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Graph Attention Network (GAT) 图注意力模型_gat画图

gat画图

GCN结合邻近节点特征的方式和图的结构依依相关,这也给GCN带来了几个问题:

  • 无法完成inductive任务,即处理动态图问题。inductive任务是指:训练阶段与测试阶段需要处理的graph不同。通常是训练阶段只是在子图(subgraph)上进行,测试阶段需要处理未知的顶点。(unseen node)
  • 处理有向图的瓶颈,不容易实现分配不同的学习权重给不同的neighbor。

于是,Bengio等人在ICLR 2018上提出了图注意力(GAT)模型,论文详见:Graph Attention Networks

1. GAT基本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合上图,GAT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节点 i i i和节点 j j j , GAT首先学习了他们之间的注意力权重 a i , j a_{i,j} ai,j(如左图所示);然后,基于注意力权重 { a 1 , . . . , a 6 } \{a_1, ... , a_6\} {a1,...,a6}来对节点 { 1 , 2 , . . . , 6 } \{1, 2, ... ,6\} {1,2,...,6}的表示 { h 1 , . . . , h 6 } \{h_1, ... , h_6\} {h1,...,h6}加权平均,进而得到节点1的表示 h 1 ′ {h}'_1 h1

和所有的attention mechanism一样,GAT的计算也分为两步走:

1.1 计算注意力系数(attention coefficient)

对于顶点 i i i ,逐个计算它的邻居们和它自己之间的相似系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读一下这个公式:

  • 首先一个共享参数 W W W的线性映射对于顶点的特征进行了增维,当然这是一种常见的特征增强(feature augment)方法;
  • ∣ ∣ || 对于顶点 i , j i, j i,j 的变换后的特征进行了拼接(concatenate);
  • 最后 a ( ) a() a() 把拼接后的高维特征映射到一个实数上。

显然学习顶点 i , j i, j i,j 之间的相关性,就是通过可学习的参数 W W W 和映射 a ( ) a() a() 完成的。

有了相关系数,离注意力系数就差归一化了!其实就是用个softma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特征加权求和(aggregate)

第二步很简单,根据计算好的注意力系数,把特征加权求和(aggregate)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 i ′ {h}'_i hi 就是GAT输出的对于每个顶点 i i i 的新特征(融合了邻域信息)。

1.3 multi-head atten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ulti-head attention也可以理解成用了ensemble的方法。

关于GAT的解读,推荐下面几篇文章:

2. GAT实现代码

GAT实现代码Github地址:Pytorch | Tensorflow | Keras

PyTorch版代码解析:

Tensorflow版代码解析:

3. GAT和GCN优缺点对比
3.1 GCN缺点
  • GCN模型对于同阶的邻域上分配给不同的邻居的权重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GAT论文里说的:无法允许为邻居中的不同节点指定不同的权重)。这一点限制了模型对于空间信息的相关性的捕捉能力,这也是在很多任务上不如GAT的根本原因。

  • GCN结合临近节点特征的方式和图的结构依依相关,这局限了训练所得模型在其他图结构上的泛化能力。

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提出了用注意力机制对邻近节点特征加权求和。 邻近节点特征的权重完全取决于节点特征,独立于图结构。GAT和GCN的核心区别在于如何收集并累和距离为1的邻居节点的特征表示。 图注意力模型GAT用注意力机制替代了GCN中固定的标准化操作。本质上,GAT只是将原本GCN的标准化函数替换为使用注意力权重的邻居节点特征聚合函数。

3.2 GAT优点
  • 在GAT中,图中的每个节点可以根据邻节点的特征,为其分配不同的权值。

  • GAT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引入注意力机制之后,只与相邻节点有关,即共享边的节点有关,无需得到整张图的信息:(1)该图不需要是无向的(如果边缘 j->i 不存在,我们可以简单地省略计算 a i j a_{ij} aij;(2)它使我们的技术直接适用于Inductive Learning——包括在训练期间完全看不见的图形上的评估模型的任务。

参考博客:【图结构】之图注意力网络GAT详解以及GAT的推广:https://www.jianshu.com/p/d5d366ba1a57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小林熬夜学编程/article/detail/57153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