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采购、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运维服务。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立项、开发、运维及消亡四个阶段。
常用的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等。
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阶段重点内容)
软件需求:针对待解决问题的特性的描述,所定义的需求必须可以被验证。当资源有限时,可通过优先级对需求进行权衡。
=》目的: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发现系统的边界;并详细描述出系统需求。
软件设计:
软件测试:
软件维护:
软件质量:软件特性的总和,是软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即遵从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包括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制、软件配置状态记录、软件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等活动。
软件过程管理涉及技术过程和管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启动与范围定义:启动项目并确定软件需求。
(2)项目规划:制订计划,其中一个关键点是确定适当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并完成相关的工作。
(3)项目实施:根据计划,并完成相关的工作。
(4)项目监控与评审:确认项目工作是否满足要求,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项目收尾与关闭:为了项目结束所做的活动。需要项目验收,并在验收后进行归档、事后分析和过程改进等活动。
软件开发工具的种类包括支持单个任务的工具及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工具。
软件复用: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模式和复用等。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用于对软件进行可视化描述、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之一。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分析问题域,建立基于对象、消息的业务模型,形成对客观世界和业务本身的正确认识。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基于系统分析得出的问题域模型,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出软件基础架构(概要设计)和完整的类结构(详细设计),以实现业务功能。
软件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明确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组合起来实现系统的全部特性。
=》将经过实践证明、可重复使用的软件架构设计策略总结为架构模式。
常见的典型架构模式
分布式应用(广泛使用的)还需考虑:
中间件(Middleware):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解决分布系统异构问题。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Web Services 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计算模式,使用标准的HTTP(S)协议传送XML表示及封装的内容。
JavaEE应用服务器运行环境主要包括组件(Component)、容器(Container)及服务(Service)三部分。
.NET开发框架是通用语言运行环境(Common Language Runtime)基础上,给开发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类库、数据库访问技术及网络开发技术,开发者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快速构建网络应用。
组件技术: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些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封装,同时实现各种业务逻辑规则,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
组件:满足上述目的的封装体。
常用组件标准:微软的COM/DCOM/COM+、OMG的CORBA及Java的RMI/EJB。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机构)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七层协议: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从下到上一共七层。
网络协议和标准
(1)TCP/IP技术(Internet的核心) =》多个网络的无缝连接
(2)标识技术
网络服务器(Server):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相应的应用软件,为网上用户提供共享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一种高性能计算机。
网络交换技术:通过一定的设备,如交换机等,将不同的信号或者信号形成转换为对方可识别的信号类型从而达到通信目的的一种交换形式。
**网络存储技术(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y)**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
光网络技术通常可分为光传输技术、光节点技术和光接入技术,它们之间有交叉和融合。
无线网络:以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媒介。
网络接入技术分为:光纤接入(传输速率最高)、同轴接入、铜线接入、无线接入。
网络总体设计:根据网络规划中提出的各种技术规范和系统性能要求,以及网络需求分析的要求,制定一个总体计划和方案。
网络设计工作包括:
网络安全: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有: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需要做的工作有:制定安全策略、用户验证、加密、访问控制、 审计和管理。网络安全分为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外部安全主要指防范来自于互联网的 外部网络攻击,“棱镜门”事件后在国际上大受关注。
GB17895-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信息系统安全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典型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
云计算:通过网络提供可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能力。
物联网(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之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瞄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
物联网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层作为物联网架构的基础层面,主要是达到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的目的,感知层主要技术包括:产品和传感器(条码、RFID、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WLAN、Bluetooth、Zigbee、UWB),自组织组网技术和中间件技术。
移动互联网:一般指用户用手机等无线终端,通过3G(WCDMA、CDMA2000或TD-SCDMA)或者WLAN等速率较好的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可以在移动状态下使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包括:架构技术SOA、页面展示技术WEB2.0和HTML5以及主流开发平台Andriod、IOS和Windows Phone。
共识:
大数据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四个环节。
大数据关键技术以最流行的开源大数据框架Hadoop为例: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