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探索Python数据容器之乐趣:列表与元组的奇妙旅程!

探索Python数据容器之乐趣:列表与元组的奇妙旅程!

零 数据容器入门

  • Python中的数据容器:

    • 一种可以容纳多份数据的数据类型,容纳的每一份数据称之为1个元素
    • 每一个元素,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数据,如字符串、数字、布尔等。
  • 数据容器根据特点的不同,如:是否支持重复元素、是否可以修改、是否有序,等分为5类,分别是:
    列表(list)、元组(tuple)、字符串(str)、集合(set)、字典(dict)

一 数据容器:list(列表)

1.1 列表的定义

  • 在Python中,list(列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容器,用于存储多个元素。列表是可变(mutable)的,可以在创建后随时修改它,添加或删除元素。
  • 列表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例如整数、字符串、浮点数等,甚至可以包含其他列表。
  • 创建列表的语法为用方括号 [] 括起来的一系列元素,每个元素之间用逗号 , 分隔。例如:
my_list = [1, 2, 3, "hello", 3.14]
# 列表[下标索引], 从前向后从0开始,每次+1,  从后向前从-1开始,每次-1
print(my_list[0])
print(my_list[1])
print(my_list[2])
# 错误示范;通过下标索引取数据,一定不要超出范围
# print(my_list[3])
  • 1
  • 2
  • 3
  • 4
  • 5
  • 6
  • 7
  • 列表索引从0开始,所以第一个元素可以通过 my_list[0] 来访问,第二个元素通过 my_list[1],依此类推。

列表可以一次存储多个数据,且可以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支持嵌套

# 定义一个嵌套的列表
my_list = [ [1, 2, 3], [4, 5, 6]]
print(my_list)
print(type(my_list))
  • 1
  • 2
  • 3
  • 4

1.2 列表的下表索引

  • 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位置下标索引,从前向后的方向,从0开始,依次递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以反向索引,也就是从后向前:从-1开始,依次递减(-1、-2、-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如果列表是嵌套的列表,同样支持下标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演示
# 列表[下标索引], 从前向后从0开始,每次+1,  从后向前从-1开始,每次-1
print(my_list[0])
print(my_list[1])
print(my_list[2])
# 错误示范;通过下标索引取数据,一定不要超出范围
# print(my_list[3])

# 通过下标索引取出数据(倒序取出)
print(my_list[-1])
print(my_list[-2])
print(my_list[-3])


# 取出嵌套列表的元素
my_list = [ [1, 2, 3], [4, 5, 6]]
print(my_list[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1.3 列表的常用操作

1.3.1 列表的查询功能

  • 使用 index() 方法来查找列表中某个元素第一次出现的索引(下标)。

  • index() 方法接受一个参数,即要查找的元素的值,并返回该元素在列表中的索引值。如果该元素不存在于列表中,该方法将引发一个 ValueError 异常。

  • index() 方法查找元素的示例:

    my_list = [10, 20, 30, 40, 50]
    
    # 查找元素的索引
    index_30 = my_list.index(30)
    print(index_30)  # 输出: 2
    
    index_40 = my_list.index(40)
    print(index_40)  # 输出: 3
    
    # 查找不存在的元素会引发异常
    try:
        index_60 = my_list.index(60)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元素不存在:", e)  # 输出: 元素不存在: 60 is not in lis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请注意,index() 方法只会返回找到的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


  • 如果有多个相同的元素,可能需要使用循环来找到所有匹配项的索引。
my_list = [10, 20, 30, 40, 30, 50]

# 找到所有匹配项的索引
target = 30
indices = []
for i in range(len(my_list)):
    if my_list[i] == target:
        indices.append(i)

print(indices)  # 输出: [2, 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1.3.2 列表的修改功能

  1. 修改元素:通过索引来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my_list = [1, 2, 3, "hello", 3.14]
    my_list[2] = 42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42, 'hello', 3.14]
    my_list[-1]=-1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42, 'hello', -1]
    
    • 1
    • 2
    • 3
    • 4
    • 5
  2. 插入元素:使用insert()方法在指定位置插入指定元素
    • 第一个参数是要插入的索引,第二个参数是要插入的元素。
my_list = [1, 2, 3, 5]
my_list.insert(3, 4)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5]
  • 1
  • 2
  • 3
  1. 添加元素

    • 使用 append() 方法在列表末尾添加元素。
    • append() 方法没有返回值(即返回值为None),它会直接在原列表上进行修改。
    my_list = [1, 2, 3, "hello", 3.14]
    my_list.append("world")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42, 'hello', 3.14, 'world']
    
    • 1
    • 2
    • 3
    • 使用extend()方法,将其它数据容器的内容取出,依次追加到列表尾部
    • 列表的 extend() 方法用于将一个可迭代对象的元素添加到列表的末尾。可迭代对象可以是另一个列表、元组、字符串,或者任何支持迭代的数据类型。extend() 方法会逐个迭代可迭代对象,并将其中的元素依次添加到列表中。
    # 列表扩展
    list1 = [1, 2, 3]
    list2 = [4, 5, 6]
    list1.extend(list2)
    print(list1)  # 输出: [1, 2, 3, 4, 5, 6]
    
    # 字符串扩展
    my_list = [1, 2, 3]
    my_string = "hello"
    my_list.extend(my_string)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h', 'e', 'l', 'l', 'o']
    
    # 可迭代对象扩展
    my_list = [1, 2, 3]
    my_tuple = (4, 5, 6)
    my_list.extend(my_tuple)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5, 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2. 删除元素:

    1. remove() 方法:通过值删除元素。该方法将从列表中删除第一个匹配到的值。如果要删除所有匹配的值,可以使用循环结合 remove() 方法来实现。
    my_list = [1, 2, 3, 2, 4]
    my_list.remove(2)
    print(my_list)  # 输出: [1, 3, 2, 4]
    
    • 1
    • 2
    • 3
    my_list = [1, 2, 3, 2, 4]
    
    # 删除所有匹配的值
    value_to_remove = 2
    while value_to_remove in my_list:
        my_list.remove(value_to_remove)
    
    print(my_list)  # 输出: [1, 3, 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1. pop() 方法:通过索引删除元素,并返回被删除的元素。如果不提供索引,它将删除并返回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my_list = [1, 2, 3, 4]
    deleted_element = my_list.pop(1)
    print(deleted_element)  # 输出: 2
    print(my_list)  # 输出: [1, 3, 4]
    
    deleted_element = my_list.pop()
    print(deleted_element)  # 输出: 4
    print(my_list)  # 输出: [1, 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1. del 语句:通过索引使用 del 语句删除元素。与 pop() 方法不同,del 语句不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my_list = [1, 2, 3, 4]
    del my_list[1]
    print(my_list)  # 输出: [1, 3, 4]
    
    • 1
    • 2
    • 3
    1. 使用切片删除多个元素:通过切片语法删除多个元素。
      • my_list[:2]:这是一个切片操作,表示获取从索引 0 到索引 2(不包括索引 2)的子列表。这将返回 [1, 2],这是原列表 my_list 中索引为 01 的元素组成的子列表。

      • my_list[3:]:这也是一个切片操作,表示获取从索引 3 到列表末尾的子列表。这将返回 [4, 5],这是原列表 my_list 中索引为 34 的元素组成的子列表。

    my_list = [1, 2, 3, 4, 5]
    my_list = my_list[:2] + my_list[3:]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4, 5]
    
    • 1
    • 2
    • 3
    1. 清空列表:使用 clear() 方法可以清空列表中的所有元素。
    my_list = [1, 2, 3, 4, 5]
    my_list.clear()
    print(my_list)  # 输出: []
    
    • 1
    • 2
    • 3
    1. 统计某元素在列表内的数量:.count(元素)方法统计元素在列表中的个数
    mylist = ["itcast", "itheima", "itcast", "itheima", "python"]
    count = len(mylist)
    print(f"列表的元素数量总共有:{count}个")
    
    • 1
    • 2
    • 3
    1. 统计元素个数:len() 方法用于获取列表(或其他可迭代对象)的长度,即列表中包含的元素个数
      • len() 方法是一个内置函数,它不仅可以用于列表,还可以用于字符串、元组、集合等可迭代对象。
    my_list = [1, 2, 3, 4, 5]
    length = len(my_list)
    print(length)  # 输出: 5
    
    • 1
    • 2
    • 3

1.3.3 列表常用方法总结

方法描述示例
append()在列表末尾添加一个元素my_list.append(10)
extend()将一个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逐个添加到列表末尾my_list.extend([20, 30, 40])
insert()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元素my_list.insert(1, 15)
remove()删除第一个匹配的元素my_list.remove(30)
pop()删除并返回指定索引的元素(默认为最后一个元素)my_list.pop(1)
del 语句通过索引删除元素del my_list[0]
clear()删除列表中的所有元素my_list.clear()
index()返回指定元素的索引(第一个匹配项)index = my_list.index(40)
count()统计指定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count = my_list.count(20)
sort()对列表进行排序(原地排序,不返回新列表)my_list.sort()
reverse()反转列表中的元素顺序my_list.reverse()
切片操作从列表中获取子列表或修改多个元素sub_list = my_list[1:4], my_list[1:4] = [8, 9, 10]

1.4 补充:append与extend对比

  • append()extend() 方法是两个常用的方法,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用途和行为。
  1. append() 方法:
  • 用途:append() 方法用于将指定的元素作为一个整体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 参数:append() 方法接受一个参数,即要添加到列表末尾的元素。
  • 返回值:append() 方法没有返回值,其返回值为 None
  • 修改原列表:append() 方法直接在原列表上进行修改,将指定的元素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 示例:
my_list = [1, 2, 3]
my_list.append(4)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my_list.append([5, 6])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5, 6]]

  • 1
  • 2
  • 3
  • 4
  • 5
  • 6
  • 7
  1. extend() 方法:
  • 用途:extend() 方法用于将一个可迭代对象的元素逐个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 参数:extend() 方法接受一个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例如列表、元组、字符串等。
  • 返回值:extend() 方法没有返回值,其返回值为 None
  • 修改原列表:extend() 方法直接在原列表上进行修改,将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逐个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 示例:
my_list = [1, 2, 3]
my_list.extend([4, 5, 6])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5, 6]
  • 1
  • 2
  • 3

总结:

  • 使用 append() 方法,您可以将一个元素作为整体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 使用 extend() 方法,您可以将一个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逐个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 两种方法都直接在原列表上进行修改,而且它们没有返回值,其返回值为 None

  • 选择使用 append() 还是 extend() 取决于您要添加的元素类型和添加的方式。如果您要将一个单一元素作为整体添加到列表,使用 append()。如果您有一个可迭代对象,希望将其中的所有元素逐个添加到列表,使用 extend()

1.5 list(列表)的遍历

  • 在Python中,列表是一种可迭代对象,可以通过遍历来访问其中的元素。有几种方式可以对Python列表进行遍历:
  1. 使用for循环:
    my_list = [1, 2, 3, 4, 5]
    
    for item in my_list:
        print(item)
    
    • 1
    • 2
    • 3
    • 4

  1. 使用索引和range函数:
    my_list = [1, 2, 3, 4, 5]
    
    for i in range(len(my_list)):
        print(my_list[i])
    
    • 1
    • 2
    • 3
    • 4

  1. 使用enumerate函数(同时获取索引和元素):
    my_list = [1, 2, 3, 4, 5]
    
    for index, item in enumerate(my_list):
        print(f"Index: {index}, Item: {item}")
    
    • 1
    • 2
    • 3
    • 4

  1. 使用while循环和索引:
    my_list = [1, 2, 3, 4, 5]
    index = 0
    
    while index < len(my_list):
        print(my_list[index])
        index += 1
    
    • 1
    • 2
    • 3
    • 4
    • 5
    • 6

1.6 补充:while循环和for循环对比

while循环和for循环,都是循环语句,但细节不同:

在循环控制上:

  • while循环可以自定循环条件,并自行控制
  • for循环不可以自定循环条件,只可以一个个从容器内取出数据

在无限循环上:

  • while循环可以通过条件控制做到无限循环
  • for循环理论上不可以,因为被遍历的容器容量不是无限的

在使用场景上:

  • while循环适用于任何想要循环的场景
  • for循环适用于,遍历数据容器的场景或简单的固定次数循环场景

二 数据容器:tuple(元组)

2.1 元组的定义

  • 元组同列表一样,都是可以封装多个、不同类型的元素在内。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元组一旦定义完成,就不可修改
  • 元组定义:定义元组使用小括号,且使用逗号隔开各个数据,数据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
# 定义元组字面量
(元素,元素,元素,...)
# 定义元组变量
变量名称=(元素,元素,元素,...)
# 定义空元组
变量名称=()
变量名称=tuple()
  • 1
  • 2
  • 3
  • 4
  • 5
  • 6
  • 7
# 定义一个空元组
empty_tuple = ()

# 定义一个包含多个元素的元组
my_tuple = (1, 2, "Hello", 3.14, [4, 5])

# 元组中也可以包含其他元组
nested_tuple = (1, (2, 3), ("a", "b", "c"))

# 单个元素的元组需要在元素后面加上逗号,以区分其与括号运算符的使用
single_element_tuple = (4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2.2 疑惑解答

  • 元组只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后面要添加逗号。

  • 在Python中,如果要定义只有一个元素的元组,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否则Python会将其视为其他数据类型而不是元组。

  • 这是因为在使用圆括号时,Python解释器需要通过逗号来区分表达式和元组。当只有一个元素且没有逗号时,解释器无法确定它是一个元组还是一个普通的表达式。

    • 以下是正确定义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元组的示例:
    # 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元组,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
    single_element_tuple = (42,)
    print(type(single_element_tuple))  # 输出:<class 'tuple'>
    
    • 1
    • 2
    • 3
    • 如果没有添加逗号:
    # 没有添加逗号,解释器将不会将其识别为元组
    not_a_tuple = (42)
    print(type(not_a_tuple))  # 输出:<class 'int'>
    
    • 1
    • 2
    • 3
    • 所以,为了确保只包含一个元素的表达式被正确解释为元组,必须添加逗号。

2.3 元组的操作

  • 元组由于不可修改的特性,所以其操作方法非常少
  • Python元组的常见操作:
操作示例描述
访问元素my_tuple[0]使用索引访问元组中的元素。
切片my_tuple[1:4]使用切片获取元组中的子集。
连接tuple1 + tuple2使用加号(+)将两个元组连接起来。
复制my_tuple * 3使用乘号(*)复制元组。
元素检查element in my_tuple使用in关键字检查元素是否在元组中。
元素个数len(my_tuple)使用len()函数获取元组中元素的个数。
元素最值min(my_tuple)
max(my_tuple)
使用min()max()函数获取元组中的最小和最大值。
元组解包a, b, c = my_tuple将元组的元素解包到多个变量中。
查找元素索引my_tuple.index(element)返回元素在元组中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统计元素出现次数my_tuple.count(element)返回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感谢您的提醒,这些方法是在处理元组时非常有用的功能,使得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对元组进行操作和查询。


  1. 访问元素:可以使用索引来访问元组中的元素。
my_tuple = (1, 2, 3, 4, 5)
print(my_tuple[0])  # 输出:1
  • 1
  • 2
  1. 切片:可以使用切片来获取元组中的子集。
my_tuple = (1, 2, 3, 4, 5)
print(my_tuple[1:4])  # 输出:(2, 3, 4)
  • 1
  • 2
  1. 连接:可以使用加号(+)将两个元组连接起来。
tuple1 = (1, 2, 3)
tuple2 = (4, 5, 6)
concatenated_tuple = tuple1 + tuple2
print(concatenated_tuple)  # 输出:(1, 2, 3, 4, 5, 6)
  • 1
  • 2
  • 3
  • 4
  1. 复制:可以使用乘号(*)复制元组。
my_tuple = (1, 2, 3)
duplicated_tuple = my_tuple * 3
print(duplicated_tuple)  # 输出:(1, 2, 3, 1, 2, 3, 1, 2, 3)
  • 1
  • 2
  • 3
  1. 元素检查:可以使用 in 关键字检查元素是否在元组中。
my_tuple = (1, 2, 3)
print(2 in my_tuple)  # 输出:True
print(4 in my_tuple)  # 输出:False
  • 1
  • 2
  • 3
  1. 元素个数:使用 len() 函数可以获取元组中元素的个数。
my_tuple = (1, 2, 3)
print(len(my_tuple))  # 输出:3
  • 1
  • 2
  1. 元素最值:可以使用 min()max() 函数获取元组中的最小和最大值。
my_tuple = (5, 2, 8, 1, 3)
print(min(my_tuple))  # 输出:1
print(max(my_tuple))  # 输出:8
  • 1
  • 2
  • 3
  1. 元组解包:可以将元组的元素解包到多个变量中。
my_tuple = (1, 2, 3)
a, b, c = my_tuple
print(a)  # 输出:1
print(b)  # 输出:2
print(c)  # 输出:3
  • 1
  • 2
  • 3
  • 4
  • 5
  1. 查找元素索引:index() 方法用于查找元组中指定元素的索引(第一次出现的位置)。如果元素不存在于元组中,会引发 ValueError 错误。
my_tuple = (10, 20, 30, 40, 20, 50)

index_20 = my_tuple.index(20)
print("Index of 20:", index_20)  # 输出:Index of 20: 1

index_60 = my_tuple.index(60)  # 元素 60 不在元组中,会引发 ValueError 错误
  • 1
  • 2
  • 3
  • 4
  • 5
  • 6
  1. 统计元素出现次数:count() 方法用于统计元组中指定元素的出现次数
my_tuple = (10, 20, 30, 40, 20, 50)

count_20 = my_tuple.count(20)
print("Count of 20:", count_20)  # 输出:Count of 20: 2

count_60 = my_tuple.count(60)
print("Count of 60:", count_60)  # 输出:Count of 60: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2.4 注意事项

  • 如果元组中包含可变对象,例如列表,那么列表内的内容是可以修改的。虽然元组本身不能变,但是列表是可变的,因此可以对列表内的元素进行修改。
  • 可以修改元组内的list的内容(修改元素、增加、删除、反转等)
    # 创建一个包含列表的元组
    my_tuple = ([1, 2, 3], [4, 5, 6])
    
    # 修改元组中列表的元素
    my_tuple[0][1] = 100
    my_tuple[1].append(7)
    my_tuple[1].remove(4)
    
    print(my_tuple)  # 输出:([1, 100, 3], [5, 6, 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元组中list不可以替换list为其它list或其它类型
    # 创建一个包含列表的元组
    my_tuple = ([1, 2, 3], [4, 5, 6])
    
    # 尝试替换元组中的列表为其他列表
    new_list = [7, 8, 9]
    my_tuple[0] = new_list  # 会引发 TypeError 错误,元组不可赋值修改
    
    # 尝试直接替换列表为其他类型
    my_tuple[1] = "Hello"  # 会引发 TypeError 错误,元组不可赋值修改
    
    # 尝试修改元组内列表的元素
    my_tuple[0][1] = 100  # 这是可以的,因为元组中的列表是可变对象
    
    print(my_tupl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2.5 练习案例:元组的基本操作

  • 定义一个元组,内容是:(‘周杰轮’, 11, [‘football’, ‘music’]),记录的是一个学生的信息(姓名、年龄、爱好)

  • 请通过元组的功能(方法),对其进行

    1. 查询其年龄所在的下标位置
    2. 查询学生的姓名
    3. 删除学生爱好中的football
    4. 增加爱好:coding到爱好list内
  • 示例代码:

    student_info = ('周杰轮', 11, ['football', 'music'])
    
    # 1. 查询年龄所在的下标位置
    age_index = student_info.index(11)
    print("年龄所在的下标位置:", age_index)
    
    # 2. 查询学生的姓名
    name = student_info[0]
    print("学生的姓名:", name)
    
    # 3. 删除学生爱好中的football
    hobbies = student_info[2]
    if 'football' in hobbies:
        hobbies.remove('football')
    print("删除后的爱好列表:", hobbies)
    
    # 4. 增加爱好:coding到爱好list内
    hobbies.append('coding')
    print("增加爱好后的列表:", hobbies)
    
    # 最终的学生信息元组
    updated_student_info = (name, 11, hobbies)
    print("最终的学生信息元组:", updated_student_info)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运行结果:

    年龄所在的下标位置: 1
    学生的姓名: 周杰轮
    删除后的爱好列表: ['music']
    增加爱好后的列表: ['music', 'coding']
    最终的学生信息元组: ('周杰轮', 11, ['music', 'coding'])
    
    • 1
    • 2
    • 3
    • 4
    • 5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很楠不爱3/article/detail/426087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