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bigpaolee/article/details/48521371
LOD是( Level of Detail)的缩写,表示细节级别。
这里注意下,Lodgroup的百分比是这个对象占用视图的百分比(猜测跟相机张开角度,相机远近移动的缩放比例有关)
LODGroup
- 使用这个技术,一般是在解决运行时流畅度的问题,采用的是空间换时间的方式
- 根据摄像机离对象的远近,切换不同细节级别的对象,达到一种目的:近处的对象细节丰富,远处的对象忽略很多细节,从而减少渲染计算,提高流畅度。
- 流畅度的提高,是靠切换不同级别的对象,这就使的原来一个对象,现在需要几种不同级别的对象,这增加了运行时内存的使用,也增加了美术的工作量
- 使用方法:mfc11的专栏 Unity3D LOD Group
- 执行unity编辑器菜单:Edit > Project Settings > Quality,会打开Quality Setting窗口
- 参考 : 官方文档 Quality Setting
- LOD Bias主要控制根据物体才屏幕中的百分比来控制LOD的变化,表现用大白话描述即是:如果该值小那么,摄像机离物体距离稍微有些变化,不同细节物体即会切换,该值大,那么摄像机需要与物体有很大的距离才会切换。
- 目的:就是控制整个场景的细节。当应用运行的平台比较好,会倾向使用较高级别的画质,这时就把离摄像机虽然很远(相对来说)的物体也让他以好的级别渲染,这样整体画质更好;反之,设备较差,那么,会希望离摄像机最近时才展示最好级别的物体对象,具体稍微远(相对来说)立马切换成稍差级别的物体。这样在整体画质级别不变的情况下,保持流畅。
Shader LOD
- 这个是另外一种控制细节级别的技术
- 在一个Shader当中,可以给不同的subshader指定不同的LOD属性,例如:
- SubShader {
- LOD 200
- Pass {
- //insert shader pass here
- }
- }
- SubShader {
- LOD 100
- Pass {
- //insert shader pass here
- }
- SubShader {
- LOD 0
- Pass {
- //insert shader pass here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然后,就可以在脚本代码中指定一次全局
Shader.globalMaximumLOD
值,该值是LOD所执行的最大值,也就是说所有shader中的subshader的LOD值小于该全局值,该subshader才被执行。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Shader.maximumLOD
控制个别shader(??这里有疑问) - 参考:Unity Technologies - jonas echterhoff
VertexLit kind of shaders = 100
Decal, Reflective VertexLit = 150
Diffuse = 200
Diffuse Detail, Reflective Bumped Unlit, Reflective Bumped VertexLit = 250
Bumped, Specular = 300
Bumped Specular = 400
Parallax = 500
Parallax Specular = 600
在Unity3D->Project Setting->QualitySettings中的Maximum LODLevel可以设置最大LOD等级,Shader的LOD值是小于所设定的LOD值,才会被编译使用。Maximum LODLevel的等级可以设置7个级别,例如设置为1,则表示把最大LOD值设置为100,等级2,则最大LOD值为200,以此类推,若设置为0,则表示不进行LOD判断,任何LOD值的Shader都会被使用。