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HCIA的学习

HCIA的学习

HCIA网络基础

1.网络定义:

      利用传输介质将世界不同位置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张网,进而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2.①计算机:[处理电流信号(数字信号)]

  ②数据转换:

        应用层:应用程序→通过代码→接收人类语言→编码

        表示层:编码→将人类语言→二进制

        介质访问控制层:二进制→(有形状的)电流信号

         物理层:(通过处理器CPU)处理电流信号

3.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早期使用,速率低,但耐用;传输距离长,抗干扰性强。

 双绞线(RJ-45):八根铜丝,两两相绞(抗干扰,防止失真)。

  光纤:需进行光电转化,分为单模(转发距离长)和多模(转发距离短}无线传输.

4.扩大网络:

  ①距离的延长:

    中继器:解决信号衰减问题,但无法解决信号失真的问题,且最大可增强5倍的传输距离。

②网络节点数量的增多(集线器):

    网络拓扑结构——指示设备如何连接到设备中

    直线型拓扑结构:

缺点:不安全(资源共享);垃圾(耗时,增加网络延迟);传输距离越长,转发效率越低。

    环型拓扑结构:

优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输距离,提高了网络稳定性。

缺点:一定程度上未解决直线型的缺点。

    星型拓扑结构:

优点:成本低,基本上解决了直线型的安全等问题,提高了网络稳定性。

缺点:集线器为公共服务,压力大,一旦无法通讯,整个网络则会完全崩溃。

     网状拓扑结构:

优点:网络稳定性较高

缺点:成本提高,部署难度增大

  ③解决局限性问题:

     Ⅰ安全问题

     Ⅱ垃圾信息延迟问题

     Ⅲ地址问题:设置编号(MAC物理地址)

         MAC物理地址:标识和区分不同的设备身份(设置唯一性),用48位二进制表示(前24位代表了不同的厂商,后24位代表厂商生产该设备添加的物理串号,进而进行格式统一)。

     Ⅳ冲突问题(电流碰撞):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机制-排队 

  ④ 交换机:

       Ⅰ无限的传输距离:采用了一种存储和转发的通讯模式(读和重写)。

        Ⅱ完全没有冲突

        Ⅲ一对一的单播(交换机的转发原理)

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包,首先会记录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和接受接口的对应关系到MAC地址表中,之后在转发过程中会查看数据包中的目标MAC地址,如果MAC地址表中存在记录则直接按照记录关系单播转发,反之没有记录则泛洪。

泛洪:除了接收到这个数据包的接口以外,向所有剩下的接口复制转发一次该数据包。

路由器:

         Ⅰ隔离洪泛范围

         Ⅱ转发单播流量

IP地址:判断是否为同一个范围的MAC地址

        Ⅰ查阅IP地址:Windows+R+cmd→ipconfig

        Ⅱ实质:32位二进制

        ⅢIPv4——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00000000=0
00000001=1
00000010=2
00000100=4
00001000=8
00010000=16
00100000=32
01000000=64
10000000=128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1.00000001
例如: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1.00000001
128+64+0+0+0+0+0+0+0=192
128+32+8=168
192.168.1.1

HCIA-----OSI参考模型

一:默认IP地址(有类IP地址)

     1.目的:判断是否为同一个范围的MAC地址

     2.实质:32位二进制

     3.IPv4——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4.查阅IP地址:Windows+R+cmd→ipconfig

     5.判断:网络位相同则代表地址在一个范围,不同则代表不在一个范围

                    主机位:范围内部的主机分配的地址

0-127----A类地址,为单播地址, 默认掩码是255.0.0.0
1-126--- 真实的取值,默认掩码是 8
128-191---B类地址,为单播地址
192-223---C类地址,为单播地址
224-239 ---D类地址, D类地址为组播(在一个广播域中划分为一个更小的团体进而进行通讯,只能作为目标使用)地址, 224-239------不允许个人进行配置。

E类地址为保留地址(未投入使用)。240-255------不允许个人进行配置。

特殊 IP 地址 ----------127.0.0.1/8---环回地址(测试地址)
主机位全 0 的地址 --- ------192.168.1.0 24——代表一个网络范围(网段)
主机位全1的地址 ---------192.168.1.255——直接广播地址
网段内部存在多少 IP 地址---2的主机位次方
网段内部存在多少可用 IP 地址---2的主机位次方-2
192.168.1.1-192.168.1.254
全0的IP地址 -----0.0.0.0----DHCP动态获取IP地址时使用(没有IP地址),路由(代表所有IP
地址)
全1的IP地址 -------255.255.255.255----受限广播地址
169.254.0.0/16---获取IP地址失败,设备自动生成的地址

 2.子网划分——VLSM---借位(针对主机位进行借位)

           1>减少IP地址的浪费

            2>例题:172.168.1.0/16------11个部门

                            11个部门-------2^4=16

                             172.16.0001 0000.00000000  172.16.16. 0 /20  
                              172.16.0010 0000.00000000  172.16.32.0/20
                              172.16.0011 0000.00000000  172.16.48.0/20
                              172.16.0100 0000.00000000  172.16.64.0/20
                              172.16.0101 0000.00000000  172.16.80.0/20
                              172.16.0110 0000.00000000  172.16.96.0/20
                              172.16.0111 0000.00000000  172.16.112.0/20
                              172.16.1000 0000.00000000  172.16.128.0 /20
                              172.16.1001 0000.00000000  172.16.129.0/20
                              172.16.1010 0000.00000000  172.16.160.0/20
                              172.16.1011 0000.00000000  172.16.176.0/20

        3.子网汇总——取相同去不同

             例题: 192.168.1.32

                         192.168.1.64 ---27

                          192.168.1.0 0100000
                          192.168.1.0 1000000
                          192.168.1.0 0000000
                          192.168.1.0 25
三:子网掩码

      1.实质:32位二进制,划分IP地址的网络位和主机位

       2.必须是连续的0和连续的1,让子网掩码为1的部分代表IP地址的网络位

四:OSI参考模型-------统一标准

         1.核心:分层

          2.更利于标准化  

          3.降低层次之间的关联性--每一层都在下层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
          4.更利于理解与学习 

          5.模型:

              1>应用层------接收人类语言(抽象语言)

              2>表示层------压缩和解压缩,加密解密——将接收的数据转换为二

进制
              3>会话层------建立维护和断开一次会话通讯---会话:主机和服务

器之间的逻辑通道

             4>传输层------优化传输——建立端到端的传输

                  端口号------16位二进制

                  共65535个端口号(1-65535,其中1-1023是知名端口号)

                  SPORT:源端口号x,是一个随机值(2024-65535)

                  DSPORT:目标端口号80/443

                  SIP:主机DIP服务器

                  SMAC:主机DMAC(网关)

                5>网络层------路由器

              6>数据链路层-------MAC---介质访问控制层 ,LLC---逻辑链路控制层

              7>物理层------处理电信号

HCIA——TCP/IP协议

PDU ---协议数据单元:
应用层数据---数据报文
传输层数据---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数据帧
物理层--比特流

封装与解封装


协议
应用层协议 --- -------Http:80
https:443
FTP: 文件传输协议:21/20
Telnet--远程登陆协议:23
Ssh--安全的远程登陆协议:22
Ssh--安全的远程登陆协议:22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67/68
DNS--域名解析协议:53
传输层---TCP UDP
网络层---IP协议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协议---------

  1.前导符:分隔数据

        2.长度:标注以太网协议报头的长度

        3.类型字段:标注上层使用的协议,是解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4.FCS:帧校验序列

四:传输层协议---TCP/UDP协议

        1.TCP和UDP优缺点

           1>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一种传输协议

           2>TCP协议的传输是可靠的(排序/确认/重传/流控),而UDP的传输是不可靠的

           3>TCP可以进行分段,而UDP不能

           4>TCP可以进行流控,而UDP不能

           5>TCP传输消耗资源大,传输效率低,而UDP传输效率快,资源消耗低

       2.TCP---进行文件和邮件等的传输,其头部最小是20个字节

           UDP---即时通讯软件

  1> 排序:于第一个数据包一个随机值,依次安排一个序号,进而解决发送延迟导致的数据包乱序的问题 。     

    2>确认:目标在接收到信息后,会重新发送一个ACKmumber数据包给发送者,确认目标者已经接收到该信息,同时也会在后续数据的传输中将ACKnumber上依次加一,进而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3>重传:在一定时间内,发送者未接受到目标者的一个ACKnumber,发送者就会重新发送数据包,直到确认发送者能够收到这个ACKnumber。

    4>分段:将数据大而化小,进而在重传的过程中减少带宽。

    5>流控:滑动窗口机制

    5>选项:为TCP后续新功能的增加而留有,进而不影响现有的功能。

    6>校验和:检验TCP报头中参数是否有缺失。

    7>标志位:是基于其他协议而言的

                <1>URG:值为1,代表有优先紧急发送的数据包

                <2>ACK:值为1,代表有回复确认的数据包

                <3>PSH:值为1,代表该数据包有推送功能,推送功能提高了发送效率

                <4>RST:值为1,代表该数据包在发送过程中紧急断开了连接

                <5>SYN:值为1,代表发送者给予了一个虚拟值,进而确认对方能否正常工作,该标志位与TCP的三次握手紧密相关

                <6>FIN:值为1,代表数据包已经正常发完,正常断开连接

3.TCP的三次握手

MTU----协议数据单元——规定数据分片的大小(实质是数据到达数据链路层的大小:默认是1500字节)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喵喵爱编程/article/detail/78421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