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其实SPI与I2C相比简单的,也没有什么设备地址啊,更简单,速度快,还全双工。所以各位同学们学它!!!
本节将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一、SPI协议简介
二、STM32的SPI特性及架构
三、SPI初始化结构体详解
SPI协议是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通讯协议(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即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一种高速全双工的通信总线(I2C是半双工)。它被广泛的使用在ADC、LCD等设备与MCU之间,要求通讯速率比较高的场合(协议自己好像没有限制,但是受制于设备,最高达40/50M)。
一拖多,一个主机挂载很多个从机
SS:从设备选择信号:常称为片选信号线,也称为NSS,CS.
每个设备都有独立的这一条SS信号线,本信号线独占主机一个引脚,即有多少个从设备,就有多少条片选信号线。I2C协议中通过设备地址来寻址,选中总线上的某个设备并与其进行通讯;而SPI协议中没有设备地址,它使用SS信号线来进行寻址,当主机要选择从设备时,把该设备的SS信号线设置为低电平,即该从设备被选中,即片选有效,接着主机开始与被选中的从设备进行SPI通讯。所以SPI通讯以SS线置低电平为起始信号,以SS线被拉高作为结束信号。
它由通讯主机产生,决定了通信的速率,不同的设备支持的最高时钟频率不一样,比如STM32的SPI时钟频率最大为fpclk/2,两个设备之间通讯时,通讯速率受限于低速设备。
主机的数据从这条信号线输出,从机由这条信号线读入主机发送的数据。即这条线上的数据方向为主机到从机。
MISO(Master Iutput,Slave Output):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引脚
主机从这条信号线读入数据,从机的数据由这条信号线输出到主机,即在这条线上的数据方向为从机到主机。
SPI的协议层定义了通讯的起始和停止信号,数据的有效性,时钟的同步等环节。
可以看出该图是从主机的视角进行描述的
SPI使用MOSI及MISO信号线来传输数据,使用SCK信号线进行数据同步。
MOSI及MISO数据线在SCK的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位数据,且数据输入输出是同时进行的。
(采样和触发一定是相反的,如果采样是上升沿,那么触发就一定是下降沿,反之,采样为下降沿,那么触发就一定为上升沿),下面以采样来进行讲解。绿色部分就代表采样。
(如图所示CPHA=0,则MOSI或MISO数据线上的信号将会在SCK时钟线的“奇数边沿”被
采样,注意看绿色条纹)实际还是看奇数边沿或者说偶数边沿。
下图为CPHA = 1 的时候,CPHA = 1是在偶数边沿进行采样。
由CPOL以及CPHA的不同状态,SPI分成了四种模式,主机与从机需要工作在相同的模式下才能正常通信,实际中采用较多的是“模式0”与“模式3”
STM32的SPI外设可用作通讯的主机及从机,支持最高的SCK时钟频率为fpclk/2 (STM32F10x型号的芯片默认fpclk1为72MHz,fpclk2为36MHz),完全支持SPI协议的4种模式,数据帧长度可设置为8位或16位,可设置数据MSB先行或LSB先行。它还支持双线全双工(前面小节说明的都是这种模式)、双线单向以及单线模式。
STM32芯片有多个SPI外设,它们的SPI通讯信号引出到不同的GPIO引脚上,使用时必须配置到这些指定的引脚,以《STM32F10x规格书》为准。
引脚 | SPI编号 | ||
SPI1 | SPI2 | SPI3 | |
NSS | PA4 | PB12 | PA15下载口的TDI |
CLK | PA5 | PB13 | PB3下载口的TDO |
MISO | PA6 | PB14 | PB4下载口的NTRST |
MOSI | PA7 | PB15 | PB5 |
其中SPI1是APB2上的设备,最高通信速率达36Mbtis/s,SPI2、SPI3是APB1上的设备,最高通信速率为18Mbits/s。除了通讯速率,在其它功能上没有差异。(SPI1用的比较多(SPI2、3较多的用到了I2S,不多现在比较多用到硬件解码)
用SPI3的时候,一定要先复位,不然程序下载不进去
SCK线的时钟信号,由波特率发生器根据“控制寄存器CR1”中的BR[0:2]位控制,该位是对fpclk时钟的分频因子,对fpclk的分频结果就是SCK引脚的输出时钟频率。
BR[0:2] | 分频结果(SCK频率) | BR[0:2] | 分频结果(SCK频率) | |
000 | fpclk/2 | 100 | fpclk/32 | |
001 | fpclk/4 | 101 | fpclk/64 | |
010 | fpclk/8 | 110 | fpclk/128 | |
011 | fpclk/16 | 111 | fpclk/256 |
其中的fpclk频率是指SPI所在的APB总线频率,APB1为fpclk1,APB2为fpckl2。
SPI的MOSI及MISO都连接到数据移位寄存器上,数据移位寄存器的数据来源来源于接收缓冲区及发送缓冲区。
2.1.4.整体控制逻辑
下图为stm32作为主机的一个通讯过程:
比如我们通过MOSI对外要发送一个数据0xF1,软件就会往(发送缓冲区)SPI_DR这个寄存器写入0xF1,TXE标志就为0了,非空即为0,软件进行等待,就会将数据搬到软件移位寄存器中,所以SPI_DR寄存器很快就变空了,即TXE标志又变为1,当它为空的时候就可以往SPI_DR这个寄存器写入第二个数0xF2了,但是0xF1还没发送完毕,就先把0xF2放在SPI_DR寄存器中,当过了8个时钟之后,即0xF1发送完毕,就会将0xF2搬至移位寄存器中,这个时候TXE标志又变为1,变为1说明发送缓冲区为空,这个时候就可以发送第三个数据了,这样循环的过程就可以把字节一个一个发送出去了
假如使能了TXE或RXNE中断,TXE或RXNE置1时会产生SPI中断信号,进入同一个中断服务函数,到SPI中断服务程序后,可通过检查寄存器位来了解是哪一个事件,再分别进行处理。也可以使用DMA方式来收发“数据寄存器DR”中的数据。
跟其它外设一样,STM32标准库提供了SPI初始化结构体及初始化函数来配置SPI外设。初始化结构体及函数定义在库文件“stm32f10x_spi.h”及“stm32f10x_spi.c”中,编程时我们可以结合这两个文件内的注释使用或参考库帮助文档。
结构体如下图所示,下面我将把成员变量一一给大家进行介绍
本成员设置SPI的通讯方向,可设置为双线全双工(SPI_Direction_2Lines_FullDuplex),双线只接收(SPI_Direction_2Lines_RxOnly),单线只接收(SPI_Direction_1Line_Rx)、单线只发送模式(SPI_Direction_1Line_Tx)。
本成员设置SPI工作在主机模式(SPI_Mode_Master)或从机模式(SPI_Mode_Slave ),这两个模式的最大区别为SPI的SCK信号线的时序,SCK的时序是由通讯中的主机产生的。若被配置为从机模式,STM32的SPI外设将接受外来的SCK信号。
本成员可以选择SPI通讯的数据帧大小是为8位(SPI_DataSize_8b)还是16位(SPI_DataSize_16b)。
SPI_CPOL和SPI_CPHA这两个成员配置SPI的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这两个配置影响到SPI的通讯模式。
时钟极性,可设置为高电平(SPI_CPOL_High)或低电平(SPI_CPOL_Low )。
时钟相位则可以设置为SPI_CPHA_1Edge(在SCK的奇数边沿采集数据) 或SPI_CPHA_2Edge (在SCK的偶数边沿采集数据) 。
本成员配置NSS引脚的使用模式,可以选择为硬件模式(SPI_NSS_Hard )与软件模式(SPI_NSS_Soft ),在硬件模式中的SPI片选信号由SPI硬件自动产生,而软件模式则需要亲自把相应的GPIO端口拉高或置低产生非片选和片选信号。
实际中软件模式应用比较多(GPIO配置推挽模式)。
所有串行的通讯协议都会有MSB先行(高位数据在前)还是LSB先行(低位数据在前)的问题,而STM32的SPI模块可以通过这个结构体成员,对该特性编程控制。
这是SPI的CRC校验中的多项式,若我们使用CRC校验时,就使用这个成员的参数(多项式),来计算CRC的值。
配置完这些结构体成员后,要调用SPI_Init函数把这些参数写入到寄存器中,实现SPI的初始化,然后调用SPI_Cmd来使能SPI外设。
最后给大家分析一下SPI的优缺点:
SPI通讯的优势
SPI的缺点
SPI的介绍就暂时先告一段落,在工作中调过的FLASH也蛮多的欸,让我想想我应该给大家介绍哪一款~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