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网络协议:HTTP协议工作原理,报文格式解析,Wireshark抓包分析HTTP协议工作流程

网络协议:HTTP协议工作原理,报文格式解析,Wireshark抓包分析HTTP协议工作流程

「作者主页」:士别三日wyx
「作者简介」:CSDN top100、阿里云博客专家、华为云享专家、网络安全领域优质创作者
「推荐专栏」: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专栏《网络安全入门到精通》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 「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通信,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产生的网页(文本、图片、视频、音乐等),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1、HTTP协议工作原理

HTTP协议是基于TCP实现的请求响应-响应协议,工作分为四个过程:

  1. 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2. 客户端发送「请求」
  3. 服务端发送「响应」
  4. 四次挥手「关闭TCP连接」

工作过程从HTTP的数据包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本质上就是一个约定俗称的规范,而HTTP协议就规定了浏览器需要如何从服务器请求Web页面、服务器需要如何把Web页面传送给客户端。

  • 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Web页面需要使用「HTTP请求报文」
  • 服务器吧Web页面传送给客户端需要使用「HTTP响应报文」

2、HTTP协议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请求报文分为三个部分: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
  • 响应报文分为四个部分:状态行、响应头、响应空行、响应体

HTTP请求报文的数据包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请求行:【固定格式】包含请求方法、请求URL、HTTP版本
  • 请求头:包含请求的客户端的信息,一行一个请求头
  • 请求体:请求的数据部分

HTTP响应报文的数据包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状态行:【固定格式】包含版本和响应状态码、状态信息
  • 响应头:包含响应的服务器的资源信息,一行一个响应头
  • 响应空行:用来间隔/区分响应头和响应体
  • 响应体:服务器响应的内容,通常是一个HTML页面的代码或者给客户端的数据。

3、HTTP请求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请求报文的 Request Method表示请求方法(面试常问),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的获取数据的操作

  • GET:获取数据
  • POST:传递数据,常用于表单提交或上传文件
  • PUT:获取文件资源
  • HEAD:获取报文首部
  • DELETE:删除文件
  • OPTIONS:询问支持的方法(HTTP服务器并不是所有方法都必须实现,但起码要实现GETHEAD方法)
  • TRACE: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常用于测试
  • CONNECT:要求用隧道协议连接代理,比如SSL加密
  • HTTP服务器扩展其他自定义的方法

GET和POST请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作用,两个请求的设计理念就不一样:

  • get主要用在查询操作,用来获取资源。
  • post主要用在增删改操作,用来传递数据。

然后是安全性:

  • get请求的参数拼接在url后面,前端直接就能看到参数的内容,不安全。并且受到url的长度限制,只能发送少量数据。
  • post请求的参数放在请求体里面,前端看不到参数的内容,比gei要安全一些。而且不受url的长度限制,可以发送大的数据。

还有缓存和刷新机制:

  • get请求可以被浏览器缓存,并且刷新没有影响。比如同样的请求,第一次请求是200,第二次请求就是304,直接查缓存。
  • post请求不能缓存,每次都会请求到服务器才能响应;如果刷新的话,会重新提交一次数据。

4、HTTP响应状态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响应报文的 Status Code 表示响应状态码,用来判断请求成功/失败的原因。

常见的响应状态码:

  • 200 OK:请求成功
  • 304 Not Modified:访问了缓存,短时间重复访问同一个页面,会直接去缓存,而不再请求服务器。
  • 403 Forbidden:没有权限,请求的页面被禁止访问
  • 404 Not Found:路径错误,服务器找不到被请求的页面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后端代码报错了,请求未完成。服务器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

完整的状态码如下:

1xx 请求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xx 请求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xx 请求被重定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xx 客户端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xx 服务器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HTTP请求头

HTTP请求的中间部分就是请求头,一行一个,每个请求头的字段都有不同的作用,按需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ost:服务器的IP+端口,用来寻找目标服务器。
  • Content-Length:请求体的长度,没有请求体就没有这个字段。
  • Content-Type:请求体的格式,接收方按照这个格式解析。
  • User-Agent:客户端的浏览器版本,接收方按照这个调整返回的内容。
  • Referer:源URL,接收方可以验证请求的来源,防止恶意请求。
  • Cookie:存储在浏览器本地的一些数据,比如账号密码可以用来免登陆。
  • Accept:浏览器可接受的MIME类型
  • Connection:是否需要长链接,Keep-Alive:使用,colse:关闭。
  • X-Forwarded-For:源IP,接收方可以追溯请求的源IP,防止恶意请求。

6、抓包分析

打开wireshark开启「抓包」

1)访问百度:cmd 执行 curl -I baidu.co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获取百度的IP地址:ping baidu.co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过滤百度的数据包:「显示过滤器」输入 ip.addr == 39.156.66.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分析三次握手报文

先看前三个包,HTTP是基于TCP的,需要先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第一个包是「第一次握手」:我(192.168.2.121)向百度(39.156.66.10)发送一个 SYN ,表示这是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2. 第二个包是「第二次握手」:百度(39.156.66.10)响应我(192.168.2.121)一个 SYN+ACK ,表示这是一个「接受连接的应答」
  3. 第三个包是「第三次握手」,我(192.168.2.121)向百度(39.156.66.10)发送一个 ACK ,表示这一个「确认请求」
  4. 发送完确认请求后,我开启到百度的「单向连接通道」;百度收到我的确认请求后,就开启到我这边的单向连接通道;「两边通道」都开启以后,就可以通信了。

6.2、分析HTTP请求和响应报文

再看中间三个包,TCP连接建立以后,开始「HTTP的请求和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第一个包是,我(192.168.2.121)向百度(39.156.66.10)发送了一个「HTTP请求」,请求类型是HEAD
  2. 第三个包是,百度(39.156.66.10)向我(192.168.2.121)发送了一个「HTTP响应」,响应状态码是 200 OK

6.3、分析四次挥手报文

再看最后四个包,请求响应结束后,「TCP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第一个包是第一次挥手,我(192.168.2.121)向百度(39.156.66.10)发送一个FIN+ACK,表示这是一个释放连接的请求
  2. 第二个包是第二次挥手,百度(39.156.66.10)向我(192.168.2.121)响应一个ACK,表示这是一个确认请求;我收到后,就会释放我到百度的单向连接
  3. 第三个包是第三次挥手,百度(39.156.66.10)向我(192.168.2.121)发送一个FIN+ACK,表示这是一个释放连接的请求
  4. 第四个包是第四次挥手,我(192.168.2.121)向百度(39.156.66.10)响应一个ACK,表示这是一个确认请求;百度收到后,就会释放到我这边的单向连接
  5. 双向的连接都释放后,TCP连接就关闭了,此次通信结束

6.4、分析HTTP请求报文

看HTTP请求包,找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这一栏,就是HTTP的报文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看我圈中的地方,上面是请求行,中间是请求头,请求体POST等才有这里没有。

点开请求行,看里面的三个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equest Method:请求方法,这里的请求方法是HEAD,用来获取报文首部
  • Request URI:请求的URL,因为我们没指定,所以默认是/
  • Request Version:请求的版本,因为用的是HTTP协议,所以这里显示HTTP协议的版本

再看下面的几个请求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ost:目标主机
  • User-Agent:代理,也就是浏览器的类型。我们用的不是浏览器,所以这里显示的是命令curl
  • Accept:浏览器可接受的MIME类型

6.5、分析HTTP响应报文

看HTTP响应包,找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这一栏,也就是HTTP的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看我圈中的地方,上面是状态行,下面是响应头。

响应报文跟我们命令执行的返回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因为请求方式是 HEAD,只是获取头部信息,所有这里没有响应体,但能明显看到最后多了一行空格,也就是响应空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开状态行,可以看到里面有三个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esponse Version:响应版本,因为使用的是HTTP协议,所以这里显示了HTTP的版本
  • Status Code:响应状态码,这里的 200 表示请求成功。
  • Response Phrase:响应状态码的提示信息

再看下面的这些响应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Date:服务端发送响应报文的时间
  • Server:服务器和相对应的版本
  • Last-Modified:请求的对象创建或者最后修改的时间
  • ETag:对象的标志值,如果对象修改了,这个值也会变,用来判断对象是否改变
  • Accept-Ranges:支持的范围单位
  • Content-Length:内容长度
  • Cache-Control:缓存控制
  • Expires:这个时间前,可以直接访问缓存副本
  • Connection:连接类型,Keep-Alive表示这是一个长链接,可以继续用这个连接通信
  • Content-Type:资源文件类型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转载请注明出处:【wpsshop博客】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