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人工智能|各名称与概念之介绍

人工智能|各名称与概念之介绍

版权声明:转载必须注明本文转自严振杰的博客:http://blog.yanzhenjie.com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庄周《逍遥游》

上文引用了战国中期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逍遥游选段,翻译为白话文大致含义是: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用三个月来聚集粮草。

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致千里者。

我最早接触人工智能相关概念的时候大概是2019年,那时Google更新了TensorFlow,当时判断人工智能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火,就建了个人工智能交流群,没几天500人的群就满员了。

于是,我们开始入门了。刚入门的时候遇到了很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概念,都不太了解什么意思,学习时脑袋就比较混乱,幸好我在CS领域有多年深耕经验,知道入门一个新领域时最好是对其有宏观的认识,然后再有计划的学习细分领域。这也是我发这篇文章的原因,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后来的入门者。

1、人工智能相关概念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就不再介绍了,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来看,它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大家常常存在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主动学习等混用的情况。

实际上,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能够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而人工神经网络则是人类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提供的一种计算模型,属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一种。2012年,AlexNet获得ImageNet挑战赛冠军后,深度学习就成为了热门的机器学习算法。

1.1、人工智能的几个重要概念

1.1.1、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的任务是学习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处理任意的一个输入,并且针对每个输入都可以映射输出一个预测结果,这里模型就相当于数学中一个函数,输入就相当于数学中的X,而预测的结果就相当于数学中的Y,对于每一个X,都可以通过一个映射函数映射出一个结果。

1.1.2、非监督学习

非监督学习是指直接对没有标记的训练数据进行建模学习。注意,在这里的数据是没有标记的数据,与监督学习最基本的区别之一就是建模的数据是否有标签。例如聚类(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监督学习,分类就是一种典型的监督学习。

1.1.3、半监督学习

当有标记的数据很少、未被标记的数据很多,人工标记又比较昂贵时,可以根据一些条件(查询算法)查询一些数据,让专家进行标记,这是半监督学习与其他算法的本质区别。所以说对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是设计一种框架模型,运用新的查询算法查询需要专家来人工标注的数据,最后用查询到的样本训练分类模型来提高模型的精确度。

1.1.4、主动学习

当使用一些传统的监督学习方法做分类处理时,通常是训练样本的规模越大,分类的效果就越好。但是在现实中的很多场景中,标记样本的获取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需要领域内的专家来进行人工标注,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很大。而且,如果训练样本的规模过于庞大,则训练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多。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一种有效办法,能够使用较少的训练样本来获得性能较好的分类器呢?答案是肯定的,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提供了这种可能,主动学习通过一定的算法查询出最有用的未标记样本,并交由专家进行标记,然后用查询到的样本训练分类模型来提高模型的精确度。

在人类的学习过程中,通常利用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又依靠获得的知识来总结和积累经验,经验与知识不断交互。同样,机器学习就是模拟人类学习的过程,利用已有的知识训练出模型去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不断积累的信息去修正模型,以得到更加准确有用的新模型。不同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学习能够有选择性地获取知识。

1.2、机器学习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角度,可以将机器学习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2.1、按任务类型划分

机器学习模型按任务类型可以分为回归模型、分类模型和结构化学习模型。具体说明如下:

  1. 回归模型:又叫预测模型,输出的是一个不能枚举的数值。
  2. 分类模型:又分为二分类模型和多分类模型,常见的二分类问题有垃圾邮件过滤,常见的多分类问题有文档自动归类。
  3. 结构化学习模型:此类型的输出不再是一个固定长度的值,如图片语义分析输出是图片的文字描述。
1.2.2、按方法划分

机器学习按方法可以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具体说明如下:

  1. 线性模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作用不可忽视,线性模型是非线性模型的基础,很多非线性模型都是在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变换而来的。
  2. 非线性模型:又可以分为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如SVM、KNN、决策树等)和深度学习模型。
1.2.3、按学习理论划分

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分为有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迁移学习强化学习,具体说明如下:

  1. 训练样本带有标签时是有监督学习。
  2. 训练样本部分有标签、部分无标签时是半监督学习。
  3. 训练样本全部无标签时是无监督学习。
  4. 迁移学习就是把已经训练好的模型参数迁移到新的模型上,以帮助新模型训练。
  5. 强化学习是一个学习最优策略(Policy,可以让本体(Agent)在特定环境(Environment)中,根据当前状态(State)做出行动(Action),从而获得最大回报(Reward),强化学习和有监督学习最大的不同是:每次的决定没有对与错,只是希望获得最多的累积奖励。

1.3、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是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而深度学习是一种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深度学习本来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其本身也会用到有监督和无监督的学习方法来训练深度神经网络。但由于近几年该领域发展迅猛,一些特有的学习手段相继被提出(如残差网络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单独看作一种学习的方法。

假设需要识别某个照片是狗还是猫,如果是用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首先会定义一些特征,如有没有胡须、耳朵、鼻子和嘴巴的特征等。总之,首先要确定相应的“面部特征”作为机器学习的特征,以此将对象进行分类识别。而深度学习的方法则更进一步,它会自动找出这个分类问题所需要的重要特征,而传统机器学习则需要人工地给出特征。

我的理解是,其实深度学习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算法,在训练神经网络的时候也通常会用到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但是由于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被提出,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单独的一种学习算法。深度学习可以大致理解成包含多个隐含层的神经网络结构,深度学习的深指的就是隐藏层的深度。

2、神经网络

2.1、CNN

CNN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专门为处理具有网格结构的数据(如图像)而设计的深度学习架构。CNN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特别成功,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物体检测、图像分类、图像分割、视频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

CNN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卷积运算来自动和有效地提取图像中的局部特征,无需手动特征工程。卷积层通过滤波器(也叫卷积核或权重)在输入图像上滑动,计算局部区域的点积,并生成特征图(feature map)来表示特定的视觉特征,如边缘、角点或更复杂的纹理和形状。

CNN通常由以下几种类型的层组成:

  1. 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使用卷积核提取输入数据的特征。
  2. 激活层(Activation Layer):通常是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它增加了模型的非线性能力,使得网络能够捕捉更复杂的特征。
  3. 池化层(Pooling Layer):采用下采样操作(如最大池化或平均池化)来减少特征图的空间尺寸,减少参数数量,以及增加模型的不变性特性。
  4. 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通常放在网络的最后几层,这些层可将学习到的高层特征映射到最终的输出,例如分类的类别。
  5. 归一化层(Normalization Layer):例如批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用于调整神经网络中间层的激活值分布,以提高训练速度和稳定性。
  6. 丢弃层(Dropout Layer):随机丢弃网络中的部分激活值,以避免过拟合。

2.2、RNN

RNN是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专门设计来处理序列数据的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的前馈神经网络不同,RNN能够处理任意长度的序列,因为它们具有内部状态(memory)来存储前面的信息。

RNN设计用于处理序列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对序列中的元素进行建模,考虑到时间上的依赖关系。RNN的关键在于它们的循环连接,这使得网络能够将信息从前序步骤传递到当前步骤,从而保持对先前元素的“记忆”。RNN在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识别、时间序列预测等任务中非常有效。

RNN的主要问题是长期依赖问题,即难以捕捉长序列中的依赖关系,这通常表现为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发了LSTM(长短期记忆)和GRU(门控循环单元)等更高级的循环神经网络变体。

2.3、CNN与RNN的区别

  1. 数据类型:CNN主要用于图像数据,而RNN主要用于序列数据。
  2. 架构:CNN使用卷积层来提取空间特征,而RNN包含循环来处理时间序列。
  3. 应用场景:CNN通常用于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如图像分类、对象检测和图像分割。RNN经常用于处理时间相关的任务,如语言模型、机器翻译、语音到文本转换。
  4. 记忆能力:CNN没有内部状态,不保存先前的输入信息,而RNN通过隐藏状态保持对过去信息的记忆。
  5. 参数共享:CNN通过滑动卷积核实现参数共享,而RNN在时间步之间共享参数。
  6. 变体和改进:CNN可以通过添加特殊层(如批归一化层)进一步优化,而RNN的改良通常涉及改变循环单元的结构(如使用LSTM或GRU)。

2.4、其他

  1. 多层感知器(MLP):
    • 也称为密集或全连接网络,是神经网络的最基本形式。
    • 每个神经元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连接,没有循环或卷积结构。
    • 主要用于表格数据或不需要捕获空间或时间依赖性的问题。
  2. 自编码器(Autoencoders,AE):
    • 用于无监督学习,主要用于降维和特征学习。
    • 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组成,编码器将输入压缩成一个低维表示,解码器将该表示重构回原始输入。
  3. 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
    • 类似于传统自编码器,但它们产生的是输入数据的概率分布。
    • 通常用于生成模型,可以生成新的、与训练数据类似的实例。
  4.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
    • 包含两个部分:一个生成器和一个鉴别器。
    • 生成器尝试生成逼真的数据,鉴别器尝试区分真实数据和生成器生成的数据。
    • 通常用于图像生成、风格转换等。
  5. 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
    • 一种特殊的RNN,通过引入门控制制解决了传统RNN的梯度消失问题。
    • 在序列预测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6. 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
    • 类似于LSTM,但结构上更简单,参数更少。
    • 用门控机制来控制信息流,同样适用于处理序列数据。
  7. Transformers:
    • 侧重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能够处理整个输入序列并捕获远程依赖性。
    • 在NLP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如BERT、GPT等模型都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
  8. 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s,GNN):
    • 用于处理图形数据,如社交网络、分子结构或任何其他非欧几里得数据。
    • 能够捕获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网络结构信息。
  9. 卷积循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CRNN):
    • 结合了CNN和RNN的特点,用于处理具有空间和时间维度的数据,如视频分析或图像序列。
  10. Capsule Networks (CapsNets):
    • 试图解决CNN在图像处理中的一些限制,如空间层次关系和视角不变性问题。
    • 包含“胶囊”,其中包含了关于对象状态的信息,以及动态路由协议。

3、模型格式转换

3.1、ONNX

全称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是微软主导的一个开放式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格式。该格式旨在通过一个统一的模型标准,促进不同人工智能框架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建立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生态。是一个用于表示深度学习模型的开放标准,它被设计成允许模型在不同的深度学习框架之间进行转换和互操作。支持TensorFlow、Keras、PyTorch、Caffe、CNTK、MXNet、Apache SINGA的转换,并且在与这些框架的集成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

官网:https://onnx.ai/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onnx/onnx/

3.2、其他

除了ONNX,目前没有广泛接受的、类似范围的通用标准,但有一些其他工具和库可以用于模型转换和优化:

  1. MMDNN(Model Management on Deep Neural Network):
    • 由微软开发,它是一个跨框架的深度学习模型转换工具。
    • 支持多种格式之间的转换,包括但不限于TensorFlow、Keras、PyTorch、Caffe和CNTK。
  2. TVM:
    • 一个开源机器学习编译器栈,用于从多种框架(包括PyTorch、TensorFlow、MXNet和Keras)编译和优化模型,以便在各种硬件上运行。
    • 它提供了一个中间表示(IR)来优化模型,并可以将模型编译成高效的可执行代码。
  3. CoreMLTools:
    • Apple提供的一套工具,用于将多种深度学习模型转换为苹果设备的Core ML格式。
    • 支持TensorFlow、Keras、Caffe和其他框架的模型转换。
  4. TF-TRT (TensorFlow-TensorRT Integration):
    • TensorFlow和NVIDIA TensorRT的集成,用于加速TensorFlow模型在NVIDIA GPU上的推理。
    • 它自动优化和转换TensorFlow图以利用TensorRT的优化。
  5. XLA (Accelerated Linear Algebra):
    • TensorFlow提供的一个编译器,可以优化TensorFlow模型的计算图,以提高执行效率和推理速度。
  6. OpenVINO Toolkit:
    • 由Intel推出,用于优化和部署深度学习模型。
    • 支持多种格式的模型,包括ONNX、TensorFlow和Caffe,并且专门优化了在Intel硬件(如CPU、GPU和VPU)上运行。

尽管上述工具和库可能不如ONNX那样专注于模型格式的标准化,但它们提供了在不同框架和平台之间转换、优化和部署模型的功能。这些工具各有侧重点,选择时应考虑模型的原始框架、目标部署平台和性能要求。

4、模型可视化工具

4.1、Netron

在人工智能领域,Netron是一个图形化的工具,用于可视化和探索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模型的结构。它支持多种不同的模型文件格式,包括常见的框架如TensorFlow、Keras、PyTorch、Caffe、ONNX、CoreML等。

  • 模型可视化:通过Netron,用户可以直观地查看模型的层次结构、每层的参数和形状、连接模式等信息。
  • 跨平台兼容性:Netron可以作为Web应用程序在浏览器中运行,也可以作为桌面应用程序在Windows、macOS和Linux上运行。
  • 简单易用:用户只需将模型文件拖放到Netron中,就可以查看模型的结构。没有复杂的安装或配置过程。
  • 模型探索:Netron允许用户交互式地探索模型的细节,例如点击不同的层来查看其属性和参数。
  • 模型共享:由于Netron提供了图形化的模型表示,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或合作伙伴之间更容易地讨论和共享模型设计。
  • 无需运行模型:Netron用于静态分析,因此不需要运行模型或安装深度学习框架。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lutzroeder/netron/
软件下载:https://github.com/lutzroeder/netron/releases
网页版:https://netron.app/

4.2、其他

  1. TensorBoard:
    • TensorFlow提供的一个可视化工具,可以展示模型的计算图,监控训练过程中的各种指标,如损失和准确率,并分析模型的参数和性能。
    • 支持标量、图像、音频、直方图和嵌入向量等数据的可视化。
  2. TensorWatch:
    • 微软推出的一个灵活的可视化工具,主要用于PyTorch。
    • 支持实时的数据流可视化,可以在Jupyter Notebook中使用,也可以创建独立的实时图表。
  3. Visdom:
    • 由Facebook研究团队开发的一个灵活的可视化工具,可以用于创建、组织和分享实时数据的可视化。
    • 支持多种数据类型的可视化,包括数值、图像、文本、音频和视频数据。
  4. Weights & Biases:
    • 一个机器学习实验跟踪工具,可以帮助记录和可视化模型的训练过程。
    • 提供了一个在线平台,适用于多种深度学习框架,支持超参数优化、模型版本控制和协作。
  5. What-If Tool:
    • 一个交互式可视化工具,用于分析机器学习模型的行为,尤其是在解释模型预测和公平性方面。
    • 可以与TensorBoard配合使用,并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模型类型。
  6. PlotNeuralNet:
    • 一个LaTeX代码库,用于从代码中生成卷积神经网络的高质量架构图。
    • 需要LaTeX环境来编译成图形,并允许用户自定义模型的外观和布局。
  7. NN-SVG:
    • 一个在线工具,用于快速生成神经网络架构的SVG图像。
    • 用户可以调整层数、神经元数量和其他属性,然后下载生成的图像。

5、深度学习框架

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主流的、我个人比较感兴趣一些深度学习框架。

5.1、TensorFlow

  • 发展者与社区: 由Google的Google Brain团队开发,有着非常活跃的社区和广泛的工业支持。
  • 接口与使用: 提供了Python、C++等多种语言的API,以及高层API如tf.keras,适合各种用户需求。
  • 设计和特点: 初版基于静态计算图,但从TensorFlow 2.0开始,默认支持动态计算图(Eager Execution)。
  • 扩展性和部署: 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包括GPU和TPU,提供了TensorFlow Lite供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使用。
  • 应用范围: 适用于广泛的机器学习任务,从研究到企业级生产均有广泛应用。

TensorFlow官网:https://www.tensorflow.org/
TensorFlow Lite官网:https://www.tensorflow.org/lite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tensorflow/tensorflow

5.2、Keras

  • 发展者与社区: 最初由François Chollet单独开发,现在是TensorFlow的官方高级API。
  • 接口与使用: 提供了高度抽象化的API,使得构建和训练模型变得简单快捷,适合初学者和快速原型设计。
  • 设计和特点: 作为TensorFlow的一部分,与TensorFlow紧密集成,同时保持了独立性和模块化。
  • 扩展性和部署: 作为TensorFlow的一部分,享受TensorFlow的扩展性和部署能力。
  • 应用范围: Keras非常适合教学和快速开发,但对于一些需要高度定制化的复杂模型,可能会使用TensorFlow的低级API。

Keras在2017年被集成进TensorFlow,在TensorFlow 2.0版本中,Keras被正式确立为TensorFlow的高级API,即tf.keras。

官网:https://keras.io/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keras-team/keras

5.3、PyTorch

  • 发展者与社区: 由Facebook的AI研究团队开发,并且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力和强大的社区。
  • 接口与使用: 提供了以Python为中心的API,充分利用了Python的动态特性,使原型设计和实验更加自然。
  • 设计和特点: 采用动态计算图,即定义即运行(define-by-run)方式,非常适合研究和动态变化的模型。
  • 扩展性和部署: 可以导出为ONNX格式,与其他工具配合实现跨平台部署。有一定的移动端支持。
  • 应用范围: 在学术研究中非常受欢迎,也适用于工业应用,尤其是在快速原型设计和迭代中。

官网:https://pytorch.org/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pytorch/pytorch

5.4、Caffe

  • 发展者与社区: 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VLC团队开发,社区相对于TensorFlow和PyTorch较小。
  • 接口与使用: 主要使用配置文件定义模型结构,同时提供了Python和C++的API,但没有TensorFlow和PyTorch那么灵活。
  • 设计和特点: 高性能的前向传播和速度优化,适合于图像分类和其他视觉任务。
  • 扩展性和部署: 主要优化了在GPU上的部署,但在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支持方面不如TensorFlow和PyTorch。
  • 应用范围: 因其高效的性能,Caffe经常用于工业产品和科研中的模型训练和部署,尤其是计算机视觉任务。

官网:https://caffe.berkeleyvision.org/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BVLC/caffe

5.5、Core ML

Core ML 并不是一个开源项目,它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专有框架,用于在 iOS、macOS、tvOS 和 watchOS 上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由于它是专有的,没有公开的源代码可供下载或修改。

苹果公司的 Core ML 官方主页提供了关于 Core ML 的详细信息和文档,包括如何开始使用 Core ML、如何转换和训练模型、以及 Core ML 支持的模型格式等。

官网:https://developer.apple.com/machine-learning/

5.6、总结深度学习框架

总的来说,我个人比较推荐TensorFlow和PyTorch,它们都是完整的深度学习框架,支持广泛的应用,并且它们的社区和工具都在不断发展。Caffe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计算机视觉中仍然是一个高效可靠的选择,尽管它的流行度可能不如前两者。而Keras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的接口,使得深度学习更加容易上手,是学习和快速开发的首选。

6、国内深度学习推理引擎

主要介绍几个国内开源的深度学习推理引擎。

6.1、MNN

MNN(Mobile Neural Network)由阿里巴巴出品,是一个轻量级、高性能的深度学习框架,专门针对移动端和边缘设备设计。MNN的目标是帮助开发者和企业能够在移动设备上高效地部署和运行深度学习模型,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

  • 轻量化:MNN专为移动设备优化,拥有较小的运行时库,能够减少应用的资源消耗。
  • 跨平台支持:MNN支持包括Android、iOS以及Linux等多个平台,同时支持ARM、x86、MIPS等不同架构的处理器。
  • 高性能:MNN针对移动端处理器进行了深度优化,包括对ARM CPU的NEON指令集优化、对GPU的OpenCL和Metal优化,以及对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的适配,可充分利用设备的计算资源。
  • 易用性:MNN提供了简洁的API,便于开发者快速集成和使用。它支持ONNX、Caffe、TensorFlow等多种模型格式,方便开发者导入和转换已有模型。
  • 多后端支持:MNN可以根据不同的硬件条件自动选择最佳的计算后端执行计算任务,包括CPU、GPU、NPU等。
  • 自动调度和内存复用:MNN内部实现了智能的算子调度和内存管理,减少内存占用和计算延迟。
  • 自定义算子:如果遇到MNN不支持的算子,开发者还可以自定义算子以满足特殊需求。

官网:https://www.mnn.zone/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alibaba/MNN

6.2、NCNN

NCNN(Neural Network Inference Framework)由腾讯出品,是腾讯优图实验室开发的高性能神经网络前向推理框架,专为移动端和边缘设备设计,具有轻量级和高效率的特点。

  • 轻量级:NCNN 设计目标是保持足够的轻量级,以便于在移动设备上快速部署和执行。
  • 高性能:它通过优化执行速度来尽可能利用移动设备的计算资源,包括对 ARM CPU 的 NEON 指令集、Vulkan 计算着色器、OpenCL 和多线程的支持。
  • 不依赖第三方库:NCNN 尽量减少依赖,不需要依赖 BLAS 或 CNN 等第三方库,这使得在移动端部署时更加简洁和方便。
  • 支持多种模型格式:提供了工具来转换包括 Caffe、ONNX、PyTorch 和 TensorFlow 在内的多种模型到 NCNN 的格式。
  • 易于集成:NCNN 提供了简单而直观的 API,使得将预训练模型集成到移动应用变得非常简单。
  • 跨平台支持:支持在 Android、iOS、Windows 和 Linux 等多种平台上运行。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Tencent/ncnn

6.3、MindSpore

MindSpore是华为推出的一个全场景深度学习框架,移动端部署需要使用MindSpore Lite

  • 轻量级:相较于完整版的MindSpore,Lite版本更小巧,适用于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受限的移动设备。
  • 跨平台支持:支持Android和iOS等移动操作系统,方便开发者将AI模型部署到各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
  • 优化的性能:针对移动和端侧设备进行了性能优化,以提高运算速度和效率,减少功耗。
  • 易用的工具链:提供工具链支持,包括模型转换工具,可以将MindSpore或其他框架(如ONNX)的模型转换为MindSpore Lite模型。
  • 丰富的算子库:包含了丰富的算子(操作),以支持多种AI场景下的计算需求。

MindSpore官网:https://www.mindspore.cn/
MindSpore Lite官网:https://www.mindspore.cn/lite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mindspore-ai/mindspore

6.4、mace

MACE(Mobile AI Compute Engine)是小米开源的一个深度学习推理框架,专门设计用于在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上优化和运行机器学习模型。MACE支持多种平台,包括Android和iOS设备,以及支持ARM架构的Linux设备。

  • 跨平台:提供对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的支持,使得开发者能够轻松地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多种移动设备上。
  • 多后端支持:支持在CPU、GPU和DSP等多种计算单元上运行模型,利用OpenCL和OpenGL等技术实现跨设备的通用性和高性能。
  • 模型转换工具:包含模型转换器,可以将Caffe、TensorFlow、ONNX等格式的模型转换为MACE支持的格式。
  • 优化的性能:针对移动设备的计算资源进行优化,提高模型运行效率,减少延迟和功耗。
  • 易用性:提供了易于使用的接口和详细的文档,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并部署他们的模型。
  • 算子库:包含了丰富的预定义算子(operations),满足常见深度学习模型的需求。

官网:https://mace.readthedocs.io/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XiaoMi/mace

6.5、PaddlePaddle

PaddlePaddle是由百度推出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支持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并且特别优化了在百度大规模应用中的一些实用功能。

  • 跨平台兼容性: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iOS、Linux等,并支持ARM、X86、OpenCL、Metal、CUDA等多种后端。
  • 轻量化设计:为了适应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的性能和存储限制,PaddlePaddle Lite优化了内存占用和运行速度,使之成为一个轻量级推理引擎。
  • 优化的性能:通过内核级优化、算子融合、内存复用等技术实现了高性能的深度学习模型推理。
  • 易于集成:提供了简洁的API接口,便于将PaddlePaddle Lite集成到移动端应用中。
  • 模型转换工具:配备了模型优化工具,可以将PaddlePaddle格式的模型转换为PaddlePaddle Lite支持的格式,并对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在端侧设备上的性能。

官网:https://www.paddlepaddle.org.cn/
PaddlePaddle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
Paddle-Lite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Lite

6.6、MegEngine

MegEngine是旷视公司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于2020年3月25日全面开源。MegEngine 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易用性,支持广泛的AI应用,从图像和视频分析到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

  • 易用性:提供了 Python API,使得构建和训练模型的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 高性能:通过高效的张量操作和自动微分系统,以及优化后的内存使用和计算图执行,MegEngine 旨在提供高效的模型训练和推理。
  • 分布式训练:支持多GPU和跨节点的分布式训练,使得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复杂模型成为可能。
  • 模型转换和优化:MegEngine 提供了一系列用于模型优化和量化的工具,以减小模型大小并加快推理速度,适应各种计算环境。

官网:https://www.megengine.org.cn/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MegEngine/MegEngine

6.7、OneFlow

OneFlow 是OneFlow Inc.(一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病开源的,OneFlow 旨在为用户提供易用、高效和可扩展的深度学习工具,特别强调在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中的性能和灵活性。

  • 性能优化:OneFlow 设计了新颖的底层框架,用于提高计算和内存利用率,尤其关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的性能优化。
  • 易用性:提供了类似于 PyTorch 的接口,使用户可以轻松迁移现有的 PyTorch 代码,同时保持性能优势。
  • 动静态图兼容:支持动态图和静态图两种编程范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选择。
  • 分布式训练:内置了先进的分布式训练策略,支持各种分布式训练场景,包括数据并行、模型并行和流水线并行。
  • 自动混合精度:支持自动混合精度训练,能够在保持模型精度的同时减少内存消耗和提高训练速度。

官网:https://oneflow.org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

本文完。

特别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AI大模型,如有错误请评论指出,不胜感激!


本文参考了以下文献:

  • 《TensorFlow Lite移动端深度学习》——朱元涛
  • 《PyTorch神经网络实战》——丛晓峰、彭程威、章军

版权声明:转载必须注明本文转自严振杰的博客:http://blog.yanzhenjie.com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蓝xlanll/article/detail/65608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