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Python中的random模块提供了生成随机数的函数,包括整数、浮点数和随机序列等。其背后的原理是伪随机数生成算法。
所谓的伪随机数生成器是指通过随机的种子数(即初始值),按照某种算法生成一定数量的数列,这些数列看起来随机分布并满足随机性的一种算法。这种算法并不是完全随机,因为毕竟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因此由它生成的数列总是会遵循某个特定的规律,但这个规律看起来就像真正的随机数。目前常用的伪随机数生成算法主要有线性同余发生器、梅森旋转算法等。
例如,Python中random模块的基础随机数生成器是通过一个线性同余法来实现的。其可以生成15位的随机数,其伪随机数生成的方法是:
X i + 1 X_{i+1} Xi+1 = ( a X i + c aX_i + c aXi+c) % m m m
其中 m = 2 32 m = 2^{32} m=232, a = 1103515245 a = 1103515245 a=1103515245, c = 12345 c = 12345 c=12345, X 0 X_0 X0是一个种子数。当然,Python中的random模块并不是直接使用这个线性同余法,而是对其进行了各种调整,以满足更宽泛的随机性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伪随机数生成算法的特殊性质,它有可能会生成周期性的数列。也就是说,当在随机数生成器中种子的值重复出现时,其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将与先前某个时刻生成的序列完全相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通常需要在生成随机数之前对种子值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对时间戳、进程ID、PID+IP地址等进行运算来确保初始种子的唯一性。
总之,Python中的random模块使用伪随机数生成算法来生成随机序列,这些序列看起来具有随机分布和随机性。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随机,用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谨慎使用。
Python中的随机数生成是典型的伪随机数生成,而现实世界的随机数背后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即自然随机。
自然随机源的原理通常是基于一些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因素,例如自然事件、物理现象等。例如,将物理噪声通过设备转换为数字信号,由此产生的随机数序列就是自然随机序列。通常自然随机序列生成的方法越复杂,能够产生的随机序列长度越大,随机性越高。
然而,自然随机往往不能直接用于计算机中,因此现实中很多使用随机数的场景,例如密码学、随机抽奖等,都需要计算机生成的伪随机数。这些伪随机数可以看作是使用某种随机数生成算法,将某个特定的种子数转换成所需的伪随机数序列,使其看起来拥有随机性的方法。
但是,伪随机数的随机性和可预测性都未必与自然随机数相同。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随机数生成算法,并设置种子的唯一性,以确保生成的伪随机数足够随机。
综上所述,现实世界中的随机背后是自然随机,而计算机中的随机背后是伪随机数生成算法,二者的随机性和可预测性均不同。在使用随机数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随机数生成方法。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