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Linux详解】进程地址空间

【Linux详解】进程地址空间

目录

研究背景

验证地址空间

实验一:父子进程变量地址一致性

实验二:变量值修改后父子进程的差异

分析与结论

实验三:进程地址空间验证

理解进程地址空间

区域与页表

写时拷贝机制

进程地址空间的意义

文章手稿:


xmind: 


研究背景

本文研究基于 Linux kernel 2.6.32 的32位平台进程地址空间的区别与实现。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和实验,揭示虚拟地址空间的概念,并探讨其重要性和操作系统对其管理的机制。

程序地址空间的回顾

在学习 C 语言时,常见的程序地址空间布局如下图所示: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stdlib.h>
  3. int main()
  4. {
  5. printf("%s\n", getenv("PATH"));
  6. return 0;
  7. }

上述代码展示了典型的程序地址空间结构,但我们对其理解并不深入。通过进一步的代码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程序地址空间的概念。


验证地址空间

实验一:父子进程变量地址一致性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unistd.h>
  3. #include <stdlib.h>
  4. int g_val = 0;
  5. int main()
  6. {
  7. pid_t id = fork();
  8. if(id < 0){
  9. perror("fork");
  10. return 0;
  11. }
  12. else if(id == 0){ //child
  13. printf("child[%d]: %d : %p\n", getpid(), g_val, &g_val);
  14. }else{ //parent
  15. printf("parent[%d]: %d : %p\n", getpid(), g_val, &g_val);
  16. }
  17. sleep(1);
  18. return 0;
  19. }

输出结果(可能因环境而异):

实验二:变量值修改后父子进程的差异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unistd.h>
  3. #include <stdlib.h>
  4. int g_val = 0;
  5. int main()
  6. {
  7. pid_t id = fork();
  8. if(id < 0){
  9. perror("fork");
  10. return 0;
  11. }
  12. else if(id == 0){ //child
  13. g_val=100;
  14. printf("child[%d]: %d : %p\n", getpid(), g_val, &g_val);
  15. }else{ //parent
  16. sleep(3);
  17. printf("parent[%d]: %d : %p\n", getpid(), g_val, &g_val);
  18. }
  19. sleep(1);
  20. return 0;
  21. }

输出结果(可能因环境而异):

分析与结论

上述实验表明,父子进程的变量地址相同但内容不同,说明地址为虚拟地址,且父子进程有各自独立的物理地址映射。这验证了虚拟地址的概念,即我们在C/C++中看到的地址是虚拟地址,由操作系统负责将其转化为物理地址。

进程地址空间

程序地址空间实际上是进程地址空间的子集,是系统级的概念。进程地址空间通过虚拟地址映射实现内存独立性,确保进程间互不干扰。

实验三:进程地址空间验证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unistd.h>
  3. #include <stdlib.h>
  4. int un_g_val;
  5. int g_val = 100;
  6.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char* env[])
  7. {
  8. printf("code addr : %p\n", main);
  9. printf("init global addr : %p\n", &g_val);
  10. printf("uninit global addr : %p\n", &un_g_val);
  11. char* m1 = (char*)malloc(100);
  12. printf("heap addr : %p\n", m1);
  13. printf("stack addr : %p\n", &m1);
  14. int i = 0;
  15. for (i = 0; i < argc; i++) {
  16. printf("argv addr : %p\n", argv[i]);
  17. }
  18. for (i = 0; env[i]; i++) {
  19. printf("env addr : %p\n", env[i]);
  20. }
  21. }

运行结果

地址整体依次增大,堆区向地址增大方向增长,栈区向地址减少方向增长,验证了堆和栈的挤压式增长方向。

验证静态局部变量

静态修饰的局部变量,编译的时候已经被编译到全局数据区,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代码验证: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stdlib.h>
  3. void func() {
  4. static int static_var = 10;
  5. printf("static_var addr: %p\n", &static_var);
  6. }
  7. int main() {
  8. func();
  9. return 0;
  10. }

结论


这也说明了这些变量的地址在全局数据区,而不是局部栈区。


理解进程地址空间

区域与页表

进程地址空间通过 mm_struct 结构体来管理各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定义如下:

  1. struct mm_struct {
  2. long code_start;
  3. long code_end;
  4. long init_start;
  5. long init_end;
  6. long uninit_start;
  7. long uninit_end;
  8. long heap_start;
  9. long heap_end;
  10. long stack_start;
  11. long stack_end;
  12. ...
  13. }

用一个start 和end 就可以表示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 start 和 end,它们之间就有了地址,地址我们称之为虚拟地址,

 然后这些虚拟地址经过页表,就能映射到内存中了。

父子进程全局变量共享与写时拷贝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unistd.h>
  3. #include <stdlib.h>
  4. int g_val = 100;
  5. int main(void)
  6. {
  7. pid_t id = fork();
  8. if (id == 0) {
  9. // child
  10. int flag = 0;
  11. while (1) {
  12. printf("child: %d, ppid: %d, g_val: %d, &g_val: %p\n", getpid(), getppid(), g_val, &g_val);
  13. sleep(1);
  14. flag++;
  15. if (flag == 5) {
  16. g_val = 200;
  17. printf("child modified g_val\n");
  18. }
  19. }
  20. }
  21. else {
  22. // father
  23. while (1) {
  24. printf("parent: %d, ppid: %d, g_val: %d, &g_val: %p\n", getpid(), getppid(), g_val, &g_val);
  25. sleep(2);
  26. }
  27. }
  28. }

运行结果

在父子进程中,虚拟地址相同但值不同,验证了写时拷贝机制。

写时拷贝机制

写时拷贝是指当父子进程有一方尝试修改变量时,操作系统会为修改方分配新的物理内存并拷贝数据,以确保独立性。

回顾:fork的两个返回值

pid_t id 是属于父进程的栈空间中定义的。

fork 内部 return 会被执行两次,return 的本质就是通过寄存器将返回值写入到接收返回值的变量中。当我们的 id = fork() 时,谁先返回,谁就要发生 写时拷贝。所以,同一个变量会有不同的返回值,本质是因为大家的虚拟地址是一样的,但大家的物理地址是不一样的。


进程地址空间的意义

虚拟地址空间通过软硬结合层,保护内存并简化进程和程序的设计和实现,确保进程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表格:进程地址空间区域划分

区域类型起始地址结束地址
代码区code_startcode_end
初始化全局变量init_startinit_end
未初始化全局变量uninit_startuninit_end
堆区heap_startheap_end
栈区stack_startstack_end

那么有什么意义呢

拓展:os 对大文件的分批加载是怎么实现的呢

采用惰性加载的方式

存在 缺页中断 ,重新申请 填写页表

缺页中断:

当一个进程访问虚拟内存中的某一页时,操作系统会先检查该页是否当前已经被加载到物理内存中。如果这一页已经在物理内存中,CPU就可以直接访问它。但是,如果这一页并没有在物理内存中,就会发生缺页中断

当发生缺页中断时,CPU会暂停当前的执行,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内核。操作系统内核会首先查找页表,寻找到相关的页面对应的磁盘地址。然后,操作系统会将磁盘上的内容读取到空闲的物理内存页中。

一旦内容被加载到物理内存中,操作系统会更新页表,将该页面的映射关系添加到页表中,然后将控制权交还给进程并重新开始执行。这样,进程可以继续访问所需的内存页面。

整个过程用于解决虚拟内存中的页面不在物理内存中的问题,使得系统看起来好像比它实际拥有的更多内存一样,从而使得多个进程能够共享有限的内存资源,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就达到分批加载的效果啦

所以 进程 应该是先创建内核数据结构,再执行可执行程序的 

文章手稿: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桥流水78/article/detail/786095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