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图中看起来是三个cell,其实是一个cell在不同时刻上的拼接
,也就是说其实是一个cell在不同时刻的状态。我们就以中间那个cell为例进行说明吧。
其中,四个黄色的小矩形就是普通神经网络的隐藏层结构,其中第一、二和四的激活函数是sigmoid
,第三个的激活函数是tanh
。t时刻的输入X和t-1时刻的输出h(t-1)进行拼接,然后输入cell中,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输入X(t)分别feed进了四个小黄矩形中,每个小黄矩形中进行的运算和正常的神经网络的计算一样(矩阵乘法),有关记忆的部分完全由各种门结构来控制(就是0和1),同时在输入时不仅仅有原始的数据集,同时还加入了上一个数据的输出结果,也就是h(t-1)
,那么讲来LSTM和正常的神经网络类似,只是在输入和输出上加入了一点东西。cell中可以大体分为两条横线,上面的横线用来控制长时记忆,下面的横线用来控制短时记忆。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输入问题,在Keras中,LSTM的输入shape=(samples, time_steps, input_dim)
,其中samples
表示样本数量,time_steps
表示时间步长,input_dim
表示每一个时间步上的维度。我举一个例子吧,现在有一个数据集有四个属性(A,B, C, D)
,我们希望的预测标签式D,假设这里的样本数量为N。如果时间步长为1,那么此时的输入shape=(N, 1, 4)
,具体的数据是这样的[A(t-1), B(t-1), C(t-1), D(t-1)]
(此处表示一个数据样本),样本标签为[D(t)]
;如果时间步长为2,那么此时的输入shape=(N, 2, 4)
,具体的数据是[[A(t-2), B(t-2), C(t-2), D(t-2)], [A(t-1), B(t-1), C(t-1), D(t-1)]]
(此处仍表示一个样本数据)。
关于Keras中LSTM的输出问题,在搭建网络时有两个参数,一个output_dim
表示输出的维度
,这个参数其实就是确定了四个小黄矩形中权重矩阵的大小。另一个可选参数return_sequence
,这个参数表示LSTM返回的时一个时间序列还是最后一个,也就是说当return_sequence=True
时返回的是(samples, time_steps, output_dim)
的3D张量,如果return_sequence=Flase
时返回的是(samples, output_dim)
的2D张量。比如输入shape=(N, 2, 8),同时output_dim=32,当return_sequence=True时返回(N, 2, 32);当return_sequence=False时返回(N, 32),这里表示的时输出序列的最后一个输出。
关于return_sequence的理解:即返回序列,若为true,则说明后面还有LSTM模型需要接收序列,即存在步长,若为false,说明不需要接收模型,则没有步长这个参数。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10, activation='relu', return_sequences=True, input_shape=(n_input, n_features)))
model.add(LSTM(10, activation='relu', return_sequences=True, dropout=0.2, recurrent_dropout=0.2))
model.add(LSTM(10, activation='relu', return_sequences=False,dropout=0.2, recurrent_dropout=0.2))
#Error when checking target: expected dense_1 to have 3 dimensions, but got array with shape (207, 7)
# model.add(Conv1D(128, 8, padding='same'))
model.add(Dropout(0.8))
model.add(Dense(n_out))
model.summary()
这里我们设置LSTM神经元个数为10,方便计算:
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发现,其实实际的参数量和步长是没有关系的,这一点我也验证了一下,通过改变输入shape=(samples, time_steps, input_dim)
中的time_stpes
的值,参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