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操作系统-- 连续内存分配、非连续内存分配_非使用性内存分配

非使用性内存分配

一、连续内存分配

逻辑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当我们给程序分配物理地址空间时,会给予一个程序随机连续的一段物理地址空间。那么就会出现内存碎片的问题!

1、内存碎片的问题
(1)外部碎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白色部分就是外部碎片

定义:在分配单元间的未使用内存

(2)内部碎片

定义:在分配单元中的未使用内存

有了碎片,就降低了内存使用率,这个时候内存分配的方法选择就很重要了。

2、连续内存分配算法
(1)首次适配

使用该算法进行内存分配时,按地址排序的空闲块列表,从空闲分区链首开始查找,直至找到一个能满足其大小需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出一块内存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分区链中。

该算法倾向于使用内存中低地址部分的空闲分区,在高地址部分的空闲分区非常少被利用,从而保留了高地址部分的大空闲区。显然为以后到达的大作业分配大的内存空间创造了条件。缺点在于低址部分不断被划分,留下许多难以利用、非常小的空闲区,而每次查找又都从低址部分开始,这无疑会增加查找的开销

碎片重分配需要检查,看是否有自由分区能合并于相邻的空闲分区,若有,然后调整空闲块列表

优势:

  • 简单
  • 易于产生更大空闲块,向着地址空间的结尾

劣势:

  • 外部碎片
  • 不确定性
(2)最优适配

最优适配算法是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

优势:

  • 当大部分分配是小尺寸时,很有效
  • 比较简单

劣势:

  • 外部碎片
  • 重分配慢
  • 易产生很多没用的微小碎片
(3)最差适配

为了避免有太多微小的碎片,最差适配算法是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最大的空闲分区的一种计算方法。

优势:

  • 假如分配是中等尺寸效果最好

劣势:

  • 重分配慢
  • 外部碎片
  • 易于分割大的空闲块,以致需要大分区时,无法满足需要。
3、碎片整理方法

(1)压缩式
程序拷贝到其他连续的地址空间里去,一般在程序停止时,进行拷贝,在内存中拷贝开销也是非常大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交换式
采用换入换出的方式,将硬盘当作后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这种内存已经使用满了,压缩式已经不能够使用了,我们只能把其中一个未运行的程序放入硬盘中,腾出空间给需要运行的程序。粒度是以单个程序大小作为单位的,如果大块的程序的换入换出开销也挺大的。当然p4的数据并没有丢失,只是放到了硬盘,需要运行时,又从硬盘调进内存

选择那个程序换入换出,也是需要一个好的算法来支持的。

4、连续内存分配的缺点
  • 分配给一个程序的物理内存是连续的
  • 内存利用率低
  • 有外碎片和内碎片的问题

二、非连续内存分配

1、非连续分配的优点
  • 一个程序的物理地址空间是非连续的
  • 更好的内存利用和管理
  • 允许共享代码和数据(共享库等)
  • 支持动态加载和动态链接
2、分段

代码来看,有主程序、子程序、共享库形成了代码不同的分段;从数据存储来看,有堆栈段、共享数据段。

将各个段进行识别分离,这样更有效的进行管理,这就是分段的目的。因为我们需要映射到物理地址空间,可以是不连续的,就需要一种映射的机制。

(1)程序访问物理地址需要:

一个2维的二元组(s,addr)

  • s—段号
  • addr—段内偏移
(2)两种存储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分段机制访问内存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段表:里面存的是逻辑段号到物理段号的映射,以及段长的限制
段号:决定了看段表中的哪一项
段偏移:段偏移会和段长的限制比较大小,小了,才是合法的,才能允许访问内存。
  • 1
  • 2
  • 3

段基址+段偏移得到物理地址

3、分页
(1)程序访问物理地址需要:

一个2维的二元组(p,o)

  • p—页号
  • o—页内偏移

注:

  • 页寄存器定义了DMA缓冲区的起始位置所在物理页的基地址,即页号。页寄存器有点类似于PC中的段基址寄存器
  • 帧号原名页帧号,又叫块号、页框号
(2)和分段的区别:

分段的段长是可变的,分页的页的大小是固定的。

(3)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划分的单位
  • 划分物理内存至固定大小的,大小是2的幂;eg:…512,4096,8192
  • 划分逻辑地址空间至固定大小的,大小是2的幂;eg:…512,4096,8192

注:页和帧都是大小必须是相同的。

(3)物理地址计算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分页机制访问内存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根据页号找到页表项,然后得到帧号,帧号*帧大小+页内偏移就得到了物理地址。

(5)分页机制的特点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逻辑地址空间是大于物理地址空间的,所以不可能所有页都有对应的帧,这个需要硬盘虚拟内存技术来解决!

(6)页表转换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第一个求逻辑地址为(4,0)的物理地址:
我们可以根据页号4,判断页表项为第一项,其存在位为0,故此页在内存中不存在,所以会报内存异常。
第二个求逻辑地址为(3,1023)的物理地址:
我们可以根据页号3,判断页表项为第二项,其存在位为1,故此页在内存中存在,且帧号为4,所以物理地址为(4,1023)。

注:因为页表可能非常大,所以不能放在cpu或者缓存中,因此页表是处于内存中的。
所以访问一个内存单元需要两次内存访问

  • 一次用于获取页表项中的帧号
  • 一次用于从内存中取数据

接下来将从时间空间提升访问速度。

(7)从时间上提升访问速度:TLB快表

TLB特点:

  • TLB使用关联内存实现,具备快速访问性能,但它非常小,只存储最近使用的表项
  • 如果TLB命中,帧号可以很快被获取
  • 如果TLB未命中,会去查询页表,同时对应的表项被更新至TLB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从空间上提升访问速度:多级页表(了解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如果存在位为0,那么只查询一级页表就够了。加快了速度。

(9)反向页表(了解即可)

我们都知道逻辑地址空间是大于物理地址的,很多查询不存在,我们能不能不建立页表和逻辑地址空间大小相对应,而是让页表与物理地址空间大小相对应?

这个就是反向页表,根据帧号查询页号。
  •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寸_铁/article/detail/755652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