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day34:动态规划02:62.不同路径;63. 不同路径 II;343. 整数拆分;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day34:动态规划02:62.不同路径;63. 不同路径 II;343. 整数拆分;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62.不同路径

力扣题目链接(opens new window)

一个机器人位于一个 m x n 网格的左上角 (起始点在下图中标记为 “Start” )。

机器人每次只能向下或者向右移动一步。机器人试图达到网格的右下角(在下图中标记为 “Finish” )。

问总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径?

分析:

 1、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dp[i][j] :

表示从(0 ,0)出发,到(i, j) 有dp[i][j]条不同的路径。

 2、确定递推公式

想要求dp[i][j],只能有两个方向来推导出来,即dp[i - 1][j] 和 dp[i][j - 1]。

此时在回顾一下 dp[i - 1][j] 表示啥,是从(0, 0)的位置到(i - 1, j)有几条路径,dp[i][j - 1]同理。

那么很自然,dp[i][j] = dp[i - 1][j] + dp[i][j - 1],因为dp[i][j]只有这两个方向过来。

 3、dp数组的初始化

首先dp[i][0]一定都是1,因为从(0, 0)的位置到(i, 0)的路径只有一条,那么dp[0][j]也同理。

所以初始化代码为:

  1. for (int i = 0; i < m; i++) dp[i][0] = 1;
  2. for (int j = 0; j < n; j++) dp[0][j] = 1;

 4、确定遍历顺序

这里要看一下递推公式dp[i][j] = dp[i - 1][j] + dp[i][j - 1],dp[i][j]都是从其上方和左方推导而来,那么从左到右一层一层遍历就可以了。

这样就可以保证推导dp[i][j]的时候,dp[i - 1][j] 和 dp[i][j - 1]一定是有数值的。

——时间空间复杂度都是o(m*n)相当于都要遍历一遍

**但是实际上用一个一维数组也可以完成,用dp[i]=dp[i] 实际上是上一层的值+dp[i-1] 是左边的值

可以将空间复杂度优化至o(n)

二维数组解法:

  1. int uniquePaths(int m, int n) {
  2. //二维数组的创建
  3. int **dp=(int **)malloc(sizeof(int *)* m);
  4. for (int i=0;i<m;i++){
  5. dp[i]=malloc(sizeof(int)*n);
  6. dp[i][0]=1;
  7. }
  8. for(int i = 0; i < m; ++i)
  9. dp[i][0] = 1;
  10. for(int j = 0; j < n; ++j)
  11. dp[0][j] = 1;
  12. for(int i = 1; i < m; ++i) {
  13. for(int j = 1; j < n; ++j) {
  14. dp[i][j] = dp[i-1][j] + dp[i][j-1];
  15. }
  16. }
  17. return dp[m-1][n-1];
  18. }

一维数组解法: 

  1. int uniquePaths(int m, int n) {
  2. int *dp=(int *)malloc(sizeof(int )* n);
  3. for(int j = 0; j < n; ++j)
  4. dp[j] = 1;
  5. for (int x=1;x<m;x++){
  6. for(int i = 1; i < n; ++i) {
  7. dp[i] = dp[i] + dp[i-1];
  8. }
  9. }
  10. return dp[n-1];
  11. }

63. 不同路径 II

力扣题目链接(opens new window)

一个机器人位于一个 m x n 网格的左上角 (起始点在下图中标记为“Start” )。

机器人每次只能向下或者向右移动一步。机器人试图达到网格的右下角(在下图中标记为“Finish”)。

现在考虑网格中有障碍物。那么从左上角到右下角将会有多少条不同的路径?

分析:

递归公式需要修改:

考虑到这格本来是障碍物的话——能走到这里的路径数目为0

这格前面有障碍物——来自这个方向的路径数目为0

初始化需要修改:

在第一行第一列可能出现障碍物,在第一行第一列中出现障碍物后的右侧/下侧 应当初始化为0

  1. int uniquePathsWithObstacles(int** obstacleGrid, int obstacleGridSize, int* obstacleGridColSize) {
  2. int m=obstacleGridSize;
  3. int n=*obstacleGridColSize;
  4. int **bp=(int**)malloc(sizeof(int*)*m);
  5. int i,j;
  6. if(obstacleGrid[0][0]==1) return 0;
  7. int flag=1;
  8. for (i=0;i<m;i++){
  9. bp[i]=malloc(sizeof(int)*n);
  10. bp[i][0]=flag;
  11. if(obstacleGrid[i][0]==1) {
  12. bp[i][0]=0;
  13. flag=0;
  14. }
  15. }
  16. flag=1;
  17. for (j=0;j<n;j++){
  18. bp[0][j]=flag;
  19. if(obstacleGrid[0][j]==1) {
  20. bp[0][j]=0;
  21. flag=0;
  22. }
  23. }
  24. for (i=1;i<m;i++){
  25. for (j=1;j<n;j++){
  26. if(obstacleGrid[i][j]==1) bp[i][j]=0;
  27. else bp[i][j]=bp[i-1][j]+bp[i][j-1];
  28. }
  29. }
  30. return bp[m-1][n-1];
  31. }

343. 整数拆分

力扣题目链接(opens new window)

给定一个正整数 n,将其拆分为至少两个正整数的和,并使这些整数的乘积最大化。 返回你可以获得的最大乘积。

示例 1:

  • 输入: 2
  • 输出: 1
  • 解释: 2 = 1 + 1, 1 × 1 = 1。

示例 2:

  • 输入: 10
  • 输出: 36
  • 解释: 10 = 3 + 3 + 4, 3 × 3 × 4 = 36。
  • 说明: 你可以假设 n 不小于 2 且不大于 58。

分析:

1、dp数组的意义:i这个数字能拆分出的最大积存放在dp【i】中

2、递归:拆分成2个——j*(i-j)

拆分成很多个——bp【i-j】*j

**实际上不需要考虑 bp【i-j】*bp【j】这类情况——在上一部分就已经是拆成多个了,这个和上一个重复

3、初始化:其实从题目要求的2开始就可以了!

4、顺序:从前往后

5、打印

  1. int integerBreak(int n) {
  2. int *bp=(int *)malloc(sizeof(int)*(n+1));
  3. bp[0]=0;
  4. bp[1]=0;
  5. bp[2]=1;
  6. for (int i=2;i<=n;i++){
  7. for (int j=1;j<i;j++){
  8. bp[i]=fmax(bp[i], fmax(j*(i-j), fmax(j*bp[i-j], bp[j]*bp[i-j])));
  9. }
  10. }
  11. return bp[n];
  12. }

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力扣题目链接(opens new window)

给定一个整数 n,求以 1 ... n 为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有多少种?

分析:

先举几个例子——找规律

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1

来看看n为3的时候,有哪几种情况。——只关心搜索树的数量!!

当1为头结点的时候,其右子树有两个节点,看这两个节点的布局,是不是和 n 为2的时候两棵树的布局是一样的啊!

当3为头结点的时候,其左子树有两个节点,看这两个节点的布局,是不是和n为2的时候两棵树的布局也是一样的啊!

当2为头结点的时候,其左右子树都只有一个节点,布局是不是和n为1的时候只有一棵树的布局也是一样的啊!

发现到这里,其实我们就找到了重叠子问题了,其实也就是发现可以通过dp[1] 和 dp[2] 来推导出来dp[3]的某种方式。

dp[3],就是 元素1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元素2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元素3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元素1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右子树有2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 左子树有0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元素2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右子树有1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 左子树有1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元素3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右子树有0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 左子树有2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有2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就是dp[2]。

有1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就是dp[1]。

有0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就是dp[0]。

所以dp[3] = dp[2] * dp[0] + dp[1] * dp[1] + dp[0] * dp[2]

如图所示:

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2

1、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dp[i] : 1到i为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的个数为dp[i]

也可以理解是i个不同元素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的个数为dp[i] ,都是一样的。

以下分析如果想不清楚,就来回想一下dp[i]的定义

 2、确定递推公式:

dp[i] += dp[以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 * dp[以j为头结点右子树节点数量]

j相当于是头结点的元素,从1遍历到i为止。

所以递推公式:dp[i] += dp[j - 1] * dp[i - j]; ,j-1 为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i-j 为以j为头结点右子树节点数量

 3、dp数组如何初始化初始化:只需要初始化dp[0]就可以了,推导的基础,都是dp[0]。

那么dp[0]应该是多少呢?

从定义上来讲,空节点也是一棵二叉树,也是一棵二叉搜索树,这是可以说得通的。

从递归公式上来讲,dp[以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 * dp[以j为头结点右子树节点数量] 中以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为0,也需要dp[以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 = 1, 否则乘法的结果就都变成0了。

所以初始化dp[0] = 1

 4、确定遍历顺序:

首先一定是遍历节点数,从递归公式:dp[i] += dp[j - 1] * dp[i - j]可以看出,节点数为i的状态是依靠 i之前节点数的状态。

那么遍历i里面每一个数作为头结点的状态,用j来遍历。

代码如下:

  1. for (int i = 1; i <= n; i++) {
  2. for (int j = 1; j <= i; j++) {
  3. dp[i] += dp[j - 1] * dp[i - j];
  4. }
  5. }
  1. int numTrees(int n){
  2. //开辟dp数组
  3. int *dp = (int *)malloc(sizeof(int) * (n + 1));
  4. int i;
  5. for(i = 0; i <= n; ++i)
  6. dp[i] = 0;
  7. dp[0] = 1;
  8. int j;
  9. for(i = 1; i <= n; ++i) {
  10. for(j = 1; j <= i; ++j) {
  11. //递推公式:dp[i] = dp[i] + 根为j时左子树种类个数 * 根为j时右子树种类个数
  12. dp[i] += dp[j - 1] * dp[i - j];
  13. }
  14. }
  15. return dp[n];
  16. }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舞很执着/article/detail/94542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