业其实不至于有太大的损失。
1.生产效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现场的实时“信息黑洞”,造成了执行和计划的不一致,从而影响了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生产异常,信息黑洞造成对现场异常的反应能力减低,降低了生产效率。
2.物流不透明,不能精确实现物料 “落地结算”以减少在制品资金占用。如:物料进入车间后,可能因为计划的变动等原因,物料没有被使用,从而使MRP运算的物料需求失真;又如:工人对现场 物料的领用有时比较混乱,而现场物流缺乏有效的跟踪手段,从而造成企业与供应商结算的帐物难以匹对。
离散制造车间之所以面临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信息化程度低,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很多企业按照这一思路建设了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打通了企业计划管理层与车间生产现场的信息流,确实解决了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生产问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采集与信息反馈机制,在底层数据的实时采集、信息处理方面比较薄弱。
纺织与服装不是同一个概念,简单地说,纺织是生产面料的过程,服装是生产成品衣服的过程,两者是承接的关系,彼此也是密切互相影响的存在用个易于理解的比喻,纺织和服装的关系就好比米和饭的关系。
其中,以服用纺织品产业链来说,从纤维到纱线到布料的全部生产过程都属于纺织业,从布料到成衣的过程属于服装业。以上图片中的流程图可以便于理解。
如果是包工包料的情况下一般我们服装厂给客人的价格是原材料成本(包括卖不出去的尾货)+人工成本+包装成本+税率+毛利,而大部分的服装厂的开支大头在水电,厂房这一块。
裁剪分包:把裁好的裁片按裁床单分成小包绑起来。
可大致分为四块,前期准备-生产流水线-尾部车间-包装车间;
前期准备的环节包括:
1、设计。设计最终成品服装的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裁剪的样板)。
2、来料:采购原材料,一件服装的原材料基本就是面料辅料,所谓的面料就是布,辅料是纽扣、拉链、线等。
3、验布:当制衣厂需要布料了,就会从布商那里把布料买回来,从布厂运回来的布得先经过验布(有验布机),验布的标准由厂内自行定义,然后再放到仓库里。
4、面料预缩(松布):验布通过的布匹会送到蒸气机(或将布匹卷打开、自然堆散在地上,一般24小时),消除收缩率较大的面料在成布过程中收到机械拉伸的影响,让布料回复到正常状态,一些特殊的布料如果不经过松布,直接裁剪的话,做出来尺寸偏差会很大。
生产流水线的环节包括:
5、拉布:在裁剪台上把布拉平,将卷状原材料按照设计长度拉出并平铺于裁剪板上。
6、裁剪:将布料按照样板通过裁剪机或者人工一块一块裁剪出来,裁剪出的衣片称为“裁片”。
7、换片(配片):布匹裁完以后,会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检查裁片是否有问题,倘若有问题,就直接检查出来换掉,方便后面的工序。
8、中烫:换片后,有些工厂会有一个中烫部,主要是烫一些半成品。
9、缝制:根据样板,裁剪缝合,做成一件一件的衣服。**正规的制衣厂里头,做衣服是流水生产,也就是说A把布料按照样板一块一块剪出来,然后B专门缝袖子,C专门钉纽扣,D专门熨烫打包……**是这样子的流程。也有情况是工人独立完成单件。大部分衣服都是通过缝纫机缝制,但是也有少数,比如你们熟悉的双面羊绒大衣则完全是由手工缝制的。
10、开扭眼:开衣服上的纽扣眼。
11、钉扣:钉上纽扣。
12、成衣检验:每个组都得有一个专门负责查衫的人员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
尾部车间的环节包括:
13、修剪线头:查完衣服,没有问题的衫,剪好线头后,送去吹线机,将线头吹掉。
14、大烫:吹完线后,前面的工作就已经算全部完成了,衣服也已经是成品了,但是这样出货行嘛?当然不行,经过这么多任务序,衣服肯定都已经皱巴巴的了。进入下一个工序,烫衣,将衣服烫平整,“三分缝制七分整烫”,并且还得符合客人的尺寸要求,所以一般烫好衫后,得查衫,度尺。
包装车间的环节包括:
15、挂吊牌:挂吊牌和贴合格证。
16、验针(可选):验针就是用过检针的机器测一遍是否有断落的针头掉落在衣服里扎到人,在国内水分较大,但一般出口国外的服装都必须要经过。
17、包装:将衣服包装起来。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挂装就是我们在服装店看到的那样,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内包装指把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以前车缝服装,往往每道工序完成后,工人总会将在制品放置在生产线旁,等待累积到一定数量后,由人工打包运到下一道工序上。这个过程中,制衣面料很容易被杂乱地堆在地上,导致数目不清,甚至损坏;更难办的是,如果其中一个工序延误,会对整件服装的完成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自动化吊挂车缝生产线是围绕着工人工位,在天花板上建设棋盘型或圆型的轨道,通过5G工业看板掌握各工序和工人的进展状况,工人取下衣物后在看板上扫描衣架的RFID码,完成自己这道工序后,再次扫描RFID码后,把制品再次悬挂,就会自动传输到下一道工序、当前空闲的员工面前,让其完成下一个工序的缝制。
现在每件成衣制品都单个吊挂,清晰可辨,不会引发混乱,更不会损耗面料,影响成品的品质,也可以做更多的成衣。减少浪费,就是最好的降低成本的办法。
装吊挂生产管理系统是根据生产加工工艺的要求,自动将衣片、半成品及成衣按加工顺序输送到各个加工工序,并且直接输送到每个操作人员***方便的位置上。整个系统不受加工线路长短和加工位置排列的限制,可长可短,可高可低,也可根据需要自由排列组合,在裤装企业这样需要连续加工生产的场合,运送过程的自动化大大提升了裤装生产的效率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