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目录
王蒙(1301-1385),元朝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年轻时隐居黄鹤山(今余杭临平山)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元末,张士诚据浙西,曾应聘为理问、长史,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代表作品还有《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王蒙《空林草亭图》扇面,绢本设色,25.1×28.3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王蒙用画和诗,刻画了此扇的主人陈汝直(1329-1385)。 约公元1361年,陈逃避江苏庐山他家附近的叛乱。 画家知道他无家可归,在黄山附近的乡村隐居。 王诗云:“空林萧萧叶自舞,草亭寂寂日卓午。绿波终日受南风,纱巾葛裕无饥暑。野人家近黄鹤峰,暮入空岩听山雨。”
王蒙《夏日山居图》轴,纸本,墨笔,纵118.4cm,横36.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夏日山居。戊申二月黄鹤山人王叔明为同玄高士画于青村陶氏之嘉树轩。”戊申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画幅中另有清高宗弘历诗题。诗塘有明林瀚题记并钤印及清安岐、乾隆内府等鉴藏印共17方。
此图绘长松高岭,山坞人家。半敞的房舍中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似正在来回踱步,哄儿入睡,极富生活情趣。王蒙的作品虽多描写高士隐居生活,但其中往往蕴含俗世的生活情趣,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画家入世情结的一种流露。
画中山体施以细密而短促的牛毛皴,凸处和边缘处笔少而墨淡,凹处及深暗处则笔多而墨浓,借以表现出山峦的层次和体积感。松树以淡墨勾形,偶尔施以重墨,树身以干笔圈皴,松针先以淡墨写出,复施以浓重的焦墨,使之层次分明,愈显清峭挺拔之势。山间丛树用焦墨侧锋点染而成,与山体皴染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更增夏日青山浑厚华滋的质感。
王蒙《霜柯竹石图》,水墨纸本立轴,高118厘米,宽49厘米。原签题“王叔明霜柯竹石”。钦署“黄鹤山中人王蒙画”,钤白文“王蒙印”。左上图有题跋二则,一为“海中铁网珊瑚树,石上银钩翡翠梢。鸟夜乱啼江月落,檀栾飞影下窗坳”。“八十翁白珽题,” 钤白文“湛渊”印;一为“高枝千云霄,劲节凌霜雪。巉然石一拳,期期补天缺。”“会稽杨维桢” 钤朱文“会稽杨维桢印”。为庞莱臣的“虚斋”收藏,钤有朱文“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庞莱臣珍赏印”、白文“虚斋审定”,及朱文“曙海楼珍藏书画之印”,白文“德超收藏书画真迹”,朱文“持斋念佛”等印。著录于《虚斋名画录》卷一。王蒙的《霜柯竹石图》构图简略,一湖石立平坡之上,周围部落着疏竹及丛草,竹干修长,竹叶下垂,浓淡相间。湖石上仅一颗梧桐树,在秋霜的打击下,疏也大多脱落,仅剩下数片桐夜残留枝上,但是,它那一点点残叶甚似“石上银钩翡翠梢”,更多的竹叶甚似“檀栾飞影下窗坳”,题画诗对此构图作了极美的描绘。该图喻意霜操树竹的高洁品格。所画之直干树柯,随枝进发,逐次添补,使整棵树疏密自然。王蒙这种细笔勾点树木和石头,然后用淡墨渲染,使其早期用笔尖细的画法。《霜柯竹石图》的石和树,皆王蒙枯笔焦墨技法的画风,画石仍为其“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钱杜《松壶画忆》。这就是画家笔精墨妙之功力,所以倪瓒说“叔明绝力能扛鼎,五百年来五比君”。
王蒙的《霜柯竹石图》除《虚斋名画录》著录外,其它地方均不见此图。根据白珽及杨维桢的题跋及画风判断,这幅画应是王蒙早期的作品。白珽(1248—1328),钱塘人,号湛渊,长于诗文,善书法,与王蒙同时代,甚为友好。他为《霜柯竹石图》题跋第二年即去逝,此幅画创作不应晚于这一年,这时王蒙约20余岁。杨维桢(1296—1370),会稽人,善行草书,与王蒙同时代,甚为友好,他为《霜柯竹石图》题跋时仅30余岁。因他长王蒙10余岁,所以这时王蒙20余岁。《霜柯竹石图》的构图及画风,与王蒙后期的山水画有很大的不同,王蒙后期的山水画大多千岩万壑,层峦叠障,密树丛丛,树深林密,刻画各种树木交错参差,画面的气势非常雄伟。而这幅《霜柯竹石图》构图很简略,但其画风酷似王蒙,是王蒙早期山水画的杰作。王蒙早期的绘画皆自题“黄鹤山人王蒙”或“黄鹤山中人王蒙”。这幅绘画为自题“黄鹤山中人王蒙”。《霜柯竹石图》为庞莱臣所以藏。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人,清末明初有名的实业家。他自幼嗜画,善山水花卉,尤精鉴赏,收藏为当时全国之冠。经他鉴定、收藏的精品甚多,王蒙的《霜柯竹石图》经他鉴定、收藏、并被收入《虚斋名画录》中。在王蒙现存的绘画中,早期的作品极少,所以这幅《霜柯竹石图》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珍贵作品。
王蒙《春山读书图》,纸本,墨笔,纵:54.4厘米,横:28.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春山读书图》是王蒙在晚期探索一种平面化的山水样式的产物。这幅作品完全是用短促、干涩且多为解索皴的笔触完成的,绝无王蒙以往惯用的渲染和丰富的皴擦。然而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此图纸本。画松林中茅屋数椽,有士人读书其间,水边茅亭里又有闲坐观赏之士,环境十分幽静。用笔凝练飞动,沉着有力,山石苔点全学巨然用破笔点出,益见山容的浑厚苍茫。画上自题七律二首,署款不记岁月,但书"黄鹤峰下樵叟王子蒙画诗书"行书一行,藉知此图当为作者隐居黄鹤山以后所作。
王蒙《青卞隐居图》,立轴,墨笔,纸本,纵140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青卞隐居图》是元末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代表作。画面描绘卞山高峻巍峨的气势,并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气氛。此图技法丰富多样,集中体现了王蒙的艺术风格,明董其昌推祟为“天下第一王叔明”。
画于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这幅画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层次分明。山石树木都有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表现出山上树木茂密苍郁。全图不多渲染,其深远之处,有条不紊,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即赵孟頫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洒登楼看卞山”之卞山。此山一名弁山,高出云霄,山石莹然如玉,下有玲珑山,石皆嵌空。上有三岩,即碧岩、秀岩、云岩。董其昌曾泊舟山下,叹曰王蒙“能为此山传神写照”。此图绘千岩万壑,峰峦曲折,山势峥嵘,气势雄伟秀拔,意境深邃,构图繁复。各种笔法和墨法互用,繁而不乱,又能展现出广阔空间,做到密而不塞,成功地表现了南方溪山林茂景深,滋润华秀的景色,是王蒙风格成熟的精心佳作,被董其昌称之为“天下第一”。
王蒙《谷口春耕图》轴,纸本,纵一二四.九公分 横三七.二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墨画。款题。山中旧是读书处。谷口亲耕种秫田。写向画图君貌取。只疑黄鹤草堂前。黄鹤山人王蒙。前有周尚题云。阴崖积铁树班班。老董风流足可攀。便欲结茅依此地。读书松底听潺潺。周尚。钤印二。四明山人。伯高。后有郑维翰隶书题云。井屋迢迢隔翠微。我将潛迹荷鉏归。自缘不露囊中颖。岂叹人间识者稀。烟柳垂垂平野沼。风苗翼翼接郊畿。却因偶得耕鉏暇。石壁攀萝制作衣。郑维翰。下有王种题云。满眼荆溪入画图。数椽茅屋倚苍梧。秫田二顷躬耕处。坐石看山酒旋沽。三山王禋。钤印二。王明仲。坤艮卦印。
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著录。御题行书(乾隆庚辰御题。诗文不录)。
上方裱绫 董其昌题。癸亥四月十一日晋陵唐君俞持赠。元人题此图。有老董风流尚可攀。谓吾家北苑也。又另行云。后二日吴江道中观。并记。其昌。
左边幅又记云叔明有青弁图。与此图同一笔法。其昌。 鉴藏宾玺 五玺全。石渠继鉴。重华宫鉴藏宝。乐善堂图书记。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王氏清玩。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子孙世昌。
王蒙《具区林屋图》,纸本,设色画。纵:68.7公分,横:42.5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画面的右上角有王蒙以隶书题的“具曲林屋”四个字,底下署“叔明为日章画”,具区是古时太湖的旧称。这件画作描写江苏太湖林屋洞之景色。玲珑的洞壑、层叠的山石、繁密的树林、错落的村舍和粼粼水波填满了整幅画面,大胆地摆脱了自然景象的拘囿。全作的构图几乎密不透风,但因画家有虚实相济的观念,故在画幅的右上角营造出“透”的部分,使得全作毫无迫塞的感觉。王蒙用牛毛皴皴擦山石,长披麻皴画树干,又杂以繁密的苔点,笔法变化多端,细腻丰富。墨色层层点染,浓淡分明,同时又用了赭石、藤黄、朱砂和朱标点染,使得全作秋意满幅。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立轴,纸本,设色,纵:58厘米,横:13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葛稚川,名洪,自号抱朴子,东晋时人,著有《抱朴子》、《神仙传》等书传世。此图画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卷取全景式构图,但又不像宋画那样突出一主峰,而是强调众多山形所造成的一种整体气势和气氛。除画面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然而此图又与他大部分作品风貌相异,如树叶全用双钩填色,树干精勾细描,树形复杂多变,设色五彩斑斓,不同于他惯用的写意或兼工带写。山石用小笔细写,并用墨、青、赭等色反复渲染,墨彩相彰,画断崖用斧劈、刮铁、折带诸皴法,与他常用的披麻皴与解索皴迥异。画中人物的描法简洁中见精工,造型头大身小,古拙可爱。全画中左下方溪水最亮,烘托了葛稚川的形象。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造成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隐居的希求。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