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师知识点整理_软考高级架构师scdn

软考高级架构师scdn

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结构图层级

  • 应用程序
  • 其他系统软件
  • 操作系统
  • 计算机硬件(裸机)

微内核技术的主要优点

(1)统一的接口,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无需进程识别。

(2)可伸缩性好,能适应硬件更新和应用变化。

(3)可移植性好,所有与具体机器特征相关的代码,全部隔离在微内核中,如果操作系统要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只需修改微内核中极少代码即可。

(4)实时性好,微内核可以方便地支持实时处理。

​ (5)安全可靠性高,微内核将安全性作为系统内部特性来进行设计,对外仅使用少量应用编程接口。

(6)支持分布式系统,支持多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高度并行的应用程序。

若操作系统正在将修改后的系统目录文件写回磁盘时系统发生崩溃,则对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大。

页面置换算法

  • 随机淘汰算法
  • 轮换算法
  • 先进先出算法(FIFO)
  • 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LRU)
  • 最近没有使用的页面置换算法(NUR)
  • 最优置换算法
  • 时钟页面替换算法

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

  • 规划

    主要任务是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在企业和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用户的数据和处理要求,并按一定格式整理形成需求说明书

  • 概念设计

    概念模型,通常用E-R图表示

  • 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也称为逻辑结构设计,其任务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某个特定的DBMS上的逻辑模型

  • 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也称为物理结构设计,其任务是对给定的逻辑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需求说明书

  • 数据库所涉及的数据
  • 数据的特征
  • 使用频率
  • 数据量的估计

物理设计的步骤

  • 设计存储记录结构,包括记录的组成、数据项的类型和长度,以及逻辑记录到存储记录的映射。
  • 确定数据存储安排
  • 设计访问方法,为存储在物理设备上的数据提供存储和检索的能力
  • 进行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分析与设计
  • 数据库程序设计

删除的不同方式

  • 级联删除
  • 受限删除
  • 置空删除

插入的不同方式

  • 受限插入
  • 递归插入

事务具有以下特性

  • 原子性
  • 一致性
  • 隔离性
  • 持久性

输入/输出方式

  • 程序控制方式
  • 程序中断方式
  • DMA方式
  • 通道
  • 输入/输出处理机(IOP)

硬盘中,信息分布层次

  • 记录面
  • 圆柱面
  • 磁道
  • 扇区

CISC指令系统主要特点

(1)指令数量众多。指令系统拥有大量的指令,通常有100~250条左右。

(2)指令使用频率相差悬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

程序中出现的频率却占80%.而大部分复杂指令却很少使用。

(3)支持很多种寻址方式。支持的寻址方式通常为5~20种。

(4)变长的指令。指令长度不是固定的,变长的指令增加指令译码电路的复杂性。

(5)指令可以对主存单元中的数据直接进行处理。典型的CISC通常都有指令能够直接对主存单

元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其执行速度较慢。

(6)以微程序控制为主。CISC的指令系统很复杂,难以用硬布线逻辑(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控

制器,通常采用微程序控制。

CISC指令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

**(1)80-20规律。**在CISC中,各种指令的使用频率相差很悬殊,大量的统计数字表明,大约有

20%的指令使用频率比较大,占据了80%的处理机时间。换句话说,有80%的指令只在20%的处理

机运行时间内才被用到。

(2)超大规模(甚大规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问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

艺要求规整性,而在CISC中,为了实现大量的复杂指令,控制逻辑极不规整,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工艺造成很大困难。在CISC中,大量使用微程序技术以实现复杂的指令系统。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的集成度迅速提高,使得生产单芯片处理机成为可能。在单芯片处理机内,希望采用规整的硬布

线控制逻辑,不希望用微程序。

(3)软硬件的功能分配问题。在CISC中,为了支持目标程序的优化,支持高级语言和编译程

序,增加了许多复杂的指令,用一条指令来代替一串指令。这些复杂指令简化了目标程序,缩小了

高级语言与机器指令之间的语义差距。然而,为了实现这些复杂的指令,不仅增加了硬件的复杂程

度,而且使指令的执行周期大大加长。例如,为了支持编译程序的对称性要求,一般的运算类指令

都能直接访问主存,从而使指令的执行周期数增加,数据的重复利用率降低。

RISC指令系统的主要特点

​ (1)指令数量少。优先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和一些常用指令,避免使用复杂指

令。只提供了LOAD(从存储器中读数)和STORE(把数据写入存储器)两条指令对存储器操作,

其余所有的操作都在CPU的寄存器之间进行。

(2)指令的寻址方式少。通常只支持寄存器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方式合相对寻址方式。

(3)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因为RISC指令数量少、格式少、相对简单,其指令长度

固定,指令之间各字段的划分比较一致,译码相对容易。

(4)以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为了提高操作的执行速度,通常采用硬布线逻辑(组合逻辑)来

构建控制器。

(5)单周期指令执行,采用流水线技术。因为简化了指令系统,很容易利用流水线技术,使得

大部分指令都能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少数指令可能会需要多周期,例如,LOAD/STORE指令因

为需要访问存储器,其执行时间就会长一些。

(6)优化的编译器:RISC的精简指令集使编译工作简单化。因为指令长度固定、格式少、寻址

方式少,编译时不必在具有相似功能的许多指令中进行选择,也不必为寻址方式的选择而费心,同

时易于实现优化,从而可以生成高效率执行的机器代码。

(7)CPU中的通用寄存器数量多,一般在32个以上,有的可达上千个。

大多数RISC采用了Cache方案,使用Cache来提高取指令的速度。而且,有的RISC使用两个独

立的Cache来改善性能。一个称为指令Cache,另一个称为数据Cache.这样,取指令和取数据可以同

时进行,互不干扰。

结构化布线系统

分为六个子系统:

  • 工作区子系统、
  • 水平子系统、
  • 干线(垂直)子系统、
  • 设备间子系统、
  • 管理子系统
  • 建筑群子系统。

常见的迭代周期

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 需求规范、
  • 通信规范、
  • 逻辑网络设计、
  • 物理网络设计、
  • 实施阶段。

RISC处理机中采用主要技术

  • 延时转移技术
  • 指令取消技术
  • 重叠寄存器窗口技术
  • 指令流调整技术
  • 逻辑实现以硬件为主,固件为辅。

设置系统调用方式有2种方式:

(1)直接将参数送入相应的寄存器中,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问题时由于寄

存器数量有限,从而限制了设置参数的数目。

(2)参数表方式。将系统调用所需要的参数,放入一张参数表中,再将只想该参数表的指针放

在某个规定的寄存器中

PV操作是对信号量进行处理的操作过程,而且信号量只能由PV操作来改变。

常用的文件物理结构有顺序结构、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

完整性约束条件的作用对象可以是关系、元组或属性三种

数据分割和数据复制是数据分布的两种重要方式。数据分割是指将数据库中的表智能地分布在

多个磁盘(或服务器)上,即可以将一个表的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磁盘空间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并行

处理的性能和高可用性。数据分割可以分为水平分割和垂直分割两种。

水平分割是将表中不同行的数据存储到不同的磁盘上。例如,当多个事务频繁访问数据表的不

同行时,水平分割表,并消除新表中的冗余数据列。若个别事务要访问整个数据,则要用连接操

作。水平分割会给应用增加复杂度,它通常在查询时需要多个表名,查询所有数据需要并操作。在

许多数据库应用中,这种复杂性会超过它带来的优点,因为只要索引关键字不大,则在索引用于查

询时,表中增加两到三倍数据量,查询时也就增加读一个索引层的磁盘次数。

垂直分割是将表中不同字段的数据存储到不同的磁盘上。例如,当多个事务频繁访问表的不同

列时,可将该表垂直分成多个表。垂直分割可以使得数据行变小(因为列少了,一行数据就变

小),一个数据页就能存放更多的数据,在查询时就会减少I/O 次数。其缺点是需要管理冗余列,查

询所有数据时需要连接操作。

数据分割增加了维护数据完整性的代价。

数据复制是为了提升数据访问效率而采用的一种增加数据冗余的方法,它将数据的多个副本存

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上,由RDBMS负责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在数据库设计的逻辑设计阶段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式,并使用规范化理论对关系模式进行优化处理,一般需要达到第三范式或BC范式。

企业战略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 数据库模型 描述日常事务处理中的数据及其关系;

数据仓库模型 描述企业管理决策者所需信息及其关系。

在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应当形成 需求说明文档、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这些文档可以作为 概念结构设计 阶段的设计依据。

嵌入式系统中采用中断方式实现输入/输出的主要原因是 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在中断时,CPU断电信息一般保存到 中。

系统间进行异步串行通信时,数据的串/并和并/串转换一般是通过 接口中的移位寄存器 实现的。

计算机执行程序时,在一个指令周期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从内存中读指令操作码,首先是将 程序计数器PC 的内容送到地址总线上。

计算机系统中,在 I/O接口与打印机交换信息 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异步传输方式。

CPU访问内存通常是同步方式,

CPU与I/O接口交换信息通常是同步方式,

CPU与PCI总线交换信息通常是同步方式,

I/O接口与打印机交换信息则通常采用基于缓存池的异步方式。

在CISC中,复杂指令都采用硬布线逻辑来执行

操作一级的接口包括操作控制命令、菜单命令等;程序控制一级的接口包括系统调用

软件评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之一。

客户需求向前追溯到软件需求

需求定义的过程也就是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过程,通常有两种需求定义的方法: 严格定义方法和原型方法。

严格定义方法

①所有需求都能够被预先定义。这意味着在没有实际系统运行经验的情况下,全部的系统需求均可通过逻辑推断得到。但这种假设在许多场合是不能成立的。

②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能够准确而清晰地交流。

③采用图形(或文字)可以充分体现最终系统。在使用严格定义需求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工具是定义报告,包括文字、图形、逻辑规则和数据字典等技术工具。

原型方法

①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在系统开发前被准确地说明。

②项目干系人之间通常都存在交流上的困难。

③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

④有合适的系统开发环境。

⑤反复是完全需要和值得提倡的。需求一旦确定,就应该遵从严格定义的方法。

RUP软件开发 9个核心工作流

  • 业务建模、
  • 需求、
  • 分析与设计、
  • 实现、
  • 测试部署、
  • 配置与变更管理、
  • 项目管理以及环境。

数据库设计基本步骤

  • 用户需求分析
  • 概念结构设计
  • 逻辑结构设计
  • 物理结构设计
  • 数据库实施阶段
  •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常见的软件开发阶段划分:

  • 讨论需求
  • 分析
  • 设计
  • 编码
  • 测试

软件危机具体表现为:

  • 软件开发进度难以预测
  • 软件开发成本难以控制
  • 软件功能难一满足用户期望
  • 软件质量无法保证
  • 软件难以维护
  • 软件缺少适当的文档资料

DSSA

定义:在一个特定应用领域中为一组应用提供组织结构参考的标准软件体系结构。

DSSA必备特征

  • 一个严格定义的问题域和问题解域
  • 具有普遍性,使其可以用于领域中某个特定应用的开发
  • 对整个领域的构建组织模型的恰当抽象
  • 具备该领域固定的、典型的在开发工程中可重用元素。

DSSA3个阶段

  • 领域分析
  • 领域设计
  • 领域实现

参与DSSA 4种角色

  • 领域专家
  • 领域分析人员
  • 领域设计人员
  • 领域实现人员

DSSA建立过程 5个阶段

  • 定义领域范围
  • 定义领域特定的元素
  • 定义领域特定的设计和实现需求约束
  • 定义领域模型和体系结构
  • 产生、搜集可重用的产品单元

软件架构复用

软件架构复用类型

  • 机会复用
  • 系统复用

软件架构复用原因

  • 减少开发工作
  • 减少开发时间及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生产力
  • 提高质量品质使其具有更好的互操作性
  • 使产品维护变得更加简单

软件架构可复用资产

  • 需求
  • 架构设计
  • 元素
  • 建模与分析
  • 测试
  • 项目规划
  • 过程、方法和工具
  • 人员
  • 样本系统
  • 缺陷消除

软件复用的基本过程 3个阶段

  • 首先构造/获取可复用的软件资产
  • 其次管理这些资产
  • 最后针对特定的需求,从这些资产中选择可复用的部分,以开发满足需求的应用系统

软件架构风格

  • 数据流体系结构风格
  • 调用/返回体系结构风格
  • 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风格
  • 虚拟机体系结构风格
  • 独立构件体系结构风格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体系结构需求 3个方面

  • 系统的质量目标
  • 系统的商业目标
  • 系统开发人员的商业目标

体系结构设计过程

  • 提出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 把已标识的构建映射到软件习题结构中
  • 分析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 产生软件体系结构
  • 设计评审

体系结构文档 2个

  • 体系结构规格说明
  • 测试体系结构需求质量设计说明书

体系结构演化 6个步骤

  • 需求变化分类
  • 制定体系结构演化计划
  • 修改、增加或删除构件
  • 更新构件的相互作用
  • 构件组装与测试
  • 技术评审

软件架构概念

软件架构设计与生命周期

  • 需求分析阶段
  • 设计阶段
  • 实现阶段
  • 构件组装阶段
  • 部署阶段
  • 后开发阶段

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软件架构设计是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按时和按需交付产品的关键因素。

  • 架构设计能够满足系统的品质
  • 架构设计使受益人达成一致的目标
  • 架构设计能够支持计划编制过程
  • 架构设计对系统开发的指导性
  • 架构设计能够有效的管理复杂性
  • 架构设计为复用奠定了基础
  • 架构设计能够降低维护费用
  • 架构设计能够支持冲突分析

未来信息综合技术

信息物理系统

CPS的体系架构

  • 单元级
  • 系统级
  • SoS级

CPS的技术体系

  • CPS总体技术
    • 系统架构
    • 异构系统集成
    • 安全技术
    • 实验验证技术等
  • CPS支撑技术
    • 智能感知
    • 嵌入式软件
    • 数据库
    • 人机交互
    • 中间件
    • SDN(软件定义网络)
    • 物联网
    • 大数据等
  • CPS核心技术
    • 虚实融合控制
    • 智能装备
    • MBD
    • 数字孪生技术
    • 现场总线
    • 工业以太网
    • CAX/MES/ERP/PLM/CRM/SCM等

上述技术体系可以分为四大核心技术要素即“一硬”(感知和自动控制)、“一软”(工业软件)、“一网”(工业网络)、“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其中感知和自动控制是CPS实现的硬件支撑;工业软件固化了CPS计算和数据流程的规则,是CPS的核心;工业网络是互联互通和数据传输的网络载体;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是CPS数据汇聚和支撑上层解决方案的基础,对外提供资源管控和能力服务。

CPS典型应用场景

  • 智能设计
    • 产品及工艺设计
    • 生产线/工厂设计
  • 智能生产
    • 设备管理应用场景
    • 生产管理应用场景
    • 柔性制造应用场景
  • 智能服务
    • 健康管理
    • 智能维护
    • 远程征兆性诊断
    • 协同优化
    • 共享服务
  • 智能应用
    • 无人装备
    • 产业链互动
    • 价值链共赢

CPS建设路径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CPS体系设计
  • 单元级CPS建设
  • 系统级CPS建设
  • SoS级建设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分类

  • 弱人工智能
  • 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

  • 自然语言处理(NLP)
  • 计算机视觉
  • 知识图谱
  • 人机交互(HCI)
  • 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VR/AR)
  • 机器学习
    • 机器学习定义
    • 机器学习分类
      • 监督学习
      • 无监督学习
      • 半监督学习
      • 强化学习
    • 按照学习方法不同
      • 传统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常见算法
      • 迁移学习
      • 主动学习
      • 演化学习
    • 机器学习综合应用
      • 数据挖掘
      • 计算机视觉
      • 自然语言处理
      • 语音和手写识别
      • 生物特征识别
      • 搜索引擎
      • 医学诊断
      • 信用卡欺诈检测
      • 证券市场分析
      • 汽车自动驾驶
      • 军事决策等

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定义

  • 具有脑、手、脚登三要素的个体
  • 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收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
  • 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

机器人发展过程

  • 第一代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 第二代机器人:感觉型机器人
  • 第三代机器人:智能型机器人

机器人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 机械手设计
  • 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
  • 轨迹设计和路径规划
  • 传感器
  • 机器人视觉
  • 机器人语言
  • 装置与系统结构
  • 机器人智能等

机器人4.0的核心技术

  • 云-边-端的无缝协同计算
  • 持续学习与协同学习
  • 知识图谱
  • 场景自适应
  • 数据安全

机器人分类

  • 操作机器人
  • 程序机器人
  • 示教再现机器人
  • 智能机器人
  • 综合机器人

按照应用行业分类:

  • 工业机器人
    • 搬运
    • 焊接
    • 装配
    • 喷漆
    • 检查等
  • 服务机器人
    • 舞蹈机器人
    • 玩具机器人等
  • 特殊领域机器人
    • 建筑
    • 农业
    • 核电站
    • 海底
    • 宇宙空间

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业务本质

  • 云边缘
  • 边缘云
  • 云化网关

边缘计算特点

  • 联接性
  • 数据第一入口
  • 约束性
  • 分布性

边云协同六种协同

  • 资源协同
  • 数据协同
  • 智能协同
  • 应用管理协同
  • 业务管理协同
  • 服务协同

边缘计算安全

  • 提供可信的基础设施
  • 为边缘应用提供可信赖的安全服务
  • 保障安全的设备接入和协议转换
  • 提供安全可信的网络及覆盖

边缘计算应用场合

  • 智慧园区
  • 安桌云与云游戏
  • 视频监控
  • 工业物联网
  • Cloud VR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几种使用场合和含义

(1)Digital Twin这一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技术体系、所代表的跨学科工程领域,以及作为通

用目的技术引发的商业、经济和社会影响体系,如数字孪生体时代。

(2)物理实体对象的某种数字化孪生模型的抽象类型或实例,如数字孪生体可分为数字孪

生原型体、数字孪生实例体和数字孪生聚合体。

(3)具体应用场景下物理实体对象的数字化孪生模型,如某个或某类产品、工厂、城市、

产业、战场等的数字孪生体。此时,如果是强调物理实体对象或者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并重,

也可将数字孪生作为形容词定语,放在物理实体对象之前,而不用“体”字,相当于英文的

digitally twinned。例如,数字孪生制造、数字孪生城市等。

(4)在某些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并重的场合,如架构设计或实现等,可将数字孪生体与

对应物理实体对象及相关使能实体对象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数字孪生系统。

数字孪生体的关键技术

  • 建模
  • 仿真
  • 其他技术

数字孪生体的应用

  • 制造
  • 产业
  • 城市
  • 战场

云计算和大数据

云计算的服务方式

  • 软件即服务(SaaS)
  • 平台即服务(PaaS)
  •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 公有云
  • 社区云
  • 私有云
  • 混合云

大数据面临5个方面的挑战

  • 挑战一:数据获取问题
  • 挑战二:数据结构问题
  • 挑战三:数据集成问题
  • 挑战四:数据分析、组织、抽取和建模是大数据本质的功能性挑战
  • 挑战五:如何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并与非技术的领域专家进行交互。

大数据分析步骤5个主要阶段

  • 数据获取/记录
  • 信息抽取/清洗/注记
  • 数据集成/聚集/表现
  • 查询处理、数据建模和分析
  • 数据解释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

  • 制造业的应用
  • 服务业的应用
  • 交通行业的应用
  • 医疗行业的应用

信息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定义

定义1:软件或计算机系统的信息系统架构是该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而结构由软

件元素、元素的外部可见属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

定义2:信息系统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

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定义3:信息系统架构是指一个系统的基础组织,它具体体现在: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

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指导其设计和演化的原则上。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架构的定义,特作如下说明

(1)架构是对系统的抽象,它通过描述元素、元素的外部可见属性及元素之间的关系来反

映这种抽象。因此,仅与内部具体实现有关的细节是不属于架构的,即定义强调元素的“外部

可见”属性。

(2)架构由多个结构组成,结构是从功能角度来描述元素之间的关系的,具体的结构传达

了架构某方面的信息,但是个别结构一般不能代表大型信息系统架构。

(3)任何软件都存在架构,但不一定有对该架构的具体表述文档。即架构可以独立于架构

的描述而存在。如文档已过时,则该文档不能反映架构。

(4)元素及其行为的集合构成架构的内容。体现系统由哪些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各有哪些

功能(外部可见),以及这些元素间如何连接与互动。即在两个方面进行抽象:在静态方面,关

注系统的大粒度(宏观)总体结构(如分层);在动态方面,关注系统内关键行为的共同特征。

(5)架构具有“基础”性:它通常涉及解决各类关键重复问题的通用方案(复用性),以及

系统设计中影响深远(架构敏感)的各项重要决策(一旦贯彻,更改的代价昂贵)。

(6)架构隐含有“决策”,即架构是由架构设计师根据关键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质量属

性及项目相关的约束)进行设计与决策的结果。不同的架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架构是不一样的,

为避免架构设计师考虑不周,重大决策应经过评审。特别是架构设计师自身的水平是一种约束,

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是摆脱这种约束走向优秀架构师的必经之路。

通用的架构风格

  • 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
  • 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 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信;事件系统
  • 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 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信息系统架构分类

  •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 集中式结构
    • 分布式结构
  • 信息系统的逻辑架构
    • 横向综合
    • 纵向综合
    • 纵横综合

信息系统常用4种架构模型

  • 单机应用模式(Standalone)
  •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
    • 两层C/S
    • 三层C/S 与B/S结构
      • 7种协议
        • TCP/IP
        • 自定义消息机制
        • 基于RPC编程
        • 基于CORBA/IIOP协议
        • 基于Java RMI协议
        • 基于J2EE JMS
        • 基于HTTP协议
    • 多层C/S结构
      • 多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主要完成的工作
        • 提高系统可伸缩性,增加并发性能。
        • 中间件/应用层这一层专门完成请求转发或一些用一个逻辑相关处理
        • 增加数据安全性
    • MVC
  • 面向服务架构(SOA)模式
    • 面向服务架构
    • Web Service
    • 面向服务架构的本质
  • 企业数据交换总线

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 战略系统
  • 业务系统
  • 应用系统
  • 企业信息基础建设
    •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分成三部分
      • 技术基础设施
      • 信息资源设施
      • 管理基础设施

TOGAF帮助企业组织和解决所有业务需求4个目标

  • 确保从关键利益相关方到团队成员的所有用户都使用相同的语言
  • 避免被“锁定”到企业架构的专有解决方案
  • 节省时间和金钱,更有效利用资源
  • 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ROI)

TOGA 9 版本6个组件

  • 架构开发方法
  • ADM指南和技术
  • 架构内容框架
  • 企业连续体和工具
  • TOGAF参考模型
  • 架构能力框架
    • 框架核心思想:
      • 模块化架构
      • 内容框架
      • 扩展指南
      • 架构风格

ADM的架构开发阶段

  • 准备
  • 需求管理
  • 架构愿望
  • 业务架构
  • 信息系统架构(应用和数据)
  • 技术架构
  • 机会和解决方案
  • 迁移规划
  • 实施治理
  • 架构变更管理

信息化包含7个主要平台

  • 知识管理平台
  • 日常办公平台
  • 信息集成平台
  • 信息发布平台
  • 协同工作平台
  • 公文流转平台
  • 企业通信平台

信息化的一般概念

  • 信息化
  • 信息化生产力
    • 信息化内涵包括4方面内容
      • 信息网络体系
      • 信息产业基础
      • 社会运行环境
      • 效用积累过程
  • 信息化建设
  • 信息化特征
    • 主要体现6种特征
      • 易用性
      • 健壮性
      • 平台化、灵活性、扩展性
      • 安全性
      • 门户话、整合性
      • 移动性

信息化工程建设方法

  • 信息化架构模式
  • 信息化建设生命周期
    • 系统规划阶段
    • 系统分析阶段
    • 系统设计阶段
    • 系统实施阶段
    •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 信息化工程总体规划的方法论
    • 关键成功因素法
    •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 企业系统规划法

价值模型核心特征3种基本形式

  • 价值期望值
  • 反作用力
  • 变革催化剂

传统方法4个突出的局限性

  • 对参与者的行为模型关注较多,而对其中目标关注较少
  • 往往将参与者固定化分成几种角色
  • 往往忽略限制因素之间的差别
  • 结果简单

执行系统的体系结构策略始于:

  • 识别核实的价值背景并对其进行优先化
  • 在每一背景中定义效用曲线和优先化期望值
  • 识别和分析每一北京中的反作用力和变革催化剂
  • 检测限制因素使满足期望值变难的领域

体系结构决策产生意义权衡点

  • 重要性
  • 程度
  • 后果
  • 隔离

领域指导原则

  • 组织
  • 操作
  • 可变性
  • 演变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喵喵爱编程/article/detail/1018727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