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之排序算法_数据结构什么时候数量级是olog2n

数据结构什么时候数量级是olog2n

时间复杂度

引出:时间频度:
一个算法中的语句执行次数称为语句频度或时间频度。记为 T(n)。
T(n)的求解:1、忽略常数项。 2、忽略低次项 。3、忽略系数。
例如:T(n) = 3n^2+3n+6 ——>n^2

时间复杂度:
f(n):即三忽略后的辅助函数。
T(n) / f(n) 的极限值为不等于零的常数,则称 f(n)是 T(n)的同数量级函数。
记作 T(n)=O( f(n) ),称O( f(n) ) 为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

  1. 常数阶 O(1)
  2. 对数阶 O(log2n)
  3. 线性阶 O(n)
  4. 线性对数阶 O(nlog2n)
  5. 平方阶 O(n^2)
  6. 立方阶 O(n^3)
  7. k 次方阶 O(n^k)
  8. 指数阶 O(2^n)

以上由从小到大排列,随着问题规模 n 的不断增大,上述时间复杂度不断增大,算法的执行效率越低

1、对数阶 O(log2n)

int i = 1;
while(i<n){
	i = i *2;
}
//说明:假设循环 x 次跳出,则2^x = n ,所以x = log2n
  • 1
  • 2
  • 3
  • 4
  • 5

2、线性阶 O(n)

for (int i = 0; i < n; i++) {
      j++;
 }
//说明:for 循环中的代码执行 n 遍。
  • 1
  • 2
  • 3
  • 4

3、线性对数阶 O(nlog2n)
上述两者互相包含

4、平方阶 O(n^2)
两个O(n) 互相包含

常见排序算法(八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时间复杂度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数组)
待排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 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就像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上冒。

优化:
如果一趟比较下来没有进行过交换,就说明序列已经有序,因此要在 排序过程中设置一个标志 flag 判断元素是否进行过交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比较。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 冒泡排序 的时间复杂度 O(n^2)

		int temp = 0; 		// 临时变量
		boolean flag = false; 			// 标识变量,表示是否进行过交换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flag = true;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if (!flag) { 	// 在一趟排序中,一次交换都没有发生过
				break;
			} else {
				flag = false; 	// 重置flag!!!, 进行下次判断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选择排序

与冒泡排序类似,冒泡一趟排序确认后面的一位数的位置;选择排序则确认前面一位的位置。(第一趟确认第一位数,第二趟确认第二位…)

不同的是:
冒泡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位,逆序则交换位置;
选择先假定一个数为最值,记录它的位置和值,在一趟排序中,逐一与剩下的数比较,最终确认此趟中的最值 位置和值,将它与此趟首位交换。从而确定一个位置;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rr)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int minIndex = i;	//记录下标
			int min = arr[i];	//记录值
			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 {
				if (min > arr[j]) { 	// 说明假定的最小值,并不是最小
					min = arr[j]; 	// 重置min
					minIndex = j; 	// 重置minIndex
				}
			}
			if (minIndex != i) {
				arr[minIndex] = arr[i];
				arr[i] = mi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

把 n 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
开始时 有序表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 n-1 个元素
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与选择排序一样,将待排序的数字保存在一个临时变量,避免比较过程丢失。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Sort(int[] arr) {
		int insertVal = 0;
		int insertIndex = 0;
		for(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insertVal = arr[i];	 //定义待插入的数
			insertIndex = i - 1;  //定义首个要比较数的下标

			// 给insertVal 找到插入的位置
			// 说明
			// 1. insertIndex >= 0 保证在给insertVal 找插入位置,不越界
			// 2. insertVal < arr[insertIndex] 待插入的数,还没有找到插入位置
			// 3. 就需要将 arr[insertIndex] 后移
			while (insertIndex >= 0 && insertVal < arr[insertIndex]) {
				arr[insertIndex + 1] = arr[insertIndex];	//后移
				insertIndex--;	//找前一个数继续比较
			}
			
			// 当退出while循环时,说明插入的位置找到, insertIndex + 1
			//这里我们判断是否需要赋值
			if(insertIndex + 1 != i) {	
				arr[insertIndex + 1] = insertVal;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希尔排序

引出:简单插入排序的缺陷:
当需要插入的数是较小的数时,后移的次数明显增多,对效率有影响(假定从小到大)

希尔排序:它也是一种插入排序,是简单插入的改良版本,也称缩小增量排序。

基本思想:

把数字按下标的一定步长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
随着步长逐渐减少,每组的数字越来越多,
当步长减至 1 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 {
		
		// 增量gap, 并逐步的缩小增量
		for (int gap = arr.length / 2; gap > 0; gap /= 2) {	//一次循环代表一趟
			// 从第gap个元素开始(其前面是有序列),逐个直接插入排序,插入前面的有序列中
			for (int i = gap; i < arr.length; i++) {
				int j = i;
				int temp = arr[j];	//记录待插入的数值,原理与直接插入相同。
				if (arr[j] < arr[j - gap]) {	//判断!是否已经在正确的位置上了
					while (j - gap >= 0 && temp < arr[j - gap]) {
						arr[j] = arr[j-gap];	//前一个数后移
						j -= gap;				//往前继续比较
					}
					//当退出while后,就给temp找到插入的位置
					arr[j] = temp;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冒泡排序的改良版本。(和冒泡排序一样通过交换来调整位置)

基本思路:

  1. 选取基准点(以中间轴为例)
  2. 分别从左往右找 <= 基准点的数;从右往左找 >= 基准点的数
  3. 每找到一个将他们交换位置;
  4. 当他们遍历完所有数时(同时指向同一个数),完成一次排序
  5. 可以看到基准点前面都是小于等于它的数,后面都是大于等于它的数
  6. 再对两边序列重复上述过程(使用递归)即可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int left, int right) {
		int l = left; 	//最左下标
		int r = right; 	//最右下标
		//pivot 中轴值(选取中间数为基准点)
		int pivot = arr[(left + right) / 2];
		int temp = 0; //临时变量,作为交换时使用
		
		//while循环的目的是让比pivot 值小放到左边;比pivot 值大放到右边
		while( l < r) { 
			//在pivot的左边一直找,找到大于等于pivot值,才退出
			while(arr[l] < pivot) {
				l += 1;
			}
			//在pivot的右边一直找,找到小于等于pivot值,才退出
			while(arr[r] > pivot) {
				r -= 1;
			}
			//完成一次遍历
			if( l == r) {
				break;
			}
			
			//交换
			temp = arr[l];
			arr[l] = arr[r];
			arr[r] = temp;
			
			//下面两种时特殊情况处理:当遇到两个以上基准点值
			//如果交换完后,发现这个arr[l] == pivot值 相等 r--, 前移
			if(arr[l] == pivot) {	
				r -= 1;
			}
			//如果交换完后,发现这个arr[r] == pivot值 相等 l++, 后移
			if(arr[r] == pivot) {
				l += 1;
			}
		}
		
		// 如果 l == r, 必须l++, r--, 否则为出现栈溢出
		if (l == r) {	//基准点不再参与排序
			l += 1;
			r -= 1;
		}
		//向左递归
		if(left < r) {
			quickSort(arr, left, r);
		}
		//向右递归
		if(right > l) {
			quickSort(arr, l, righ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归并排序

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策略(分治法将问题分成一些小的问题然后递归求解,而治的阶段则将分的阶段得到的各答案"修补"在一起,即分而治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基本思想:

  1. 通过两个递归将一个序列,向左向右逐步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
  2. 将一个个子序列逐步向上归并(排序)

相邻两个子序列合并过程:需要一个辅助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分+合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nt[] temp) {
		if(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中间索引
			//向左递归进行分解
			mergeSort(arr, left, mid, temp);
			//向右递归进行分解
			mergeSort(arr, mid + 1, right, temp);
			//合并
			merge(arr, left, mid, right, temp);
		}
	}

	/**	合并的方法
	 * @param arr 排序的原始数组
	 * @param left 左边有序序列的初始索引
	 * @param mid 中间索引
	 * @param right 右边索引
	 * @param temp 做中转的数组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int[] temp) {

		int i = left; // 初始化i, 左边有序序列的初始索引
		int j = mid + 1; //初始化j, 右边有序序列的初始索引
		int t = 0; // 指向temp数组的当前索引

		//(一)
		//先把左右两边(有序)的数据按照规则填充到temp数组
		//直到左右两边的有序序列,有一边处理完毕为止
		while (i <= mid && j <= right) {
			//如果左边的有序序列的当前元素,小于等于右边有序序列的当前元素
			//即将左边的当前元素,填充到 temp数组
			//然后 t++, i++
			if(arr[i] <= arr[j]) {
				temp[t] = arr[i];
				t += 1;
				i += 1;
			} else { //反之,将右边有序序列的当前元素,填充到temp数组
				temp[t] = arr[j];
				t += 1;
				j += 1;
			}
		}

		//(二)
		//把有剩余数据的一边的数据依次全部填充到temp
		while( i <= mid) { //左边的有序序列还有剩余的元素,就全部填充到temp
			temp[t] = arr[i];
			t += 1;
			i += 1;
		}

		while( j <= right) { //右边的有序序列还有剩余的元素,就全部填充到temp
			temp[t] = arr[j];
			t += 1;
			j += 1;
		}

		//(三)
		//将temp数组的元素拷贝到arr
		//注意,并不是每次都拷贝temp的所有数据,只拷贝两个子序列排序后的元素
		t = 0;
		int tempLeft = left; 
		//第一次合并 tempLeft = 0 , right = 1 //  tempLeft = 2  right = 3 // tL=0 ri=3
		//最后一次 tempLeft = 0  right = 7
		while(tempLeft <= right) {
			arr[tempLeft] = temp[t];
			t += 1;
			tempLeft += 1;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基数排序

概述
基数排序法是属于稳定性的排序,基数排序法的是效率高的稳定性排序法
它是这样实现的: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

实现图解:
待排序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次按个位排序:每次排序完,都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取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次按十位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次按百位排序:如果有四位数当然也要第四次按千位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radixSort(int[] arr) {

        int max = Integer.MIN_VALUE;	//用于记录待排序列中最大的数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循环结束即可得到最大数
            if (max < arr[i]) {
                max = arr[i];
            }
        }

        int[][] temp = new int[10][arr.length];	//利用二维数组模拟0-9 十个桶
        int counts[] = new int[10];		//记录放完之后每个桶中的元素个数
        int maxLength = (max + "").length();	//最大数是几位数,就要循环排序几遍
        for (int i = 0, n = 1; i < maxLength; i++, n *= 10) {	//个十百千。。循环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j++) {	
            //遍历一次待排序列,计算每个数对应位的数字(余数),按数放入桶中
                int ys = arr[j] / n % 10;
                temp[ys][counts[ys]] = arr[j];
                counts[ys]++;
            }

            int index = 0;
            for (int k = 0; k < counts.length; k++) {
            //循环将放入桶中的元素依次取出,得到一个新的序列
                if (counts[k] != 0) {	//桶中有元素才取
                    for (int l = 0; l < counts[k]; l++) {
                        arr[index] = temp[k][l];
                        index++;
                    }
                    counts[k] = 0;	//这步容易忽略!!!
                    //将一个桶中的所有元素取出后,需要将其标记置为0,方便下次排序;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蓝xlanll/article/detail/164026?site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