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很久之前在公司参加的培训课程,现在有时间回顾了下大概的内容,作一个总结以便以后查阅。按照金字塔思维的方式,先把学到的核心内容列出来,再做一一深入。
1. 课程收益
- 啥都能忘,但别忘了“结论先行”
- 记住金字塔思维的4个特点和方式
- 记住两种搭建方式
2. 金字塔思维四个基本特点
1. 结论先行
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放在最前面
2. 上下对应
上文是对下文的总结概括,下文是对上文的总结支持
3. 分类清楚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范畴
4. 逻辑递进
每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通常而言G是总结结论,ABC是三个论点(提炼),A1、A2、A3是解释A的论据,当论点较多时可以有不止一层。
2. 表达的核心理念
先重要 后次要 先整体 后局部
先总结 后细节 先论点 后论据
先结论 后原因 先结果 后过程
总的意思就是废话别多说,先把总结过的重要结果先告诉我,然后你再慢慢解释。
3. MECE分类法则
ME(Mutually Exclusive): 独立性(相互独立)
CE(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完整性(完全穷尽)
显而易见,论点论据的分类不能有重叠部分,必须相互独立。同时每个分类都必须保持完整,也就是包含了所有的方面,让人无懈可击。
4. 如何做到逻辑递进
在上面所提到的最后一步,也就是逻辑递进中,同一组中的思想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是演绎关系和归纳关系。逻辑递进其实是针对如何罗列论点的。
4.1 演绎推理
先举个例子:
演绎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形式。
同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
人一定会死(大前提)+ 苏格打底是人(小前提)苏格打的会死(结论)
空气污染指数上升(现象)+ 工厂排放大量污染物(原因)->加强对工厂的监管(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演绎推理其实就是小前提+大前提组合在一起,推到出一个有“必然性”的结论,也就是三段论法的逻辑展开。这种推理比较具有说服力,但也很容易因为大前提或小前提不够让人信服而被轻易推翻。
4.2 归纳表达
相比而言归纳法就比较简单了。例子:
归纳关系通常表现为由若干具有相同属性的思想推导出一个上层思想的过程。
再来几个栗子:
4.3 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演绎推理先提出“是什么what”,然后是“为什么why”,然后阐述“如何进行how”。让说服更有力。
而归纳法先提出“如何进行”,再提出“为什么”,直接回答了读者的主要疑问,思路清楚,所有关于某一主题的信息都集中在一起,不同主题之间的界限非常清楚。让要点更清晰
4.4 归纳的三种逻辑顺序
当你打算采用归法法时,你可以按以下三个维度来进行:
1. 时间顺序
彼此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因在前,果在后
2. 结构顺序
实物:整体->部分,概括->具体;非实物:按惯例
3. 重要性顺序
按重要性分组,重要在前,重要性原则以听众为导向
4.4.1 时间顺序应用场景和形式
应用场景
项目进展,阶段汇报
常用形式
- 日程表
- 甘特图
- 解决步骤
- 产品生命周期
4.4.2 结构顺序的常见应用
- 2x2矩阵
- SWOT: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
- 时间管理矩阵: 是否紧急、是否重要
- 4P营销理论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4.5 归纳顺序案例
与顾客拉近距离的方式
- 时间顺序
迎客、待客、送客
- 结构顺序
表情、动作、语言
- 重要性顺序
修炼内功、主动出击、被动反击
5. 搭建金字塔结构的两种方式
5.1 自上而下
- 设定场景
明确对象,了解受众背景,确定其感兴趣的问题 - 确定主题
判断结论是否是你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你希望听众接受完信息后做什么? - 设想问题
设想听众的主要疑问,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 - 回答问题
假象与听众进行提问回答式对话
5.2 自下而上
- 收集信息
列出想要表达的要点 - 分类整理
列出各个要点的逻辑关系,删除不必要的,补充更有说服力的信息,MECE分类 - 概括总结
得出结论,对应你希望听众接受完信息后做什么
5.3 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 两种方式可以同时使用
- 目标明确时使用自上而下,提问回答做分解
- 目标不明确或没目标时,使用自下而上做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