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数据结构第22节 堆排序优化

数据结构第22节 堆排序优化

堆排序是一种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其核心是使用一种叫做“堆”的数据结构。堆通常是一个完全二叉树的数组表示,在数组中可以快速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堆排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最大堆和最小堆。

在最大堆中,父节点的键始终大于或等于任何子节点的键。在最小堆中,情况则相反,父节点的键始终小于或等于任何子节点的键。堆排序通常使用最大堆进行降序排序,或者使用最小堆进行升序排序。

以下是使用Java实现堆排序的基本步骤:

  1. 构建最大堆

    • 将输入数组视为一个完全二叉树的数组表示。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即array.length / 2 - 1),对每个节点应用下沉操作,以确保其满足最大堆的性质。
  2. 排序

    • 将堆顶元素(最大值)与堆末尾的元素交换,减少堆的大小,并将新的堆顶元素下沉,使其再次满足最大堆的性质。
    • 重复此过程,直到堆的大小减少到1。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Java代码示例来实现堆排序: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ay) {
        // Build heap (rearrange array)
        for (int i = array.length / 2 - 1; i >= 0; i--) {
            heapify(array, array.length, i);
        }

        // One by one extract an element from heap
        for (int i = array.length - 1; i > 0; i--) {
            // Move current root to end
            int temp = array[0];
            array[0] = array[i];
            array[i] = temp;

            // call max heapify on the reduced heap
            heapify(array, i, 0);
        }
    }

    // To heapify a subtree rooted with node i which is an index in array[]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ify(int[] array, int heapSize, int i) {
        int largest = i; // Initialize largest as root
        int leftChild = 2 * i + 1; // left child
        int rightChild = 2 * i + 2; // right child

        // If left child is larger than root
        if (leftChild < heapSize && array[leftChild]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leftChild;
        }

        // If right child is larger than largest so far
        if (rightChild < heapSize && array[rightChild]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rightChild;
        }

        // If largest is not root
        if (largest != i) {
            int swap = array[i];
            array[i] = array[largest];
            array[largest] = swap;

            // Recursively heapify the affected sub-tree
            heapify(array, heapSize, largest);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在这个例子中,heapSort函数首先通过调用heapify函数建立一个最大堆,然后将堆顶元素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减少堆的大小,并重新调整剩余元素以保持最大堆的性质。这样重复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为了进一步优化堆排序的代码,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内联小函数:如果heapify函数很小且频繁调用,可以考虑将其内联到heapSort函数中,以减少函数调用的开销。

  2. 减少数组访问:在heapify函数中,多次访问array中的元素可能会导致缓存未命中,从而影响性能。我们可以通过缓存一些频繁访问的值来减少这种影响。

  3. 边界条件检查:确保在循环中检查边界条件,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4. 使用循环展开:对于某些循环,使用循环展开可以减少循环控制结构的开销。

  5. 尾递归优化:如果使用了递归的heapify,可以尝试将其转换为迭代版本,因为JVM可能不支持尾递归优化。

下面是一个经过微调的堆排序实现,其中heapify函数被内联并进行了数组访问优化:

public class HeapSortOptimized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ay) {
        int n = array.length;
        
        // Build heap
        for (int i = n / 2 - 1; i >= 0; i--) {
            int largest = i;
            int leftChild = 2 * i + 1;
            int rightChild = 2 * i + 2;
            
            if (leftChild < n && array[leftChild]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leftChild;
            }
            
            if (rightChild < n && array[rightChild]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rightChild;
            }
            
            if (largest != i) {
                int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largest];
                array[largest] = temp;
                
                // Recursively heapify the affected sub-tree
                i = largest;
                leftChild = 2 * i + 1;
                rightChild = 2 * i + 2;
                
                while (leftChild < n) {
                    largest = i;
                    if (array[leftChild]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leftChild;
                    }
                    
                    if (rightChild < n && array[rightChild]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rightChild;
                    }
                    
                    if (largest == i) {
                        break;
                    }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largest];
                    array[largest] = temp;
                    
                    i = largest;
                    leftChild = 2 * i + 1;
                    rightChild = 2 * i + 2;
                }
            }
        }
        
        // Extract elements one by one
        for (int i = n - 1; i > 0; i--) {
            int temp = array[0];
            array[0] = array[i];
            array[i] = temp;
            
            int j = 0;
            int leftChild = 1;
            int rightChild = 2;
            
            while (leftChild < i) {
                int largest = j;
                if (array[leftChild]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leftChild;
                }
                
                if (rightChild < i && array[rightChild]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rightChild;
                }
                
                if (largest == j) {
                    break;
                }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largest];
                array[largest] = temp;
                
                j = largest;
                leftChild = 2 * j + 1;
                rightChild = 2 * j + 2;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这个优化版本中,heapify逻辑被直接整合到了heapSort函数中,并且在每次交换后都检查是否需要继续下沉,以避免不必要的额外工作。此外,数组元素的频繁访问被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内存读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优化可能会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因此在实际开发中需要权衡利弊。

堆排序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构建最大堆和排序。我将以一个简单的示例数组 [4, 10, 3, 5, 1] 来逐步说明堆排序的过程,并使用表格形式展示每一步的变化。

第一阶段:构建最大堆

  1. 初始状态:

    | Index | Value |
    |-------|-------|
    |   0   |   4   |
    |   1   |  10   |
    |   2   |   3   |
    |   3   |   5   |
    |   4   |   1   |
    
    • 1
    • 2
    • 3
    • 4
    • 5
    • 6
    • 7
  2. 从最后一个非叶节点开始下沉:

    • 节点 1 (值 10) 是最后一个非叶节点。
    • 节点 1 已经是最大堆的一部分,无需调整。
  3. 节点 0 下沉:

    • 节点 0 (值 4) 有子节点 1 (值 10) 和 2 (值 3),其中最大的是子节点 1。
    • 交换节点 0 和节点 1 的值。
    | Index | Value |
    |-------|-------|
    |   0   |  10   |
    |   1   |   4   |
    |   2   |   3   |
    |   3   |   5   |
    |   4   |   1   |
    
    • 1
    • 2
    • 3
    • 4
    • 5
    • 6
    • 7
    • 节点 0 现在是值 10,它没有子节点比它大,所以不需要进一步调整。

现在,我们有一个最大堆:

| Index | Value |
|-------|-------|
|   0   |  10   |
|   1   |   4   |
|   2   |   3   |
|   3   |   5   |
|   4   |   1   |
  • 1
  • 2
  • 3
  • 4
  • 5
  • 6
  • 7

第二阶段:排序

  1. 交换堆顶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

    • 交换节点 0 (值 10) 和节点 4 (值 1)。
    | Index | Value |
    |-------|-------|
    |   0   |   1   |
    |   1   |   4   |
    |   2   |   3   |
    |   3   |   5   |
    |   4   |  1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减少堆的大小,不再考虑索引 4。
  2. 调整堆:

    • 节点 0 (值 1) 需要下沉。
    • 交换节点 0 和节点 3 (值 5)。
    | Index | Value |
    |-------|-------|
    |   0   |   5   |
    |   1   |   4   |
    |   2   |   3   |
    |   3   |   1   |
    |   4   |  1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节点 0 现在是值 5,它没有子节点比它大,所以不需要进一步调整。
  3. 再次交换堆顶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

    • 交换节点 0 (值 5) 和节点 3 (值 1)。
    | Index | Value |
    |-------|-------|
    |   0   |   1   |
    |   1   |   4   |
    |   2   |   3   |
    |   3   |   5   |
    |   4   |  1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减少堆的大小,不再考虑索引 3。
  4. 调整堆:

    • 节点 0 (值 1) 需要下沉。
    • 由于节点 0 没有子节点,不需要进一步调整。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堆的大小减至 1。

最终排序结果:

| Index | Value |
|-------|-------|
|   0   |   1   |
|   1   |   3   |
|   2   |   4   |
|   3   |   5   |
|   4   |  10   |
  • 1
  • 2
  • 3
  • 4
  • 5
  • 6
  • 7

这就是堆排序的完整过程,通过构建最大堆和不断交换并调整堆,最后得到一个有序的数组。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惠珠哦/article/detail/825366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