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这本书是spark框架设计者–计算机科学博士Matei Alexandru Zaharia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主席Scott Shenker撰写的,CSDN进行翻译。书中作者主要分析了当前流行的各种计算框架的使用场景以及他们对应的缺点,然后谈了下为什么编写了spark这个框架和spark每个模块详细的设计理念及运行原理,这里是做一部分摘要。
1.随着现在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单机处理要向集群进行扩展,这就会带来三个集群维度上的问题
1).并行化:多个节点同时进行数据处理
2).容错:在多节点上处理数据,节点的故障和慢节点会变得非常常见
3).资源的动态分配:一般集群都是在多个用户之前进行切换,所以资源的动态扩展和缩减就变得非常重要
2.和MapReduce对比
MapReduce做为计算引擎与spark的区别在于:spark RDD在并行计算阶段之间能够高效的共享数据。
MapReduce计算模型中,map结果必须要从内存落到磁盘,然后reduce再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得到的结果再次落到磁盘中;如果是多个MapReduce操作数据,那么reduce结果数据还要再次加载到下一个map内存。正是由于数据一次次从磁盘加载到内存,所以MapReduce才会异常的慢。这也是spark和MapReduce的区别,spark RDD能够将数据cache到内存中,省去了从磁盘加载的过程,同时spark shuffle过程中的数据也是直接放在内存中的(为了避免shuffle失败map数据丢失spark框架还对shuffle进行了checkpoint),这就是为什么spark比MapReduce块的原因。
spark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数据流模型在计算过程中高效的共享数据 。
RDD具有可容错和并行数据结构特征,这使得用户可以指定数据存储到硬盘还是内存、控制数据的分区方法并在数据集上进行种类丰富的操作。
3.容错
一般的框架有两种容错方式,提供容错性的方法就要么是在主机之间复制数据,要么对各主机的更新情况做日志记录。第一种容错的方式恢复时间短但需要消耗更多的内存和磁盘空间用来存储数据,第二种方式不需要额外内存但是恢复时间比较长。这两种方法对于数据密集型的任务来说代价很高,因为它们需要在带宽远低于内存的集群网络间拷贝大量的数据,同时还将产生大量的存储开销。
与上述系统不同的是,RDD提供一种基于粗粒度变换(如, map, filter, join)的接口,该接口会将相同的操作应用到多个数据集上。这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记录用来创建数据集的变换(lineage),而不需存储真正的数据,进而达到高效的容错性。当一个RDD的某个分区丢失的时候,RDD记录有足够的信息记录其如何通过其他的RDD进行计算,且只需重新计算该分区。因此,丢失的数据可以被很快的恢复,而不需要昂贵的复制代价。
4.RDD
RDD是一个分区的只读记录的集合,用户可以控制RDD的其他两个方面:持久化和分区。用户可以选择重用哪个RDD,并为其制定存储策略(比如,内存存储),也可以让RDD中的数据根据记录的key分布到集群的多个机器,这对位置优化来说是有用的,比如可用来保证两个要Jion的数据集都使用了相同的哈希分区方式。
默认情况下,Spark会将调用过persist的RDD存在内存中。但若内存不足,也可以将其写入到硬盘上。通过指定persist函数中的参数,用户也可以请求其他持久化策略并通过标记来进行persist,比如仅存储到硬盘上,又或是在各机器之间复制一份。最后,用户可以在每个RDD上设定一个持久化的优先级来指定内存中的哪些数据应该被优先写入到磁盘。
RDD的第一个优点是可以使用lineage恢复数据,不需要检查点的开销,此外,当出现失败时,RDDs的分区中只有丢失的那部分需要重新计算,而且该计算可在多个节点上并发完成,不必回滚整个程序
RDD的第二个优点是,不可变性让系统像MapReduce那样用后备任务代替运行缓慢的任务来减少缓慢节点 (stragglers) 的影响
在RDDs上的批量操作过程中,任务的执行可以根据数据的所处的位置来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性能,其次,只要所进行的操作是只基于扫描的,当内存不足时,RDD的性能下降也是平稳的。不能载入内存的分区可以存储在磁盘上,其性能也会与当前其他数据并行系统相当。
RDDS最适合对数据集中所有的元素进行相同的操作的批处理类应用。RDDS不太适用于通过异步细粒度更新来共享状态的应用,比如针对Web应用或增量网络爬虫的存储系统
5.宽窄依赖
窄依赖允许在单个集群节点上流水线式执行,这个节点可以计算所有父级分区 。相反,宽依赖需要所有的父RDD数据可用并且数据已经通过类MapReduce的操作shuffle完成
其次,在窄依赖中,节点失败后的恢复更加高效。因为只有丢失的父级分区需要重新计算,并且这些丢失的父级分区可以并行地在不同节点上重新计算。与此相反,在宽依赖的继承关系中,单个失败的节点可能导致一个RDD的所有先祖RDD中的一些分区丢失,导致计算的重新执行。
6.spark作业调度
Spark的调度器会额外考虑被持久化(persist)的RDD的那个分区保存在内存中并可供使用,当用户对一个RDD执行Action(如count 或save)操作时,调度器会根据该RDD的lineage,来构建一个由若干 阶段(stage) 组成的一个DAG(有向无环图)以执行程序,每个stage都包含尽可能多的连续的窄依赖型转换。各个阶段之间的分界则是宽依赖所需的shuffle操作,或者是DAG中一个经由该分区能更快到达父RDD的已计算分区。之后,调度器运行多个任务来计算各个阶段所缺失的分区,直到最终得出目标RDD。
调度器向各机器的任务分配采用延时调度机制并根据数据存储位置(本地性)来确定。若一个任务需要处理的某个分区刚好存储在某个节点的内存中,则该任务会分配给那个节点。
否则,如果一个任务处理的某个分区,该分区含有的RDD提供较佳的位置(例如,一个HDFS文件),我们把该任务分配到这些位置。
对应宽依赖类的操作 {比如w shuffle依赖),我们会将中间记录物理化到保存父分区的节点上。这和MapReduce物化Map的输出类似,能简化数据的故障恢复过程
对于执行失败的任务,只要它对应stage的父类信息仍然可用,它便会在其他节点上重新执行。如果某些stage变为不可用(例如,因为shuffle在map阶段的某个输出丢失了),则重新提交相应的任务以并行计算丢失的分区。(DAGscheduler官方定义)
若某个任务执行缓慢 (即"落后者"straggler),系统则会在其他节点上执行该任务的拷贝 --这与MapReduce做法类似,并取最先得到的结果作为最终的结果。
7.spark内存管理
Spark提供了三种对持久化RDD的存储策略:未序列化Java对象存于内存中、序列化后的数据存于内存及磁盘存储。
第一个选项的性能表现是最优秀的,因为可以直接访问在JAVA虚拟机内存里的RDD对象。
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第二种方式可以让用户采用比JAVA对象图更有效的内存组织方式,代价是降低了性能。
第三种策略适用于RDD太大难以存储在内存的情形,但每次重新计算该RDD会带来额外的资源开销。
对于有限可用内存,我们使用以RDD为对象的LRU(最近最少使用)回收算法来进行管理。当计算得到一个新的RDD分区,但却没有足够空间来存储它时,系统会从最近最少使用的RDD中回收其一个分区的空间。
除非该RDD便是新分区对应的RDD,这种情况下,Spark会将旧的分区继续保留在内存,防止同一个RDD的分区被循环调入调出。这点很关键–因为大部分的操作会在一个RDD的所有分区上进行,那么很有可能已经存在内存中的分区将会被再次使用。到目前为止,这种默认的策略在我们所有的应用中都运行很好,
当然我们也为用户提供了“持久化优先级”选项来控制RDD的存储。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