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图像噪声是指存在于图像数据中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干扰信息。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因此在图像增强处理和分类处理之前,必须予以纠正。 图像中各种妨碍人们对其信息接受的因素即可称为图像噪声 。噪声在理论上可以定义为“不可预测,只能用概率统计方法来认识的随机误差。因此将图像噪声看成是多维随机过程是合适的,因而描述噪声的方法完全可以借用随机过程的描述,即用其概率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
常见的图像噪声有以下几种:
不同类型的图像噪声在特征和影响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噪声类型选择相应的滤波算法会更加有效。
常见的图像滤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同的图像滤波方法在滤波效果、处理时间、滤波器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滤波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滤波效果。
线性滤波与非线性滤波:线性滤波是根据邻域内像素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出中心像素的滤波方法,例如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等。在这些方法中,目标图像的每个像素值通过与其相邻区域内的其他像素值按一定权值进行加和而产生。因此,处理过程是线性的,同时也使得处理过程简单明了,可以被有效地采用。非线性滤波是根据像素邻域内的像素彼此各自的比较,然后根据这些像素值进行计算的处理。它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优势,尤其是当噪声比较大或图像质量比较低时。例如,中值滤波和双边滤波等滤波方法就是一种非线性滤波方法,它们的处理过程是非线性的,即每个像素的输出值不仅仅取决于邻域内像素的加权平均值。非线性滤波通常能够更好地处理具有复杂和非线性特征的图像。
时域滤波和频域滤波:时域滤波是指对图像像素值进行直接处理的滤波方法,例如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等;而频域滤波则是对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对傅里叶变换后的频域图像进行处理的滤波方法,例如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等。
平滑滤波和锐化滤波:平滑滤波主要用于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平滑图像细节,例如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等;而锐化滤波通常用于增强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例如 Sobel 滤波和 LoG 滤波等。
线性时不变滤波和递归滤波:线性时不变滤波是指每个像素点的输出只依赖于同一像素点的输入和固定的滤波器系数,例如 Sobel 滤波和 Laplacian 滤波等;而递归滤波则是指每个像素点的输出依赖于前一个像素点的输出,例如高斯滤波和 Bilateral 滤波等。
参数滤波和非参数滤波:参数滤波是指获得滤波核中的参数,而非参数滤波是指滤波核中的参数是根据图像数据进行估计得到的,例如双边滤波和中值滤波等。
均值滤波是常用的一种图像滤波方法,其原理是在图像中对每个像素点周围的邻域内取平均值,然后将平均值作为该像素点的灰度值。这样的处理能够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并使图像的细节更为平滑。均值滤波的具体步骤如下:
均值滤波存在的一个缺点是处理后的图像会变得模糊,这是因为使用平均值来代表像素点的灰度值可能会损失一些细节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其他的滤波算法,比如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等,这些算法能够更好地保持图像的细节信息。
dst = cv.blur(src, ksize[, dst[, anchor[, borderType]]])
参数说明:
src
: 输入图像,可以是8位、16位或32位的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ksize
: 滤波内核的大小,用一个元组 (w, h)
表示,其中 w
和 h
分别表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大小。元组中的每个值必须是正奇数。dst
(可选): 输出图像,与输入图像大小、深度和通道数相同。anchor
(可选): 锚点,表示内核中心的位置。默认值为 (-1, -1)
,即为内核的中心。borderType
(可选): 描边类型。默认值为 cv.BORDER_DEFAULT
。cv.blur()
函数可以对一个单通道或多通道的图像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是一个与输入图像尺寸和通道数相同的图像矩阵。在滤波前,需要指定一个固定大小的滤波内核来处理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函数内部使用一个矩阵内核将邻域内所有像素点的值加起来并取平均数,得到新的像素灰度值。这样就可以去除噪声,同时保留图像中的边缘和其他特征信息。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picture_init = cv.imread('init.jpg')
picture_finished = cv.blur(picture_init, (5, 5))
merge_picture = cv.hconcat([picture_init,picture_finished])
cv.imshow("finished", merge_picture)
cv.waitKey()
cv.destroyAllWindows()
均值滤波是一种基本的图像滤波方法,它通过求取邻域内像素的平均值,来对图像的噪声进行消除。
均值滤波的优点如下:
均值滤波的缺点如下:
中值滤波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滤波器,其主要原理是用像素邻域里的像素点的中值代替中心像素点的灰度值。具体的中值滤波过程如下:
中值滤波器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消除椒盐噪声和斑点噪声,使图像更加清晰,同时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但是,中值滤波器对于大尺度噪声的去除效果不是很好。
dst = cv2.medianBlur(src, ksize)
其中,src
参数是输入图像,可以是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ksize
参数是滤波器的大小,通常为正奇数(例如3、5、7等),指定了滤波器的半径大小(即包括中心像素在内的邻域大小)。若不指定ksize,默认值为3。
优点:
缺点:
因此,中值滤波和均值滤波虽然处理方式相似,但在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图像质量以及运算复杂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滤波方法。
高斯滤波将高斯核应用于图像的每个像素,将像素与其周围像素的加权平均值进行计算,从而平滑图像并降低噪声。
是一种对人眼视觉的模仿。
cv2.GaussianBlur(src, ksize, sigmaX[, dst[, sigmaY[, borderType]]]) -> dst
其中,函数参数的含义如下:
src
:输入图像,可以是单通道或多通道图像,数据类型是uint8、float32、float64等。ksize
:高斯核的大小,它必须是正数和奇数。例如,可以使用(3,3)、(5,5)等等。如果使用(0,0),那么根据sigma的值,使用推断核大小。sigmaX
:高斯核沿x轴的标准差,如果sigmaX设为0,那么函数将根据ksize计算sigmaX的值。默认值为0。sigma越小,关注区域越小越集中dst
:输出图像,如果未提供,则创建一个大小和类型与输入图像相同的空数组,数据类型是与输入图像相同的类型。
sigmaY
:同sigmaX,但是沿着y轴计算。
borderType
:卷积边缘模式,它可以是以下四种模式之一:
cv2.BORDER_DEFAULT
:默认值,在边界上根据图像类型决定公式。cv2.BORDER_CONSTANT
:添加一个常数值填充(i.e., 黑色或者白色)。cv2.BORDER_REFLECT
:和边界的成像象为镜像。cv2.BORDER_REPLICATE
:最后一行或者一列被复原填充,跟着你的边界。cv2.BORDER_WRAP
:用另一边的边缘来包装。优点:
缺点:
双边滤波的原理是基于高斯滤波的思想,但在计算像素权重时,同时考虑了像素强度和空间距离两个因素。双边滤波的卷积核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像素值差异的高斯函数,一个是空间距离的高斯函数。
cv2.bilateralFilter(src, d, sigmaColor, sigmaSpace[, dst[, borderType]])
参数说明:
src
:输入图像,可以是任意维度和任意通道数的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dst
:输出图像,它的大小、类型和通道数与输入图像相同;d
:在过滤的过程中,表示每个像素的邻域大小,与其他滤波函数中的卷积核大小类似;如果 d
的值为 0,则通过 sigmaSpace
计算邻域大小;sigmaColor
:控制像素值的相似性(色彩空间)的高斯函数标准差;数值越大,与非常相似的颜色也会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更深的颜色混合;sigmaSpace
:控制空间相似性的高斯函数标准差;数值越大,越远的像素将相互影响,从而使较大的区域的颜色相似;borderType
:确定图像边界的处理方式,同其他图像处理函数。需要注意的是,sigmaColor
和sigmaSpace
是双边滤波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参数,您可以尝试不同的参数值来获得不同的滤波效果。一般情况下,sigmaColor
和sigmaSpace
的取值范围为[1, 200],数值越大,滤波效果越强,但同时也越容易出现图像的模糊效果。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picture_init = cv.imread('init.jpg')
# picture_finished = cv.medianBlur(picture_init, 5)
picture_finished = cv.bilateralFilter(picture_init, 0, 100, 100)
merge_picture = cv.hconcat([picture_init,picture_finished])
cv.imshow("finished", merge_picture)
cv.waitKey()
cv.destroyAllWindows()
优点:
缺点:
K临近滤波,也称为K近邻滤波,是一种基于统计学高斯分布的非线性滤波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对当前像素进行滤波处理时,找到K个邻域内最相似的像素值,并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对这K个像素值进行平滑操作,从而实现对噪声的抑制和图像平滑的目的。该算法可以用于去除高斯噪声、椒盐噪声、斑点噪声等。
具体实现流程如下:
K临近滤波算法的核心是邻域的选择和加权系数的计算。K的选择需要根据噪声的特点和图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值,一般选取3、5、7、9等奇数。加权系数的计算需要根据像素间的距离来计算,距离越远的像素,其权重越低。
需要注意的是,K临近滤波并不是一种线性滤波方法,因此在进行滤波处理时需要考虑其计算量和运行速度。同时,由于K近邻算法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进行了K次搜索和计算,因此对于处理大图像而言,也容易受到其空间复杂度的限制。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picture_init = cv.imread('init.jpg')
# picture_finished = cv.medianBlur(picture_init, 5)
picture_finished = cv.fastNlMeansDenoising(picture_init, None, 10, 7, 21)
merge_picture = cv.hconcat([picture_init,picture_finished])
cv.imshow("finished", merge_picture)
cv.waitKey()
cv.destroyAllWindows()
自适应滤波是一种基于局部像素灰度值的滤波方法,它可以根据像素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滤波器的大小和强度。相比于传统的线性滤波方法,自适应滤波可以更好地处理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和细节,从而获得更好的滤波效果。
在自适应滤波中,滤波器的大小和强度是根据每个像素附近的像素灰度值自适应确定的。其中滤波器大小通常是由窗口大小或者集合大小决定的,而滤波强度则通常由像素协方差矩阵决定,例如高斯自适应滤波器便是一种如此实现的。
自适应滤波的基本流程如下:
自适应滤波的实现要点在于确定最佳滤波器大小和强度的方法。一般的方法则是按照像素间的差异来计算滤波器的大小和强度,常用的有:
自适应滤波的优点是可以保留图像中的细节信息,同时能够去除大部分噪声,因此在图像处理中应用很广泛。
cv2.adaptiveThreshold(src, maxValue, adaptiveMethod, thresholdType, blockSize, C[, dst])
src
:输入图像,必须为8位单通道图像;maxValue
:二值化时预设的像素最大值;adaptiveMethod
:滤波器类型,可选值包括cv2.ADAPTIVE_THRESH_MEAN_C
、cv2.ADAPTIVE_THRESH_GAUSSIAN_C
,分别表示基于均值和基于高斯的滤波器;thresholdType
:阈值类型,常用的值包括cv2.THRESH_BINARY
和cv2.THRESH_BINARY_INV
;blockSize
:邻域大小,必须是奇数;C
:阈值参数的预设常数。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 加载图像并转换为HSV图像 image = cv2.imread("init.jpg") hsv = cv2.cvtColor(image, cv2.COLOR_BGR2HSV) # 分离每个通道图像 H, S, V = cv2.split(hsv) # 对每个通道图像进行自适应滤波 adap_H = cv2.adaptiveThreshold(H, 255, cv2.ADAPTIVE_THRESH_MEAN_C, cv2.THRESH_BINARY_INV, 11, 15) adap_S = cv2.adaptiveThreshold(S, 255, cv2.ADAPTIVE_THRESH_MEAN_C, cv2.THRESH_BINARY_INV, 11, 15) adap_V = cv2.adaptiveThreshold(V, 255, cv2.ADAPTIVE_THRESH_MEAN_C, cv2.THRESH_BINARY_INV, 11, 15) # 合并通道图像,形成彩色图像 result = cv2.merge([adap_H, adap_S, adap_V]) # 显示结果图像 cv2.imshow("Input", image) cv2.imshow("Adaptive Thresholding", result)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