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NLP系列——(1)数据探索-召回率、准确率、ROC曲线、AUC、PR曲线等概念_pr曲线统计量的含义

pr曲线统计量的含义

数据集探索

——机器学习之类别不平衡问题

1 各种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Evaluation metrics 可以说明模型的性能,辨别模型的结果。

我们建立一个模型后,计算指标,从指标获取反馈,再继续改进模型,直到达到理想的准确度。在预测之前检查模型的准确度至关重要,而不应该建立一个模型后,就直接将模型应用到看不见的数据上。
接下来介绍几种回归和分类常用的评估方法。

1.1、回归

回归问题的标记 yi 一般都是实值,不能通过是否相等进行评估。一般是通过衡量预测值 f(xi) 和真实值 yi 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均方误差等。

和方误差(sum square error, S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 M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均平方百分比误差(mean square percentage error, MA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决定系数R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数学理解:分母理解为原始数据的离散程度,分子为预测数据和原始数据的误差,两者相除可以消除原始数据离散程度的影响。
  • 理论上取值(−∞,1](−∞,1],正常取值范围为[0, 1]
  • 越接近1,模型对数据拟合的越好。
  • 越接近0,表明模型拟合的越差。
  • 缺点:
  • 数据集的样本越大,R2越大。不同数据集的模型结果比较会有一定的误差。
1.2、分类
混淆矩阵

混淆矩阵是除了ROC曲线和AUC之外的另一个判断分类好坏程度的方法。下面给出二分类的混淆矩阵

Predicted as PositivePredicted as Negative
Labeled as PositiveTrue Positive(TP)False Negative(FN)
Labeled as NegativeFalse Positive(FP)True Negative(TN)

如上表,可以将结果分为四类:

  • 真正例(True Positive, TP):真实类别为正例,预测类别为正例;
  • 假负例(False Negative, FN):真实类别为正例,预测类别为负例;
  • 假正例(False Positive, FP):真实类别为负例,预测类别为正例 ;
  • 真负例(True Negative, TN):真实类别为负例,预测类别为负例;

进一步可以推出这些指标:

  • 真正率(True Positive Rate, TPR),又名灵敏度(Sensitivity):被预测为正的正样本数 / 正样本实际数,即:
    T P R = T P / ( T P + F N ) TPR=TP/(TP+FN) TPR=TP/(TP+FN)
  • 假负率(False Negative Rate, FNR):被预测为负的正样本数/正样本实际数,即:
    T N R = F N / ( T P + F N ) TNR=FN/(TP+FN) TNR=FN/(TP+FN)
  • 假正率(False Positive Rate, FPR):被预测为正的负样本数/负样本实际数,即:
    F P R = F P / ( F P + T N ) FPR=FP/(FP+TN) FPR=FP/(FP+TN)
  • 真负率(True Negative Rate, TNR),特异度(Specificity):被预测为负的负样本数/负样本实际数,即:
    T N R = T N / ( F P + T N ) TNR=TN/(FP+TN) TNR=TN/(FP+TN)
    进一步,由混淆矩阵可以计算以下评价指标:
  • 准确率(Accuracy):分类正确的样本数/所有样本数量,即:
    A C C = ( T P + T N ) / ( T P + F N + F P + T N ) ACC=(TP+TN)/(TP+FN+FP+TN) ACC=(TP+TN)/(TP+FN+FP+TN)
  • 平均准确率(Average per-class accuracy):每个类别下的准确率的算术平均,即:
    A v e A c c = ( T P / ( T P + F N ) + T N / ( T N + F P ) ) / 2 Ave_Acc=(TP/(TP+FN)+TN/(TN+FP))/2 AveAcc=(TP/(TP+FN)+TN/(TN+FP))/2
  • 错误率:分类错误的样本/所有样本的数量,即:
    E r r o r = ( F N + F P ) / ( T P + F N + F P + T N ) Error=(FN+FP)/(TP+FN+FP+TN) Error=(FN+FP)/(TP+FN+FP+TN)
精确率和召回率
  • 精确率,又称查准率(Precision):正样本的预测数/被预测为正样本的数量(注意:精确率和准确率不同),即:
    P = T P / ( T P + F P ) P=TP/(TP+FP) P=TP/(TP+FP)挑出的西瓜中有多少比例是好瓜
  • 召回率(Recall)又称查全率:分类正确的正样本个数占正样本个数的比例,即:
    R = T P T P + F N R=TPTP+FN R=TPTP+FN所有好瓜中有多少比例被挑出来

若要让查准率比较高,则只挑最有把握的瓜,则难免会漏掉不少好瓜,查全率较低;若要查全率比较高,则通过增加选瓜的数量来实现,若全部瓜都参选,则查全率最高,此时,查准率较低;

应用:在推荐系统中,为了少打扰用户,则查准率比较高;在逃犯信息检索系统中,更希望尽可能少漏掉逃犯,则查全率比较高。

F1-Score

在说这个之前,先说一下调和平均值:总体统计量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F1度量的一般形式——Fβ能够表达对查全率和查准率不同的偏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β>1时,查全率更有影响;β=1时,退化为标准的F1;β<1时,查准率更有影响。
F1值的一般形式为查准率和查全率的调和均值。
2/F1=1/P+1/R

ROC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OC曲线常用于二分类问题中的模型比较,主要表现为一种真正例率 (TPR) 和假正例率 (FPR) 的权衡。

具体方法是在不同的分类阈值 (threshold) 设定下分别以TPR和FPR为纵、横轴作图。由ROC曲线的两个指标, T P R = T P / P = T P / ( T P + F N ) TPR=TP/P=TP/(TP+FN) TPR=TP/P=TP/(TP+FN) F P R = F P / N = F P / ( F P + T N ) FPR=FP/N=FP/(FP+TN) FPR=FP/N=FP/(FP+TN) 可以看出:

当一个样本被分类器判为正例,若其本身是正例,则TPR增加;若其本身是负例,则FPR增加,因此ROC曲线可以看作是随着阈值的不断移动,所有样本中正例与负例之间的“对抗”。

曲线越靠近左上角,意味着越多的正例优先于负例,模型的整体表现也就越好。

AUC曲线(Area Under the Curv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不同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的一个指标是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曲线下面积(AUC)是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它用于二分类问题。分类器的AUC等价于分类器随机选择正样本高于随机选择负样本的概率。 在定义AUC之前,让我们理解两个基本术语:

AUC(Area Under Curve)的值为ROC曲线下面的面积,若如上所述模型十分准确,则AUC为1。

但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工业界不会有如此完美的模型,一般AUC均在0.5到1之间,AUC越高,模型的区分能力越好

若AUC=0.5,即与上图中虚线重合,表示模型的区分能力与 随机猜测 没有差别。若AUC真的小于0.5,请检查一下是不是好坏标签标反了,或者是模型真的很差。

PR (Precision Recall) 曲线

PR曲线展示的是Precision vs Recall的曲线,PR曲线与ROC曲线的相同点是都采用了TPR (Recall),都可以用AUC来衡量分类器的效果。不同点是ROC曲线使用了FPR,而PR曲线使用了Precision,因此PR曲线的两个指标都聚焦于正例。类别不平衡问题中由于主要关心正例,所以在此情况下PR曲线被广泛认为优于ROC曲线。

PR曲线的绘制与ROC曲线类似,PR曲线的AUC面积计算公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
机器学习之类别不平衡问题 (1) —— 各种评估指标
机器学习之类别不平衡问题 (2) —— ROC和PR曲线
机器学习之类别不平衡问题 (3) —— 采样方法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很楠不爱3/article/detail/345993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