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Java 后端开发面试题——附校招简历(春招)

Java 后端开发面试题——附校招简历(春招)

Java 后端开发面试题——附校招简历(春招)

文章目录

说明:

这份 Java 后端开发面试题是 ChatGPT 根据我的校招简历自动生成的有针对性的高频面试题,分为项目经验考察和专业技能考察两部分。

第一章 项目经验

一、OpenAI 大模型应用服务体系

同学你好,你做的这个项目我非常感兴趣,我们公司也有这样的 OpenAI 业务对接,正好可以结合你做的这个《OpenAI 大模型项目》聊一下。

1、你的这个项目的背景和需求来自哪里?

校招身份举例

答案: 面试官您好,此项目的最核心背景和诉求,是我希望找到一个可以真实锻炼技术应用的场景。并且可以基于此项目的设计、开发、上线、运维等一系列动作,提高编程思维和落地能力。而此项目的只是一个载体,在项目中我所运用到的微信对接、登录鉴权、异步接口、下单支付、异步发货、账户管理等场景可以运用到其他任何一个项目中使用。所以我选择开发 这样一个项目。

并且此项目运用了 DDD 分层架构,领域驱动设计实现,对于各个场景都遵守了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解决各类复杂场景的实现。如;生成式服务流程中运用模板模式、策略模式、工厂模式,解决对话过程中所需的规则过滤、模型校验、账户状态、账户扣减等开发流程。【项目提问过程中,有时候会让绘制下项目的分层结构、核心流程,之后会基于你画的这些进行提问】。

通过以上项目的学习我锻炼到了相关项目所用到的核心技术使用,架构设计和落地实现。而此项目的学习,也为我以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场问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项目为什么使用 DDD 架构,有什么好处?

答案: 首先是 DDD 的结构分层更加清晰(DDD 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软件设计方法涵盖了范式、模型、框架、方法论),与 MVC 相比避免了 PO、VO 对象被乱用的可能。而这也是在 DDD 中将行为和逻辑封装到一个领域内进行处理,也就是常说的充血模型结构。这样的结构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做到业务流程松耦合,功能实现高内聚。

那么在这个 OpenAI 项目中,按照业务流程涵盖了鉴权登录OpenAI下单微信,4 个大的核心场景。这 4 个核心场景恰好是 4 个领域,每个领域可以独立开发设计,再通过上层进行编排使用。如果是小项目直接由 trigger 触发器层的进行编排,如果是较大型复杂项目可以增加 case 编排层,再由 trigger 层调用。【层之间是防腐,防腐避免了对象和服务被污染】。

相对比与 MVC 结构,这样的架构设计,不会因为引入更多的功能,系统的复杂度也随之提高。因为所有的流程都被拆解了,每个功能都聚合到自己的领域内,这样的复杂度不会增加,并且也更好维护。

3、充血模型和贫血模型分别合适什么场景?

答案: 在 DDD 架构中,充血模型,主要的价值在于解决具有生命周期的流程。如生成式对话、商品下单支付、用户登录授权等流程。因为这些流程中具有较复杂的场景模型和唯一 ID,所以采用充血模型结构,会很适合的将状态和行为封装到同一的领域包中进行聚合开发实现。这样的实现方式,也为以后扩展、迭代、维护做了良好的基建,避免工程过于腐化。—— 注意关于 DDD 的知识,可以把这里的 5 个视频都刷下。 https://bugstack.cn/md/road-map/mvc.html

而贫血模型则比较适合 Querys 场景,因为这些场景只是数据的汇总查询,没有唯一 ID 和生命周期。所以比较适合在工程中提供 query 模块,使用贫血模型开发。

4、项目开发中你是怎么提交代码的?

答案: 首先我是在自己的 Gitcode 仓库中创建了一个空的项目地址,之后复制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MYXHcode/chatgpt-data 。在本地创建 OpenAI SpringBoot 工程,以及工程中 app、domain、infrastructure、trigger、types 5 个 modules 模块。在之后在 idea 点开 Git 菜单创建本地仓库,再把仓库中需要提交的内容右键 Add 添加。最后 Ctrl + Shift + K 推送代码,推送时配置复制的 git 地址。

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不要把一些本地文件如 .idea编译文件 等提交上去,这些文件可以添加到 .gitignore 文件中忽略提交。后续的开发中,会按照时间-姓名-功能的规范拉取开发分支,编写代码和提交。开发验证完毕后合并 master 分支进行部署。【如果多人开发,可以把开发分支合并到 test 分支进行部署测试】。

5、这个项目有部署上线吗?怎么部署的,部署后内存占用如何,请描述下。

答案: 项目上线了,并且对项目部署了 Prometheus + Grafana 监控组件,以及配置了前端百度统计 PV、UV。部署的方式是先购买了一台 2c4g 5M 带宽的云服务器以及申请备案了域名,之后在前后端应用配置 Dockerfile 打包镜像推送到 DockerHub,之后编写 docker compose 含环境(MySQL、Redis 等)脚本,在云服务器执行部署的。因为本项目的登录采用了公众号登录,所以在部署后把服务端接口地址,配置到公众号控制台进行验签和接收验证码登录。

整个项目部署完成后,占用了 53%~61%的服务器内存,Tomcat 配置了最大连接数是 250,OpenAI 调用接口熔断为 6 秒【OpenAi 有时候会有超时】,同时在前端也配置了 50 秒主动断开。压测过接口的响应,按照目前的服务器可以压测到 50 ~ 80 TPS【随着不同的文本量提问,会有波动。OpenAI 响应有时候会需要 7-10 秒完成】,日常测试接口响应平均值在 3~10 秒。—— 这些数据来自于压测后 Grafana 监控的展示【星球内提供了 Grafana 监控配置面板】。

这里为什么后端有超时熔断,前端也加了 50 秒超时主动断开。因为 OpenAI 接口的响应是 ResponseBodyEmitter 异步应答,当返回一个数据块以后,代表已经有响应,则不会计算服务端的超时。但第一次应答后,后面的数据如果卡主了,仍可能一直无应答。所以前端加上主动超时断开会更稳妥。【一般情况下,1~5 秒,服务端开始应答】。

6、你的项目对接了哪些 OpenAI?怎么对接的?

答案: 在项目的开发阶段对接了 ChatGPT 和国内智谱 AI ChatGLM,两款 AI 产品,都有文生文、文生图、多模态的图文理解等功能。对接的方式是采用会话模型(MyBatis Session)流程,使用 retrofit2 + OkHttp3 框架,封装 OpenAI HTTP 接口。提供统一的出入参,并使用工厂模式,构建 OpenAI 启动阶段所需的验证、日志、执行流程。并最终对外提供 OpenAI 会话服务。

星球大模型项目的 OpenAI SDK 提供了两种,一种是独立的 ChatGPT-SDK-Java、ChatGLM-SDK-Java,以及一个综合的 OpenAI-SDK-Java 对接了国内外 90%的大模型。这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积累程度来描述。此外这些 SDK 也已经发布到了 Maven 中央仓库,外部人员也可以使用【有不少伙伴参与了 SDK 开发,你也可以讲自己参与了一起开发或者是你独立内部开发的】。

7、因为你的项目是前后端分离的,接口跨域怎么做的?

答案: 首先我们知道,Web 跨域(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CORS)是一种安全机制,用于限制一个域下的文档或脚本如何与另一个源的资源进行交互。这是一个由浏览器强制执行的安全特性,旨在防止恶意网站读取或修改另一个网站的数据,这种攻击通常被称为“跨站点脚本”(Cross-Site Scripting,XSS)。

所以在我的前后端分离项目中,通过配置 @CrossOrigin 注解来解决跨越问题。开发阶段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上线阶段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s://myxh-chatqpt.site

8、请描述下商品下单支付场景。以及怎么保证的补偿。

答案: 下单支付场景在整个项目中是一块非常核心的流程,首先是系统设计采用了 DDD 架构,对商品下单按照业务流程拆解出来了单独的领域模块。在设计实现上,以购物车为下单入参的实体对象,出参为支付单实体。保存的是订单的聚合信息。

因为本身下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流程,所以在编码实现上采用了模板模式,定义出下单的标准过程。商品下单的流程需要先查询是否存在已下单未支付已下单但无支付单的订单,对这样两种订单分别进行处理。已下单未支付,在有效期内未关单的直接返回给用户直接支付。已下单但无支付单则调用(微信/支付宝沙箱/蓝兔)创建支付订单,保存库表记录后返回给前端用户进行支付。此外的流程则直接执行购物车商品 ID 查询,组装聚合订单数据,创建支付单,保存库表记录和返回给用户。在用户支付完成后,接收支付回调消息,推送(MQ/Redis 发布订阅/Guava 事件)信息,由系统中 trigger 模块下的监听处理接收支付成功消息,完成商品的发货处理。

那么这里可能发生的调单情况,接收回调消息处理失败。则由定时任务扫描库表订单超过 15 分钟未支付的订单,查询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宝沙箱/蓝兔)是否已支付,如果支付则发送事件消息走后续的补货流程。另外如果超过 15 分钟以上未支付则进行本地关单,不对支付平台关单(支付平台有自己的时间),这样可以让用户的体验更加舒服。用户超时后支付,仍可以走后续的发货流程。但如果用户刷新界面,则获取创建新的支付单。

9、你的订单表也是一个频繁使用的表,那么库表有哪些核心字段,索引有哪些?

答案: 有用户 ID(用的公众号创建的 openid)、商品 ID、商品名称、商品金额、订单 ID、下单时间、订单状态、支付单类型(微信、支付宝)、支付单号、支付时间、交易单号、交易状态等。表中对订单 ID、用户唯一创建了唯一索引,对订单状态和订单时间创建组合索引(提高扫描效率)。

10、我看到 OpenAI 的体验,都是渐进式展示的,这块后端使用了什么接口形式?

答案: 这部分是使用 SpringBoot 应用提供的 HTTP 接口,返回的是 ResponseBodyEmitter 异步请求处理协议。它是 SpringMVC 所提供的一个异步响应提,当你控制器中返回一个 ResponseBodyEmitter 实例时,Spring MVC 会开启一个异步请求处理,这样就可以在单个请求中发送多个 OpenAI 应答数据块。这样的应答方式是非常适合 OpenAI 这样需要大批量应答数据的场景。此外因为服务端的接口需要 Nginx 转发,所以在 Nginx 端还需要关闭分块解码(chunked_transfer_encoding)、关闭转发缓冲(proxy_buffering)、关闭应答缓存(proxy_cache),这样最终才能是一个渐进式的展示效果。

11、你的项目中对接了 ChatGPT 和 ChatGLM 两个模型,那么使用了什么设计模式?

答案: 关于 ChatGPT、ChatGLM 两个 OpenAI 服务,在项目中定义了一个通信渠道策略接口,接口方法返回统一的格式数据。两款 OpenAI 服务分别实现自己接口处理。之后两个实现的策略模式注入到 Map 中,Key 是一个枚举值。当前端选择不同的模型进行问答时,则根据模型的枚举值从 Map 中选择出对应的策略处理类。这样即使后续拓展其他的 OpenAI 服务也非常容易扩展。

12、你在项目中有支付购买的次数,那么对应就会有额度扣减、账户的校验、还有模型的使用类型,这些是怎么实现的?

答案: 其实除了账户、额度、模型,还有敏感词过滤,在这部分实现中我定义了统一的 ILogicFilter 过滤接口,分别实现不同的过滤诉求。在通过工厂的封装,装配上不同的过滤规则类。用户进行问答后,会对用户的信息分别进行校验。这部分也就是整体 OpenAI 应答中使用的模板、工厂、策略三个设计模式。另外像是这样的调用验证方式,也可以使用责任链的方式处理。

之后这里在说下敏感词,敏感词对接了通用的敏感词库,但校验的过于严格同时不是动态的,所以可能不准。后来又对接了云服务厂商的敏感词过滤服务+图片审核服务。可以配置广告、舆情、敏感类等都可以配置过滤。

13、你是怎么处理异常的?

答案: 项目中在对接 OpenAI 接口、数据库、缓存、下单调用等,是有可能出现超时、数据接口更新、数据库连接、缓存数据问题等异常,这些异常属于功能异常。是在每个领域模型内可能发生的问题情况。为了让异常保持统一,具备业务语意,所以在 types 层了定义业务异常类 ChatGPTException 和对应的异常码枚举【0000 成功、0001 失败、0002 非法参数、0003 未登录、OE001 商品以下架等异常码】这样就可以标准化返回给前端,针对不同的异常进行信息展示。

14、对于返回给前端的接口,返回从出参结果怎么定义的?

答案: 定义一个 Response<T> 添加 code、info、data(枚举类型)参数,统一封装返回结果。这是一个通用设计,应该不止我开发的系统,在我去 F12 看各个网站的时候,也都是这样统一标准的接口出参。

15、公众号里可以对接 OpenAI 自动回复吗?

答案: 技术上可以对接的,在公众号配置完接口地址验签成功后,就可以接收用户在公众号发送的消息了,之后根据消息内容请求 OpenAI 同步响应接口(也可以是异步接口用 Future 封装)。但这里要注意一点,我是个人公众号开发,不能直接根据用户 ID 给用户返回信息,只能随着请求一次返回。

那么就有可能用户提问后,我调用 OpenAI 接口,因为会需要较长时间返回数据,超过公众号 5 秒限制,就会得不到数据。所以这块利用公众号的回调机制,5 秒+3 次,我再后端使用了 CountDownLatch 进行等待,每次都耗时 5 秒,让公众号第 3 次在从我的后端获取数据返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一次提问就能获得数据。如果仍然没有获得数据,则提示给用户需要再次提问同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会以问题作为 key,获取 OpenAI 的结果缓存回答给用户。

16、应用程序使用了什么数据库连接池,连接数配置如何?

答案: 配置了 SpringBoot 默认提供的 hikari 连接池。在这之前我也有压测过 c3p0、dbcp、druid、hikari这四款连接池,其中 hikari 是效率最高也是最稳定的,dbcp 相对较差,但如果不使用连接池那么会更差。

在我的应用中,配置最小空闲连接数(minimum-idle)是 15 个,最大连接数(maximum-pool-size)是 25 个。本身下单接口的平均响应时间是 48 毫秒,那么 1 秒 / 0.048 秒/事务 = 约 20.83 事务/秒/连接 也就是 20.83 事务/秒/连接 \* 25 连接 = 约 520.75 事务/秒 这个量级是非常够用的。如果不够可以适当调整连接数大小。

17、是否支持分布式部署?

答案: 是的,一个项目是否支持分布式部署的标识在于它的数据处理是基于单体的还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当一台机器宕机用户在访问时候轮训到下一台机器是否还可以保证业务进行。像是这套项目使用数据库存储用户、账户、商品、下单,在 Redis 存放用户的登录鉴权,那么就可以基于 Nginx 轮训的方式配置多态应用的负载,以此支持分布式架构。

18、登录这个业务过程是什么样?

答案: 企业公众号登录的模型是通过 AccessToken 创建二维码凭证 ticket,并让前端根据凭证创建带参登录二维码。当用户扫码后,对接公众号的服务端会收到回调信息,里面含带了 ticket、openid,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创建出 jwt token,前端页面不断通过 ticket 轮训接口获取绑定登录信息即可。

另外是个人公众号,它是没有这个权限的。所以只能是让用户在公众号中回复一个固定编号(405),之后服务端接受到固定编号后创建一个唯一登录验证码分配给 openid,用户在通过在页面填写验证码的方式进行登录。填写验证码后,调用服务端接口进行鉴权下发 jwt token 即可。

19、如果现在需要让你扩展一个功能,比如接入图片转代码/根据流程图生成代码你会怎么做?

答案: 这种问题是比较偏开放性的,如果做完项目又结合项目扩展了新的功能,那么回答这类问题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如果你扩展了新的功能,那么你就会知道怎么先去了解需要对接功能的文档【技术调研】,之后结合文档来做对应的案例,让案例覆盖 80%你要实现的功能。这样你大概知道了这样东西是可以使用的。

接下来梳理代码,设计接入方式和流程,并设计这部分的领域功能,开发完成功能以后开始进行测试验证。这部分是单元测试。测试通过后,开始提供对应的服务的接口,如果是旧的功能扩展,则要考虑兼容性,比如增加了新的模型枚举。可参考案例:OpenAI + TLDraw 设计图转前端代码

20、(开放问题)你在做项目中,什么问题难住你的时间最长,为什么?

答案: 这是一个开放问题,重点考察你对项目的开发中个人的积累。你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个流程的实现,让你最为有感触,即可回答。

这还是比较多的,这个项目有很多的创新设计让代码更好的维护,也有一些取巧的架构方案。比如提到的个人公众号,没有带参二维码就只能通过让用户主动回复生产验证码绑定 openid 解决,用户在输入验证码进行登录。

另外是一个下单的场景,这块的 DDD 领域设计,到底要用什么作为入参,什么做为出参,进行下单。经过了大量的思考,应该模拟生活中的超时,推着购物车到收银台,创建支付单,扫码登录。所以在系统设计上,以购物车为入参的实体对象,出参为支付单信息【可以扫码支付】,中间的流程用聚合对象保存订单信息。这块的设计,非常清晰和好维护。所以也是一个记忆非常深刻的点。

二、智慧星球在线视频学习平台

1、简要介绍一下你参与的智慧星球项目的技术架构和主要功能。

答案: 智慧星球是一个在线视频学习平台的微服务项目。它使用了 Spring Boot 和 Spring Cloud 作为基础框架,数据库采用 MySQL,ORM 框架使用 MyBatis Plus。主要功能包括后台管理系统的教师管理、课程分类管理、点播课程管理、订单管理、优惠券管理、公众号菜单管理、直播管理等功能。微信公众号实现了授权登录、课程浏览、购买、观看和分享、观看直播、消息自动回复等功能。

2、请解释一下微服务架构,并说明为什么选择微服务架构作为该项目的架构方式。

答案: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的架构风格。在该项目中,采用微服务架构可以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实现了高内聚、低耦合的目标。通过使用 Nacos 进行服务注册和发现,以及 OpenFeign 实现模块间的远程调用,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扩展整个系统,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处理服务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递?

答案: 在微服务架构中,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处理服务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递。在智慧星球项目中,采用了 Spring Cloud 提供的 OpenFeign 来实现模块间的远程调用,它基于 HTTP 协议,通过定义接口的方式来实现服务之间的通信。通过在接口上使用注解,可以指定远程服务的 URL 和参数,Spring Cloud 会自动处理远程调用和数据传递的细节,简化了开发和集成的过程。

4、请解释一下 JWT 和 Token 鉴权的工作原理。

答案: JWT(JSON Web Token)是一种用于在网络应用间传递信息的安全方法。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头部(Header)、载荷(Payload)和签名(Signature)。

工作原理如下:

  1. 用户在登录成功后,服务端生成一个包含用户信息的 Token,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

  2. 客户端在后续的请求中将该 Token 携带在请求头中。

  3. 服务端在接收到请求时,将从 Token 中解析出的用户信息用于权限验证和业务操作。

  4. 服务端使用秘钥对 Token 进行签名,确保 Token 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请解释一下微信授权登录的流程。

答案: 微信授权登录是通过使用微信开放平台的 OAuth2.0 协议实现的。

流程如下:

  1. 用户在微信客户端点击授权登录按钮。

  2. 微信客户端跳转到开发者配置的授权页面,并向用户展示授权请求。

  3. 用户同意授权后,微信客户端将用户重定向到开发者指定的回调 URL,并附带授权临时票据 code。

  4. 开发者通过后端服务器接收到 code 后,使用 code 和 AppID、AppSecret 等参数向微信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访问令牌(access_token)和用户唯一标识(openid)等信息。

  5. 开发者可以使用 access_token 和 openid 进行用户认证和授权操作。

6、请说明项目中使用的腾讯云对象存储、视频点播和欢拓云直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答案: 腾讯云对象存储用于实现图片上传,视频点播用于实现视频的存储和播放,欢拓云直播用于实现直播功能。在项目中,通过集成相应的 SDK 或 API,可以使用腾讯云对象存储的接口实现图片的上传和访问,使用腾讯云视频点播的接口实现视频的上传和播放,使用欢拓云直播的接口实现直播的观看和管理。

7、请介绍一下项目中使用的 EasyExcel 和 ECharts 的作用以及实现方式。

答案: EasyExcel 是一个 Java 处理 Excel 文件的开源库,用于读写 Excel 数据。在项目中,通过使用 EasyExcel,可以方便地读取和写入 Excel 文件,实现课程分类管理中的数据导入和导出功能。ECharts 是一个用于绘制图表的 JavaScript 库,用于展示视频的播放量。通过使用 ECharts,可以将视频播放量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例如绘制折线图。

8、请说明项目中使用的 Swagger 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答案: Swagger 是一个用于生成接口文档和测试接口的工具。在该项目中,通过集成 Swagger,可以自动生成项目的接口文档,并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界面供开发人员查看和测试接口。开发人员可以通过配置注解来描述接口的信息和参数,并使用 Swagger UI 来展示接口文档,并提供接口测试的功能。

三、简易的 IOC 和 DispatcherServlet 控制器

1、请简要介绍一下你在这个项目中实现的 IOC 容器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答案: 在这个项目中,我实现的 IOC(Inversion of Control)容器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如下:

  1. 加载配置文件:首先,IOC 容器会读取指定的 XML 配置文件,其中包含了 Bean 的定义信息,包括类名、属性、依赖等。

  2. 创建对象实例:IOC 容器通过反射机制根据配置文件中的类名,动态地创建对象实例。它会调用类的构造函数来实例化对象。

  3. 处理对象依赖:一旦对象实例化完成,IOC 容器会检查对象的依赖关系。它会根据配置文件中的依赖信息,自动解析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4. 注入依赖:IOC 容器将会自动将依赖对象注入到相应的属性中。它通过调用对象的 setter 方法来完成属性的注入。

  5. 提供对象实例:一旦所有的对象都被创建和注入完成,IOC 容器会将这些对象保存起来,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对象的实例。其他组件可以通过容器来获取所需的对象实例,实现了对象的解耦和灵活的组装。

总结起来,IOC 容器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控制反转的方式,将对象的创建和依赖管理交给容器来完成。它通过读取配置文件、反射机制和依赖注入等技术,实现了对象的动态创建和组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组件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2、你是如何设计和实现 DispatcherServlet 中央控制器的?请谈谈你的思路和关键步骤。

答案: 在设计和实现 DispatcherServlet 中央控制器时,我采用了以下思路和关键步骤:

  1. 配置 URL 映射规则:在项目的配置文件中,我定义了 URL 与 Controller 方法之间的映射规则。这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注解或编程方式完成。例如,可以使用 XML 配置文件或注解来指定 URL 与 Controller 方法的对应关系。

  2. 请求的处理流程:当收到一个请求时,DispatcherServlet 作为中央控制器,接收并处理该请求。它首先根据请求的 URL 查找对应的 Controller 类和方法。

  3. 动态加载 Controller 类:利用 Java 的反射机制,我动态加载对应的 Controller 类。这样可以根据配置的类路径创建 Controller 类的实例。

  4. 调用 Controller 方法:通过反射,我调用 Controller 类中与 URL 对应的方法来处理请求。这些方法通常包含了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操作。传递给 Controller 方法的参数可以是请求参数、表单数据或其他需要的参数。

  5. 处理结果返回:Controller 方法执行完后,会返回一个表示处理结果的对象。DispatcherServlet 将该结果转换为适当的响应格式(如 HTML、JSON 等),并将其返回给客户端。

总结起来,设计和实现 DispatcherServlet 中央控制器的关键步骤包括 URL 映射规则的配置、根据 URL 查找对应的 Controller 类和方法、动态加载 Controller 类、通过反射调用 Controller 方法处理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实现一种灵活的、可扩展的请求处理方式,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Web 应用的请求处理逻辑。

3、你在项目中实现的 Filter 和 Listener 组件的作用是什么?请谈谈你是如何应用它们的。

答案: Filter 和 Listener 组件在项目中起到了全局预处理和后处理的作用。Filter 组件可以用于拦截请求,进行一些通用的预处理操作,如解决跨域和设置编码等。Listener 组件可以监听 Web 应用的生命周期事件,如应用启动和关闭等,进行一些特定的操作。在这个项目中,我应用了 Filter 组件来处理请求的全局预处理,例如解决跨域和设置编码。同时,我也应用了 Listener 组件来监听应用的启动事件,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

4、你在项目中应用了哪些设计模式?请列举并解释一下你为什么选择这些设计模式。

答案: 在这个项目中,我应用了以下设计模式:

  • 单例模式:用于确保 IOC 容器和 DispatcherServlet 中央控制器的单一实例,避免重复创建和资源浪费。

  • 工厂模式:用于创建对象实例,将对象的创建过程封装起来,使得代码更具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代理模式:用于实现 AOP(面向切面编程),通过代理对象对目标对象进行包装,实现横切关注点的统一处理。

  • 前端控制器模式:用于将请求的分发和处理集中到一个中央控制器,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 策略模式:用于实现不同的请求处理策略,根据请求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处理逻辑。

  • 模板视图模式:用于将视图的渲染和展示逻辑与业务逻辑分离,实现解耦和重用。

第二章 专业技能

一、熟悉 Java 基本语法和面向对象思想,熟悉 Java 集合框架,理解并发编程,了解 JDK 21 虚拟线程新特性。

1、Java 中的继承和多态有什么区别?

答案: 继承是一种机制,它允许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非私有成员,并且可以通过重写方法来改变其行为。多态是指同一类型的对象调用同一方法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它可以通过方法的重写和方法的重载来实现。

2、Java 中的接口和抽象类有什么区别?

答案: 接口是一种完全抽象的类,其中只定义了方法的签名而没有方法的实现。它提供了一种规范,用于定义类应该实现的方法。抽象类是一个可以包含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的类,它不能被实例化,只能被继承。区别在于,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但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

3、Java 中的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有什么区别?

答案: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都是 Java 集合框架中的实现类。ArrayList 基于动态数组实现,它支持随机访问和快速的插入/删除操作。LinkedList 基于链表实现,它支持高效的插入/删除操作,但对于随机访问的效率较低。

4、什么是 Java 中的线程?如何创建和启动一个线程?

答案: 线程是执行单元,用于实现并发执行。在 Java 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创建线程:继承 Thread 类,重写 run()方法,并调用 start()方法;或者实现 Runnable 接口,实现 run()方法,并创建 Thread 对象来包装 Runnable 实例。通过调用 Thread 的 start()方法来启动线程。

5、如何实现线程同步?请举例说明。

答案: 可以使用 Java 中的关键字 synchronized 来实现线程同步。它可以修饰方法或代码块,确保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被修饰的代码。例如,可以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修饰一个共享资源的访问方法,以避免多个线程同时修改该资源。

6、Java 中的 Lock 和 synchronized 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Lock 是 Java 并发包提供的一种机制,用于实现线程同步。与 synchronized 不同,Lock 是显式地获取和释放锁,可以实现更细粒度的线程控制,可以通过 lock()和 unlock()方法手动控制锁的获取和释放。相对而言,synchronized 是隐式地获取和释放锁,简单易用,但对控制粒度较低。

7、什么是 Java 中的线程池?它有什么好处?

答案: 线程池是一组预先创建的线程,用于执行提交的任务。它可以避免为每个任务创建新线程的开销,并提供对线程的管理和复用。线程池的好处包括提高性能和资源利用率、控制并发线程数、提供任务排队和调度等。

8、Java 中的并发容器有哪些?

答案: Java 中的并发容器包括 ConcurrentHashMap、ConcurrentLinkedQueue、ConcurrentSkipListSet 等。这些容器提供了线程安全的操作,并且能够高效地支持并发访问。

9、如何在 Java 中处理线程间的通信?

答案: 在 Java 中,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处理线程间的通信:

  • 使用共享变量:多个线程共享一个变量,并通过 synchronized 关键字或其他同步机制确保线程之间的可见性和一致性。

  • 使用 wait()和 notify()/notifyAll()方法:通过 Object 类提供的 wait()方法使线程进入等待状态,然后使用 notify()或 notifyAll()方法唤醒等待的线程。

  • 使用线程安全的队列:例如,BlockingQueue 可以用于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

10、请解释一下 JDK 21 中的虚拟线程(Virtual Threads)新特性,并提供一个示例代码来说明其用法。

答案: JDK 21 引入了虚拟线程(Virtual Threads)作为一项新特性,旨在提高 Java 应用程序的并发性能和资源利用率。虚拟线程是一种轻量级的线程模型,可以更高效地执行异步代码,避免了传统线程模型中线程的创建和销毁开销,提供更高的并发性和更低的资源消耗。

虚拟线程的主要特点包括:

  • 轻量级:虚拟线程比传统线程更轻量级,可以创建和销毁更快,减少了线程切换的开销。

  • 可扩展性:虚拟线程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平台线程上运行,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动态调整线程数量。

  • 高并发性:虚拟线程可以更好地利用系统资源,提供更高的并发性能。

  • 低资源消耗:由于虚拟线程的轻量级特性,它们消耗的资源更少,可以更好地管理系统资源。

示例代码:

下面是一个使用虚拟线程进行异步操作的简单示例:

import java.time.Dura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 java.util.stream.IntStream;

public class VirtualThread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var executor = Executors.newVirtualThreadPerTaskExecutor())
        {
            IntStream.range(0, 10_000).forEach(i -> {
                executor.submit(() -> {
                    try
                    {
                        Thread.sleep(Duration.ofSeconds(1).toMillis());
                        System.out.println("任务 " + i + " 被提交");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使用了 Executors.newVirtualThreadPerTaskExecutor() 方法创建了一个虚拟线程池,并使用 executor.submit() 方法提交了一些异步任务。每个任务会休眠 1 秒钟,然后打印出任务完成的消息。通过使用虚拟线程,我们可以以更高效的方式处理并发任务。

二、熟悉常见数据结构和算法,如快速排序、二分查找等,熟悉常用的设计模式,如单例、工厂、代理等。

1、描述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并给出相应的 Java 代码示例。

答案: 快速排序是一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治法将一个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然后对这两个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

具体步骤如下:

  1. 从数组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通常选择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

  2. 将数组划分为两个子数组,小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左侧,大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右侧。

  3. 对左右子数组递归应用快速排序算法。

  4. 合并左子数组、基准元素和右子数组,得到最终排序结果。

下面是 Java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
            int pivotIndex = partition(arr, low, high);
            quickSort(arr, low, pivotIndex - 1);
            quickSort(arr, pivotIndex + 1, high);
        }
    }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nt pivot = arr[high];
        int i = low - 1;

        for (int j = low; j < high; j++)
        {
            if (arr[j] < pivot)
            {
                i++;
                swap(arr, i, j);
            }
        }

        swap(arr, i + 1, high);

        return i + 1;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

// 使用示例
int[] arr = {9, 5, 1, 8, 2, 7};
QuickSort.quickSort(arr, 0, arr.length - 1);

// 输出:[1, 2, 5, 7, 8, 9]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2、二分查找是一种高效的查找算法,请描述其原理,并给出相应的 Java 代码示例。

答案:二分查找是一种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特定元素的算法,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中间元素与目标元素的大小关系,不断缩小查找范围。

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左指针 left 和右指针 right,分别指向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

  2. 计算中间元素的索引 mid,即 mid = (left + right) / 2

  3. 比较中间元素与目标元素的大小关系:

    • 如果中间元素等于目标元素,则找到目标元素,返回索引。

    • 如果中间元素大于目标元素,则目标元素可能在左半部分,将右指针 right 更新为 mid - 1

    • 如果中间元素小于目标元素,则目标元素可能在右半部分,将左指针 left 更新为 mid + 1

  4. 重复步骤 2 和步骤 3,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左指针大于右指针。

下面是 Java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length - 1;

        while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mid;
            }
            else if (arr[mid] > target)
            {
                right = mid - 1;
            }
            else
            {
                left = mid + 1;
            }
        }

        // 目标元素不存在
        return -1;
    }
}

// 使用示例
int[] arr = {1, 2, 5, 7, 8, 9};
int target = 7;
int index = BinarySearch.binarySearch(arr, target);

// 输出:目标元素的索引:3
System.out.println("目标元素的索引:" + index);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3、单例设计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请给出一个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的 Java 代码示例,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 单例设计模式旨在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下面是一个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的 Java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私有构造函数,防止外部实例化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该实现使用了懒加载的方式,在第一次调用 getInstance() 方法时创建实例。通过将 getInstance() 方法设为 synchronized,可以保证线程安全,即每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进入该方法,避免了并发创建实例的问题。

4、工厂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请给出一个工厂模式的 Java 代码示例,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 工厂模式旨在通过工厂类创建对象,而不是直接使用 new 关键字实例化对象。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工厂模式的 Java 代码示例:

public interface Shape
{
    void draw();
}

public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绘制圆形");
    }
}

public class Rectangle implement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绘制矩形");
    }
}

public class ShapeFactory
{
    public Shape createShape(String type)
    {
        if (type.equalsIgnoreCase("circle"))
        {
            return new Circle();
        }
        else if (type.equalsIgnoreCase("rectangle"))
        {
            return new Rectangle();
        }
        els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Unsupported shape type.");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在上面的示例中,Shape 接口定义了绘制形状的方法,CircleRectangle 是实现了 Shape 接口的具体形状类。ShapeFactory 是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 type 创建相应的形状对象。通过使用工厂模式,客户端代码可以通过工厂类创建对象,而无需直接与具体的形状类耦合。

5、代理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请给出一个静态代理模式的 Java 代码示例,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 代理模式旨在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

下面是一个静态代理模式的 Java 代码示例:

public interface Image
{
    void display();
}

public class RealImage implements Image
{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RealImage(String filename)
    {
        this.filename = filename;
        loadFromDisk();
    }

    private void loadFromDisk()
    {
        System.out.println("从磁盘加载图片:" + file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显示图片:" + filename);
    }
}

public class ImageProxy implements Image
{
    private RealImage realImage;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ImageProxy(String filename)
    {
        this.filename = file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if (realImage == null)
        {
            realImage = new RealImage(filename);
        }

        realImage.display();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在上面的示例中,Image 接口定义了显示图片的方法,RealImage 是实现了 Image 接口的具体图片类,ImageProxy 是代理类。当调用 display() 方法时,ImageProxy 会先检查 realImage是否已经创建了真实图片对象。如果已经创建,则直接调用真实图片对象的 display() 方法显示图片;如果尚未创建,则先创建真实图片对象,然后调用其 display() 方法显示图片。通过使用代理模式,可以在访问真实图片对象之前或之后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例如加载图片、权限验证等。

6、请解释什么是链表(LinkedList)数据结构,并给出一个 Java 代码示例。

答案: 链表是一种常见的动态数据结构,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链表中的节点不一定是连续存储的,而是通过指针或引用链接在一起。链表分为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两种形式。

下面是一个单向链表的 Java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xt;

    public ListNode(int val)
    {
        this.val = val;
    }
}

public class LinkedList
{
    private ListNode head;

    public void insert(int val)
    {
        ListNode newNode = new ListNode(val);

        if (head == null)
        {
            head = newNode;
        }
        else
        {
            ListNode curr = head;

            while (curr.next != null)
            {
                curr = curr.next;
            }

            curr.next = newNode;
        }
    }

    public void display()
    {
        ListNode curr = head;

        while (curr != null)
        {
            System.out.print(curr.val + " ");
            curr = curr.next;
        }

        System.out.println();
    }
}

// 使用示例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list.insert(1);
list.insert(2);
list.insert(3);

// 输出:1 2 3
list.displa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在上面的示例中,ListNode 是链表的节点类,包含一个值 val 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nextLinkedList 是链表类,具有插入节点和显示链表的功能。通过调用 insert() 方法插入节点,并通过调用 display() 方法显示链表的内容。

7、请解释什么是栈(Stack)数据结构,并给出一个 Java 代码示例。

答案: 栈是一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遵循后进先出(Last-In-First-Out,LIFO)的原则。栈中的元素只能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栈的插入操作称为入栈(push),删除操作称为出栈(pop)。

下面是一个栈的 Java 代码示例:

import java.util.EmptyStackException;

public class Stack
{
    private int[] data;
    private int top;

    public Stack(int capacity)
    {
        data = new int[capacity];
        top = -1;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top == -1;
    }

    public boolean isFull()
    {
        return top == data.length - 1;
    }

    public void push(int value)
    {
        if (isFull())
        {
            throw new StackOverflowError("Stack is full");
        }

        data[++top] = value;
    }

    public int pop()
    {
        if (isEmpty())
        {
            throw new EmptyStackException();
        }

        return data[top--];
    }

    public int peek()
    {
        if (isEmpty())
        {
            throw new EmptyStackException();
        }

        return data[top];
    }
}

// 使用示例
Stack stack = new Stack(5);
stack.push(1);
stack.push(2);
stack.push(3);

// 输出:3
System.out.println(stack.pop());

// 输出:2
System.out.println(stack.peek());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在上面的示例中,Stack 类使用数组实现了栈数据结构。data 数组用于存储栈中的元素,top 表示栈顶的索引。通过调用 push() 方法将元素入栈,调用 pop() 方法将元素出栈,调用 peek() 方法获取栈顶元素而不删除它。通过 isEmpty()isFull() 方法可以判断栈是否为空或已满。

8、请解释什么是队列(Queue)数据结构,并给出一个 Java 代码示例

答案: 队列是一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遵循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的原则。队列中的元素只能在队尾插入(入队)和在队头删除(出队)。新元素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已有元素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

下面是一个队列的 Java 代码示例: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Queue;

public class Queu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Queue<Integer> queue = new LinkedList<>();

        // 入队
        queue.offer(1);
        queue.offer(2);
        queue.offer(3);

        // 出队
        while (!queue.isEmpty())
        {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在上面的示例中,使用 Java 标准库中的 Queue 接口和 LinkedList 类实现了队列。通过调用 offer() 方法将元素入队,调用 poll() 方法将元素出队,并使用 isEmpty() 方法检查队列是否为空。

请注意,Java 标准库中的 Queue 接口还提供了其他操作,例如 peek() 方法用于获取队头元素但不删除它,size() 方法用于获取队列中元素的数量等。具体使用哪些操作取决于需求。

9、什么是哈希表(HashTable)数据结构,并给出一个 Java 代码示例。

答案: 哈希表(HashTable)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键值对(Key-Value)。它通过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数组中的特定位置,以实现高效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下面是一个使用 Java 中的HashMap类实现的哈希表示例: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class HashTabl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Map<String, Integer> hashMap = new HashMap<>();

        // 添加键值对
        hashMap.put("Alice", 25);
        hashMap.put("Bob", 30);
        hashMap.put("Charlie", 35);

        // 获取值
        // 输出:30
        System.out.println(hashMap.get("Bob"));

        // 检查键是否存在
        // 输出:true
        System.out.println(hashMap.containsKey("Alice"));

        // 删除键值对
        hashMap.remove("Charlie");

        // 迭代哈希表
        for (String key : hashMap.keySet())
        {
            int value = hashMap.get(key);
            System.out.println(key + ": " + value);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在上面的示例中,使用 Java 标准库中的HashMap类实现了哈希表。通过调用put(key, value)方法可以添加键值对,通过调用get(key)方法可以获取键对应的值,通过调用containsKey(key)方法可以检查键是否存在,通过调用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键值对。此外,可以使用keySet()方法获取哈希表中所有键的集合,并通过迭代集合获取键和对应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哈希表的具体实现可能不同,但主要思想是使用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数组中的位置,以提高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的效率。

10、什么是二叉树(Binary Tree)数据结构,并给出一个 Java 代码示例。

答案: 二叉树(Binary Tree)是一种常见的树形数据结构,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二叉树具有递归性质,每个节点都可以看作是根节点,其左子树和右子树也是二叉树。

下面是一个二叉树的 Java 代码示例:

class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public TreeNode(int val)
    {
        this.val = val;
    }
}

public class BinaryTre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二叉树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1);
        root.left = new TreeNode(2);
        root.right = new TreeNode(3);
        root.left.left = new TreeNode(4);
        root.left.right = new TreeNode(5);

        // 遍历二叉树
        System.out.println("前序遍历:");
        preOrderTraversal(root);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中序遍历:");
        inOrderTraversal(root);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后序遍历:");
        postOrderTraversal(root);
        System.out.println();
    }

    // 前序遍历
    public static void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System.out.print(root.val + " ");
            preOrderTraversal(root.left);
            preOrderTraversal(root.right);
        }
    }

    // 中序遍历
    public static void in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inOrderTraversal(root.left);
            System.out.print(root.val + " ");
            inOrderTraversal(root.right);
        }
    }

    // 后序遍历
    public static void post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ostOrderTraversal(root.left);
            postOrderTraversal(root.right);
            System.out.print(root.val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在上面的示例中,TreeNode 是二叉树的节点类,包含一个值 val,以及左子节点 left 和右子节点 rightBinaryTreeExample 类创建了一个二叉树,并实现了三种常见的遍历方法: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按照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的顺序遍历节点;中序遍历按照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的顺序遍历节点;后序遍历按照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的顺序遍历节点。

在示例中,通过调用 preOrderTraversal()inOrderTraversal()postOrderTraversal() 方法可以遍历二叉树,并按照不同的顺序输出节点的值。

三、熟悉 MySQL 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库设计、SQL 查询优化、索引机制、事务处理等。

1、什么是索引?为什么使用索引?请举例说明如何创建索引。

答案: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库查询的速度。它类似于书籍的目录,可以根据关键字快速定位到对应的数据。

创建索引的语法如下:

CREAT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column_name);
  • 1

例如,创建一个名为"idx_username"的索引,用于提高对"user"表中的"username"列的查询速度:

CREATE INDEX idx_username ON user (username);
  • 1
2、什么是 SQL 查询优化?请举例说明如何优化查询性能。

答案: SQL 查询优化是通过调整查询语句和数据库结构来提高查询性能的过程。

优化查询性能的方法包括:

  • 避免使用 SELECT *,只选择需要的列。

  • 使用合适的索引:为经常用于查询的列创建索引,避免全表扫描。

  • 缓存重复查询结果:使用缓存技术,避免重复执行相同的查询。

  • 优化查询语句:避免使用不必要的 JOIN 操作,合理使用 WHERE 子句和 LIMIT 限制结果集大小等。

  • 对查询进行分析,使用 EXPLAIN 关键字查看查询执行计划,并进行必要的优化。

3、什么是数据库的事务?如何确保事务的原子性?

答案: 事务是一组被视为单个逻辑单元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事务的原子性是通过将操作封装在 BEGIN、COMMIT 和 ROLLBACK 语句中来实现的。BEGIN 表示事务的开始,COMMIT 表示事务的提交,而 ROLLBACK 表示事务的回滚。

4、什么是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请列举不同的隔离级别。

答案: 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定义了多个事务之间的可见性和并发性。

常见的隔离级别包括:

  •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一个事务可以读取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一个事务只能读取另一个事务已提交的数据。

  •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在同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同一数据的结果是一致的,即使其他事务对该数据进行了修改。

  • 串行化(Serializable):事务之间完全隔离,每个事务按顺序执行。

5、请解释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以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数据库连接池是一个管理数据库连接的缓冲池。它的作用是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建立和复用数据库连接,以提高性能和可伸缩性。连接池会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并将它们保存在池中,当应用程序需要连接数据库时,从池中获取一个连接,并在使用完毕后将连接返回到池中,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复用。

6、什么是数据库事务的并发控制?请解释并发控制中的锁和事务隔离的关系。

答案: 并发控制是指在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保证数据一致性和事务隔离的机制。锁是并发控制的一种常见手段,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事务隔离级别定义了事务之间的可见性和并发性,通过锁机制可以实现不同隔离级别的并发控制。

7、请解释什么是数据库的锁,以及常见的锁类型。

答案: 数据库的锁是用于控制并发访问的机制,以保证事务的隔离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常见的锁类型包括:

  • 共享锁(Shared Lock):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获取共享锁,用于读取数据,但不允许其他事务修改数据。

  • 排他锁(Exclusive Lock):只允许一个事务获取排他锁,用于修改数据,其他事务无法同时获取共享锁或排他锁。

  • 行锁(Row Lock):锁定数据库表中的某行数据,用于控制对特定行的访问。

  • 表锁(Table Lock):锁定整个数据库表,用于控制对整个表的访问。

8、如何处理并发事务冲突?请介绍一下悲观锁和乐观锁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答案: 并发事务冲突是指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和修改相同的数据时可能导致的数据一致性问题。处理并发事务冲突常用的方式包括悲观锁和乐观锁。

  • 悲观锁:在执行读写操作之前,悲观锁会对数据加锁,阻止其他事务对数据的修改。常见的悲观锁实现方式是通过数据库的行级锁或表级锁来实现。悲观锁适用于并发写入较多的场景,但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和锁竞争问题。

  • 乐观锁:乐观锁假设事务之间不会发生冲突,不会主动加锁,而是在提交事务时检查数据是否被其他事务修改过。常见的乐观锁实现方式是使用版本号或时间戳来检测数据的并发修改。乐观锁适用于并发读取较多、冲突较少的场景,可以减少锁竞争和性能开销。

9、请解释什么是分库分表,并说明其优缺点。

答案: 分库分表是将一个大型数据库拆分成多个小型数据库或表,以提高数据库的扩展性和性能。

优点包括:

  • 提高读写性能:分库分表可以将负载分散到多个数据库或表上,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 提高可用性:当部分数据库或表发生故障时,其他数据库或表仍然可用。

缺点包括:

  • 数据一致性:跨库事务管理和数据同步变得更加复杂。

  • 查询复杂性:涉及多个数据库或表的查询需要进行联合查询或分布式查询。

10、请解释什么是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案: 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和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Index)是 MySQL 数据库中常见的两种索引类型,它们在物理存储和数据访问方面有所不同。

聚集索引:

  • 聚集索引定义了表的物理排序顺序,决定了数据行在磁盘上的存储位置。
  • 一个表只能拥有一个聚集索引,通常是主键索引。
  • 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包含了完整的数据行,因此可以满足覆盖索引的查询需求。
  • 由于数据行按聚集索引的顺序进行物理存储,所以聚集索引对于范围查询和排序操作的性能影响较大。

非聚集索引:

  • 非聚集索引是基于表中的某个列或多个列创建的索引,与实际数据行的物理存储顺序无关。
  • 一个表可以拥有多个非聚集索引。
  • 非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包含了索引列的值以及指向对应数据行的指针。
  • 当使用非聚集索引进行查询时,需要通过索引找到对应的行指针,然后再根据指针找到实际的数据行,因此需要进行两次查找操作。
  • 非聚集索引适合于快速定位数据行的查询,但在范围查询和排序操作上的性能可能相对较差。

总结:

聚集索引决定了表中数据行的物理存储顺序,可以满足覆盖索引的查询需求,适合范围查询和排序操作;而非聚集索引是基于表中列的值创建的索引,需要进行两次查找操作,适合快速定位数据行的查询。

四、熟悉常用的 Java Web 开发框架的使用,如 Spring、Spring MVC、MyBatis、Spring Boot 等,理解 IOC、AOP 原理,了解 Spring MVC 的工作流程和 Spring Boot 的启动过程、自动装配原理。

1、什么是 IOC(控制反转)和 DI(依赖注入)?它们在 Spring 框架中有何作用?

答案: IOC 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将对象的创建和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的管理交给了容器。DI 是 IOC 的一种实现方式,通过注入依赖对象来实现对象之间的解耦。在 Spring 框架中,IOC 和 DI 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对象的创建和依赖关系,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2、请简要介绍一下 Spring 框架中的 AOP(面向切面编程)。

答案: AOP 是一种编程范式,它通过将横切逻辑(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等)与业务逻辑分离,使得代码的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得到提高。在 Spring 框架中,AOP 通过使用代理对象对目标对象进行包装,实现了在目标对象的方法执行前、执行后或异常抛出时插入横切逻辑的功能。

3、Spring 中的 Bean 作用域有哪些?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Spring 框架中的 Bean 作用域包括单例(Singleton)、原型(Prototype)、会话(Session)、请求(Request)和全局会话(Global Session)等。

它们的区别如下:

  • 单例:在整个应用程序中只创建一个 Bean 实例。

  • 原型:每次请求时创建一个新的 Bean 实例。

  • 会话:在 Web 应用中,为每个会话创建一个 Bean 实例。

  • 请求:在 Web 应用中,为每个请求创建一个 Bean 实例。

  • 全局会话:在基于 Portlet 的 Web 应用中,为每个全局会话创建一个 Bean 实例。

4、Spring 框架中的 Bean 生命周期是怎样的?

答案: Spring 框架中的 Bean 生命周期包括以下阶段:

  1. 实例化:根据 Bean 的定义,创建 Bean 的实例。

  2. 属性赋值:将配置的属性值或引用注入到 Bean 实例中。

  3. 初始化:执行自定义的初始化逻辑,可以实现 InitializingBean 接口或添加自定义的初始化方法。

  4. 使用:Bean 实例可供其他组件使用。

  5. 销毁:执行自定义的销毁逻辑,可以实现 DisposableBean 接口或添加自定义的销毁方法。

5、如何解决 Spring 框架中的循环依赖问题?

答案: Spring 框架通过三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问题。当创建 Bean 时,Spring 会将正在创建的 Bean 放入“当前创建 Bean”缓存中,然后继续创建 Bean 的属性依赖。如果遇到循环依赖,Spring 会将正在创建 Bean 的 ObjectFactory 放入“早期暴露 Bean”缓存中,以供循环依赖的 Bean 使用。最后,当 Bean 创建完成后,Spring 会将其放入“已完成 Bean”缓存中,以供后续的 Bean 依赖使用。

6、Spring 框架中的事务管理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 Spring 框架中的事务管理通过 AOP 实现。在 Spring 中,可以通过声明式事务管理和编程式事务管理两种方式来管理事务。声明式事务管理通过在方法上添加事务注解(如@Transactional)来定义事务的边界,Spring 会在方法执行前后自动管理事务的开启、提交和回滚。编程式事务管理则通过编写代码来手动管理事务的开启、提交和回滚。

7、Spring MVC 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答案: Spring MVC 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 DispatcherServlet。

  2. DispatcherServlet 根据请求的 URL 找到对应的 HandlerMapping,确定请求对应的 Controller。

  3. Controller 处理请求,并返回一个 ModelAndView 对象。

  4. DispatcherServlet 通过 ViewResolver 解析 ModelAndView 中的 View 名字,得到具体的 View 对象。

  5. View 对象负责渲染 Model 数据,并生成最终的响应结果。

  6. DispatcherServlet 将响应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8、MyBatis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MyBatis 中 #{} 和 ${} 的区别?

答案: MyBatis 是一种 Java 持久化框架,用于简化数据库访问的过程。它提供了一个基于映射的方式来执行 SQL 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MyBatis 的工作原理:

  1. 配置文件(mybatis-config.xml)来描述如何连接数据库,如何获得 SqlSession 实例等。

  2. 定义 SQL 映射文件,将 SQL 语句与 bean 类或某个接口进行映射。

  3. 根据配置文件获取 SqlSession 实例,执行映射文件中定义的 SQL 语句。

  4. 使用动态代理实现接口返回结果集

#{} 和 ${} 的区别:

  • #{} 表示一个参数,MyBatis 会根据 PreparedStatement 设置该参数,有防 SQL 注入的好处。

  • ${} 直接将参数填充在 SQL 语句中,可能存在 SQL 注入风险。${} 一般用在空值或其他非输入值的字段上,如写 SQL 时使用分表等。

总之:#{}可以有效预防 SQL 注入,应该尽量使用#{}。${}不可以有效预防 SQL 注入,只适合某些非输入值的特殊场景使用。

9、Spring Boot 的启动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Spring Boot 的启动过程如下:

  1. 加载 Spring Boot 的核心配置文件,创建并初始化 Spring 应用上下文。

  2. 扫描应用程序中的类,识别和注册容器管理的 Bean。

  3. 执行各种自动配置,包括加载外部配置文件、创建数据库连接池等。

  4. 启动嵌入式的 Web 服务器(如 Tomcat、Jetty 等)。

  5. 注册 Servlet、Filter、Listener 等 Web 组件。

  6. 执行应用程序的初始化逻辑。

  7. 应用程序启动完成,等待处理请求。

10、什么是自动装配?Spring Boot 框架中有哪些自动装配的方式?

答案: 自动装配(Autosiring)是 Spring 框架中的一个核心功能,它能够根据特定的规则,自动将应用程序中的各个组件(Bean)进行连接和配置,减少了手动配置的工作量,提高了开发效率。

在 Spring Boot 框架中,有以下几种自动装配的方式:

  • 组件扫描(Component Scanning):Spring Boot 通过组件扫描机制自动发现应用程序中的组件。可以使用@ComponentScan注解指定要扫描的包路径,Spring Boot 会自动将带有@Component及其派生注解的类注册为 Bean。

  • 条件装配(Conditional Configuration):Spring Boot 提供了条件装配的功能,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决定是否配置某个 Bean。可以使用@Conditional注解及其派生注解在配置类或 Bean 上设置条件,当条件满足时,相应的 Bean 会被自动装配。

  • 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Spring Boot 提供了大量的自动配置类,根据应用程序的依赖和配置,自动配置框架中的各种组件。自动配置类通常使用@Configuration注解进行标记,通过条件装配来决定是否生效。

  • 自动装配(Autowiring):Spring Boot 支持自动装配,即根据类型和名称自动将依赖注入到 Bean 中。可以使用@Autowired注解将需要的依赖注入到 Bean 中,Spring Boot 会自动寻找合适的候选 Bean 进行注入。

  • 属性注入(Property Injection):Spring Boot 可以自动将配置文件中的属性值注入到 Bean 的属性中。可以使用@Value注解将属性与配置文件中的属性值进行绑定,Spring Boot 会自动加载配置文件,并将属性值注入到相应的 Bean 中。

这些自动装配的方式使得 Spring Boot 应用程序的开发更加便捷,可以减少冗余的配置代码,提高开发效率。

五、了解 Redis 缓存的使用,如数据类型、持久化机制、哨兵机制、发布订阅功能以及应对缓存雪崩等。

1、什么是 Redis?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Redis 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存储系统,它提供了键值对的存储,并支持多种数据结构。

Redis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 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因此读写速度非常快。

  •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包括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和有序集合等。

  • 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事务、持久化、发布订阅等。

  • 可以通过主从复制和哨兵机制实现高可用性。

Redis 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 存储方式:Redis 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通常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上。

  • 数据结构:Redis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列表等,而关系型数据库使用表和行来组织数据。

  • 查询语言:Redis 使用类似于键值对的 API 进行数据访问,而关系型数据库使用 SQL 查询语言。

  • 持久化:Redis 可以选择将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上,但默认情况下只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而关系型数据库通常将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上。

2、Redis 的持久化机制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案: Redis 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机制:

  • RDB(Redis Database):将 Redis 在内存中的数据定期保存到磁盘上的二进制文件。RDB 是一个快照(snapshot)的形式,保存了某个时间点上的数据快照。它适用于数据比较稳定,可以容忍一定数据丢失的场景。

  • AOF(Append-Only File):将 Redis 的操作日志以追加的方式写入磁盘文件。AOF 记录了 Redis 的所有写操作指令,通过重放这些指令可以恢复数据。AOF 适用于需要高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场景。

RDB 持久化方式相对于 AOF 方式更加高效,因为它只需要保存一个快照文件,而 AOF 方式需要记录每条写操作指令。但是 AOF 方式更加安全,因为可以通过重放操作日志来恢复数据,并且可以配置不同级别的同步策略来控制数据的安全性和性能。

3、Redis 的主从复制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Redis 的主从复制是指将一个 Redis 节点(主节点)的数据复制到其他 Redis 节点(从节点)的过程,从节点会持续地复制主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操作,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主从复制的作用包括:

  • 提高读性能:主从复制可以使得读操作分摊到多个节点上,从而提高整体的读性能。

  • 数据备份:从节点可以作为主节点数据的备份,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从节点继续提供服务。

  • 扩展性:通过添加多个从节点,可以扩展系统的读能力,满足高并发读取的需求。

4、Redis 的缓存策略有哪些?请分别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案: Redis 的常见缓存策略包括:

  •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策略,淘汰最近使用次数最少的数据。

  •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最不经常使用策略,淘汰使用频率最低的数据。

  • TTL(Time To Live):设置数据的过期时间,过期后自动删除。

  • Random(随机):随机选择要淘汰的数据。

LRU 和 LFU 是基于数据的访问频率来确定淘汰策略的,TTL 是基于数据的过期时间来淘汰数据的,而随机策略则是随机选择要淘汰的数据,没有特定的规则。

5、Redis 的哨兵机制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Redis 的哨兵机制是一种用于监控和管理 Redis 主从复制和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哨兵是一个独立的进程,负责监控 Redis 实例的状态,并在主节点下线时自动将一个从节点升级为新的主节点。

哨兵的主要作用包括:

  • 监控:哨兵定期检查 Redis 实例的状态,包括主节点和从节点是否正常运行。

  • 自动故障转移:当主节点宕机时,哨兵会自动将一个从节点升级为新的主节点,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

  • 配置提供:哨兵负责维护 Redis 实例的配置信息,如果配置发生变化,哨兵会通知客户端进行更新。

6、Redis 的发布订阅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它?

答案: Redis 的发布订阅功能允许客户端订阅一个或多个频道,并接收发布到这些频道的消息。发布者发布消息到指定的频道,订阅者则可以接收到相应的消息。

使用发布订阅功能的步骤如下:

  • 订阅频道:客户端使用SUBSCRIBE命令来订阅一个或多个频道,例如SUBSCRIBE channel1

  • 发布消息:发布者使用PUBLISH命令将消息发布到指定的频道,例如PUBLISH channel1 message1

  • 接收消息:订阅者通过订阅的频道接收到发布者发布的消息。

通过发布订阅功能,可以实现实时的消息传递和事件通知,适用于实时聊天、消息队列等场景。

7、如何应对 Redis 缓存穿透问题?

答案: Redis 缓存穿透是指恶意请求或者非法请求查询一个不存在的 Key,导致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造成数据库压力过大。

解决 Redis 缓存穿透问题的方法包括:

  • 布隆过滤器:使用布隆过滤器判断请求的 Key 是否存在于缓存中或者数据库中,如果不存在,则直接拦截请求,避免对数据库的查询压力。

  • 空值缓存:对于查询数据库结果为空的情况,也将空结果缓存起来,设置一个较短的过期时间,避免重复的查询请求。

  • 热点数据预加载:将热点数据提前加载到缓存中,确保缓存中存在大部分常用的数据,降低缓存穿透的概率。

8、如何应对 Redis 缓存雪崩问题?

答案: Redis 缓存雪崩是指在某个时间点,大量的缓存数据同时失效或过期,导致大量的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造成数据库压力过大,甚至崩溃。

应对 Redis 缓存雪崩问题的常见方法包括:

  • 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通过合理设置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避免大量缓存同时失效。

  • 使用分布式锁:在缓存失效时,通过分布式锁来控制只有一个请求去重新加载缓存,其他请求等待并使用旧的缓存数据。

  • 增加缓存层:引入多级缓存架构,如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的组合,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稳定性。

  • 随机过期时间:可以在设置缓存过期时间时引入一个随机值,使得缓存的过期时间分散,避免大量缓存同时失效。

9、如何应对 Redis 缓存击穿问题?

答案: Redis 缓存击穿是指在高并发情况下,一个热点数据的缓存过期或失效,导致大量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造成数据库压力过大的情况。

为了应对缓存击穿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设置热点数据的永不过期:对于一些非常热门的数据,可以将其缓存设置为永不过期,确保热点数据始终存在于缓存中,避免缓存失效导致的击穿问题。

  • 加互斥锁(Mutex Lock):在缓存失效的时候,通过加互斥锁的方式,保证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访问数据库,其他线程等待获取锁。当第一个线程从数据库中加载数据后,其他线程可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避免了对数据库的重复访问。

  • 使用短暂的自动过期时间:在缓存失效后,第一个请求可以触发一个异步任务去更新缓存,而其他请求可以先返回旧的缓存数据。这样可以避免大量请求同时访问数据库,减轻数据库的压力。

  •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布隆过滤器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用来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存在于集合中。可以将热点数据的键存储在布隆过滤器中,当请求到来时,先通过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请求的数据是否存在于缓存中,如果不存在,直接返回缓存未命中,避免了对数据库的访问。

  • 缓存预热:在系统启动或低峰期,可以通过预热的方式将一些热点数据提前加载到缓存中,以减少缓存失效时的冷启动问题,降低缓存击穿的概率。

  • 分布式锁:如果系统是分布式部署的,可以使用分布式锁(如基于 Redis 实现的分布式锁)来保证只有一个节点能够更新缓存,其他节点等待获取锁。这样可以避免多个节点同时访问数据库,减少数据库压力。

以上是常见的应对 Redis 缓存击穿问题的策略。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策略或者结合多种策略进行综合应对,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10、Redis 缓存穿透、缓存雪崩、缓存击穿有什么区别?

答案: Redis 缓存穿透、缓存雪崩和缓存击穿是三种与缓存相关的常见问题,它们之间有以下区别:

  1. 缓存穿透(Cache Penetration):
    缓存穿透指的是在缓存中无法找到所需数据,并且该数据也不存在于后端数据存储(例如数据库)中。这种情况下,每次请求都会穿透缓存层,直接访问后端存储系统,导致缓存无效,增加了后端负载。通常是由于恶意请求或者查询不存在的数据引起的。

    解决方案:

    •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在缓存层之前使用布隆过滤器过滤掉不存在的数据。

    • 缓存空对象(Cache Null Object):对于查询结果为空的请求,也将空对象缓存起来,避免多次访问后端存储系统。

  2. 缓存雪崩(Cache Avalanche):
    缓存雪崩指的是在某个时间点,大量的缓存失效,导致大量的请求直接访问后端存储系统,给后端系统带来极大的压力。通常是由于缓存项同时失效,或者在同一时间段内集中大量请求导致的。

    解决方案:

    • 设置合理的过期时间:将缓存的过期时间分散开,避免大量缓存同时失效。

    • 使用多级缓存:将请求分散到不同的缓存层,减少单一缓存层的负载压力。

    • 限流和熔断:控制请求的并发量,避免系统超负荷运行。

  3. 缓存击穿(Cache Breakdown):
    缓存击穿指的是一个热点数据的缓存失效,导致大量的请求同时访问后端存储系统,增加了后端负载。与缓存雪崩不同的是,缓存击穿只有少数几个缓存项失效,而不是全部。

    解决方案:

    • 加锁和并发控制:使用互斥锁(如分布式锁)来保证只有一个线程去加载数据到缓存,其他线程等待。

    • 提前加载热点数据:针对热点数据,可以提前进行预加载,避免在缓存失效时大量请求同时访问后端存储系统。

    • 热点数据永不过期:对于热点数据,可以将其缓存设置为永不过期,确保始终可用。

总结:

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不存在的数据,导致每次请求都穿透缓存访问后端存储系统;缓存雪崩是指大量缓存同时失效,导致请求直接访问后端存储系统;缓存击穿是指一个热点数据的缓存失效,导致大量请求同时访问后端存储系统。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六、了解 JVM 的基本知识,如 Java 内存区域,JVM 垃圾回收,类加载过程等。

1、请简述 Java 内存区域划分,以及每个区域的作用。

答案: Java 内存区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

    • 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程序计数器,是线程私有的,用于存储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也就是即将执行的指令代码。它是程序控制流的指示器,在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中起作用。
  2. Java 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

    • 每个线程在创建时都会创建一个虚拟机栈,其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虚拟机栈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每个方法调用的数据都是通过栈帧(Stack Frame)在虚拟机栈中分配的。
  3.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s)

    • 与虚拟机栈类似,本地方法栈用于支持虚拟机使用到的 Native 方法。Native 方法是 Java 通过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调用非 Java 语言实现的本地库的方法。本地方法栈也是线程私有的。
  4. Java 堆(Java Heap)

    • Java 堆是 Java 虚拟机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用于存放对象实例和数组。堆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区域,因此也被称为 GC 堆(Garbage Collected Heap)。
  5. 方法区(Method Area)

    • 方法区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在 HotSpot 虚拟机中,方法区也被称为“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但自从 Java 8 开始,永久代被元空间(Metaspace)取代。
  6. 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

    • 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在类加载后进入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存放。
  7. 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

    • 直接内存并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但它也会被频繁使用。NIO(New Input/Output)库允许 Java 程序使用直接内存,通过 native 函数库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 Java 堆中的 DirectByteBuffer 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在 Java 堆和 Native 堆之间来回复制数据,提高性能。

了解这些内存区域的作用对于理解 Java 程序的运行原理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2、请解释 Java 内存模型(JMM),以及其在并发编程中的作用。

答案: Java 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是 Java 虚拟机(JVM)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描述了 Java 程序中各种变量(线程共享的变量)的访问规则,以及 Jvm 将变量存储到内存和从内存中读取变量的底层细节。JMM 决定了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可见性、有序性以及原子性。在并发编程中,理解 JMM 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以下是 JMM 在并发编程中的一些关键作用:

  1. 原子性(Atomicity):JMM 保证了对基本读写操作的原子性。对于声明为 volatile 的变量,JMM 还保证了复合操作(如 volatile 变量的 read-modify-write 序列)的原子性。

  2. 可见性(Visibility):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这个新值对于其他线程来说应当是可见的。JMM 通过在变量写入后强制刷新到主内存,以及在变量读取前从主内存刷新变量值,来保证变量的可见性。对于 volatile 变量,JMM 确保对它的写入对其他线程立即可见,而读取操作会从主内存中重新加载变量的值。

  3. 有序性(Ordering):JMM 确保单个线程内代码的执行顺序(即程序顺序规则),但在多线程环境中,线程间操作的顺序可能会被重排序。volatile 关键字、final 关键字、锁等机制可以用来提供一定的有序性保证。

  4. Happens-before 原则:JMM 提供了 happens-before 原则来保证操作之间的偏序关系,这有助于理解不同线程中操作之间的内存可见性。如果操作 A happens-before 操作 B,那么 A 的结果将对 B 可见。

  5. 重排序与数据竞争:JMM 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操作进行重排序,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重排序可能会导致数据竞争。volatile 变量和 synchronized 块可以用来防止重排序,确保内存操作的顺序。

  6.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s):JMM 使用内存屏障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确保特定的内存读写操作的执行顺序。

在并发编程中,正确使用 synchronizedvolatilefinal 等关键字和锁机制,以及遵循 happens-before 原则,可以帮助开发者避免内存一致性错误,编写出正确、高效的并发程序。

3、JVM 垃圾回收机制有哪些?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

答案: JVM(Java 虚拟机)的垃圾回收机制是自动管理内存的一部分,它负责回收不再被程序中的任何部分所引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垃圾回收机制的目的是防止内存泄漏,确保 Java 程序的正确运行。

JVM 垃圾回收主要基于以下几种算法:

  1. 标记-清除(Mark-Sweep)

    • 标记阶段:遍历所有可达对象,并标记它们为活动的。

    • 清除阶段:遍历堆,回收未被标记的对象所占用的空间。

  2. 复制(Copying)

    • 将内存划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

    • 当进行垃圾回收时,活动对象被复制到未使用的内存部分,之后清理掉旧的内存部分。

  3. 标记-整理(Mark-Compact)

    • 类似于标记-清除,但后续还有一个整理过程。

    • 在整理过程中,活动对象被移动到内存的一端,这样内存就不会有碎片。

  4. 分代收集

    • 基于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堆内存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代,通常是新生代和老年代。

    • 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因为新生代对象生命周期短,死亡率高。

    • 老年代使用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因为老年代对象生命周期长,死亡率低。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JVM 使用的是可达性分析算法。这个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根开始,遍历整个对象图,能够被遍历到的对象就被认为是可达的,即还活着;遍历不到的对象则被认为是不可达的,即可以被回收。GC Roots 包括以下几类对象: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的引用对象。

  • 方法区中的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的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 JNI(即一般说的 Native 方法)的引用对象。

当对象没有任何引用指向它,且在垃圾回收时无法通过上述 GC Roots 遍历到时,这个对象就被认为是垃圾,可以被回收。在 Java 中,还提供了finalize()方法,让对象在被回收前有机会进行最后的自我拯救,但这不是可靠的方法,不推荐依赖它来管理资源。

4、请介绍几种常见的 JVM 垃圾回收器,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

答案: JVM(Java 虚拟机)的垃圾回收器(GC)是 Java 程序性能的关键部分。不同的垃圾回收器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其特性可以优化应用程序的性能。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 JVM 垃圾回收器及其适用场景:

  1. Serial GC(串行垃圾回收器)

    • 特点: 单线程执行,进行垃圾回收时,会触发全线程暂停(Stop-The-World)。

    • 适用场景: 主要适用于简单的命令行程序,且对内存占用不大的场景。对于单核处理器或者内存较小的环境,Serial GC 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2. Parallel GC(并行垃圾回收器)

    • 特点: 多线程执行,利用多个线程来进行垃圾回收,以提高应用程序暂停时间内的效率。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多核处理器,且当应用需要更短的应用暂停时间时。对于吞吐量敏感的应用,Parallel GC 是一个好的选择。

  3.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垃圾回收器

    • 特点: 尽量减少应用程序暂停的时间,通过并发的方式进行垃圾回收,适用于老年代。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对响应时间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如 Web 应用程序。CMS 回收器在垃圾回收时与应用线程并发执行,适用于那些可以承受垃圾回收线程和应用线程共享 CPU 资源的场景。

  4. G1(Garbage-First)垃圾回收器

    • 特点: 将堆内存分割成多个大小相等的独立区域,并根据各个区域垃圾回收的价值和成本进行优先级排序,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回收价值最大的区域。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大堆内存的应用,并且要求有较稳定的垃圾回收暂停时间。G1 是一个服务端垃圾回收器,旨在替代 CMS 回收器,适用于多核处理器,提供更可预测的垃圾回收暂停时间。

  5. ZGC(Z Garbage Collector)和 Shenandoah GC

    • 特点: 这两种垃圾回收器都是低延迟垃圾回收器,旨在减少 Stop-The-World 事件的持续时间。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大内存容量和多核心的服务器环境,需要极低的暂停时间,如大型企业级应用程序和大型数据库系统。

  6. Epsilon GC

    • 特点: 不进行任何垃圾回收,主要用于测试和分析,以确定是否真的需要 GC。

    • 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测试和调试,以及那些内存分配可控,可以手动管理内存释放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器对于 Java 应用程序的性能至关重要。通常,选择哪种垃圾回收器取决于应用程序的需求,比如对响应时间、吞吐量或内存占用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JVM 启动参数来指定使用哪种垃圾回收器,并调整其参数以优化性能。

5、请解释类加载过程,包括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五个阶段。

答案: 类加载过程是 Java 虚拟机(JVM)将编译后的.class 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 Java 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

  1. 加载(Loading)

    • 加载是类加载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JVM 会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 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2. 验证(Verification)

    • 验证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保 Class 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 验证主要包括四种验证,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和符号引用验证。

  3. 准备(Preparation)

    •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

    • 这里进行内存分配的仅包括类变量(static),而不包括实例变量,实例变量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在 Java 堆中。

    • 这里所设置的初始值通常情况下是数据类型默认的零值(如 0、0L、null、false 等),而不是代码中被显式赋予的值。

  4. 解析(Resolution)

    • 解析阶段是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 符号引用就是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直接引用就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一个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

    • 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点限定符 7 类符号引用进行。

  5. 初始化(Initialization)

    • 初始化是类加载过程的最后一步,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 Java 程序代码。

    • 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此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代码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

    • 当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其超类还没有进行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超类的初始化。

    • 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加锁和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clinit>()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clinit>()方法完毕。

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确定的,但具体的开始时间是不确定的。解析阶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开始,这是为了支持 Java 语言的运行时绑定(也称为晚期绑定或动态绑定)。

6、请简述双亲委派模型,以及其优势和劣势。

答案: 双亲委派模型(Parent Delegation Model)是 Java 类加载器(ClassLoader)的一种工作方式。在双亲委派模型中,当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一个类加载请求时,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委托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只有当父类加载器加载失败(即在它的搜索范围内没有找到所需的类),子类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加载该类。

双亲委派模型的类加载流程如下:

  1. 当一个类加载器接收到类加载请求时,它首先会将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

  2. 父类加载器会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加载了该类,如果已经加载,就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加载,则继续委派给其父类加载器。

  3. 如果所有的父类加载器都没有加载该类,那么最后由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尝试加载。

  4. 如果启动类加载器加载失败,则子类加载器会尝试自己加载该类。

优势:

  1. 避免类的重复加载:通过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可以确保每个类只被加载一次,避免重复加载,节约资源。

  2. 安全性:双亲委派模型可以防止核心 API 被随意篡改。例如,Java 的Object类在核心 API 中定义,如果用户自己编写一个名为java.lang.Object的类,按照双亲委派模型,系统会优先加载核心 API 中的Object类,而不是用户自定义的类,从而防止恶意代码替代核心类库,保障 Java 程序的安全。

  3. 系统类与自定义类分离:保证了 Java 程序稳定运行,因为 Java 的核心 API 不会被随意替换。

劣势:

  1. 灵活性降低:双亲委派模型使得 Java 的类加载机制比较固定,不够灵活。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打破双亲委派模型,例如 JDBC、JNDI 等技术的实现,就需要使用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Thread Context ClassLoader)来破坏双亲委派模型,以实现类的灵活加载。

  2. 加载速度可能变慢:由于类加载请求需要逐级委派,可能需要多次检查和委派,这可能会导致类的加载速度变慢。

7、请解释什么是 Java 对象的逃逸分析?它对性能优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 Java 对象的逃逸分析是指在编译期间,分析对象动态作用域的一种技术。当一个对象在方法中被定义后,它可能被外部方法所引用,这种现象被称为对象逃逸。

对象的逃逸分析对性能优化有重要影响:

  1. 内存分配优化:如果一个对象没有逃逸出方法,那么就可以在栈上分配对象,而不是在堆上。栈上的对象随着方法的结束自动销毁,不需要垃圾回收器的介入,从而减少了垃圾回收的压力,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

  2. 锁消除:在同步块中,如果分析确定某个对象只被一个线程访问,那么对该对象的同步操作就可以被消除,因为不存在线程竞争。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同步带来的性能开销。

  3. 减少 Java 堆内存使用:由于逃逸分析能够识别哪些对象可以被分配在栈上,因此可以减少 Java 堆内存的使用,降低内存占用。

  4. 即时编译优化:即时编译器(JIT)可以根据逃逸分析的结果进行优化,比如通过标量替换(scalar replacement),将对象分解为原始类型,进一步减少内存使用和提高运行效率。

逃逸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确的分析来确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和作用域,现代 JVM 如 OpenJDK 的 HotSpot 虚拟机已经能够进行这种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来优化程序性能。然而,逃逸分析也可能会引入额外的编译开销,因此 JVM 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开启这一优化。

8、请简述 JVM 中的栈上分配原理,以及如何优化对象分配性能。

答案: 在 JVM 中,栈上分配是一种优化技术,用于提高对象分配和垃圾回收的效率。通常情况下,Java 对象是在堆内存中分配的,而堆内存是线程共享的,因此对堆内存的操作需要考虑线程同步的问题,同时堆内存的垃圾回收也会影响程序的性能。

栈上分配的原理是将那些生命周期短、体积小的对象直接在栈上分配,而不是在堆上。因为这些对象生存周期短,方法调用结束后,这些对象就会随着栈帧的销毁而自动被回收,不需要参与垃圾回收,从而减少了垃圾回收的开销,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

JVM 使用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技术来判断对象是否适合在栈上分配。如果一个对象在方法中被定义后,它被外部方法或线程使用,则认为该对象发生了逃逸。没有发生逃逸的对象被认为是栈上分配的候选者。

为了优化对象分配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开启逃逸分析:在 JVM 启动参数中添加-XX:+DoEscapeAnalysis来开启逃逸分析。

  2. 使用标量替换:对于逃逸分析后不适合在栈上分配的对象,可以进一步分析对象中的字段是否可以被拆分为标量(即基本数据类型)来代替对象的分配。这可以通过添加-XX:+EliminateAllocations参数来实现。

  3. 适当的对象大小:由于栈空间有限,过大的对象不适合在栈上分配。通常,较小的对象更适合栈上分配。

  4. 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器:不同的垃圾回收器对栈上分配的支持和优化程度不同。例如,G1 垃圾回收器对栈上分配有较好的支持。

通过这些优化措施,可以减少堆内存的压力,降低垃圾回收的频率和开销,从而提高 Java 应用程序的性能。

9、请解释什么是 JVM 字节码?如何通过 ASM、Javassist 等工具进行字节码操作?

答案: JVM(Java 虚拟机)字节码是一种低级、基于栈的、面向字的指令集,它是 Java 虚拟机执行的语言。当 Java 程序被编译时,Java 源代码会被编译器转换成字节码,这些字节码随后被 JVM 执行。由于字节码是平台无关的,因此 Java 程序可以实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理念。

字节码操作工具允许开发者在更底层的层面上操作 Java 字节码,这些工具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如代码生成、字节码增强、调试、性能分析等。ASM 和 Javassist 是两种常用的字节码操作工具:

  1. ASM:ASM 是一个非常轻量级和高效的字节码操作框架。它直接操作字节码,提供了对字节码的读取、写入和转换的能力。ASM 使用基于事件的方式处理字节码,开发者可以定义事件处理器来修改或生成字节码。由于 ASM 操作的是非常底层的字节码,因此使用起来较为复杂,需要开发者对 JVM 字节码有较深的了解。

  2. Javassist:Javassist 是一个更高级的字节码操作库,它提供了一个使用 Java 编码的 API 来编辑字节码,而不是直接操作字节码。Javassist 允许开发者使用 Java 程序来编写修改字节码的逻辑,这比直接操作字节码要简单和直观。它也支持使用源代码级别的语法来编写对字节码的修改,这使得开发者不需要深入了解 JVM 字节码就可以进行操作。

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字节码操作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 读取字节码:首先需要读取现有的类文件,将其加载到内存中,并解析为可操作的字节码表示。

  • 分析字节码:在修改之前,可能需要分析现有的字节码结构,理解类的成员、方法、指令等。

  • 修改字节码:根据需要,可以添加新的字段、方法,修改现有方法体,或者插入新的代码片段。

  • 生成字节码:完成所有修改后,需要将修改后的字节码结构转换回字节码数组,并保存到新的类文件中。

这些工具在 AOP(面向切面编程)、代码热补丁、动态代理、代码生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字节码操作涉及到底层的 JVM 实现,因此使用这些工具需要谨慎,以避免潜在的兼容性和安全性问题。

10、在 Java 应用程序中,你遇到了严重的性能问题,你会如何对 JVM 进行调优以提高性能?

答案: 遇到 Java 应用程序性能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 JVM 进行调优以提高性能:

  1. 内存调优

    • 调整堆大小:使用 -Xms-Xmx 参数来设置 JVM 的初始堆大小和最大堆大小,以避免频繁的垃圾回收。

    • 设置新生代和老年代比例:通过 -XX:NewRatio 参数调整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比例,以适应不同的内存使用模式。

    • 设置 Eden 区和 Survivor 区比例:使用 -XX:SurvivorRatio 参数调整 Eden 区和 Survivor 区的比例。

  2. 垃圾回收器选择和调优

    • 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器:根据应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器,如并行垃圾回收器(-XX:+UseParallelGC)、CMS(-XX:+UseConcMarkSweepGC)或 G1(-XX:+UseG1GC)。

    • 调整垃圾回收器参数:根据应用的行为调整垃圾回收器的各种参数,如停顿时间目标、内存占用等。

  3. 编译优化

    • 开启编译优化:使用 -server 参数启动服务器模式,以启用编译优化。

    • 调整 JIT 编译器:通过 -XX:+AggressiveOpts 等参数启用激进的编译优化,或者使用 -XX:CompileThreshold 调整方法被编译的触发次数。

  4. 线程优化

    • 调整线程栈大小:使用 -Xss 参数调整线程栈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线程需求。

    • 优化线程池:合理配置线程池的大小和策略,避免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开销。

  5. 监控和分析工具

    • 使用 VisualVM、JConsole 等工具:监控 JVM 的运行状态,包括内存使用、垃圾回收情况、线程状态等。

    • 使用 JITWatch、JProfiler 等工具:分析 JIT 编译器的行为,找出热点方法和编译瓶颈。

  6. 代码级别的优化

    • 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对象:减少内存分配和垃圾回收的压力。

    • 使用高效的数据结构:如使用 ArrayList 而不是 LinkedList 在随机访问场景下。

  7. 系统级别的优化

    • 文件系统缓存:合理利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缓存。

    • 网络调优:优化网络通信相关的参数,如 TCP 窗口大小、连接超时等。

  8. 其他 JVM 参数

    • 开启偏向锁和轻量级锁:使用 -XX:+UseBiasedLocking-XX:+UseSpinning 参数。

    • 类数据共享:使用 -Xshare:auto 启用类数据共享,以减少启动时间和内存占用。

进行 JVM 调优时,建议采取逐步迭代的方式进行,每做一次修改,都要通过基准测试和应用监控来评估效果。同时,应该遵循最佳实践,并考虑到调优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在调优过程中,保持对应用程序性能的持续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了解 Linux 的基本使用及常见命令,有云服务器的使用经验,熟练使用 Docker 部署应用。

1、请列举几个常用的 Linux 命令。

答案: 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有许多常用的命令,这些命令用于执行各种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监控、进程控制等。下面列举一些基础的 Linux 命令:

  • ls:列出目录内容。

  • cd:更改当前目录。

  • pwd: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路径。

  • mkdir: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 rm:删除文件或目录。

  • cp:复制文件或目录。

  • mv: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或目录。

  • touch:创建一个空文件或修改文件的时间戳。

  • chmod: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 chown: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 cat:查看文件内容。

  • more/less: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 head:查看文件开头部分的内容。

  • tail:查看文件末尾部分的内容。

  • grep:在文件中搜索特定的文本字符串。

  • find:搜索文件。

  • tar:打包或解包文件。

  • gzip/gunzip:压缩或解压文件。

  • ssh:安全地访问远程服务器。

  • scp:安全地复制文件到远程服务器。

  • ps:查看当前进程。

  • top:显示当前活跃的进程。

  • kill:终止进程。

  • df: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 free:显示内存和交换空间的使用情况。

  • ifconfig:配置或显示网络接口参数(在较新的
    系统中,可能需要使用ip命令)。

这些命令是 Linux 操作的基础,了解和熟练使用这些命令对于 Linux 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2、如何查看 Linux 系统的 CPU、内存、磁盘使用情况?

答案: 在 Linux 系统中,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 CPU、内存和磁盘的使用情况:

  1. 查看 CPU 使用情况:

    • top: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包括 CPU、内存等。

    • htop(如果安装了):提供比top更丰富的功能,包括更直观的 CPU 使用情况展示。

    • vmstat:报告虚拟内存统计信息,包括 CPU 队列长度和 CPU 使用情况。

    • mpstat:显示 CPU 的详细信息,包括每个核心的使用情况。

  2.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 free: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已用、可用和缓存内存。

    • tophtop:同样可以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以及每个进程的内存占用。

  3.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 df:显示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 du:估计文件或目录的磁盘使用量。

    • lsblk:列出所有可用的块设备的信息。

    • fdiskparted:用于磁盘分区操作,也可以查看磁盘的分区信息。

例如,如果您想要快速查看系统整体的 CPU 和内存使用情况,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top
  • 1

或者,如果您只想查看内存的当前状态,可以使用:

# 以 MB 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 1
  • 2

对于磁盘使用情况,您可以查看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 以易读的格式显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df -h
  • 1
  • 2

这些命令提供了 Linux 系统资源使用的基本信息,有助于用户监控系统状态和性能。

3、如何在 Linux 中查找文件、查看文件内容、创建、删除目录?

答案: 在 Linux 中,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找文件、查看文件内容、创建和删除目录:

  1. 查找文件:

    • find [目录] [选项] [表达式]:在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中搜索文件。例如,find /home/user -name "*.txt"会在/home/user目录及其子目录中查找所有以.txt结尾的文件。

    • locate [文件名]:使用updatedb数据库快速查找文件。例如,locate filename.txt会查找文件filename.txt

  2. 查看文件内容:

    • cat [文件名]:显示文件全部内容。例如,cat filename.txt

    • less [文件名]:分页显示文件内容,允许前后翻页。例如,less filename.txt

    • more [文件名]:与less类似,但功能较少。例如,more filename.txt

    • head [文件名]:显示文件的前几行(默认为 10 行)。例如,head -n 5 filename.txt显示文件的前 5 行。

    • tail [文件名]:显示文件的最后几行(默认为 10 行)。例如,tail -n 5 filename.txt显示文件的最后 5 行。

  3. 创建目录:

    • mkdir [目录名]:创建一个新的目录。例如,mkdir new_directory
  4. 删除目录:

    • rmdir [目录名]:删除一个空目录。例如,rmdir empty_directory

    • rm -r [目录名]:递归删除目录及其内部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例如,rm -r directory_to_delete

请注意,使用rm命令时要小心,特别是在使用-r选项时,因为这会导致不可恢复的数据丢失。在执行删除操作之前,请确保您想要删除的是正确的文件或目录。

4、如何查看 Linux 系统的网络配置?如何配置 Linux 防火墙?

答案: 在 Linux 系统中,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网络配置和配置防火墙:

查看网络配置

  1. 查看所有网络接口:

    • ifconfig:显示所有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在较新的系统中,ifconfig可能已被弃用,您可能需要使用ip命令。

    • ip addr:显示所有网络接口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状态。

  2. 查看路由表:

    • route -n:显示当前系统的路由表。
  3. 查看 DNS 配置:

    • cat /etc/resolv.conf:查看 DNS 服务器配置。
  4. 查看网络连接状态:

    • netstat -tulnp:显示所有监听的端口和对应的进程 ID。

    • ss -tulnp:与netstat类似,但提供更多信息。

配置 Linux 防火墙

Linux 系统中的防火墙通常由iptables管理,或者在某些发行版中使用firewalld。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防火墙配置命令:

  1. iptables

    • 查看当前规则:iptables -L

    • 清除所有规则:iptables -F

    • 添加规则(例如,允许特定端口):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 1
    • 保存规则:iptables-save > /etc/iptables/rules.v4

    • 重载规则:iptables-restore < /etc/iptables/rules.v4

  2. firewalld

    • 查看当前区域和规则:firewall-cmd --list-all

    • 添加永久开放端口(例如,开放 HTTP 服务):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 1
    • 重新加载防火墙:firewall-cmd --reload

请注意,防火墙配置需要谨慎操作,错误的配置可能会导致安全风险或服务中断。在配置防火墙时,建议您详细规划并测试规则,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服务的可用性。

5、如何查看 Linux 系统的进程信息?如何在 Linux 中查找并杀死进程?

答案: 在 Linux 系统中,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进程信息,以及查找和杀死进程:

查看进程信息

  1. ps命令:

    • ps命令用于查看当前运行的进程。

    • ps aux:显示所有用户的进程。

    • ps ef:显示所有进程,使用完整的格式。

  2. top命令:

    • top命令提供了一个实时更新的进程视图,显示了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和其他系统信息。
  3. htop命令(如果安装了):

    • htop是一个交互式的进程查看器,它提供了比top更丰富的功能,包括更直观的界面和更容易的进程管理。
  4. pstree命令:

    • pstree以树状图显示进程。

查找并杀死进程

  1. 查找进程:

    • 您可以使用pspgrep命令来查找进程。

    • ps aux | grep [进程名]:查找特定名称的进程。

    • pgrep [进程名]:查找进程并返回进程 ID。

  2. 杀死进程:

    • 一旦找到进程 ID,您可以使用kill命令来发送信号给进程。

    • kill [进程ID]:发送 SIGTERM 信号,请求进程终止。

    • kill -9 [进程ID]:发送 SIGKILL 信号,强制杀死进程。

例如,如果您想要找到并杀死一个名为example的进程,您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ps aux | grep example

# 或

pgrep example
  • 1
  • 2
  • 3
  • 4
  • 5

然后,使用找到的进程 ID 来杀死进程:

kill [进程ID]

# 如果需要强制杀死进程

kill -9 [进程ID]
  • 1
  • 2
  • 3
  • 4
  • 5

请谨慎使用kill -9,因为这会立即终止进程,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不稳定。在杀死进程之前,最好先尝试使用kill [进程ID]来温和地请求进程终止。

6、如何在 Linux 中设置定时任务?

答案: 在 Linux 中,您可以使用cron守护进程来设置定时任务。cron允许用户在特定的时间自动运行脚本或命令。以下是设置定时任务的步骤:

  1. 编辑 crontab 文件:

    • 使用crontab -e命令编辑当前用户的 crontab 文件。如果您是第一次使用crontab,系统可能会让您选择一个文本编辑器。
  2. 设置定时任务:

    • 在打开的 crontab 文件中,您可以按照以下格式添加定时任务:

      minute hour day-of-month month day-of-week command
      
      • 1
      • minute:分钟(0-59)

      • hour:小时(0-23)

      • day-of-month:日期(1-31)

      • month:月份(1-12)

      • day-of-week:星期几(0-7,其中 0 和 7 都代表星期日)

      • command:要执行的命令

    • 例如,如果您想在每天的凌晨 2 点执行一个脚本,可以添加以下行:

      0 2 * * * /path/to/script.sh
      
      • 1
  3. 保存并退出编辑器:

    • 保存 crontab 文件并退出编辑器。通常,保存文件后会自动更新 cron 任务。
  4. 检查 crontab:

    • 使用crontab -l命令查看当前用户的 crontab 列表,以确保定时任务已正确设置。
  5. 测试定时任务:

    • 您可以手动运行脚本以确保它能够正常工作,或者等待定时任务在指定的时间执行。

请注意,cron服务的运行依赖于系统的启动和运行。确保cron服务已经启动,并且在系统重启后能够自动启动。您可以使用系统管理工具(如systemctl)来管理cron服务。

例如,在基于 Systemd 的系统上,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启动、停止或重启cron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cron
sudo systemctl stop cron
sudo systemctl restart cron

# 设置开机启动
sudo systemctl enable cron
  • 1
  • 2
  • 3
  • 4
  • 5
  • 6

定时任务是 Linux 系统管理中非常有用的功能,可以用于自动化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7、Docker 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如何使用 Dockerfile 来构建镜像?

答案: Docker 的主要用途是实现应用程序的容器化,它允许开发者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库、框架等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容器,这个容器可以在任何支持 Docker 的环境中一致地运行。Docker 通过将应用程序与底层操作系统隔离开来,实现了环境的一致性和可移植性,简化了部署和运维工作。

使用 Dockerfile 来构建镜像的步骤如下:

  1. 编写 Dockerfile:首先,你需要创建一个名为 Dockerfile 的文本文件,这个文件包含了构建 Docker 镜像所需的指令。Dockerfile 通常包括以下指令:

    • FROM:指定基础镜像。

    • RUN:执行命令。

    • COPYADD:将文件从主机复制到镜像。

    • WORKDIR:设置工作目录。

    • EXPOSE:声明容器运行时监听的端口。

    • CMDENTRYPOINT:容器启动时运行的命令。

  2. 构建镜像:在包含 Dockerfile 的目录中,运行以下命令来构建镜像:

    docker build -t 镜像名:标签 .
    
    • 1

    其中,-t 选项用于指定镜像的名称和标签,. 表示 Dockerfile 文件所在的路径。

  3. 运行容器:构建完成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运行容器:

    docker run -d -p 宿主机端口:容器端口 镜像名:标签
    
    • 1

    其中,-d 选项让容器在后台运行,-p 选项用于映射端口。

  4. 查看容器:运行以下命令来查看正在运行的容器:

    docker ps
    
    • 1
  5. 管理容器:可以使用其他 Docker 命令来管理容器,如 docker stop 停止容器,docker start 启动容器,docker rm 删除容器等。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使用 Dockerfile 来构建应用程序的 Docker 镜像,并将应用程序作为容器运行。这有助于实现应用程序的快速部署和扩展,同时也便于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流程的实现。

8、请描述如何使用 Docker Compose 来部署多个服务。

答案: Docker Compose 是一个用于定义和运行多容器 Docker 应用程序的工具。它允许你使用 YAML 文件来配置应用程序的服务,然后使用一个命令来启动所有服务。以下是如何使用 Docker Compose 来部署多个服务的步骤:

  1. 安装 Docker Compose:确保你的系统上安装了 Docker Compose。如果你使用的是 Docker Desktop(适用于 Mac 和 Windows),则 Docker Compose 已经预装好了。对于其他系统,你可以从 Docker Compose GitHub 页面 下载并安装。

  2. 编写 docker-compose.yml 文件:在项目根目录中创建一个名为 docker-compose.yml 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中,你需要定义要部署的服务和它们的配置,包括镜像、构建上下文、端口映射、卷挂载、环境变量等。

    version: "3.8"
    services:
      web:
        image: my-web-service:latest
    
        ports:
          - "8080:80"
    
        networks:
          - my-network
    
      db:
        image: my-database-service:latest
    
        ports:
          - "3306:3306"
    
        environment:
          - MYSQL_ROOT_PASSWORD=rootpassword
    
        networks:
          - my-network
    
        volumes:
          - db-data:/var/lib/mysql
    
    networks:
      my-network:
        driver: bridge
    
    volumes:
      db-data: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3. 启动服务:在包含 docker-compose.yml 文件的目录中,运行以下命令来启动所有服务:

    docker-compose up
    
    • 1

    如果你想要在后台运行服务,可以添加 -d 选项:

    docker-compose up -d
    
    • 1
  4. 查看服务状态: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服务状态:

    docker-compose ps
    
    • 1
  5. 停止服务:当你想要停止服务时,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docker-compose down
    
    • 1
  6. 其他管理命令:Docker Compose 提供了其他命令来管理服务,例如 docker-compose startdocker-compose stopdocker-compose restart 等。

使用 Docker Compose,你可以轻松地定义、启动和停止多个服务,这使得部署和管理复杂的应用程序变得更加简单。Docker Compose 特别适合开发环境和中小规模的部署,对于大规模的生产环境,可能需要使用 Kubernetes 等更高级的容器编排工具。

9、如何监控 Docker 容器的运行状态?

答案: 监控 Docker 容器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使用 docker ps 命令

    • docker ps:查看当前运行的容器。

    • docker ps -a:查看所有容器,包括未运行的容器。

    • docker ps --filter "status=running":仅查看正在运行的容器。

  2. 使用 docker stats 命令

    • docker stats:实时查看容器的资源使用情况,包括 CPU、内存、网络 I/O 等。
  3. 使用 docker logs 命令

    • docker logs [容器ID或名称]:查看容器的日志输出,了解容器的运行情况。
  4. 使用 docker top 命令

    • docker top [容器ID或名称]:查看容器内运行的进程。
  5. 使用 docker inspect 命令

    • docker inspect [容器ID或名称]:查看容器的详细信息,包括配置、状态、网络等。
  6. 使用图形化管理工具

    • Portainer、Docker Desktop 等 Docker 图形化管理工具提供了直观的界面来监控容器状态。
  7. 使用第三方监控工具

    • Prometheus、Grafana、Datadog、New Relic 等第三方监控工具可以与 Docker 集成,提供更详细的监控数据和报警机制。
  8. 编写自定义脚本

    • 可以编写自定义的脚本来定期检查容器的状态,并根据需要执行特定操作。
  9. 使用日志收集工具

    • Elasticsearch、Fluentd、Filebeat 等日志收集工具可以收集容器的日志,以便于分析和监控。
  10. 使用容器编排工具

    • Kubernetes、Docker Swarm 等容器编排工具提供了内置的监控功能,可以监控集群中所有容器的状态。

监控 Docker 容器的运行状态是确保应用程序健康运行的重要部分。根据具体的需要和部署环境,可以选择适合的监控工具和方法来实现对容器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报警。

10、如何配置 Docker 容器以使其连接到 Docker 网络桥?

答案: 要将 Docker 容器配置为连接到 Docker 的默认网络桥(通常称为 bridge 网络),你可以在创建容器时使用 --network 选项,或者在使用 Docker Compose 时在 docker-compose.yml 文件中指定网络配置。以下是两种方法的详细步骤:

使用 docker run 命令:

  1. 创建容器时连接到网络桥

    使用 docker run 命令创建容器时,可以使用 --network 选项指定容器应连接到的网络。默认情况下,如果不指定网络,容器会自动连接到 bridge 网络。

    docker run --network bridge [其他选项] [镜像名]
    
    • 1

    例如,创建一个名为 my-container 的容器并连接到 bridge 网络:

    docker run --network bridge --name my-container [镜像名]
    
    • 1
  2. 创建容器后连接到网络桥

    如果你已经创建了容器但想要将其连接到 bridge 网络,可以使用 docker network connect 命令。

    docker network connect bridge [容器名或ID]
    
    • 1

    例如,将名为 my-container 的容器连接到 bridge 网络:

    docker network connect bridge my-container
    
    • 1

使用 Docker Compose:

  1. docker-compose.yml 文件中配置网络

    docker-compose.yml 文件中,你可以为服务指定要连接的网络。默认情况下,Docker Compose 会创建一个默认的网络,并将所有服务连接到这个网络上。

    version: "3.8"
    services:
      web:
        image: my-web-service:latest
        # 其他配置...
    
      db:
        image: my-database-service:latest
        # 其他配置...
    
    networks:
      default:
        external:
          name: bridg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在这个例子中,webdb 服务都会被连接到 Docker 的默认 bridge 网络上。

  2. 启动服务

    使用 docker-compose up 命令启动服务。Docker Compose 会根据配置文件中的网络设置来创建和连接网络。

    docker-compose up
    
    • 1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配置 Docker 容器以使其连接到 Docker 的网络桥。这允许容器之间以及容器与宿主机之间的网络通信。

第三章 校招简历

邓磊-Java 后端开发-2024届-校招简历-2024.03.23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你好赵伟/article/detail/390991?site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