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如果你对python中的列表和元组的使用还不是很熟悉,这篇文章也许会提供一些帮助:
Python数据容器之列表(list)与元组(tuple)
输入N个字符后,按各字符的ASCII码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这N个字符。
输入格式:
输入数据有多组,每组占一行,有N个字符组成。
输出格式:
对于每组输入数据,输出一行,字符中间用一个空格分开。
输入样例:
Input1231
qwe1321
asddsfadsfadsf
zxc1321132dsfa
abcABCDFdefgDEFGHIJhijakfdsadsf;dsa
输出样例:
1 1 2 3 I n p t u
1 1 2 3 e q w
a a a d d d d f f f s s s s
1 1 1 2 2 3 3 a c d f s x z
; A B C D D E F F G H I J a a a a b c d d d d e f f f g h i j k s s s
代码:
try:
while True:
ls = list(input())
ls.sort()
print(*ls, sep=' ')
except EOFError:
pass
一行输入N个整数,按逆序输出数值。
输入格式:
输入有多行。
每行有若干个整数,用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对于每行输入,将数值逆序输出,数值以空格隔开。
输入样例:
1 3 5 9 7 6 8 2 4 0 234 656 22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43 23 435 -5667 231 100 2002 2035
输出样例:
2223 656 234 0 4 2 8 6 7 9 5 3 1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2035 2002 100 231 -5667 435 23 -43 -3
代码:
try:
while True:
ls = list(input().split())
ls.reverse()
print(*ls, sep=' ')
except EOFError:
pass
输入一个正整数m(0<=m<=100),计算 1+2+3+…+m 的值。
输入格式:
多组输入。
在一行输入一个正整数m。
输出格式:
对应每一行输入,在一行中按照格式“sum=S”输出对应的和S.
输入样例:
10
100
输出样例: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sum=55
sum=5050
代码:
try:
while True:
n = int(input())
sum = 0
for i in range(1, n + 1):
sum += i
print("sum=%d" % sum)
except EOFError:
pass
中小学生每个学期都要体检,量身高,因为身高可以反映孩子的生长状况。
现在,一个班的身高已经量好了,请输出其中超过平均身高的那些学生的身高。
输入格式:
输入为一行数据,以空格分隔,每个数据都是一个正整数。
输出格式:
输出超过身高平均数的学生的身高数值,每个数后面有一个空格。
输出的顺序和输入的相同。
输入样例:
143 174 119 127 117 164 110 128
输出样例:
143 174 164
代码:
ls = [float(n) for n in input().split()]
avg = float(sum(ls) / len(ls) * 1.0)
for each in ls:
if each > avg:
print(int(each), end=' ')
对于给定的正整数N,求它的位数及其各位数字之和。
(用Python实现提示:把整数转换成字符串,列表,用sum和len函数)
输入格式:
输入在一行中给出一个正整数N。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N的位数及其各位数字之和,中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输入样例:
456
输出样例:
3 15
代码:
ls = list(map(int, input()))
print(len(ls), sum(ls))
编写程序,将输入字符串中的大写英文字母按以下对应规则替换,其他字符不变。
(Python实现提示:转换表用元组实现)
原字母 对应字母
A Z
B Y
C X
D W
... ...
X C
Y B
Z A
输入格式:
在一行中输入字符串。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给出替换完成后的字符串。
输入样例:
This is a pen.
输出样例: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Ghis is a pen.
代码:
s1 = input()
s2 = ""
for i in s1:
if i.isupper():
s2 += chr(155 - ord(i))
else:
s2 += i
print(s2)
输入一个字符串,再输入两个字符,求这两个字符在字符串中的索引。
输入格式:
第一行输入字符串;
第二行输入两个字符,用空格分开。
输出格式:
从右向左输出字符和索引(中间有一个空格)。下标最大的字符最先输出。每行一个。
输入样例:
pmispsissippi
s p
输出样例:
11 p
10 p
8 s
7 s
5 s
4 p
3 s
0 p
代码:
s = input()
c1, c2 = input().split()
for i in range(len(s) - 1, -1, -1):
if s[i] == c1 or s[i] == c2:
print(i, s[i])
输入一个字符串,把最左边的10个不重复的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挑选出来进行输出
如没有10个英文字母,显示信息“not found”。
输入格式:
在一行中输入字符串。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最左边的10个不重复的英文字母;或者显示信息:“not found"
输入样例1:
poemp134567
输出样例1:
not found
输入样例2:
This 156is a test example
输出样例2:
Thisaexmpl
代码:
s1 = input()
s2 = ""
for each in s1:
if each.isalpha() and each.upper() not in s2 and each.lower() not in s2:
s2 += each
if len(s2) < 10:
print("not found")
else:
print(s2[0:10])
如果一个字符串是另一个字符串的重新排列组合,那么这两个字符串互为变位词。
比如,“heart” 与 “earth” 互为变位词,“Mary” 与 “arMy” 也互为变位词。“Hello world"与“worldHello"不是变位词。
输入格式:
第一行输入第一个字符串;
第二行输入第二个字符串。
输出格式:
若是变位词,输出:yes;否则,输出:no。
输入样例1:
Mary
arMy
输出样例1:
yes
输入样例2:
hello world
world hello
输出样例2:
yes
输入样例3:
I am very good.
verygood I am.
输出样例3:
no
代码: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
def slv(s1, s2):
if Counter(s1) == Counter(s2):
print("yes")
else:
print("no")
sa = input()
sb = input()
slv(sa, sb)
一群猴子要选新猴王。新猴王的选择方法是:
让N只候选猴子围成一圈,从某位置起顺序编号为1~N号。从第1号开始报数,每轮从1报到3,凡报到3的猴子即退出圈子,接着又从紧邻的下一只猴子开始同样的报数。如此不断循环,最后剩下的一只猴子就选为猴王。
请问是原来第几号猴子当选猴王?
输入格式:
在一行中给一个正整数N(≤1000)。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当选猴王的编号。
输入样例:
11
输出样例:
7
代码:
n,p = int(input()),0
for i in range(2, n + 1):
p = (p + 3) % i
print(p + 1)
给定两行输入,每行代表一组元素。求两组中非公共的元素。
输入格式:
在两行中给出两组元素,每行的元素间用空格分开。在一行中每个元素只出现一次。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按照元素的输入顺序输出不是两组共有的元素,以空格分隔。(题目保证至少存在一个这样的元素)
输入样例:
10 3 -5 2 8 0 5 -15 9 100
10 6 4 8 2 -5 9 0 100 1
输出样例:
3 5 -15 6 4 1
代码:
ls1 = list(input().split())
ls2 = list(input().split())
ls3 = []
for it in ls1:
if it in ls1 and it in ls2:
pass
else:
ls3.append(it)
for it in ls2:
if it in ls1 and it in ls2:
pass
else:
ls3.append(it)
print(*ls3, sep=' ')
给定一个n×n的方阵,计算该矩阵主、副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之和。
主对角线为从矩阵的左上角至右下角的连线;副对角线为从矩阵的右上角至左下角的连线。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正整数n(1<n≤10);
随后n行,每行给出n个数,其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给出该矩阵主、副对角线的所有元素之和。
输入样例1
4
2 3 4 1
5 6 1 1
7 1 8 1
1 1 1 1
输出样例1
21
输入样例2
3
1 2 3
4 5 6
7 8 9
输出样例2
25
代码:
n = int(input())
ls1, sum = [], 0
for i in range(n):
ls2 = input().split()
ls1.insert(i, ls2)
sum += int(ls1[i][i]) + int(ls1[i][n - 1 - i])
if n % 2:
sum -= int(ls1[n // 2][n // 2])
print(sum)
求一个3*3矩阵每行、每列及对角线和的最大值。
输入格式:
在一行输入9个整数。
输出格式:
在一行输出每行、每列及对角线和的最大值。
输入样例:
3 6 5 9 8 2 1 4 5
输出样例:
19
代码:
num=list(map(int,input().split()))
l=[]
l.append(num[0]+num[4]+num[8])
l.append(num[2]+num[4]+num[6])
for i in range(0,6,3):
l.append(num[i]+num[i+1]+num[i+2])
for j in range(0,3):
l.append(num[j]+num[j+3]+num[j+6])
print(max(l))
给定一个三角矩阵,判断其是否为:上三角矩阵、下三角矩阵。
上三角矩阵指主对角线以下的元素都为0的矩阵;
下三角矩阵指主对角线以上的元素都为0的矩阵;
主对角线为从矩阵的左上角至右下角的连线。
输入矩阵是三种情况之一:上三角矩阵、下三角矩阵或者都不是。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一个正整数T,为待测矩阵的个数。
接下来给出T个矩阵的信息:
每个矩阵信息的第一行给出一个不超过10的正整数n。
随后n行,每行给出n个整数,其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每个矩阵的判断结果占一行。
如果输入的矩阵是上三角矩阵,输出“upper”,如果输入的矩阵是下三角矩阵,输出“lower”,都不是输出“no”。
输入样例:
3
3
1 2 3
0 4 5
0 0 6
2
1 0
-8 2
4
1 2 4 0
56 5 7 9
3 4 8 9
0 0 0 0
输出样例:
upper
lower
no
代码:
T = int(input()) for i in range(T): t = int(input()) s = [] s1 = 0 s2 = 0 for j in range(t): s.append(list(map(int,input().split()))) for j in range(t): for k in range(t): if k > j: s1 += s[j][k] elif k < j: s2 += s[j][k] if s1 == 0 and s2 != 0: print("lower") elif s1 != 0 and s2 == 0: print("upper") else: print("no")
给定行数,输出指定行数的字母组成的图形。
输入格式:
在一行内给出行数n,1<=n<=10。
输出格式:
输出由大小字母组成的直角图形。
输入样例1:
2
输出样例1:
A
AB
输入样例2:
7
输出样例2:
A
AB
ABC
ABCD
ABCDE
ABCDEF
ABCDEFG
代码:
s="ABCDEFGHIJ"
n=int(input())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i+1):
print(s[j],end='')
print()
背景介绍: 北宋人贾宪约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记载并保存了“贾宪三角”,故称杨辉三角。杨辉三角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研究成果之一,它把二项式系数图形化,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结合。
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在欧洲,帕斯卡(1623----1662)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所以这个表又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的发现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
杨辉三角数字的特点为:
(1)在三角形的首列和对角线上,数值均为1;
(2)其余数据为: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第n+1行的第i个数等于第n行的第i-1个数和第i个数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C(n+1,i)=C(n,i)+C(n,i-1)。
图示为:
杨辉三角的应用:(a+b)的n次方,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依次对应杨辉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项。
输入格式:
欲打印杨辉三角的行数n(1<=n<=13)。
输出格式:
每个数字占据4个字符的位置,数字左对齐,数字不足4位的右边留出空格。
输入样例:
13
输出样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1 8 28 56 70 56 28 8 1
1 9 36 84 126 126 84 36 9 1
1 10 45 120 210 252 210 120 45 10 1
1 11 55 165 330 462 462 330 165 55 11 1
1 12 66 220 495 792 924 792 495 220 66 12 1
代码:
from math import * def c(n, r): if n == 0 or r == 0: return 1 else: return int(factorial(n) / (factorial(r) * factorial(n - r))) x = int(input()) all,l = [], [] for n in range(x): for r in range(n + 1): l.append(c(n, r)) all.append(l[:]) l.clear() for n in range(x): for nn in range(n + 1): print("%-4d" % all[n][nn], end='') print()
背景介绍:
北宋人贾宪约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记载并保存了“贾宪三角”,故称杨辉三角。杨辉三角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研究成果之一,它把二项式系数图形化,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结合。
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在欧洲,帕斯卡(1623----1662)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所以这个表又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的发现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
杨辉三角数字的特点为:
(1)在三角形的首列和对角线上,数值均为1;
(2)其余数据为: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第n+1行的第i个数等于第n行的第i-1个数和第i个数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C(n+1,i)=C(n,i)+C(n,i-1)。
图示为:
杨辉三角的应用:(a+b)的n次方,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依次对应杨辉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项。
输入格式:
欲打印杨辉三角的行数n(1<=n<=13)。
输出格式:
(1)输出的数据为等腰三角形样式;
(2)每个数字占据4个字符的位置,数字左对齐,数字不足4位的右边留出空格;
(3)最后一行的数值“1”顶格,前面无空格。
提示:以n=5,分析行首空格数为:
输入样例1:
5
输出样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输入样例2:
6
输出样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代码:
from math import * def c(n, r): if n == 0 or r == 0: return 1 else: return int(factorial(n) / (factorial(r) * factorial(n - r))) x = int(input()) all = [] l = [] for n in range(x): for r in range(n + 1): l.append(c(n, r)) all.append(l[:]) l.clear() cnt = x*2-2 for n in range(x): print(' '*cnt, end='') for nn in range(n + 1): print("%-4d" % all[n][nn], end='') print() cnt -= 2
输入一个列表,去掉列表中重复的数字,按原来次序输出!
输入格式:
在一行中输入列表。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不重复的列表元素。
输入样例1:
[4,7,5,6,8,6,9,5]
输出样例1:
4 7 5 6 8 9
输入样例2:
[1,2,3,"abcd","hello",1,2,3,4,5,6]
输出样例2:
1 2 3 abcd hello 4 5 6
代码:
ls1 = eval(input())
ls2 = sorted(set(ls1), key=ls1.index)
print(*ls2, sep=' ')
期末考试结束了,童鞋们的成绩也出来的了,可是为了排名次可忙坏了老师,因为学生太多了。这时,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希望你能帮老师完成。作为IT人,你当然不能用笨笨的人工方法了,编程解决才是好办法。
共有三门课,语文、数学和英语,要求根据学生的各科成绩计算出其总成绩,并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一个整数N(N<=100),代表学生的人数。
接下来的N行数据,每行有三个整数,C,M,E分别代表一个学生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
输出格式:
一共N行,每行一个数,从大到小,分别代表各个学生的总成绩.
输入样例:
3
70 80 90
59 59 59
100 100 100
输出样例:
300
240
177
代码:
n = int(input())
ls = []
for i in range(n):
ls.append(sum(map(int, input().split())))
ls.sort(reverse=True)
for it in ls:
print(it)
从键盘输入一个m(2<=m<=6)*n(2<=n<=6)阶的矩阵,编程输出它的转置矩阵。
输入格式:
在第一行输入矩阵的行数m和列数n的值;
在第二行按照矩阵格式输入矩阵的数据,同行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
输出格式:
矩阵格式输出,同行数据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输入样例:
3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输出样例: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代码:
n, m = map(int, input().split())
ls = []
for i in range(n):
ls.append(list(map(int, input().split())))
ls_re = list(zip(*ls))
for i in range(m):
print(*ls_re[i], sep=' ')
从键盘输入矩阵的行数N,和一个N×N阶的矩阵,编程输出它的转置矩阵。
输入格式:
首行为矩阵的行数(列数)N;
然后是N行N列组成矩阵的数据。每行内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
输出格式:
矩阵格式输出,每行内非尾部的每个数据后跟一个空格,行尾数据后不加空格,为换行符。
输入样例: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输出样例: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4
代码:
n=int(input())
ls = []
for i in range(n):
ls.append(list(map(int, input().split())))
ls_re = list(zip(*ls))
for i in range(n):
print(*ls_re[i], sep=' ')
输入n个整数,输出由这些整数组成的n行矩阵。
输入格式:
第一行输入一个正整数N(N<=20),表示后面要输入的整数个数。
下面依次输入N个整数。
输出格式:
以输入的整数为基础,输出有规律的n行数据。
第1行原样输出获得的N个整数,从第2行开始,上一行最后一个数变成下一行的首个数值。
输入样例:
5
3 6 2 5 8
输出样例:
3 6 2 5 8
8 3 6 2 5
5 8 3 6 2
2 5 8 3 6
6 2 5 8 3
代码:
n = int(input())
ls = list(input().split()*2)
pos1, pos2 = n, len(ls)
for i in range(n):
print(*ls[pos1:pos2], sep=' ')
pos1 -= 1
pos2 -= 1
输入矩阵的行数,再依次输入矩阵的每行元素,判断该矩阵是否为对称矩阵,若矩阵对称输出“yes”,不对称输出“no”。
输入格式:
输入有多组,每一组第一行输入一个正整数N(N<=20),表示矩阵的行数(若N=0,表示输入结束)。
下面依次输入N行数据。
输出格式:
若矩阵对称输出“yes",不对称输出“no”。
输入样例:
3
6 3 12
3 18 8
12 8 7
3
6 9 12
3 5 8
12 6 3
0
输出样例:
yes
no
代码:
while True: n = int(input()) if n == 0: break else: ls, flag = [], 1 for i in range(0, n): ls.append(list(input().split()))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n): if ls[i][j] != ls[j][i]: flag = 0 if flag == 0: print("no") else: print("yes")
给定一个N行乘N列的2D数组,逐行扫描该值并打印出所有局部峰值,该值大于其左上、上、右上、左、右、左下、下、右下的值(如果有)。
N的范围是2到150。
输入格式:
多组输入。每组输入包含两部分:
第一行包含整数N,表示2D数组的大小。
后面的N行中的每一行包含N个非负整数,用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对于每组输入,输出所有局部峰值按行顺序排列,每个局部峰值后跟一个空格。
如果没有局部峰值,则输出“none”。
每组输出之后加换行符。
输入样例:
2
5 1
1 0
2
5 2
2 3
3
5 5 5
0 5 0
5 5 5
3
1 2 5
2 3 2
4 2 3
输出样例:
5
5
none
5 4
代码:
while True: try: n, ls = int(input()), [] ls.append([float('-inf')] * (n + 2)) for i in range(n): row = list(map(int, input().split())) row.insert(0, float('-inf')) row.append(float('-inf')) ls.append(row) ls.append([float('-inf')] * (n + 2)) flag = 0 for i in range(1, n + 1): for j in range(1, n + 1): if ls[i][j] > max(ls[i - 1][j - 1], ls[i - 1][j], ls[i - 1][j + 1], ls[i][j - 1], ls[i][j + 1], ls[i + 1][j - 1], ls[i + 1][j], ls[i + 1][j + 1]): print("%d " % ls[i][j], end='') flag = 1 if flag == 0: print("none") else: print() except EOFError: break
代码可能不是特别好,感谢大家耐心阅读
212丨acc丨2022.11.4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