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我们抛开评级等因素,单单聊一下为什么医院需要集成平台。
首先什么是集成平台?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系统之间集成的软件平台,说到底就是连接两个或更多的应用程序。因为如果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连接是点对点的话,那么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随着系统增加,系统之间的连接就会成几何数增长;解决的办法就是使用一个总线,将系统提供的数据以服务或者消息队列的方式发给总线,由总线管理和提供给其它系统使用。
一个集成平台负责联通各个系统,而各个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采用技术框架有不一致,因此需要具备以下的功能(当然还要评级必备功能):
集成平台需要做联通,就需要消息交互,而用于集成平台使用消息交互就是ESB,这个在金融、工业等传统行业都有大量成熟案例。
由于各个系统统数据标准不统一,采用技术框架有不一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接这些技术框架不一致的系统,那么需要一个能可视化、快速的配置引擎,以便我们能简单的落地规范和接口
在医院内部可能存在一些必要的数据但是之前并非有交互,这些数据存在某些系统之中,而在做互联互通过程中,可能需要将数据采集出来,那么就需要做必要的数据采集。
一个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信息化系统,而将一大串流程串联起来的就是这个患者主索引EMPI。它包括:主索引生成、主索引合并与拆分、主索引同步及后台管理等。实施步骤包括:
系统之间的交互也好,数据应用也罢,这些都需要一个标准,那就是数据标准,比如性别、字典等,在各个系统建设过程中会导致千奇百怪,而这时候需要将规范化的数据做好标准,以便能让系统之间更好的交互。主数据包括:领域定义、实体定义、字典管理、数据映射、数据发布、版本管理、发布与订阅等。实施步骤包括:
所谓的闭环就是能够通过系统化将医院各个流程做线上管理,同时通过线上管理发现问题,再去优化,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闭环管理包括:闭环总览、详情展现、闭环分析、节点分析、预警以及配置管理等功能。闭环的系统更多是一个数据采集后做数据分析的工具化,闭环更多要求是落地,在实施闭环落地步骤如下:
CDA是HL7中的一个关于临床文档的标准,全程是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临床文档结构。临床文档的标准最终的目的是用于共享,也就是患者的医疗信息(特别是以前非结构化的病历文书)能够结构化共享。目前使用情况来看,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是实施效果不高,而“互联互通”标准还继续包含这部分内容,导致医院在建设过程中还是需要做好这部分内容。CDA共享文档包括:CDA共享文档、CDA共享文档配置、共享文档服务、审计功能等。在实施过程中由如下步骤:
我们知道医院内部系统很多,包括C/S结构、B/S结构等都有,那么统一登录就不想很多互联网公司那么好做,当然底层技术还是一样,只不过更多的是考虑兼容一些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单点登录包括:登录、用户管理、应用管理、权限管理、验证对接等。单点登录实施过程:
什么是临床全息视图,就是可以以一个患者为中心,展现患者的全部信息,包括就诊记录、诊断、检查、检验、手术、用药等等信息,全方位了解一个患者多次就诊的情况。这部分可以让医生无需在多个系统之间来回切换就可以完成对患者历史就诊信息及当前就诊信息的概览,也同时能够提供多次就诊的一些指标比较、趋势图等信息。临床全息视图包括:患者列表、就诊信息、诊断信息、检查检验信息、医嘱信息、护理信息、时间轴、比对趋势图等。临床全息视图实施过程包括:
从1.2中可以看出去,一个集成平台需要一个很好的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大部分信息化厂商如东软、创业惠康、东华、医慧、卫宁健康等都是采用采购基础平台+自研应用平台,基础平台基本上采用ESB总线的模式,这部分国外比较成熟产品有:Orion、IBM、oracle、Intersystem、odin等。而信息化厂商基本上就是采用这些成熟的平台再自己研发上层应用。
基础平台:分为2种,一种是针对医疗做了很深入化的定制,如orion、odin、intersystem等,一种是纯ESB组件,如IBM、oracle。首先纯ESB组件有叫广泛的验证,且产品成熟的非常高,缺点就是需要自己做一些业务的配备;而定制化的ESB就需要时间验证,不过目前也有如orion这般成熟的软件。
假如一个企业想从0开始打造自己的集成平台产品为医院服务,需要配对什么东西?我认为需要以下3个要素:
1)熟悉互联互通标准的业务团队,需要构建一个有过互联互通评级经验团队,该团队经常用于解读政策及同步政策。
2)基础平台选型,我们通过上面知道集成平台最主要就是ESB,那么采用成熟产品、开源改造、自研的哪一种?
3)落地实施经验,集成平台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些除了技术之外的实施技巧,这时候需要不断累积经验并形成很好的培训机制,这样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来辅助系统的更新。
而其中关于集成平台的ESB建设选型问题,本人有幸亲身经历过一次,以下是各自方式优缺点供大家借鉴,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做选择:
方式 | 产品 | 优点 | 缺点 |
---|---|---|---|
购买 | orion、odin | 1)产品成熟 2)研发时间短 3)人员投入少 4)可取得客户安心 | 1)技术无法自主掌控 2)国家提出的国产化 |
开源+自研 | muleESB、WSO2 | 1)技术自己掌握 2)核心组件成熟 | 1)整体产品未经验证 2)需要投入较多研发人力 |
完全自研 | 1)技术自己完全掌握 | 1)产品未经验证 2)需投入大量人力研发 3)研发周期长 |
比较可能的路线是:先购买–>开源+自研–>完全自研
我们知道,其实不止医疗行业面对这种系统间交互问题,在这之前互联网、金融、工业等行业也面临这种问题,ESB服务总线这种方式其实目前在互联网行业已经被淘汰,而在金融和工业领域也进入淘汰阶段。那么为什么医疗行业还在建设中?我在第一个部分《医院信息化-1 信息系统概况》中的3.1 集成平台和《医院信息化-4 趋势与技术应用》的2.1 微服务中已经给出一些答案,总结如下:
1)医疗信息化相对落后,并且系统使用寿命较长,更新迭代比较慢
2)互联互通标准未做很好的技术更新,导致很多标准还是按照ESB方式设定,所以采用ESB更加容易实现
3)基础设施没有跟上
其实目前比较先进的就是微服务+云架构,通过以微服务划分领域,外加云基础提供微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发现、网关、服务治理、可观测平台等设施)是未来医疗在集成平台的一个方向。需要的技术和时机在《医院信息化-4 趋势与技术应用》的2.1 微服务和2.5 云原生都有讲的,可以参照。
数据中心到数据中台,其实最终的目标就是能让数据体现出价值,也就是数字化。但是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台还是有一些不一样,有人说数据中台是一个较大的东西,数据中心是一个缩小版或者某些功能缺失的数据中台;如果从组件来说却是可以这么认为,但是其流程却大同小异(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计算->数据应用)。医院一般建立都叫数据中心,它确实不需要数据中台那么宏大,但数据从产生到应用再到反馈给业务改进的闭环还是不可少。
阿里数据中台建设理论中提到数据中台的4个阶段,我是比较认可
1)阶段一“有数据”:有数据其实就是需要保证数据产出的时效性,稳定性、数据质量的准确性。
2)阶段二“用数据”:实现数据普惠,同时能够不增加运维成本。
3)阶段三“管数据”:广泛使用数据基础上,实现各类安全管控能力。
4)阶段四“精数据”:数据业务化后,实现成本控制,达到降成本。
医院很多数据中心的建设其实一般停留在阶段一,部分到达阶段二,极个别能达到提阶段三,更别提阶段四。
医院数据特点有如下:
基于以上的数据特点,那么在医院在数据中心建设上的特点也就比较明显:
从上图可看:
如果你看到以下技术架构就会很惊讶于它与我们熟悉的数据中台架构或者某些厂商画的技术架构相差甚远,没有数据集成平台、没有资产管理平台、没有云平台等等,但很遗憾告诉你,目前大部分医院内部的数据中心建设确实使用了如下架构,如果想了解互联网方式的数据中台,可参考我的《数据中台》专栏
为何是采用如上架构,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业务需求:大部分医院其实不采用大数据这一套(个别医院也会使用,但不多),医院内部数据的量还没有那么大,大部分可分析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另外如果有病历文书和影像的数据应用,则一般都是特殊化。比如病历文书的自然语言处理处理都是存储处理结果,影像都是离线训练或者实时使用模型,并没有需要存储。
2)业务搭建快:大部分需求要求实现较快出现效果,而大部分需求都是BI报表,那么从数据到应用要求简单化。这过程中大部分的数据开发平台或者数据资产管理平台都是在不断运维中完成,个别厂商有一些成熟的产品,可能会在这里面自己使用
3)运维成本:基于大数据、云平台、AI算法对于一个医院来说运维成本过高,技术支撑不够,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本段落主要描述实际建设医院数据中心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难点,都是一些经验之谈。
1)搭建自身数据中心平台,也就是将公司产品搭建在医院内部
2)同步梳理医院厂家、系统、数据库等情况
3)了解已有的数据报表或者数据分析等功能,梳理关键指标及对应的关键系统
4)与院方制定需要完成的内容(大部分是指标报表,极少部分可能涉及分析、计算、模型训练等)先后顺序
5)制定主数据标准,并做好映射
6)数据采集:有2种方式
一种:有成熟数据模型,比如医疗常见报表,那么按照成熟数据模型来,可以迅速搭建可视化应用
一种:没有成熟数据模型,比如科研、特殊AI训练等等,那么可以以业务为主,看看需要哪些数据
7)数据质量规则梳理,一般公司积累经验多时,在设置数据实体模型会引入已有的质量规则
8)确保输出数据与客户核对准确性,可能是原先在某些系统已有报表或者可人工统计,找出其中不准确原因,确保最终准确
9)数据治理:如果有成熟的机制或者工具那是最好,如果没有,则需要迅速搭建采集任务管理、指标管理、指标复用管理、数据模型管理等等流程以及工具。
10)深度数据开发,前面6-9的步骤主要是迅速完成如报表类的应用,在机器学习等复杂的特殊化的应用上面,需要定制开发,这部分内容可以同步进行。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台的建设引入了很多技术(可参考我的《数据中台》专栏)。那么在医疗行业中,哪些技术在未来几年内会迅速应用以及会应用在哪一方面,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DevOps是为了实现敏捷开发也好,为了适应微服务开发也罢,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高效地开发和运维。而DataOps也是一样。我们知道一个数据从生产到最终使用,中间会经过采集、清洗、计算、应用等步骤,而且还会建立一些中间数据模型。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点
这些问题往往最终导致任务、数据、模型管理混乱,从而让数据开发变得低效,最终还不可用。那么DataOps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在医疗行业建设数据中心已经有一段时间,而随着数据开发任务的增长,这部分需要会越来越强烈。当然实现一个DataOps平台需要很多技术支持,短期内医院不会一下子就完成,但是对于数据集成开发平台和数据资产运营平台的建设,将会是数据中心的一个建设点。
除了极个别大医院之外,单个医院的数据量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说的大数据。因此该方面在医院内部普及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在医院外部却是另一番风景。医药、影像、临床辅助等,在集团性医院、区域性医院或者地区政府领导的拥有大量的中小型医院,却能够发挥较大的能量。而在医院内部,几方面的应用会是短期的重点:
1)科研,利用医院多年数据或者区域性数据对某些医疗模型的训练
2)影像识别
3)DRGs
4)临床决策系统
企业上云是一个热门话题。那么未来短中期(3-7年)医疗上云可能吗?就目前来看,分为以下2种:
1)个体医院:可能性极低,除了极个别试验之外基本上不考虑上云。
2)区域医院: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推动,但是多数以私有云,并非公有云。
那么为什么医院上云这么困难,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原因:
1)技术。上云就需要打造云原生系统,不是你把系统搬上云就说上云完成。那么目前在国内医院内部系统中能够符合云原生的貌似还没有看到。
2)安全。数据安全在医疗行业很重要,很多医院领导宁愿牺牲功能技术的优越性,也要保证数据安全,因为数据泄露就等同于丢了乌纱帽。云上的数据泄露、数据丢失的新闻一直没有停止过,只能说现在云的安全性还没有达到要求。
3)成本。上云更便宜还是不上云更便宜,这个要不同案例做不同分析。但目前就医院内部系统上云这一部分来说,上云的成本反而会更高,因为你需要将系统全部改造一遍再上云,因此更多可能是等到换系统才考虑上云,那么可能是10年之后的事情,因此短中期内不太可能。
那么云原生在数据中心是否有用武之地?
医疗行业最近几年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作为利用数据价值的重要手段,未来在这方面都会有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在人工智能这一块用的较多部分或者产品,这里可以列举一下:
1)医院内部系统:DRGs、临床决策系统、影像识别、智能服务(如导诊、问诊、咨询等)
2)科研项目
3)药品研发
4)医疗机器人(如智能假肢、手术机器人等)
我们从医院内部系统看看有哪些具体点应用
1)DRGs,这是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个医保计算方式,通过一些规则和查看患者病历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某些医保治疗。这里面困难点在于读取病历,这需要利用到自然语言处理。能够准确读取病历的信息,结合医保规则,既能做到事后病历质控,也能提前到事中、事前。
2)临床决策系统,它是一个临床辅助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临床决策系统其实只是一个知识库。供医疗人员查阅,并通过一些简单结构化数据做部分规则判断。但是现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深度学习算法的落地,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辅助医护人员,让更多原先无法落地的判断规则可以落地,这样在辅助方面就显得更为准确。
3)影像识别,影像就是检查的医疗影像。不太了解医疗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在医院有一帮叫做医技医师,他们并非医师,他们只是会看影像报告,并写出检查结果,但是不会下诊断。比如告诉你这个部位有一个肿块,什么形状,多大,可能是什么东西。这些能力在近几年逐渐出现AI识别,这归功于深度学习让图片识别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目前医疗的影像识别分得很细,不同部位不同疾病识别,还没有出现一个全方位的识别,这一方面是如果全方位计算量可能目前太大,另外就是精细化可以更加准确判断。
4)智能服务,这方面常见的应用在于智能机器人,可以线上导诊、问诊、咨询、人工客服等,相信ChatGPT的出现,会使得这一方面更为精进。利用ChatGPT进行二次规则训练后,在医疗智能服务这一方面可以有更大的提高。
每个做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厂商都有自身的优势,有的追求评级、有的追求低成本、有的追求技术。无论哪一种都会在其中找到生存需求。因此一个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如何做技术选型都是参照公司本身的优势和目标定制的,并无完美的答案,以上仅仅是个人在医疗行业的见闻,仅供参考,如有错误之处,望请慷慨指出。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