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zookeeper 面试题_zookeeper面试题

zookeeper面试题

zookeeper的分布式锁

  • 上来直接创建一个锁节点下的一个接一个的临时顺序节点
  • 如果自己不是第一个节点,就对自己上一个节点加监听器(Watcher机制)
  • 只要上一个节点释放锁,自己就排到前面去了,相当于是一个排队机制。

而且用临时顺序节点,如果某个客户端创建临时顺序节点之后,自己宕机了,zk感知到那个客户端宕机,会自动删除对应的临时顺序节点,相当于自动释放锁,或者是自动取消自己的排队。解决了惊群效应

应用场景

(1) 数据发布/订阅: 配置中心
(2) 负载均衡: 提供服务者列表
(3) 命名服务: 提供服务名到服务地址的映射
(4)分布式协调/通知: watch机制和临时节点,获取各节点的任务进度,通过修改节点发出通知
(5)集群管理: 是否有机器退出和加入、选举 master
(7)分布式锁
(8)分布式队列
第一类,在约定目录下创建临时目录节点,监听节点数目是否是要求的数目,
第二类,和分布式锁服务中的控制时序场景基本原理一致,入列有编号,出列按编号。在特定的目录下创建PERSISTENT SEQUENTIAL 节点,创建成功时Watcher 通知等待的队列,队列删除序列号最小的节点用以消费。此场景下Zookeeper 的 znode 用于消息存储,znode 存的数据就是消息队列中的消息内容,SEQUENTIAL 序列号就是消息的编号,按序取出即可。由于创建的节点是持久化的,所以不必担心队列消息的丢失问题。

请谈谈ZooKeeper对事务性的支持

ZooKeeper对于事务性的支持主要依赖于四个函数,zoo_create_op_init,o_delete_op_init,zoo_set op init以及zoo check op init。
每一个函数都会在客户端初始化一个operation,客户端程序有义务保留这些operations。当准备好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后,可以使用z0o_multi来提交所有的操作,由zookeeper服务来保证这一系列操作的原子性。也就是说只要其中有一个操作失败了,相当于此次提交的任何一个操作都没有对服务端的数据造成影响。Zoo multi的返回值是第一个失败操作的状态信号。
zookeeper 采用了全局递增的事务 Id 来标识,所有的 proposal(提议)都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了 zxid,zxid 实际上是一个 64 位的数字,高 32 位是epoch( 时期; 纪元; 世; 新时代)用来标识 leader 周期,如果有新的 leader 产生出来,epoch会自增,低 32 位用来递增计数。当新产生 proposal 的时候,会依据数据库的两阶段过程,首先会向其他的 server 发出事务执行请求,如果超过半数的机器都能执行并且能够成功,那么就会开始执行。

ZAB协议

ZAB协议

ZAB 和 Paxos 算法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
(1)两者都存在一个类似于 Leader 进程的角色,由其负责协调多个 Follower进程的运行
(2)Leader 进程都会等待超过半数的 Follower 做出正确的反馈后,才会将一个提案进行提交
(3)ZAB 协议中,每个 Proposal 中都包含一个 epoch 值来代表当前的Leader周期,Paxos 中名字为 Ballot
不同点:
ZAB 用来构建高可用的分布式数据主备系统(Zookeeper),Paxos 是用来构建分布式一致性状态机系统。

简述zk中的观察者机制

peerType=observer
server.1:1ocalhost:2181:3181:observer

观察者的设计是希望能动态扩展zookeeper集群又不会降低写性能
如果扩展节点是follower,则写入操作提交时需要同步的节点数会变多,导致写入性能下降,而follower又是参与投票的、也会导致投票成本增加
observer是一种新的节点类型,解决扩展问题的同时,不参与投票、只获取投票结果,同时也可以处理读写请求,写请求转发给leader。负责接收leader同步过来的提交数据,observer的节点故障也不会影响集群的可用性
陪数据中心部署。把节点分散到多个数据中心可能因为网络的延迟会极大拖慢系统。使用observer的话,更新操作都在一个单独的数据中心来处理,并发送到其他数据中心,让其他数据中心的节点消费数据。
无法完全消除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延迟,因为observer需要把更新请求转发到另一个数据中心的leader,并处理同步消息,网络速度极慢的话也会有影响,它的优势是为本地读请求提供快速响应。

服务器角色

Leader
(1)事务请求的唯一调度和处理者,保证集群事务处理的顺序性
(2)集群内部各服务的调度者
Follower
(1)处理客户端的非事务请求,转发事务请求给 Leader 服务器
(2)参与事务请求 Proposal 的投票
(3)参与 Leader 选举投票
Observer
(1)3.0 版本以后引入的一个服务器角色,在不影响集群事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提升集群的非事务处理能力
(2)处理客户端的非事务请求,转发事务请求给 Leader 服务器
(3)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投票

数据模型和节点类型

Zookeeper 提供一个多层级的节点命名空间(节点称为 znode)。与文件系统不同的是,这些节点都可以设置关联的数据,而文件系统中只有文件节点可以存放数据而目录节点不行。
Zookeeper 为了保证高吞吐和低延迟,在内存中维护了这个树状的目录结构,这种特性使得 Zookeeper 不能用于存放大量的数据,每个节点的存放数据上限为1M。

(1)PERSISTENT-持久节点
除非手动删除,否则节点一直存在于 Zookeeper 上
(2)EPHEMERAL-临时节点
临时节点的生命周期与客户端会话绑定,一旦客户端会话失效(客户端与zookeeper 连接断开不一定会话失效),那么这个客户端创建的所有临时节点都会被移除。
(3)PERSISTENT_SEQUENTIAL-持久顺序节点基本特性同持久节点,只是增加了顺序属性,节点名后边会追加一个由父节点维护的自增整型数字。
(4)EPHEMERAL_SEQUENTIAL-临时顺序节点
基本特性同临时节点,增加了顺序属性,节点名后边会追加一个由父节点维护的自增整型数字。

能干嘛(命名服务,配置管理,集群管理)

命名服务:
通过指定的名字来获取资源或者服务地址。Zookeeper可以创建一个全局唯一的路径,这个路径就可以作为一个名字。被命名的实体可以是集群中的机器,服务的地址,或者是远程的对象等。一些分布式服务框架(RPC.RMI)中的服务地址列表,通过使用命名服务,客户端应用能够根据特定的名字来获取资源的实体、服务地址和提供者信息等
配置管理
实际项目开发中,经常使用.properties或者xml需要配置很多信息,如数据库连接信息、fps地址端口等等。程序分布式部署时,如果把程序的这些配置信息保存在zk的znode节点下,当你要修改配置,即znode会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zk中某个目录节点的内容,利用watcher通知给各个客户端,从而更改配置。
集群管理:
集群管理包括集群监控和集群控制,就是监控集群机器状态,剔除机器和加入机器。zookeeper可以方便集群机器的管理,它可以实时监控znode节点的变化,一旦发现有机器挂了,该机器就会与水断开连接,对应的临时目录节点会被删除,其他所有机器都收到通知。新机器加入也是类似。

讲下Zookeeper watch机制

客户端,可以通过在znode上设置watch,实现实时监听znode的变化Watch事件是一人一次性的触发器,当被设置了Watch的数据发生了改变的时候,则服务器将这个改变发送给设置了Watch的客户端
。父节点的创建,修改,删除都会触发Watcher事件.
。子节点的创建,删除会触发Watcher事件.
一次性:一旦被触发就会移除,再次使用需要重新注册,因为每次变动都需要通知所有客户端,一次性可以减轻压力,3.6.0默认持久递归,可以触发多次
轻量:只通知发生了事件,不会告知事件内容,减轻服务器和带宽压力

Watcher 机制包括三个角色: 客户端线程、客户端的 WatchManager 以及 ZooKeeper 服务器
1.客户端向 ZooKeeper 服务器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 getData()/getChildren()/exist())
2.把这个监听信息存储到客户端的 WatchManager 中
3.当ZooKeeper 中的节点发生变化时,会通知客户端,客户端会调用相应 Watcher 对象中的回调方法。watch回调是串行同步的

CAP理论,BASE理论

Consistency (一致性):
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备份,在同一时刻是否同样的值。
Availability (可用性):
即服务一直可用,而且是正常响应时间。系统能够很好的为用户服务,不出现用户操作败或者访问超时等用户体验不好的情况。
Partition Tolerance (分区容错性):
大多数分布式系统都分布在多个子网络。每个子网络就叫做一个区(partition)。分区容错的意思是,区间通信可能失败。
CAP理论就是说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最多只能实现上面的两点。而由于当前的网络硬件肯定会出现延迟丢包等问题,所以分区容忍性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进行权衡,没有系统能同时保证这三点。要么选择CP、要么选择AP。

CP和AP:分区容错是必须保证的,当发生网络分区的时候,如果要继续服务,那么强一致性和可用性只能 2 选 1
BASE是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 state(软状态)和Eventually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
BASE理论是对CAP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权衡的结果,其来源于对大规模互联网系统分布式实践的总结,是基于CAP定理逐步演化而来的。BASE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
基本可用:
响应时间上的损失: 正常情况下,处理用户请求需要 0.5s 返回结果,但是由于系统出故障,处理用户请求的时变为 3 s。
系统功能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系统的全部功能,但是由于系统访问量突然剧增,系统的部分非核心功能无法使用。
软状态:数据同步允许一定的延迟最终一致性: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副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后,最终能够达到一个一致的状态,不要求实时

zookeeper面试题

zookeeper面试题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你好赵伟/article/detail/9456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