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四种模拟输入信号的保护电路的实现方法。
近由于工作的需要,涉及到了模拟输入信号的保护电路问题。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以及网络文献资料的查找。现在就保护电路作一简单的说明。
电源钳位保护
上述电路存在可靠性的问题。如果输入电压过高,比如超过了运放的工作电压。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运放的损坏。所以将上述的电路需要改进。
TVS管保护方法
这个电路有效的改变了输入电压过高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运放。从而提高了硬件电路的可靠性。
但是上面的两个电路都存在漏电流很大的问题。这对于输入阻抗很高的比如1M 甚至100M 的信号来讲是完全不允许的。
三极管保护方法
该电路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漏电流的问题。但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JFET保护方法
上面的电路能够很好的解决漏电流问题,从而提高调理电路的输入阻抗。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保护运放,不被损坏。
该电路能够满足输入阻抗达到 500M 欧姆。
该电路能够满足输入电压达到 220VAC 不损坏电路。
二极管串联
以常用的5V/2A为例。常用二极管串联在电路中,在电源反接时,二极管承担所有的电压,有效防止电源反接损坏后级设备。但是,二极管上压降较大,损耗较高。使用肖特基二极管可以减小损耗,但是仍对电路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电源电压更低的情况下。
反并二极管+保险丝
使用反并二极管+保险丝,正常运行时基本没有损耗。在电源反接时,电源侧接近短路,保险丝熔断,从而实现保护。反接发生后,二极管和保险丝一般都需要更换。并且,输入反接时产生一个负压,后级设备还是有可能损坏。
PMOS防反接电路
基本电路
基本的PMOS防反接电路,利用PMOS的寄生二极管:
电源正接,寄生二极管导通,S极电压升高,V G S ≈ − V i n ,从而PMOS开启,一般导通电阻在数十mΩ,导通损耗远低于二极管。
电源反接,寄生二极管截止,V G S = 0 V,PMOS关断,后级设备电压为0。
添加稳压管
如果使用PMOS的Vgs耐压低于电源电压,可以使用稳压管限制Vgs。或者在输入电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电阻分压。
注意
1、PMOS需要选择合适的Vds、Vgs耐压,选择低Rds的型号可以减小损耗;
2、注意PMOS上的功耗和散热;
3、因为PMOS开启后电流可双向流动,这个电路的负载不能是电池等电压源。否则,如下右图,因为负载电池有5V电压,V G S = − 5 V V_{GS}=-5V,实际上PMOS还是开启了,输入反接还是会导致过流。
减少后级电源对前级的影响,防止电源正负接反烧坏后级电路,防止电源关电时电流倒灌,但经过二极管有0.4V左右压降,需要考虑经过0.4V降压后会不会低于后级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
1、按键电路
R1上拉电阻:
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个人建议加上)
C1电容:
减小按键抖动及高频信号干扰。(个人建议加上)
R2限流电阻:
保护IO口,防止过流过高电压烧坏IO口,对静电或者一些高压脉冲有吸收作用。(个人建议加上)
R2的取值100欧~10k不等,如果有设置内部上拉,该值不能太大,否则电流不足以拉低IO口。
D1 ESD二极管:
静电保护二极管,防止静电干扰或者损坏IO口。(这个根据PCB的成本及防护级别要求来决定添加与否)
2、外接信号输入
R3上拉电阻:
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如果外接的连接线比较长,芯片内部上拉能力比较弱,则建议加上。平时通信距离不长,有内部上拉则可以省略)
C2电容:
防止高频信号干扰。(注意,如果输入频率信号比较大,C2容值要对应减少,或者直接省略C2)
R4限流电阻:
保护IO口,防止过流过高电压烧坏IO口,对静电或者一些高压脉冲有吸收作用。(个人建议加上)
D2 ESD二极管:
静电保护二极管,防止静电干扰或者损坏IO口。(这个根据PCB的成本及防护级别要求来决定添加与否)
3、输出电路继电器
U1光耦:
分离高低压,防止高压干扰,实现电气隔离。
D5 1N4148:
续流二极管,保护元件不被感应电压击du穿或烧坏,以并联的方式接到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元件两端,并与其形成回路,使其产生的高电动势在回路以续电流方式消耗,从而起到保护电路中的元件不被损坏的作用。
4、达林顿晶体管
达林顿晶体管,小伙伴们一般常用于步进电机驱动,其实可以用于电机调速,大功率开关电路,驱动继电器,驱动功率比较大的LED光源,利用PWM来调节亮度哦。
R6、R7、R8电阻:
用于限流,防止ULN2001损坏,导致高压直接输入到MCU的IO。(由于ULN2001D本身自带2.7K电阻,这里的R6、R7、R8可以省略;如果某些驱动芯片没带电阻最好自己加上,具体情况可以查看选用芯片的数据手册作决定)
COM端接电源:
当输出端接感性负载的时候,负载不需要加续流二极管,芯片内部设计有二极管,只需 COM口接负载电源即可,当接其他负载时,COM口可以不接。
在使用阻容降压电路为 ULN2001D 供电时,由于阻容降压电压无法阻止电网上的瞬态高 压波动,必须在 ULN2001D 的 COM 端与地端就近接一个 104 电容,其余应用场合下, 该电容可以不添加。
5、运算放大器
利用运放巧妙采集负载的当前电流,可以准确知道当前负载运行情况,有没有正常工作,非常好用。
GND2是负载的地端,通过R16电阻(根据负载电流的大小R16要选功率大一点的)接公共地,会有微小的电压差。
该电路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所以采样端的电压=输入端电压*(1+R9/R11)=69倍的输入电压。大家可以根据测量范围修改R9调节放大倍数。
6、MOS管
控制电源输出通断:
7、输入电源
如果电路成本比较紧张,可根据需要适当删减元件。
F1自恢复保险丝:
过流保护,可根据实际负载电流调整阀值大小。
D10 肖基特二极管:
减少后级电源对前级的影响,防止电源正负接反烧坏后级电路,防止电源关电时电流倒灌,但经过二极管有0.4V左右压降,需要考虑经过0.4V降压后会不会低于后级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
TVS管:
输入电压过高保护,一般取正常输入电压的1.4倍。
三极管电路我们经常会用,一般来讲,三极管电路有两种基本类型: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对于放大电路,三极管基本是处于放大区,对于开关电路,三极管基本处于饱和区和截止区之间。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判断放大电路中三极管处于饱和区还是放大区?
图 1 仿真电路图
饱和电流法
如上图 1 所示是一个基本的基极偏置电路,我们假设理想情况下它工作在饱和区,则三极管Vce=0,此时三极管集电极饱和电流Ic(sat)=10V/1k=10mA
通过查看三极管SST3904的芯片手册我们知道,三极管在集电极电流为10mA时的放大倍数为200左右,假设放大倍数200,则此时三极管工作在集电极的饱和区的最小基极电流为Ib=10mA/200=0.05mA=50uA
图 2 三极管SST3904的放大倍数
上述图 1 电路在理想情况下的基极电流是(3.3-0.7)V/1k=2.6mA,可以看到仿真值为2.54mA,基本一致。远远大于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需要的最小理论基级电流值50uA,因此,此电路中的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图 3 基极电流值
集电极电压法
接着上面的描述,基极电流为2.6mA,此时放大倍数200,则集电极电流Ic=500mA,Vce=10V-1k*0.5A<0,Vce不可能是负数,不存在。因此三极管肯定是工作在饱和区。
室外带宽Wi-Fi的应用起飞,顺势也带来了庞大的市场机会,同时也面临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新需求。由于Wi-Fi 6E的问世,增加了6GHz的频段,使得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目前已经有不少相关的室内AP路由器产品上市,至于室外的应用也预计会迅速普及,相关应用场域包括了市民中心、校园网络、体育场,以及其他户外运动设施等,特别是宽带服务的供货商,包括有线电视运营商和无线网络服务供货商等。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6GHz这个频段与现行5G通讯的频段相互重迭,因此很容易造成互相干扰的问题。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范了6GHz的AP路由器必须具备自动频率协调(Automated Frequency Coordination;AFC)功能,而Wi-Fi联盟也对此提出了对应的规格需求书,其中室外用的AP路由器需要提供可靠的定位信息,来作为完成AFC功能的依据。由于这样的需求,使得定位能力成为室外宽带Wi-Fi必须具备的功能。
Wi-Fi 6E的室外宽带应用
FCC对Wi-Fi在6GHz频段的规定,允许了室内低功耗设备在全6GHz频段下运行,至于室外所谓的标准功率设备,必须在AFC功能的应用下才被允许,并且仅在U-NII-5和U-NII-7等频段内。一旦设备欲以标准功率来运作,就必须透过AFC数据库来查询并认可。AFC标准可确保6GHz的Wi-Fi标准功率运作过程不会干扰6GHz频段的现有5G讯号使用,例如使用该频段进行点对点连结的公用事业与相关企业。
事实上,室外6GHz宽带Wi-Fi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u-blox业务开发经理陈晓誾指出,Wi-Fi 6E可以在6GHz的频段中,运用多达14个额外的80MHz频道,或7个额外的超宽160MHz频道,来支持高清视频传送、虚拟现实等应用。透过这些更宽的频道和更大的容量,即使在非常密集和拥挤的环境中,例如体育场、大型商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等,Wi-Fi 6E的设备也能够提供更高的网络性能,并同时支持更多的Wi-Fi用户。
Wi-Fi 6E可以带来更大的技术进步,因此可以导入许多新兴应用,例如云端运算(cloud computing)或者AR/VR等。只不过室外6GHz宽带Wi-Fi的出现,似乎也与现有的通讯频段产生了干扰与其他问题,特别是5G频段由于与Wi-Fi 6E的6GHz频段重迭,因此干扰问题更为严重。
目前Wi-Fi Alliance主导制定规范和测试计划,确保标准功率(Standard Power)的Wi-Fi设备在6GHz的频谱中可以顺利运行,并避免对现有的设备产生干扰。为了支持这一点,FCC制定了针对自动频率协调(AFC)系统的法规,来避免与现有的授权频段产生相互干扰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仅限室内使用的低功耗Low Power Wi-Fi设备,则不受AFC法规的限制。因为FCC认为,结合低功率和强制性室内使用,已经足以为6GHz频段的现有设备提供保护。)
透过GNSS定位并回报位置,是标准功率Wi-Fi设备为了符合AFC规范的最主要解决方案。然而,由于这是全新的规范,因此许多Wi-Fi AP客户初期对于GNSS的设计及测试并不熟悉。此外,有些客户的标准功率设备,可能也会用于室内环境。因此GNSS接收卫星讯号的灵敏度(采用L1 vs. L1+L5)、GNSS天线的设计(采用L1+L5频段的天线需要更大面积且成本更昂贵)、如何在价格与规格之间取得平衡,以至于是否必须纳入消费者将Wi-Fi AP布建在室内的哪个位置的种种不同考虑,都成为Wi-Fi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所面临到的课题。
GNSS解决方案优势
u-blox是专业的GNSS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皆采用自主研发的芯片,并具备完整的产品家族,其中包含了系统级封装(SIP)模块产品,不仅尺寸更小,也提供了价格上的优势。针对现阶段Wi-Fi 6E以及未来的Wi-Fi 7标准功率设备,u-blox也推出了第十代的MIA系列,其尺寸仅有4.5mm x 4.5mm,且内建SAW、LNA,可同时支持GPS、GLONASS、Galileo以及北斗等主要卫星系统。目前MIA-M10可援单一频段L1,MIA-F10则可支持L1+L5双频段。
MIA-M10是以超低功耗u-blox M10 GNSS平台为基础,其节能特性很适用于尺寸受限的电池供电资产追踪装置。MIA-M10可同步接收四个GNSS卫星讯号,来达到最大的卫星讯号可用性。另外也支持u-blox AssistNow辅助GNSS服务,这是透过因特网提供轨道数据的一种服务,可缩短MIA-M10在启动时确定其初始位置的时间,因此能够立即追踪卫星,无需等待缓慢的卫星数据下载才能完成。针对需要超长电源续航性的应用,则可透过u-blox的CloudLocate服务,利用把耗电的定位运算转移到云端,来延长IoT装置的使用寿命。
这款仅芯片大小、且实时可用的GNSS模块不需要任何的外部组件,不仅减少了工程和测试工作,还可节省成本和资源,加速上市时程。结合其射频灵敏度,这款GNSS模块可为具备小型天线的设备,以及在微弱卫星讯号环境中运作的装置(例如大楼林立的都会区),提供更精确的定位效能。在应用方面,包括Wi-Fi 6E的室外宽带设备,以及人员、宠物和牲畜追?器,还有工业传感器和消费性商品等,都是这款产品非常适用的领域。
图 : GNSS卫星定位芯片在室外宽带Wi-Fi应用扮演重要角色。
u-blox自从成立以来,已经25周年的时间。该公司过去长期深耕于车用领域,由于车用严苛的应用环境与安全考虑,也使得u-blox产品本身在开发阶段,就设立了严密的规格及质量把关,来因应气候等外在环境带来对GNSS稳定性、耐受性等考验。 whaosoft aiot http://143ai.com
结 语
u-blox业务开发经理陈晓誾认为,日渐广泛的户外宽带应用,使得GNSS定位的应用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演进,使得Wi-Fi在5G时代中,将继续扮演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连网媒介。
而整体消费市场对于GNSS需求的增加,也让长期深耕于车用市场的厂商必须调整脚步,不论是产品开发的成本、开发时程、理解新的应用需求等不同层面,相关厂商(例如u-blox)都在进行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期望开发更贴近消费市场的产品,以打进更广泛的消费市场应用领域。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